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以德为先爱心润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以德为先爱心润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区师德标兵事迹材料:以德为先爱心润苗
我是家孔巷小学的一名普通女教师z,走出师范大门至今已23个年头了。

23年来,从朝气蓬勃的青年跨入稳重干练的中年,一直踏踏实实地耕耘在教育一线,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

在学校兼任语文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已十多年。

积极带领本教研组老师学习新大纲,钻研教材,共同研究教学方法,探讨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

至今完成学校教学1至6年级大循环2次,送走5届毕业班学生,所教班级在历次考试中的成绩均名列年级前茅。

在我和我的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上半年所教的毕业班在润州区测试和镇江市调研考试中均取得了学校前所未有的
好成绩。

1996年是我在家孔巷小学教的一到六年级第一个大循环。

记得那年入学时班级学生数超过60人,学生人数多,学生的学前教育差异大,有的孩子甚至一天也没有上过幼儿园,而一个听力有障碍的男孩子李玮琪就是其中之一。

课堂上我总是尽力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把这个孩子安排在最靠近讲台的座位,每堂语文课,在讲授新知识时,我总是有意识地站在离他最近的地方,力图使他听清楚我的声音。

尽管这样,这孩子在学习汉语拼音时还是困难重重,由于受听力的影响,发音错误百出。

我坚持每堂课后给他开小灶,不厌其烦地教他发音方法,让他先看我的口型,再看我发音时舌头所在的位置,边讲解边示范。

然后和我同时朗读同一个拼音字母,耐心地纠正不准确之处,看、听、读三管齐下。

例如:“b”和“P”这两个声母由于发音时口型相同,他怎么读,发出来的都是“b”。

怎样才能让这个孩子把这两个字
母的音读准呢?
经过反复琢磨,我终于找到了诀窍:让孩子伸出右手,靠近我的嘴巴,感受我发这两个字母的音时,气流的强弱不同。

然后让孩子自己再发音,功夫不负有心人,哎呀!这个孩子终于把“b”和“P”这两个字母准确地读出来了!教这名孩子读准汉语拼音,要多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每天放学以后,我还要将课堂授课内容重复一次,教会来学校接孩子的该生家长,请他们回家以后再按照我教的方法给孩子巩固巩固。

在家长和我的共同努力下,这名学生的汉语拼音过关了,在拼音验收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小学六年,一直在我的班级中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初中学习。

2005年,他顺利地考上了市内的三星级高中。

2008年夏天,我接到他的喜讯: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他激动地第一个打电话向我报喜--他成功地跨入了理想的大学校门了!他妈妈感动地说“如果不是孔小的好校长收下他,如果不是好老师关
爱他,在小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我的残疾儿子哪有今天啊!”看到学生的成长,听着家长感激的话语,我感到当一名人民教师是何等的光荣!孩子和家长对我工作的肯定,就是一名人民教师的幸福啊!我还苛求什么呢?
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来都是将自己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对待。

当学生需要帮助时,总是尽自己所能,有时甚至还会委屈了自己的孩子。

记得一次放学后,我因忙于年级组的事务,离校迟了一些,自行车后带着感冒发烧的女儿匆匆赶往医院。

出校门不远,看见我班一名参加学校田径队的学生吴要静一瘸一拐地走着,我立刻下车询问,原来她跑步时扭伤了脚,却不肯告诉训练的老师,硬是坚持到训练结束,可妈妈又迟迟没来接她,只能拖着受伤的脚蹒跚着回家。

听了孩子的诉说,我的心不禁一颤:好坚强的孩子!我本能地从车上抱下自己的女儿,让她跟在后面走,将吴要静抱上车,推着她,将她送了回
家。

后来女儿委屈地问我:“妈妈,我是你的女儿吗?你的学生吴要静才是你的女儿吧?”现在提起这事,女儿大了,虽然能理解我的做法,但认为我太傻。

作为一名女教师,有时我真的不能明确地区分出什么是母爱,什么是师爱。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难道不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吗?
对于每学期的转学生,我总是主动亲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家庭状况。

主动给予帮助,让他们早日适应新环境。

有一位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转到了我班。

由于从小在偏远的农村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学习基础特别差,行为习惯不好,爷爷奶奶没办法管教,只好把它送到城里和父亲一起生活。

刚来学校,经常和同学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

通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和学习辅导,孩子进步很大,和同学关系渐渐融洽。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颜老师有知识,有耐心,在我犯错的时候,总是耐心教育我。

