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
氨酸水平的影响
吕雄胜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
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多酚酸
盐注射液(200mg/d),治疗3周.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7、
11.73,P<0.01).观察组治疗后Hcy、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62、3.40,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Hcy及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t=4.52、2.14,均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改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
【年(卷),期】2018(037)002
【总页数】4页(P117-120)
【关键词】丹参多酚酸盐;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
【作者】吕雄胜
【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腔阻塞而引发心脏缺血。

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从丹参中提取的水溶性多酚酸类物质,其有较强的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同时可帮
助改善内皮功能[1]。

本文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
和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
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60~85(7
2.25±8.31)岁;冠心病病程 1~8(
3.4±2.1)年;对照组男 22例,女 8 例,年龄 61~84(71.29±8.28)岁;冠
心病病程1~7(3.6±2.3)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出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单支血管病变狭窄>50%,
心绞痛每周发作≥2次,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改变。

所有患者未曾植入支架且住院期间未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2]。

排除标准:合并重度心律失常(持续性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或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心功能Ⅳ级以上者;合并严重肝、肾、呼吸系统疾病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诱因、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心肌酶、冠状动脉造影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 2/t值P值n 3 0 3 0性别(男∶女,n)2 0∶1 0 2 2∶8 0.3 2>0.0 5年龄(岁)7 2.2 5±8.3 1 7 1.2 9±8.2 8
0.4 5>0.0 5 B M I(k g/m 2)2 4.1 1±2.3 0 2 4.5 2±2.1 3 0.7 2>0.0 5吸烟史[n(%)]1 5(5 0.0 0)1 3(4 3.3 3)0.2 7>0.0 5 N Y H A心功能<Ⅳ级[n (%)]3 0(1 0 0.0)3 0(1 0 0.0)--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支)1.7 5±0.5 6 1.8 2±0.4 7 0.5 2>0.0 5冠状动脉狭窄情况(%)5 5.0 4±6.6 7 5 5.2 7±5.7 8 0.1 4>0.0 5冠状动脉斑块平均数量(个)5.1 0±1.1 1 5.0 9±1.1 2 0.0 3>0.0 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 2/t值P值n 3 0 3 0斑块形态分析平均厚度(m m)0.5 4±0.2
1 0.5 5±0.1 7 0.
2 0>0.0 5平均面积(m m 2)5.6 4±0.7 8 5.5 8±0.6 4 0.
3 3>0.0 5收缩压(m m H g)1 3 7.6 2±5.2 6 1 3 5.5 4±4.8 2 1.6 0>0.0 5舒张压(m m H g)7 5.6 3±4.8 0 7 4.5 1±5.0 2 0.8 8>0.0 5 F P G(m m o l/L)5.
4 7±1.1 7 5.6 8±1.2 2 0.6 8>0.0 5肌酐(μ m o l/L)9 1.8 1±1 3.3 2 9 2.2 3±1 4.4 1 0.1 2>0.0 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他汀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以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集团提供)200mg加入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1次/d,治疗3周。

1.2.2 检测指标(1)血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测定:两组用药前后各采集清晨空腹
静脉血4ml,4℃,3 000r/min离心3min后分离血清,分别使用硝酸还原法测
定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内皮素水平。

试剂盒购至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Hcy和hs-CRP浓度的测定:两组患者均在试验前及疗程结束后于 8:00安静状态下采肘静脉血 3ml,4℃,3 000r/min离心3min后分离血清,使用日本日立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德
赛诊断系统有限公司试剂盒,通过循环酶法检测Hcy、hs-CRP浓度。

均由专人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2.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心绞痛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每周3次描记12导联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药物不良反应和血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Hcy及hs-CRP水平的变化。

