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ppt17 人教课标版最新公开课优选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和著作情况 掌握掌有握关有的关文的言文虚言词和虚词词语和词语
理清理文清章文的章内的容内层次容层次 初步初体步会体庄会子庄文子章文的风章格的特风色格特色 理解寓说言出的该含义寓,言并的能含联义系和实感际 受
生平 思想 著作 风格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字子休。 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 庄学派”。生活贫苦,学 识渊博,善于辩论。其著 作《庄子》现存33篇,多 寓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 辩证法思想。
庄子的思想
一、批判现实社会。他对现实有深入的观察,所
以批判起来一针见血,常给予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嘲 讽,极端蔑视礼法权贵。批判儒家、墨家参与政治, 对其“仁义”也加以嘲讽。
二、向往自由。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改变,非
常苦闷,以至消极厌世。为摆脱烦恼,他一方面主张 顺应自然,另一方面追求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幻想在 乱世中保全自己,不与现实发生冲突和矛盾,忘掉现 实世界,甚至忘掉自己的存在,达到“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三、提出辨证法——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 是相对的、变化的,甚至认为是非也是相对的,于是 由辩证法陷入了相对主义。
庄子的著作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所以,又称《南华经》,是著 名的经典著作。原有52篇,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 篇和杂篇,内篇共7篇,是庄子本人所作,是全书的精 华部分,全面阐述了庄子的宇宙观、历史观、人生观、 道德论和政治论;外篇15篇,是内篇的补充和发挥, 观点阐述的更为明确和具体,对丑恶现实的愤慨表现 的更为强烈;杂篇共11篇,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的 继承和发挥。
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然”字的用法和意义
• 砉然向然(都是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 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 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 因其固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 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 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
“……地”)
“于”字的用法和意义
• 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 后置
书面翻译以上三个句子(注意句式的特点)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 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 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 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 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 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 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 (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 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 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 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 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 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 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出)
B、虽然,每至于族(即使这样)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
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D
对照检测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B、吾见其难为 动词,解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连词,因为 D、怵然为戒 连词,因为 (2)族 A、族庖月更刀 众 B、虽然,每至于族 (筋骨)交错聚结
丛聚,集结之处
乎:“技盖至此乎”
语气助词,表疑问
“依乎天理”
介词。相当于“于”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助词,用于词尾,不译
古今异义:
天 古:天然结构
“依乎天理”
理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 古:本来的样子
“因其固然”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虽然,每至于族” 然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庄子的生平
庄子(约前369——前286)和孟子同时而 稍后,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 人。他生活贫困,做过漆园吏,但学识渊博。 他对当时统治者攻城占地的做法深恶痛绝,对 儒家积极参与政事给予了尖锐的批评,主张 “出世”。宋王偃昏庸残暴以致亡国的现实对 庄子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他不再出仕(做官) 与统治者合作。他性情旷达,追求绝对的自足 自得的主观精神境界。
(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 (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 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 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 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 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 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 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 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 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 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通假字 “向” 通“响” “盖” 通“盍” “善” 通“缮”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 “月”,名词做 状语
一词多义 善:“ 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拭介词,给,替
“视为止,行为迟” 因为
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口译课文
1、对照注解口译; 2、疑难处做上记号; 3、口头提出疑问共同解决。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依次是: (1)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 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个:解;后一个:作为) • 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都是
介词:因为) •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
个“为”同义,都是介词:因为)
“乎”字的用法和意义
• 技盍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 进乎技矣(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
译) • 依乎天理(相当于 “于”,介词,可不
译) • 而况大軱乎(疑问语气词:呢)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 文章,其中引入了《庖丁解牛》的寓言加以论证:人 处世间,只有像庖丁那样,顺应自然,避开一切矛盾, “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 “全生”。这种思想 无疑是消极的。
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这与先秦各家不 同,而独与屈原的楚辞近似,诙诡怪诞,汪洋恣肆。 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庄子及其后学通过虚构的人 物和故事讲自己的哲学观点。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 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 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谴词造句变化多端, 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 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总之,庄子 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 很浓,是“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依次是: (1)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 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B
(2)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 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B
(2)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 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对照检测
1、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出)
B、虽然,每至于族(即使这样)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 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对照检测
2、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为: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B、吾见其难为(

C、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D、怵然为戒(

(2)族
A、族庖月更刀(

B、虽然,每至于族(

对照检测
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之
A、始臣之解牛之时 B、臣之所好,道也
C、方今之时
பைடு நூலகம்
D、为之四顾
E、吾闻庖丁之言 F、善刀而藏之
课文朗读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 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 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 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 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 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 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 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 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 的道理了。”
应掌握的文言知识
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词类活用及句式。 三、翻译句子。 四、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应掌握的文言知识
应掌握的虚词用法
为乎 然于
应掌握的词语
游刃有余 目无全牛 踌躇满志 切中肯綮
“为”字的用法和意义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 余地矣
5、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技经肯綮之未尝

6、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两个),并造 句。
翻译下列几个句子:
1、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 盖顶的地方。(所字结构)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的地方
对照检测
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1)之
A、始臣之解牛之时 B、臣之所好,道也
C、方今之时
D、为之四顾
E、吾闻庖丁之言 F、善刀而藏之
(2)于、乎
A、合于《桑林》之舞
B、进乎技矣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每至于族
F、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对照检测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
(2)于、乎
A、合于《桑林》之舞
B、进乎技矣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每至于族
F、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对照检测
4、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 也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 余地矣
5、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技经肯綮之未尝

6、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两个),并造 句。
庖丁解 牛 《庄子·养生主》
云霄立人学校高二语文组
有关《庄子》
《庄子》是 中期思想家
和他
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篇。
庄周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 ___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 ”。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认识 论上属于相对主义,对生活的态度主张一切 “安时而处顺”;政治上主张 “________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 一切文化知识。
从未(碰)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 大骨头呢? (句式)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 是有余地。 (成语)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 (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