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听从老师管理的学生管理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听从老师管理的学生管理案例
[ 2007-3-7 21:26:00 | By: MAX ]
孩子调皮捣蛋好不好,要不要管,现在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认为,不管还不乱了套;一种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不用管;第三种,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

目前教育界有两种教育方法,体现了两种观念。

一种教育方法是“标准型”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当成工厂的“原材料”,按统一的设计来生产同一种产品,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它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达到一个标准。

另一种教育方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育方法,它体现了“正确评价学生的教育思想”。

在传统教育比较顽固的中国不可能单纯的实行“创新型”的教育方法,而在教育改革盛行时期,也不可能单纯的实行“标准型”的教育方法。

众所周知此类学生在各类学校各个班级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他们的共同特点在于个性强,好面子。

针对于此,在他们的管理上要不同于其他学生,做的好,他们会对你言听计从,做的不好,会将矛盾激化,越加难进行管理。

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些学生的家庭环境也不够健全,或者对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已经有所失控,因此依靠家庭教育是不可能的,只能靠学校单方面教育。

结合“标准型”的教育方法与“创新型”的教育方法,我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缓解此类学生与老师的矛盾:
一、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即便是给自己空间。

当此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越激化,老师就越应该给学生以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让学生平息自己的心情,让学生内心处于冷静状态,同时老师也可以心平气和的想出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始终相信“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个谚语。

此类学生与老师发生不和谐,或多或少也有老师的因素,也许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太高,要求太苛刻,让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空间,所以学生也有反感情绪也很正常。

正所谓“狗急了也要跳墙”,更何况活活生生的学生呢,所以此时此刻我们更要冷静。

从另一方面来讲,学生是人,是发展中的人,所以我们势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给予不同的空间,对此类学生,我们就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寻找他们的长处,看到他们的有点,在学生非常沮丧的时候抓住时机。

我认为,当学生与家长发生矛盾的时候就是你的最好时机,或者甚至家长懒于管理孩子时。

心平气和的提示学生发展的方向,让学生知道你没忽略他,反而很在乎他的存在。

学生就不会对你产生反感情绪。

当学生与你发生矛盾时,那时的情绪也只是对某件事产生的不满,就不会是日积月累的心情。

那样我们处理起来也要容易一些。

反之,是日积月累的情绪在处理起来就会翻起很多老帐,越翻越多,事情反而会变的复杂。

因此平时我们就要注重观察这类学生,“人无完人”,一定要切记他们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重点在于感化,而重中之重是抓住内心世界。

可以和这些学生建立“交换日记”,而由于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交换日记只需要在其犯错之后的一周内进行交换,这样学生也不会对此感到反感,反而有一种新鲜的感觉,从另一个方面讲,彼此之间对各自的内心世界及想法都有所了解。

隔阂也就由此而减少,也许会在一篇交换日记中,解决你们之间的不快。

当然这种方法需要老师大胆真诚的去面对,学生才可能将他们的真实想法诉说给你。

“交换日记”操作性比较简单,但需要持续性与间断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在犯错的一周之内坚持交换,所谓间断性是指在犯错后才进行交换,在
没有犯错的情况下不做交换,以此来掌握学生的内心内世界,就等于控制了学生自身。

能够有机会帮助此类学生,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他。

这类学生一般不会请求老师给予帮助,但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情的伸出援助之手。

让他知道世界还有爱!知道除了哥们在乎他,老师也很在乎他,来硬的他肯定不会很怕,给点爱,他可能就软了。

三、时常提醒,抓住无形的教育力量。

此类学生的自控能力都比较弱,甚至你今天因为这件事情批评了他,明天他也一样还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要经常的提醒。

而这种无规则,无定时,无定量的提醒在他的内心中产生无形的力量。

别小看这种力量,他也会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同时减轻你的工作量!当然,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要适量而行,避免青春期学生的逆反情绪。

我认为可以从利用以下时机对其进行教育:1、当其他班的学生发生了与老师的抵触事件,这时首先要表扬本班的他,举例告诉他,他在哪件事上做的很好。

同时不要忘了就要提醒他,也可以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

2、在几天之内他表现不错时就要记着提醒他,同样首先对这几天的表现给予肯定。

3、在他犯错误的第二天一定还要提醒他。

对此类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漫长持久的过程,作为老师,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同时也不能抱着一种方法不放,要抓住他,就不能让他抓住你,所以我们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中心不变,方法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