1.2.4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静息心电图原有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恢复≥0.1mV,缺血性倒置T波变为直立;(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
段恢复0.05~0.1mV以上,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50%,或由平坦转为直立;(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50%或恶化,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
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该组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水平的比较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例(%)]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3 0 3 0显效1 8(6 0.0 0)1 1(4 1.6 7)好转1 0(3 3.3 3)1 1(2 9.1 7)无效2(6.6 7)8(2 9.1 6)总有效率2 8(9 3.3 3)*1 6(7 3.3 3)
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一氧化氮高于对照组,血浆内皮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治疗后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较
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水平变化的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3 0 3 0一氧化氮(μ m o l/L)治疗前6 3.2 8±7.3 2 6 0.3 5±6.5 8 0.6 7>0.0 5治疗后1 2 9.2 6±1 0.2 3*△7 9.7 1±9.2 7△8.7 7<0.0 1内皮素(p g/m l)治疗前1 8 6.1 3±2 0.2 3 1 8 4.2 1±2 4.6 7 0.3 3>0.0 5治疗后7 1.3 4±1 2.5 3*△1 2 3.95±1 3.3 6△1 5.7 3<0.0 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及hs-CRP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及hs-CRP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n 3 0 3 0 H c y(μ m o l/L)治疗前2 4.9 2±6.3 2 2 5.0 1±6.5 8 0.0 5>0.0 5治疗后1 2.2 7±2.2 3*△1 9.8 6±4.2 7△8.6 2<0.0 1 h s-C R P(m g/L)治疗前1 0.1 3±5.2 3 1 0.2 0±4.6 7 0.0 5>0.0 5治疗后5.3 4±2.5 3*△7.9 5±3.3 6△△3.4 0<0.0 1
由表4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Hcy、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观察组治疗后Hcy、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两组患者治疗后Hcy及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t=4.52、2.14,均 P <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皮疹、瘀斑、发热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等生化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

两组患者经治疗,无一例患者发展为非Q波和Q波心肌梗死,也未出现心绞痛加重以及发作频率增加现象。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其发生、发作与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有关。

主要机制为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粥样硬化病变的平滑肌细胞产生增生
与迁移,使冠状动脉血管内皮产生损伤,导致脂质沉积、血小板激活、血栓形成、
斑块产生[3],引起冠状动脉血管不完全阻塞或血管痉挛,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

现普遍认为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是冠心病形成的早期表现。

一氧化氮、内皮素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一氧化氮可调节血管的收缩与扩张,一氧化氮产生的减少是内皮功能损伤的表现之一[4]。

而内皮素是目前所知最强的
缩血管物质之一,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损伤的患者中,其血液中的内皮素水平有明显的升高[5]。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Hcy、hs-CRP水平是冠状动脉粥
样硬化独立危险因素,可导致动脉硬化发生、发展,增加对血管的损害,与斑块的不稳定、血栓形成有关,是动脉硬化急性期的反应物[6]。

Hcy引起冠状动脉粥样
硬化的机制:(1)通过直接损伤内皮细胞或通过减低p21活性来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引起血管内皮损伤。

(2)激活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高Hcy血症可导致人体血小板活性改变。

(3)促进氧自由基形成,抑制一氧化氮释放,促进活性氧簇(ROS)的产生,而抑制一氧化氮的形成[7]。

丹参多酚酸盐由现代中药制备工艺浓缩丹参的有效成分提炼而出,其中丹参乙酸镁含量超过80%[8],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损伤、抑制LDL的氧化、增加冠状动脉流量等作用;并且通过促进钾通道开放,抑制内皮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并减轻钙超载等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发挥保护作用[9]。

其对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均具有较好疗效。

本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症状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

研究同时发现,观察组治疗后一氧化氮的含量较对照组升高更多,同时血浆内皮素、Hcy、hs-CRP的水平降低,提示丹参多酚酸盐可以增强内源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其较强的抗自由基损伤、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可以保护心肌细胞、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由此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对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可抑制血管内皮的损伤,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减轻心肌损伤。

丹参多酚氨酸对提高不稳
定型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降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改善预后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较适合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其确切的药理机制,有待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曲哲,刘艳杰.脑心通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12(6)∶1155-1156.
[2]徐蓉,邱凌,汪思阳,等.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3(13)∶4672-4673.
[3]Raij L.Nitric oxid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ac disease[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06,8(12Suppl4)∶30-39.
[4]杨琳琳,季祥武.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1-2.
[5]刘利,张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内皮功能与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1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2)∶130-132.
[6]蒋红利,曹国良.叶酸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1)∶5-7.
[7]张良,袁东平,徐立,等.丹酚酸B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6)∶467-469.
[8]郭一民,颜程光,王俊谊.补元益心汤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1(5)∶1053-1055.
[9]王明伟,张殿福,唐建金,等.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7(2)∶140-1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