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期间,随诸葛亮北伐的47员文武,你知道几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期间,随诸葛亮北伐的47员文武,你知道几个?
诸葛亮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数次北伐却战果寥寥,诸葛亮却只能坚持,不止是因为自己匡扶汉室的愿望,还因刘备的期望,这份期望一直伴随他到最后一次北伐,最后病逝五丈原军中,终年54岁。

诸葛亮北伐的失利除了蜀汉自身实力的劣势外,笔者感觉更多的还是诸葛亮用人不明,没有把蜀汉的人才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甚至埋没了很多人才。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诸葛亮北伐期间麾下的将领都有哪些,还有就是这些人有没有受到应有的重用呢?
北伐大将者五人,可称北伐七虎将!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的是蜀汉后期人才凋零,缺少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没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熊虎之将,可是在北伐期间,诸葛亮麾下也有这么七位虎将,他们不逊色于当时任何将领。

赵云之能无需多言,可惜第一次北伐后因老而终;魏延可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被重用,一个本可以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却一直作为诸葛亮手下的战将使用,惜哉!试想魏延独自领军,子午谷之谋一旦成功,北伐大势顷刻可成。

姜维作为麒麟儿,也是在诸葛亮的光环下,难以施展;李恢一个可以独镇南中的帅才,居然充当了诸葛亮的运粮官!简
直浪费!关兴、张苞人称小关张可惜也只能充当小将使用,廖化本不平庸,无奈只能当先锋。

赵云:字子龙,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七十几岁的赵云为先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魏延:字文长,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多次献策兵出子午谷,皆为诸葛亮否定,因而心怀不满,诸葛亮死后,与杨仪矛盾激化,为马岱所袭斩。

姜维:字伯约,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

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

李恢:字德昂,以安汉将军,建宁太守为后军领兵使跟从北伐,多次率军镇守要道,运送粮草,为诸葛亮北伐立下了汗马功劳。

关兴:字安国,他随诸葛亮北伐时,关兴出任龙骧将军、左护卫使,立了许多战功,但在第六次北伐前病逝,诸葛亮为此痛苦不已。

张苞:与关兴并称“小关张”,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时,攻破阴平,张苞骤马追杀败军的郭淮、孙礼,不期连人带马,跌入涧内,不治身死。

廖化:字元俭,能力并不平庸,以果敢刚直著称,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屡立战功,曾杀败司马懿,得其金盔,录为头功。

北伐良将者十人,可称北伐八健将!
这八员将领,也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当爪牙,作为陷阵之将、执行将领也都绰绰有余,如果将其作为副将领,前面的帅才各自出击,诸葛亮统筹全军,相信他们的作用会更加巨大!
王平:字子均,北伐时被任命为牙门将,和马谡一起守街亭,街亭失守后马谡被斩,王平受到嘉奖,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多次受命执行任务,表现十分活跃。

张翼:字伯恭,以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的身份跟随诸葛亮北伐曹魏,诸葛亮死后,与姜维、夏侯霸、廖化等人成为北伐军的主力。

张嶷:字伯岐,在随诸葛亮北伐的战斗中,被魏将王双打伤,后诸葛亮在五丈原病危时告诉姜维,王平、马岱、廖化、张翼、张嶷忠贞勇猛,且多年带兵打仗,经验丰富,是可以依靠的武将。

吴懿:字子远,诸葛亮出师北伐,吴懿以左将军、高阳侯的身份跟随出征,屡立战功。

诸葛亮逝世后,吴懿随姜维一并镇守汉中。

马忠:字德信,诸葛亮北伐中原,以奋威将军、博阳亭侯身份担任右军领兵使随军出战,多有战功,屡次大败孙礼、司马懿、曹真,后与杨仪在木门道,射杀魏将张郃。

吴班:字元雄,诸葛亮出师北伐曹魏,吴班以后将军、安乐侯的身份跟随出征,多次大破魏军,诸葛亮第六次北伐时进攻北原,被魏将张虎、乐綝统军在岸上乱箭射死。

马岱:字伯瞻,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授命于马岱,袭斩魏延,成功的完成任务。

高翔:诸葛亮出师北伐,高翔以右将军、玄都侯的身份跟随出征,进驻列柳城,救援街亭的马谡;引军驾木牛流马搬运粮草引诱魏军,大败司马懿。

北伐不入流将领,不值一提的平庸之才23员!
皆是平庸的将领,只能辅助大将,押运粮草、冲锋陷阵、镇守后方全都可堪一用,但是他们北伐的亮相少之又少,不是罗贯中给的笔墨少,而是诸葛亮根本不重视,也没有刻意培养,这也间接造成了蜀汉人才的断层和良莠不齐。

刘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中军师、车骑大将军、领都乡侯的身份随军出征,曾与吴懿分别统兵守卫攻取的曹魏南安郡、安定郡。

