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治】“郊祭大典”是一种什么样的祭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政治】“郊祭大典”是一种什么样的祭礼?
导读:郊天之礼,起源于周代,是历代最为隆重的祭典之一。

【郊祭大典】
郊天之礼,起源于周代,是历代最为隆重的祭典之一。

它原属于自然崇拜的一种,但从周发展到夏殷时,“天”已由自然属性的天,转而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合一的“天”,天既是社会的“至上神”,又是周人王权的合法性的来源。

郊祭反映了古人对上天的敬畏,又反映了人们对自己来自何处的根源性追溯。

祭天于南郊,时间为冬至,皇帝必须亲自去;祭地于北郊,时间为夏至,祭日于东郊,时间为春分,祭月于西郊,时间为秋分,后三场,皇帝或亲去或派人去。

即使皇帝因事不能亲祭,而派人代劳,也并不表示放弃郊祭的特权,仪式还是以皇帝的名义举行,只不过请人代替皇帝完成具体的礼仪罢了。

郊祭举行的间隔时间,历代各有不同,有的一岁一祭,有的三年一祭。

国家有大丧,可以暂停宗庙之祭及其他活动,却不能停止郊祭。

每逢郊祭,包括皇帝在内,凡参加郊祭的王公贵臣以及神职人员都必须现行斋戒。

由皇帝通往南北郊祭坛的大道,也要预先清扫干净,而且沿路要点燃一排排火炬。

郊祭之后,朝廷通常爱要颁布大赦令,称为“郊赦”。

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对天、地、日、月进行祭祀的地方。

【后代发展】
郊祀祭天,是中国古代国家宗教的中心,帝王通过“绝地天通”,获得沟通神圣世界与世俗国家的独占权,以之作为王权合法性的基础和终极来源。

中国古代的郊庙祭仪是国家祭祀体系的中心,从远古到清代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特别是汉唐时期,郊祀礼仪经过了复杂的演变过程。

汉武帝定郊祀之礼,具有方术和游仙色彩;汉末王莽确定了儒家祭祀体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告代祭天”成为改朝换代的标志;隋唐时期大型礼书的编纂标志着郊祀制度的最终完善。

郊祀仪式中的巫祭乐舞、游仙乐舞、民间俗乐、胡部新声丰富了郊祀乐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性,郊祀乐章与诗篇是祈祷、祝颂等宗教情感的表现,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微信名「国学小常识」微信号「gxcs1314」可搜索关注
每天学习一点点,内修于心,外修于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