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伴你行2017语文一轮练习6转换a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呈现]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下面是中国邮政为保护地球水环境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6分)
答:
答案:1.(示例)该图由地球、清流、鱼、手和浊流构成。

地球上各种鱼在清澈的水流里游动,人类之手正在阻挡排向清流中的污水,整个图形表达了人类保护水环境、拒绝水污染的决心。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

描述画面要抓住画面特征,准确描写出图上的地球、清水、鱼、手和污水,揭示出它们的相互关系。

配文要简洁,表达要鲜明、生动。

2.(2015·湖北卷)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

请依据下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

要求: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②不少于5 个动词;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④不超过80 字。

(4分)
答:
答案:2.(示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北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北京。

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题干所给的示意图,全面准确读图。

其次,要看清题干要求,本题中有4项要求,在解题时一定不能疏忽任何一项。

选取恰当的动词后,用这些动词把整个句子衔接起来,即把输水路线经过的主要地方连接起来,注意前后连贯,表达准确即可。

3. (2015·广东卷)下图是北京市控烟协会遴选的两个劝阻吸烟的手势,分别是“我介意”和“不可以”。

请写一段话分析这两个手势的劝阻效果。

要求:语意完整,前后连贯,不少于50字(含标点符号)。

(6分)
答:
答案:3.(示例)“我介意”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来劝阻别人,太委婉,且“介意”语气太弱,不能给人以强烈的劝阻感,劝阻效果相对较弱;而“不可以”的手势直接具体,语气强烈,直接给人一种不能拒绝的口吻,劝阻效果较强。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鲜明、生动的能力。

首先要看懂图画:两幅图分别画的是面对吸烟者,自己捂住鼻子和伸出手的动作。

其次要认真分析所给的图中文字——“我介意”“不可以”,分别从自我和社会人的角度劝诫吸烟者。

要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4.(2015·湖北卷)欣赏下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

要求:①突出景物特征;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③不超过80字。

(4分)
答:
答案:4.(示例一)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

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二)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袅依依。

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画面内容,注意所写内容“围绕‘早春’”这一限制条件;鲜明生动,写成小诗或短文,也就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通过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字富有文采;最后,注意所写字数不能超过80。

5.(2015·江苏卷)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5.D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对画面的理解能力。

实质上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能力。

D项,“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
展的文化产业”不合适。

6.(2015·重庆卷)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5分)
答:
答案:6.(示例)儿童在草地、运动场和娱乐场的运动时间较长,在硬场地和天然场地的休息时间较长;男孩的运动时间多于女孩,在运动场尤为突出,女孩在运动场、硬场地和天然场地的休息时间较长。

解析: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题目中的描述方向是“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按时间多少分成两组,另外还要注意“女孩”与“男孩”数据的比较,不要遗漏要点。

7.(2015·安徽卷)请根据示意图,提取文字材料中的相应信息,并用一句话表述出来。

要求:简明、准确,不超过70字。

(6分)
2015年4月1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全部确定。

在完成各国审批程序后,亚投行有望在2015年底之前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

据测算,2010—2020年,亚洲每年大约需要8 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而现有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多边机构都无法满足需求。

亚投行将有效弥补其中的资金缺口,具体方式有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

可以预期,在亚投行的支持下,亚洲各国将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建设项目集中在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答:
答案:7.(示例一)亚投行将采用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向亚洲各国提供资金支持,这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示例二)亚投行在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以贷款、股权投资等方式向亚洲各国提供的资金支持必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根据示意图,首先确定叙述的主体是“亚投行”,重点描述亚投行的投资方式(贷款、股权投资以及提供担保等)、投资领域(公路、铁路、港口、通信、电力电网、油气运输等方面)和投资对象(亚洲各国),以及它的意义(必
将带动亚洲经济未来的强劲增长)。

