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专题12 文言文阅读(仿真押题)(原卷版) Word版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彼何人,乃尔不武!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昭曰:“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己行内禅,今日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昭叱曰:“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我唯有死耳!”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行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城且破,妻子不行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行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得朱将军矣!”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减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追赶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B.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C.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D.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靠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服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威猛精锐士卒,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成功。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
朱昭反对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示意他投降。
朱昭怒斥后,张弓要射死他;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预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终中箭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行复支。
答: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行行。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
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
育径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
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
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吏数百人拜谒车下。
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复为中郎将使匈奴。
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
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
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
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忧之。
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
”加赐黄金二十斤。
育至南郡,盗贼静。
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最终官。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
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
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
余御史中丞。
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
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
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犯难。
(选自《汉书·萧育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漆令郭舜殿殿:主持
B.见责问,育为之请见:被
C.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辜:罪
D.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隙:嫌隙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B.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C.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D.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育为漆县县令郭舜求情,结果遭到扶风太守的指责,说萧育才姑且脱身,还有什么资格替别人求情。
B.萧育不满足自己任后曹一职,想弃官而去,其次天,皇帝为了安抚他,任命他做了司隶校尉。
C.哀帝时,江南多有盗贼,皇帝期望他能够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并赏赐他黄金表示鼓舞。
D.萧育为人威猛威猛,少有提升,他和陈咸、朱博是好伴侣,相互举荐担当官职。
可是后来萧育和朱博有了冲突,没有连续友情,世人为之感叹。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官属掾吏数百人拜谒车下。
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译文:
(2)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译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褚翜字谋远,太傅裒之从父兄也。
翜以才艺桢干称。
袭爵关内侯,补冠军参军。
于时长沙王乂擅权,成都、河间阻兵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
后河北有寇难,复还乡里。
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东海王越以为参军,辞疾不就。
寻洛阳覆没,与荥阳太守郭秀共保万氏台。
秀不能绥众,与将陈抚、郭重等构怨,遂相攻击。
翜惧祸及,谓抚等曰:“以诸君所以在此,谋逃难也。
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郭秀诚为失理,应且容之。
若遂所忿,城内自溃,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
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抚等悔悟,与秀交和。
时数万口赖翜获全。
建兴初,复为豫州司马,督司州军事。
太傅参军王玄代翜为郡。
时梁国部曲将耿奴甚得人情,而专势,翜常优遇之。
玄为政既急,翜知其不能容奴,因戒之曰:“卿威杀已多,而人情难一,宜深慎之。
”玄纳翜言,外羁縻奴,而内怀愤。
会迁为陈留,将发,乃收奴斩之。
奴余党聚众杀玄。
梁郡既有内难,而徐州贼张公平欲掩袭之。
郡人遑惑,将以郡归平。
荀组遣翜往抚之,众心乃定。
顷之,组举翜为吏部郎,不应召,遂东过江。
成帝初,为左卫将军。