她要是我的妈妈,那
多好啊!”缺少母爱的孩子是多么渴望能够多得到老师的一些关爱呀!而他的父亲没有文化,整天在菜场为生计忙碌,没有时间和能力过问他。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得到的是棍棒教育。

我通过去家访以及请他来校访,跟他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

找这孩子谈心,他文化基础差我就不厌其烦地辅导他的功课,小缺点小错误多,我就耐心地纠正他的错误。

一段时间后,孩子学习进步了,又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了,孩子高兴,家长开心,当然我更因此而快乐。

和我接触的时间一长,他对老师特别依恋,常常主动帮助同学,尤其热爱劳动。

他说老师爱他,这也要用行动尊敬老师。

孩子的这些表现真的令我非常感动。

无论是智力好的,还是智力差的,无论是身体健康的,还是身体残疾的孩子,我总是一视同仁,从不歧视。

要说偏爱,倒是那些智力差的、身患残疾的、缺少母爱的孩子得到的爱最多。

一个孩
子,名叫罗凯元,因脑瘫多方求学无门,我校仁厚的校长接收了他。

他连行走都需要别人搀扶,2002年秋季入学以后,我就充当了他学习生涯的第一根拐杖。

做操搀着他,上厕所扶着他。

全班同学在老师的行动的感召下,个个都伸出了友谊之手,自发组成了“红领巾爱心小队”,充当起了他的一根又一根小拐杖。

进入校园大门以后,同学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接过他的书包,背在自己肩上,和他手搀手进入教室。

帮助他已成为全班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在学习上,他同样遇到了困难,由于患脑瘫,运动神经受损,握笔写字时,手不听使唤,一支笔在他的手中有千斤重!一个七岁的孩子,怎能不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一天又一天地手把手地教,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成了他战胜写字困难的一剂良药。

校园里常常是这样一幅画面:放学了,小朋友们完成了学校内的学习任务,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教室里,只剩下罗凯元和我,有时
他坐在座位上,我站在他的身后,他的右手握着铅笔,我的右手握住他的右手,在田字格中一笔一画地写着;有时我和他并排站在黑板前,我和他的右手各自握着一支粉笔,我写一笔,就让他跟着我写一笔,就这样一笔一画地写,反复多次,写熟练了再回到座位,继续在本子上练习。

因为他写错了字,拿橡皮擦错字,也是一大困难。

就这样,在我的辅导下,他也刻苦学习文化知识,终于能够跟上班级的队伍,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

还是由于残疾,开学初曾经有好多次,将大小便弄在身上,我忍受着令人作呕的难闻气味,帮他擦洗全身,搓洗脏衣服。

看到孩子感激的泪水盈满眼眶,我更加怜悯这孩子,毕竟这孩子也是迫于无奈、无能为力呀!他是最需要帮助的,帮助他是应该的!后来天气凉了,我干脆从家里带来女儿的几条裤子,放在办公室,遇到他再次把大小便弄在裤子上,就直接帮他换上干净的裤子。

老师的行动,也感染着同学们,后
来,只要罗凯元班进入厕所,总有同学帮助他。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付出的仁爱之心,换来的同样也是孩子们的爱心。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我校师生积极捐款,罗凯元虽然家境贫困,他却捐出了自己积攒的所有的零花钱。

就是这样一个残疾的孩子,他也懂得了以爱心回报社会!2008年他以良好的学习成绩顺利地小学毕业,又踏入市十一中继续开始初中学习。

镇江电视台、《镇江日报》等多家媒体都先后报道了他自强不息和班级“红领巾爱心小队”的先进事迹。

多年来,我所带的班级,学风优良,集体荣誉感强,特别能吃苦。

无论参加校内外的什么活动,总能在全校起到示范作用,受到同事和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每当教过的孩子在各个不同的场合,亲热地称呼我时,心中会情不自禁地涌起欣慰和自豪。

教坛耕耘23载,没有太多的光环笼罩,但我总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勤勤恳
恳地工作,真真实实地做人。

工作中与同事团结协作,吃苦在前,尊重老同志,关心和帮助年轻教师,服从领导的分工安排,教风朴实。

现在,我仍然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我想:只要我当一天教师,我都将尽自己所能,有一份光,发一份热。

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们,用教师的师德去感染他们,为他们的心灵点亮一盏明灯。

将爱的甘霖洒向他们,滋润着他们茁壮成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