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覆膜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效果及高温对韭菜生长影响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覆膜防治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效果及高温对韭菜生长影响的研究
作者:陈浩张友军范晓杰庄乾营周仙红于毅
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为探索地表覆膜技术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田间防治效果和高温对韭菜生长的影响,于2017年春季在山东茌平和寿光进行了地表覆膜的田间防治试验,并通过室内高温处理明确了
高温对韭菜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应用地表覆膜技术使地下5 cm土壤温度达到39℃以上超过2 h防治韭蛆效果高达100%。

土壤温度达到52℃时会对韭菜的叶片长和根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田间使用地表覆膜技术时应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覆膜和揭膜,既保证土壤温度达到39℃以上超过2 h,又避免超过52℃。

关键词:地表覆膜;韭菜迟眼蕈蚊;土壤温度;高温;韭菜生长
中图分类号:S436.44:S644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11-0105-05
Effects of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Bradysia odoriphaga in Leek Field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on Leek Growth
Chen Hao1, Zhang Youjun2, Fan Xiaojie1, Zhuang Qianying1, Zhou Xianhong1, Yu
Yi1
(1.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2.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Bradysia odoriphaga and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 on leek growth, the field tests of plastic-film mulching were carried out in Shouguang and Chiping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the spring of 2017. Meanwhile,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soil temperature on growth of leek in high room temperature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ondition of soil temperature of 5 cm depth reaching 39℃ over 2 hours, the control effects of plastic-film mulching on Bradysia odoriphaga could reach up to 100% in leek fields. The soil temperature arriving at 52℃ was not beneficial to the leaf and root length of leek. Therefore, the
appropriate time of plastic-film mulching and film-uncovering should be chosen in field, which could ensure the soil temperature arriving at 39℃ over 2 hours and avoiding over 52℃.
KeywordsPlastic-film mulching;Bradysia odoriphaga;Soil temperature; High temperature;Leek growth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俗称韭蛆,属于双翅目,长角亚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1],是葱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喜食韭菜根部。

韭菜迟眼蕈蚊在田间以幼虫为害,造成鳞茎腐烂引起整株死亡。

近年来随着韭菜经济价值的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而韭蛆危害逐步加重,造成韭菜产量损失高达30%~80%[2-6],因此韭蛆已成为韭菜安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目前,韭菜生产中农民对韭蛆的防治以化学农药为主,而在韭菜上登记使用的化学农药仅有辛硫磷、吡虫啉、噻虫嗪、氯氰菊酯和氟铃脲的部分剂型,长期大量使用相同类型的农药易导致韭蛆的抗药性大幅提高,农民或加大农药使用量,或乱用蔬菜上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导致食用韭菜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致使人们谈“韭”色变,直接影响韭农的经济效益[7]。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以及寄主植物品种等是影响昆虫生长发育和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温度对韭菜迟眼蕈蚊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最适生长温度20~25℃,温度过高可降低其存活率[8-13]。

韭菜迟眼蕈蚊幼虫分布主要集中在地下5 cm 范围,占虫量的83.9%[14],且韭菜须根发达,受高温影响较小,在此前提下本研究于2017年春季分别在山东省韭菜主产区茌平肖庄镇、寿光化龙镇及文家街道的韭菜田进行田间覆膜试验,同时在室内进行高温处理对韭菜生长影响试验,以期验证地表覆膜技术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及高温对韭菜生长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浅蓝色无滴膜(厚度0.10~0.12 mm,市售)、土壤温度自动记录仪(杭州路格科技有限公司)。

1.2试验地点和时间
田间覆膜试验时间、地点、韭菜品种、栽培模式及当日天气情况均见表1。

3试验方法
1.3.1地表覆膜方法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天气晴好的韭蛆盛发期为试验日期,于试验前一天割除韭菜,并清理地面上的枯叶残渣。

