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三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大版巩固辅导
[含答案解析]第三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小美想写北魏题材的小论文,拟了以下几个题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北魏统一了全国》
B、《胡人汉服与汉人胡食》
C、《从平城到洛阳》
D、《人口迁徙与民族融合》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是( )
A、齐桓公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
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班禅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A、改官制
B、禁胡服
C、通婚姻
D、改姓氏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游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意思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
此次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戊戌变法
D、孝文帝改革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北方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两个人人品好
B、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他们的军队在战场上打败了对手
D、他们是皇帝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从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历史上合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一的“商君”指的是何人?支持商君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中“北俗之语”具体指的是北方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促使该民族废止“北俗之语”的重要人物是谁?
该民族除了“北俗之语”的改变外,还有哪些法令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上这些措施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古今中外,在面临困境时,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留给后人无尽的启示。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本卫国公子,游任于魏,惠王不能用,因而投奔秦国,大得孝公的宠信。
他以魏国的新法为蓝本,订立一套富国强兵的计划,以为秦国政治革新的准绳。
--------摘编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
材料二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
--- 摘编自吕思勉的《中国通史》
材料三在开口通商之前,互相依赖的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已经萌芽,开口通商后,其发展较前更为迅速推翻幕府后,政府又采取了各项措施促进其发展。
1868年末,内战结束。
不仅在内战中失败的各藩,就是属于政府军的各藩,也都因军费支出而疲惫不堪。
政府于1869年6月,令各藩主将其领地和统治人民的权利,移交天皇,而将旧藩主改任为藩知事(奉还版籍)
-----------摘编自井上清的《日本历史》
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得到孝公宠信的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的政治革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反映了孝文帝的哪条改革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据材料三归纳,有利于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因素有哪些?
上述三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