苏峻之役,朝廷戒严,以翜为侍中,典征讨军事。
既而王师败绩,司徒王导谓翜曰:“至尊当御正殿,君可启令速出。
”翜即入上,躬自抱帝登太极前殿。
导升御床抱帝,翜及钟雅、刘超侍立左右。
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及峻执政,犹以为侍中,从乘舆幸石头。
明年,与光禄大夫陆晔等出据苑城。
苏逸、任让围之,翜等固守。
贼平,以功封长平县伯,迁丹杨尹。
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翜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咸康七年卒,时年六十七。
赠卫将军,谥曰穆。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七》,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翜以才艺桢干称桢干:能担当重任
B.今宜共戮力以备贼戮力:惩治坏人
C.翜常优遇之优遇:优待
D.时京邑焚荡焚荡:焚毁、烧光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B.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C.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D.时百官奔散/殿省萧然/峻兵既入/叱翜令下/翜正立不动/呵之曰/苏冠军来觐至尊/军人岂得侵逼/由是兵士不敢上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翜审察形势,擅长自保。
他看到内乱将起,就弃官到幽州躲避;东海王司马越任他为参军,他又以有病为由推辞。
B.褚翜善调冲突,化险为夷。
他在郭秀与其部将陈抚、郭重等相互攻击时,准时规劝陈抚、郭重等人,避开了灾祸的发生。
C.褚翜识人不当,终酿大祸。
他和专权的耿奴交好而引起王玄的忌恨,王玄杀了耿奴后引起内乱,全郡人差一点归降张平。
D.褚翜胆识过人,维护皇威。
当苏峻的军队攻入皇宫时,他亲自抱皇帝登上太极前殿,与王导等人共同维护了皇帝的尊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天下鼎沸,翜招合同志,将图过江,先移住阳城界。
(5分)
译文:
(2)胡贼闻之,指来掩袭,诸君虽得杀秀,无解胡虏矣。
累弱非一,宜深思之。
(5分)
译文: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于孔兼,字元时,金坛人。
万历八年进士。
授九江推官。
入为礼部主事,再迁仪制郎中。
疏论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终,不当谥忠恪,因请谥杨爵、陈瓒、孟秋。
乃夺时来谥,而谥爵忠介。
高校士王家屏以争册立求去。
孔兼上言:“陛下徇内嬖之情,而摇主鬯①之器。
不纳辅臣之言,反重谏官之罚。
且移怒吏部,削籍三人。
夫万国钦获罪申时行,饶伸获罪王锡爵,非获罪于陛下也。
辅臣于数千里外,能遥制朝权若此,毋乃陛下以此示恩,欲其复来共成他图耶!自陛下有近日之举,而善类寒心,邪臣鼓掌。
将来逢君必巧,豫教无期,申生、杨广再见于今,此宗庙之不利,非直臣等忧也。
”帝得疏,怒甚。
已,竟留中。
明年正月,有诏并封三王。
孔兼与员外郎陈泰来合疏争曰:“立嫡之训,自古有之。
然历考祖宗以来,未有虚东宫之位以候嫡子者。
昔陛下正位东宫,年甫六岁,仁圣皇太后方在盛年,先皇帝曾不少待,陛下岂不省记乎?地逼则嫌生,礼殊则分定。
愿收还新谕,建储、封王一时并举,宗社幸甚。
”未报。
孔兼又言:“陛下坚持待嫡之说,既疑群臣谤讪,又谓朝纲倒持,遂欲坐谏者以无礼于君之罪。
夫谓元子当立不容缓者,君子也。
此有礼于君者,王如坚诸人是也。
谓并封可行逢上意者,小人也。
此无礼于君者,许梦熊一人是也。
今欲以无礼之罪,而加之有礼于其君者,何以服人心,昭国法?臣又惟巫蛊之谤启于尧母②;承乾之诛③成于偏爱。
自古乱臣,未有不窥人君之隙而逢迎以遂其奸者。
”会廷臣多谏者,其事竟寝。
亡何考功郎中赵南星坐京察削籍孔兼泰来各疏救帝积前恨谪孔兼安吉判官泰来饶平典史孔兼投牒归家
居二十年,杜门读书,矩镬整肃,乡人称之无间言。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九》,有删改)
注]①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
②尧母: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为汉武帝生下皇子,汉武帝听说以前的尧帝也是经过十四个月的怀胎才被生下来,就把钩弋的儿子所诞生的房间门命名为尧母门。
③承乾之诛:承乾为唐朝贞观初期的太子,被控参与政变,遭流放致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移怒吏部,削籍三人削籍:革职
B.此宗庙之不利宗庙:国家
C.陛下岂不省记乎省记:反省深思
D.逢迎以遂其奸者逢迎:迎合,奉承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亡何考功/郎中赵南星坐京察/削籍孔兼/泰来各疏救/帝积前恨谪/孔兼安吉判官/泰来饶平典史/孔兼投牒归/
B.亡何/考功郎中赵南星坐京察削籍/孔兼泰来各疏救/帝积前恨/谪孔兼安吉判官/泰来饶平典史/孔兼投牒归/
C.亡何/考功郎中赵南星坐京察削籍/孔兼泰来各疏/救帝积前恨/谪孔兼安吉判官/泰来饶平典史/孔兼投牒归/
D.亡何考功/郎中赵南星坐/京察削籍/孔兼泰来各疏救/帝积前恨谪/孔兼安吉判官/泰来饶平典史/孔兼投牒归/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孔兼曾就都御史吴时来晚节不保上书,提出不应赐予他忠恪的谥号,同时恳求赐予杨爵等三人谥号,最终吴时来的谥号被削夺,而杨爵被赐予谥号忠介。
B.皇上原来打算先封皇子王爵,等到有了嫡子以后再立太子,但是于孔兼则主见册立太子和分封王爵同时进行,正是由于他的坚决反对,封王的事最终作罢。
C.在于孔兼看来,礼法上有了区分,名分才能确定下来,先封王爵后立太子,这种做法简洁在地位迫近的人之间引发仇怨,这样对国家是极其不利的。
D.于孔兼认为,皇长子当立为太子,不容拖延,坚持这样的主见是对君主有礼的做法,不能加罪于王如坚等人,那样人心难服,国法难显。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辅臣于数千里外,能遥制朝权若此,毋乃陛下以此示恩,欲其复来共成他图耶!(5分)
译文:
(2)陛下坚持待嫡之说,既疑群臣谤讪,又谓朝纲倒持,遂欲坐谏者以无礼于君之罪。
(5分)
译文: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陈祐,一名天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世业农。
祖忠,博究经史,乡党皆尊而师之。
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
时诸王得自辟官属,岁癸丑,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袭。
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
下车之日,首礼金注]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协商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
中统元年,真除祐为总管。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
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或以事涉专擅,不行,祐曰:“救民获罪,亦所甘心。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
三年,朝廷以祐降官无名,乃赐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
卫当四方之冲,号犯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
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
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祐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
”遂皆出,应期而办。
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
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