陈式:第三次北伐中,追击魏军失败,被追究战败的责任,遭诸葛亮斩首。

而与之同犯军法的魏延因将来有用而免死。

向朗:字巨达,曾经跟随马谡出战,最终马谡在街亭大败,而他却逃了回来,此事被诸葛亮知道后,他便认为向朗人品不行,将其扫地出门。

胡济:字伟度,任主簿,诸葛亮把他与崔州平、徐庶及董和相提并论,为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

李邈:字汉南,马谡失街亭后要被斩首,李邈劝谏诸葛亮,因不符合诸葛亮的意愿,被遣还蜀地。

樊建:字长元,随诸葛亮出征伐魏,任典军书记,诸葛亮卒,魏延反叛,与杨仪、马岱诛魏延。

董厥:字龚袭,蜀辅国将军,以丞相令史的身份跟随诸葛亮参加南征北伐。

袁綝: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前将军、都亭侯的身份随军出征,在蜀汉中是较有地位的将领。

刘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前将军、征南将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和刘巴刘子初是两个人。

丁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左护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官至笃信中郎将。

刘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右护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官至偏将军。

阎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官至谏议将军。

樊岐: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官至武略中郎将。

许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官至前护军。

杜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官至裨将军。

盛勃: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以参军的身份随军出征,官至绥戎都尉。

张休: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与马谡一起守街亭失败被杀。

李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与马谡一起守街亭失败被杀。

黄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与马谡一起守街亭失败被夺兵权。

爨习:宁州豪强,拥有大批部曲,诸葛亮南征时,收为部属,官至领军,后随诸葛亮北伐。

李丰:李严之子,李严未能完成粮食补给而遭罢免,代父受命为
长史,负责储备粮草。

成藩: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为督军,和中都护李严督运军资。

杜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为出征将领,后和诸葛亮联合上书刘禅,罢黜李严。

未被重用的将领8员,皆为当世一流!
一个一个说,这些将领皆是当时一流,李严那可是刘备眼里的蜀汉军事第一人,可是却遭到诸葛亮的打压,为其押运粮草,试问,李严心里能平衡?马谡因为一次失败就被斩首,张飞还有失徐州、张郃也有败走汉中、周瑜也有南郡之败,但这都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代名将,马谡战略高度在蜀汉阵营中独领风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假以时日,相信也是周郎一般的帅才。

上官雝更不必说,一个比肩姜维的人才,就那么被埋没了,你说可惜不可惜?杨仪自是军师之才,虽然人品不佳,但是法正人品就好么?只要用的好,杨仪就是蜀汉后期的法孝直!邓芝、费祎皆是文武双全之辈,一个消失不见,一个成为了跑腿的信使,孟获、关索、鄂焕后期不被重用,人才浪费真实不言自明。

李严:字正方,有和黄忠战了四十多回合不分胜负的战绩,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北伐期间多次负责押运粮草,后因运粮不继,又推卸责任,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马谡:字幼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以马谡为中参军,出军祁山时马谡下军令状往守街亭,但不从副将王平之言,犯了兵家大忌,导
致军败,诸葛亮将他斩首以正军法。

上官雝:才干过人,才兼文武,对于领兵、谋略无一不精,其才干名声在魏国时应与姜维相当,所以当诸葛亮北伐获得他和姜维时,高兴不已。

杨仪:字威公,任丞相参军,马谡拒谏失街亭一役中,身为长史的杨仪自动请缨,要前往代替马谡保守街亭,诸葛亮亦表示赞同,可见诸葛亮颇信任杨仪,此后一直跟随诸葛亮战斗。

邓芝:字伯苗,第一次北伐之际,邓芝任中监军,同赵云伏兵箕谷,后蜀军撤退,唯赵云、邓芝军不损兵将。

邓芝后来屯守江州,官至车骑将军。

费祎:字文伟,北伐期间,费祎常为使节,往来汉中成都,又常替魏延、杨仪弭息纠纷。

诸葛亮死时,将国事付与蒋琬、费祎。

孟获:南中一带的首领,曾加入雍闿的叛军,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后后投降蜀汉,并去成都为官,官至御史中丞。

关索:关公第三子,征南时特来投见,诸葛亮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后关索带兵镇守云南一带。

鄂焕:身长九尺,面目狰狞,使一杆方天画戟,有万夫不当之勇,担任高定军的先锋与魏延、王平、张翼交战,中计被俘。

中诸葛亮反间计,后与高定一起投降蜀汉,被封为牙门将。

纵观曹魏,除了元帅司马懿、曹真以外郝昭、郭淮、邓艾、钟会、孙礼、陈泰哪个不是被提拔上来的可以独当一面的人才?看来,诸葛亮自身才华虽然当世无双,但是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上还是有很多不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