结合文字材料,将以上信息全部提炼出来,并用准确的语言整合描述出来即可,要注意字数限制。

8.(2014·大纲全国卷)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将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6分)
答:
答案:8.(示例)图表显示,2008年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均逐年增加,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增幅大于农村居民,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和图表中的各个要素: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等。

同时要注意全面解读:既要横向比较(城镇与农村),又要纵向比较(五年间的变化)。

从两条线(城镇和农村)五年间各自的变化来看,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都是逐年增加的;从两条线间的对比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一直高于农村,并且二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

9.(2014·湖北卷)下边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展现了画家和书法家心中的奔马的神韵。

请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

要求:
①必须原创;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60字。

(4分)
答:
答案:9.(示例一)奔跃气如虹,昂首啸长空。

龙马抖精神,奋蹄疾如风。

(示例二)哒哒哒哒,蹄声敲醒草原;萧萧长嘶,鸣声激荡群山!啊,草原的精灵,大地的骄子,迅疾如风,快似闪电!骏马奔驰,一往无前。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所写内容是“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你心中的奔马”,注意“奔马”两个字,确定所写内容不是笼统的任何形态的马。

其次要注意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字富有文采。

最后,注意所写字数不能超过60。

10.(2014·山东卷)下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

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4分)
答:
答案:10.(示例一)小男孩两手轻轻地托起小兔子,仰起脸,微笑着用鼻子亲热地碰触小兔子毛茸茸的鼻子,说:“嘿,我们做好朋友吧。

”小兔子也大胆地与小男孩对视着,说:“好呀,我愿意。


(示例二)一抹恬淡的微笑,如同一阵和煦的春风,一次鼻尖的轻触,更像是一次心灵上的碰撞。

那稚嫩的臂膀举起的是一只弱小的兔儿,更是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亲密无间。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连贯的能力。

要准确地描写画面,需要基于对画面的观察,进行恰当的想象,让画面动起来。

然后按照题干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描写出这个画面即可。

11.(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三幅图,联系第二幅图的文字,给另两幅图配上文字,要求:前后内容相关,逻辑严密。

(6分)
答案:11.(示例)①从低处往高处走,每走一步,就会站得更高。

③原来,只有找到平衡点,才能站在最高处。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观察所给的
三幅图,分析图画之间的联系,也要仔细阅读②句,找出其所给的提示,从而推出①处和③处应填的内容。

画面中是一个小人儿在走跷跷板,三幅图中跷跷板分别是翘起、落下和平衡的状态,而②句中的“当你”“平衡点”等字眼是对准确作答的提示。

12.(2014·四川卷)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

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
答案:12.(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

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和连贯的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一要找准切入点,聚焦“演变特点”;二要做到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三要注意题干中的具体要求。

13.(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5分)
答:
答案:13.标志由山、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构成。

山、水、太阳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环又喻指环境的“环”,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强化了环保意识。

解析:本题为徽标类图文转换题。

解答此题要宏观把握中国环境标志的构成特点,按照逻辑顺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重点是看出图中的图形,即太阳、山、水、十个圆环等,再分析图形所蕴含的寓意。

14.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字。

(5分)
答:
答案:14.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

圆形代表地球,象
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

解析:本题以徽标的形式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徽标的组成部分不难看出,关键是寓意。

圆形象征地球,体现了节水的目的;手托水滴,不使落地,象征了节水;手的颜色和水一致,因此也可把手看成是由众多水滴汇集而成的河流。

15.(2013·江苏卷)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
答:
答案:15.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本题从图表的角度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

先横向比较数据,发表处女作的作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前以及20岁到30岁之间,发表代表作的作家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岁到40岁之间,然后把这组数据纵向比较,年龄差距在10岁左右,联系题干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最后得出结论。

[考情总结]
本考点为新课标全国卷的必考题,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较少,分值一般为3~6分。

主要考查徽标转换和示意图转换两种形式,集中在内容、寓意等方面,要求考生解读、分析后按要求用文字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