”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
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
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
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
”不报。
遣祐检覆庆元、台州民田。
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十六。
谥忠定。
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祐能诗文,有《节斋集》。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六十八,有删改)
注]金,朝代名,曾建都汴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诸王得自辟官属辟:征召
B.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签:治理
C.由是吏知修饬饬:谨慎
D.祐请曰:……不报报:答复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B.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C.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D.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祐出身耕读之家,年少好学,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发愤学习,长大后博通经史,因而为朝廷所用,父母也受到赏赐。
B.陈祐受封为河南西路总管时,做官独守清廉;任卫辉路总管时,在号称难于治理的地方,申明法令,留意教化百姓,深得百姓爱戴。
C.陈祐为官,无论是恳求朝廷减免赋税,还是释放温、台两地被俘虏的百姓,总是把百姓放在心上,尽力为百姓谋福利。
D.陈祐考查核实庆元、台州百姓的土地,回来时在新昌遇上强盗被杀害;当地百姓恳求把他留下葬在会稽,没能成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下车之日,首礼金季名士李国维、杨杲,咨访治道,协商古今,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
(5分)
译文:
(2)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
(5分)
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19分)
康延孝,代北人也。
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
末帝遣段凝军于河上,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
延孝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
见庄宗于朝城,庄宗解御衣、金带以赐之。
拜延孝博州刺史、捧日军使兼南面招讨指挥使。
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脆弱,任用群小。
段凝奸邪,以入金多为大将。
王彦章,骁将也,遣汉杰监其军而制之。
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
”庄宗又问梁计如何,曰:“臣在梁时,窃闻其议,期以仲冬大举,遣董璋以陕虢,泽潞之众出石会以攻太原;霍彦威以关西、汝、洛之兵掠邢洺以趋镇静;王彦章以京师禁卫击郓州;段凝以河上之军当陛下。
”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馀。
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趋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
”庄宗甚壮其言。
后董璋等虽不出兵,而梁兵悉属段凝于河上,京师无备,庄宗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以功拜郑州防备使,赐姓名曰李绍琛。
三年,征蜀,蜀平,延孝功为多。
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
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责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遬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行。
崇韬曰:“绍琛反邪?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
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班师,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杀。
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
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已自疑,及璋过延孝军,又不谒,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
”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被族,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
驰檄蜀人,数日之间,众至五万。
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
任圜东还,延孝槛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杀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汉杰监其军而制之制:辖制
B.庄宗甚壮其言壮:豪壮
C.而梁兵悉属段凝于河上属:跟随
D.知友谦被族族:灭族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
B.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
C.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
D.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延孝向李存勖尽道后梁的虚实,认为梁末帝脆弱,任用奸邪之人为将,可一战而破,并献计以铁骑五千自郓城直攻汴京,出其不意,捣其空虚。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急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得知朱友谦被杀的消息后,惊惧不已,又怕遭董璋诬陷,于是打算谋反,招募士兵,数日之间,众至五万。
D.任圜会合孟知祥于汉州夹攻康延孝,康延孝大败,被追兵活捉,押上槛车,于返回京都的途中被李存勖派遣的太监处死。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末帝脆弱,任用群小。
段凝奸邪,以入金多为大将。
(4分)
译文:
(2)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
(3分)
译文:
(3)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3分)
译文: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
袁珙,字廷玉,鄞人。
生有异禀,好学能诗。
尝游海外洛伽山,遇异僧别古崖①,授以相人术。
先仰视皎日目尽眩布赤黑豆暗室中辨之又悬五色缕窗外映月别其色皆无讹然后相人其法以夜中燃两炬视人外形气色,而参以所生年月,百无一谬。
珙在元时已出名,所相士大夫数十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
南台大夫普化帖木儿,由闽海道见珙。
珙曰:“公神气严峻,举动风生,大贵验也。
但印堂司空有赤气,到官一百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