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版:名篇名句默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名篇名句默写
——侧重于理解与运用的识记默写
1.(2021·八省市模拟演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直接使用了《诗经·郑风》中的原句“,”。

(2)杜甫《客至》中“,”两句,不仅表示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邀请客人的意思,更见主客交情之深厚。

(3)古代衣服由于原料的缘故,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

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意象和与之相关的“砧声”来表现家妇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或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

答案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示例一: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示例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唐·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示例三: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唐·李颀《送魏万之京》
示例四: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唐·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2.(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而北望故都,又“”,视线常被遮断。

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要求填写的是《论语》中子路之志的最终效果,即“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主人公无法排遣离情的具体体现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要错答成“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3)根据题干的提示“江中不仅能看到江水”“北望故都”想到“郁孤台下清江水”“西北望长安”,由此确
定其引出的下句“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

答案(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才下眉头却上心头(3)中间多少行人泪可怜无数山
3.(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和“”两句。

(2)杜甫《登岳阳楼》中“,”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3)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解析容易出错的字“袍”“坼”“浮”“侯”。

答案(1)与子同袍与子同泽(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命题规律1.高中重点篇目反复考,而且不排除相邻年相同篇目连续考,既考查重点篇目重点句,也考查重点篇目非重点句。

2.初中的篇目也是考查的重点。

题型猜想名句默写试题采用三道6分的方式,均为理解性默写,20年中句子的指向性更强,2022年备考要引起注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在语文学习中,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识记、理解、借鉴、吸纳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能力。

其散见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等任务群中,要旨是积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不同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名言、名句,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认识能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传高频题点素养呈现
承与理
解识记名篇
名句熟悉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优秀作品中的名篇内容背诵历代名家名篇中的经典名句
体会名句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审美意蕴
能在具体语境中有意识运用名句
“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和文质兼美的诗句、文句、格言警句等;“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广为流传,常被人引用、借鉴的篇目。

这些“名句名篇”,或揭示人生的哲理,或反映生活的真谛,或描摹人物的情貌,或表现事物的真相,富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意深刻,是提升我们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

名句默写的前提是理解,关键是写对字形,写准词序。

突破一准确把握“4信息”
信息1:题干直接体现所填名句的关键意象
这类信息往往就是所填写名句中的关键意象词语,默写时要紧扣此类信息联想相关的名句。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紧扣“黄鹤”“猿猴”(猿猱),即可明确所填名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信息2:题干直接表述所填名句的意思
这类信息有时就是对名句的翻译,因此,我们在默写时只要把“现代文”还原到“古文”即可。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虽然爱好美德,严格约束自己,但因为犯颜直谏而很快被贬谪的两句诗是“,”。

自己虽然爱好美德,严格约束自己,但因为犯颜直谏而很快被贬谪
↓↓↓↓↓↓↓↓
余虽好修姱(以)羁(兮), (謇) 朝谇 (而) 夕替
信息3:题干提示所填名句的位置
这类信息中往往有表明所填名句位置的词语,比如“开头”“最后”“收束”等,默写时检索定位,找寻答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收束”一词已提示了所填写名句的位置,再结合“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很明显空缺部分应该填写: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信息4:题干提示所填名句运用的手法
这类信息往往明示应填写名句所运用的手法和效果,比如“夸张”“侧面描写”“对偶”等等,默写时学会联想,确定答案。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场景,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来
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情境中“侧面描写”已明示所用手法,“洞箫声音的悲凉”已明示表达效果。

根据手法和效果,及前面的提示,可联想到应该填写的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实,以上4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从多个角度的信息中圈
定名句,确保所填名句准确恰当,符合情境要求。

突破二防范“7大陷阱”准确书写拿满分
名篇名句默写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可以说是难度系数低、容易得分的题目。

这本是道“送分”的题,然而很多考生却屡屡失分。

细究起来,这道看似简单的题目中却暗藏玄机,也就是有很多命题者挖的“陷阱”,需要考生具有“探雷”的机敏性和“挖雷”的干脆性。

那么,在我们的名篇名句默写中,常见的“陷阱”有哪些呢?
陷阱1:生僻难写字掌握不准
典例李白的《蜀道难》中,“,”两句描写了飞流直下、瀑布喧嚣、水石激荡的动人场景。

