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参与利润分配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保障机制 , 这样劳动者不管是在公有制企业 , 还是 业 资本投 入 10万元 , 0 劳动( 包括 管理 、 技术 、 息 信 在私有企业 , 或者是在 混合制企业 , 他们享受 的待遇 等)年投入 6 万元 , , 0 年实现利润 l 万元 , 6 企业员工
都 一样 。
5 人( 0 包括管理人员 、 技术人员 、 信息人员 、 工人等) 人 3 有利于公有制实现形式—— 股份制改造 的实 均月工资 10 元 。那么该企业利润的分配是每 10 . 00 0 现。 党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明确提出“ 股份制是公有制 的投入应分配到 1 0的利润 , 也就是说年终资本可分 实现的主要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公 得利润 l 0万元 , 劳动可分得利润 6万元 , 人均可分 有制实行股份制改革是 十分必要 的,有利于国有资 得利润 10 元 。 20 反之, 若企业亏损 , 则根据各生产要 产的安全和增值 。但是 , 实行股份制改造后 , 单一 的 素投入的量在企业投入总量 中所 占比例来确定各生 公有制企业数量会越来越少 , 更多的是混合制企业 , 产要素所有者对亏损应承担的 比率和数额。如该企 这就涉及到更多 的劳动者是否还能不能够享有利润 业年亏损 l 万元 ,那么该企业亏损的分配是每 10 6 0 的问题 , 这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 因而一直是公 的投入应承担 1 0的亏损。 也就是说年终资本亏损 l 0
步实现共同富裕” 的本质体现。 国的实践表明,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来解决。 市场 2 . 有利于改变人们的就业观念 , 增加就业 。长期 既是有效配置各生产要素的基础性手段 ,也是快捷 以来 , 人们一直把在 国有企事业单位 、 党政机关 工作 而准确地评价各生产要素贡献 的基础性手段 。即由 当作就业 , 其他都不算就业。这一观念 的形成 , 除了 市场决定各生产要素的价格 。
面认 为劳动力价格就是 劳动者按生产要 素分 配所 力 , 是一个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始力量 , 当代资本 得。十六大报告明确提 出: 确立劳动、 “ 资本、 技术和 主义的发展就是这种原始力量作用的结果。社会主
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的原则” 把劳动确 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 , , 理应去其糟粕 、 取之合 定为参 与分配的重要要素 , 这是重要的理论突破。 理 内核, 观察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 建 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 ,资本主义制度的
GUIANGS w EDANGXt Y H| | AOXU 8 毫 AO
0年 孽 0 第 期! 6
维普资讯
糍 篙 瓣莲 誊 耩 善 瓣
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 分化 , 逐 确定生产要素的贡献 , 这是一个 十分复杂的问题 。 各
力 , 展生产 力 。 发
秘密 ,这就是资本家一方面利用资本 占生产资料为 润分配之外 , 就会存在资本对 劳动的剥削 , 劳动的积 创造性也就会受到破坏 , 劳动 的收入也不会随 私有 , 从而 占有劳动者 的剩余 劳动 , 即剩余价值( 利 极性 、 润1 完全被资本家占有。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 , 资本 企业效益的提高而 自动增加 ,劳动和资本 的矛盾积 反之, 明确 劳动参与利 家总是尽量压低劳动力价格 。由此导致社会 的两极 累最终会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分化 , 造成社会 的有效购买力不足 , 使社会生产无法 润分配,就会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 的积极性 、创造 劳动者就会关 注企业 的生产经营状 况、 企业财务 持续进行 , 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 因此马克思设想取 性 , 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 ,是社会共同占有 状况以及企业存亡 , 并为其贡献 自己的聪明才智。 因 此, 明确劳动参与利润分配其实质是社会主义要“ 解 生产资料( 即公有制) 、 在国家统一计划下进行生产( 即

这一问题。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 应份额的报酬 。只要得到的份额 同自己对利润的创 段最合理的分配方式 ,因为它最有利 于调动各个生 造所作 的贡献相适应 , 就应当说是公平合理的。 二、 明确劳动参与利润分配的意义 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从而也最有利于解放生产
1 . 更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在社会主义市场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没有跳出马克思对未来 经济条件下 , 只有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 , 才能充 因此 , 资本参 与分配有其必 社会主义制度的设想框架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劳动者进行剥削的 然性和合法性。 但是 , 如果在实践中把劳动排除在利


初级阶段最合理的分配方式 。但不能把劳动排除在 根本问题就在于资本对利润的完全占有 ,无法从根
本上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可见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 济体制 , 要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 调动各个生 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究 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 ,既要承认资本参与分配的 竟 以什么分配方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 合法性 , 更要承认劳动者参与利润分配的权利 , 这是 展? 我党在总结社会 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 出的 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利润是由各种生产要素 提 按生产要素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的理论科学的回答 了 共同创造 的,那么各种要素也就都有权从 中得到相
与这些单位各种保障制度完善有关外 ,也还与其他 从微观来说 , 企业利润的分配 , 应根据各生产要 企业利润不能与劳动共享有重大关 系。而明确企业 素投入的量在企业投入总量中所 占比例来确定各生 利润与劳动共享 ,再加上 国家相应的工资制度和各 产要素所有者对利润分配的比率和数额。 例如 , 某企

渤参 涧翁 翰凰考
何 志 强
收入分配 的原则涉及公平与效率 ,关系到广大 计划经济) 、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在后来的社会 人 民群众能否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因而历来受到各 主义实践中,以这三点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 界的重视。 分配方式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分配, 也就 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也逐渐暴露出了它的缺 是利润的分配 , 在实践 中, 但 除了公有制企业外 , 其 陷。这就是单一 的公有制限制了社会对财富追求 的 余大多数企业都把劳动者排除在利润分配之外 , 片 动力 ,计划经济使社会没有竞争的压力。动力和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