根据语境,本题的答案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两句,但这两句中“豗”“砯”及“壑”都是比较难写的字,其中“豗”容易写成“辉”,而“砯”容易把“水”上的点丢掉,“壑”也容易丢掉一些笔画。

点评对于生僻字和难写的字,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通过多次强化记忆,才能准确书写。

陷阱2:句子或词语顺序颠倒
典例《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的观点是相同的。

本题要求填写的句子难度不大,答案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但是考生在书写时极容易把这两个分句调换顺序,写成“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必不如师”。

点评要想避免这类错误,需要我们对于常考的句子用心识记。

陷阱3:虚词用错或漏掉
典例《阿房宫赋》中,作者杜牧借“,”
两句告诫当朝统治者要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否则会重蹈覆辙。

本题所填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但是本句中“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中“而”和“也”容易丢掉,导致出错。

点评对于这类错误,大家若想避免,必须在复习时做到字字落实。

陷阱4:音同形异字记错
典例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本题的答案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但有些考生极容易把“乍”写成“炸”,尤其是与后面的“破”联系在一起。

但这里“乍”是“突然”的意思,而“炸”没有这层意思。

典例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写出这样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这个句子是“,”。

本题的答案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但很多考生容易把“砌”写成“器”。

“玉砌”是指“玉砌成的物件”,而“玉器”与“雕栏”意义很难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识记时一定要考虑字词的意义。

点评对于这类错误,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理解背诵。

陷阱5:记忆错位
典例苏轼的《赤壁赋》中“,”着眼于音乐的表达效果,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本题的答案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但有些考生却写成“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主要是因为考生注意到了题干中“着眼于音乐的表达效果”的提示,但忽略了“苏轼的《赤壁赋》”的要求。

点评考生若想避免这类错误,在备考时,一定要记准作者和篇目,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找出关键点。

陷阱6:通假字记错
典例《荀子·劝学》中,“,”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本题的答案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但考生在书写时,极容易把“生”写成“性”。

点评在我们高中阶段,涉及这类问题的主要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韩愈《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受”;荀子《劝学》中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中的“知”等。

熟记这些常考的通假字,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类错误。

陷阱7:形近字记混
典例苏轼《赤壁赋》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抒发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渺小的感慨。

本题的答案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有些考生把“粟”写成“栗”。

点评形近字的错误,主要是由大家平时复习时辨析不清造成的,这就要求大家在复习时注重字形字义。

总之,要想避开以上这些“坑”,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对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重点记忆;二是书写时要留心,不要写错别字。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神游故国回归现实后,表达自嘲自伤情绪的诗句是“,”。

(2)白居易《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

(3)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解析易错字:(1)华;(2)乍,迸;(3)卑,谀。

答案(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2)《蜀道难》中“,”从听觉上营造了蜀道悲凉阴森的环境氛围。

(3)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阐述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

解析易错字:(1)舳,舻,旌,蔽;(2)号;(3)慎,焉。

答案(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两句,分别运用了庄周和杜宇的典故,表现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恋以及惆怅、迷惘之情。

(2)《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不论尊贵或贫贱,不论年长或年少,其标准应该是“,”。

解析易错字:(1)托;(2)弘毅。

答案(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
而道远(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写乐曲声中止时的效果的两句是“,”。

(2)《阿房宫赋》中“,”指宫室建筑各依地势而建,结构交错而精巧,后句现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3)荀子《劝学》中,比较君子与常人异同之处的句子是“,
”。

解析易错字:(1)幽;(2)钩;(3)生。

答案(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2)在《蜀道难》中,李白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其中“,”是说蜀道上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极言山之高峻;下有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流。

(3)孔子强调在待人接物时要尊重他人意愿,《论语》中提出的儒家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解析易错字:(1)庸;(2)标;(3)勿。

答案(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