在8∶00前将膜盖好,以保证太阳的照射时间。

选择浅蓝色无滴膜以确保阳光最大限度透过膜且无滴膜不起雾。

覆膜时膜要盖住整个试验田块,四周均超出韭菜地边40~50 cm,且四周空余部分尽量用长木棍或土壤压实,防止风吹动膜使膜内
温度降低。

18∶00左右揭膜。

揭膜次日,对整个试验地块进行大水漫灌,观察韭菜生长情况。

1.3.2地表覆膜效果幼虫调查覆膜期间分别于10∶00、11∶00、12∶00、13∶00、
14∶00、15∶00、16∶00、17∶00测量覆膜地表、覆膜地下5 cm和未覆膜地块地下5 cm的温度,每个小区设置1台温度记录仪。

每个试验点设置3个重复,以不覆膜地块为对照区,小区面积100 m2,每个小区随机取5个样点,于揭膜后挖根取样,记录每墩韭菜上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活虫和死虫数量。

1.3.3高温对韭菜生长的影响试验方法选取长势一致的无韭蛆危害的盆栽韭菜,每盆1株,为1个重复,先将韭菜地上部分割掉,然后置于不同温度的光照培养箱内,用土壤温度记录仪测量盆内土壤下5 cm的温度,试验过程中土壤湿度保持在10%±2%,光照培养箱设置6个温度处理:37、40、43、46、49、52℃,每个温度处理间隔1、2、4、6 h分别取出10盆韭菜露天栽培,定期除草浇水,15 d后测量韭菜叶片长、鲜重、根长、鳞茎周长及根鲜重。

2结果与分析
2.1地表覆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试验点1聊城市茌平县肖庄镇覆膜当日天气多云,覆膜后地表温度随时间变化起伏较大,12∶00—13∶00超过36℃,地下5 cm温度11∶00—14∶00维持在32℃左右,15∶00可达33.5℃,未覆膜地下5 cm的温度明显低于覆膜地下5cm温度,最高温度仅为28℃左右(图1)。

试验点2寿光市化龙镇贾家村覆膜当日天气晴,覆膜地表温度升高较快,15∶00时温度最高达到49℃左右;覆膜地下5 cm,14∶00—16∶00最高温度维持在39℃左右,持续超过2 h;未覆膜地下5 cm的温度明显低于覆膜温度,14∶00时达到最高温度,仅为32℃左右(图2)。

寿光市化龙镇高家村覆膜当日天气晴且太阳光照强烈,覆膜和未覆膜地下5 cm温度明显低于覆膜后地表温度,覆膜地表温度最高达65℃,覆膜地下5 cm最高温度为52℃持续了1 h,且温度在39℃以上维持了4 h(图3)。

未覆膜地下5 cm最高温度仅为44℃。

三个测量点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在14∶00—15∶00,之后开始降低,覆膜地下5 cm降温速度明显慢于覆膜地表和未覆膜地下5 cm温度(图3)。

寿光市文家街道南官桥村,覆膜当日天气晴,阳光强烈,覆膜后地表温度的升降幅度明显大于覆膜地下5 cm和未覆膜地下5 cm的温度,三者最高温度分别为67、43、38℃,分别于14∶00、13∶00、15∶00时到达,之后温度开始降低,覆膜地下5 cm降温速度明显慢于覆膜地表和未覆膜地下5cm温度。

覆膜地下5 cm温度在39℃以上维持了5 h(图4)。

覆膜温度变化
2.2地表覆膜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看出,4个试验点对照区的韭蛆幼虫死亡率均为零,除试验点1聊城市茌平县肖庄镇外,寿光市3个试验点揭膜后挖根调查韭蛆全部死亡,无活虫。

2.3高温对韭菜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各自对照相比,光照培养箱内37、40、43、46、49℃不同温度处理对韭菜15 d时的生长指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

而52℃处理2、4、6 h时韭菜叶片长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3讨论与结论
本试验中4个试验地块的覆膜地下5 cm和未覆膜地下5 cm温度变化幅度均小于覆膜后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

覆膜对于保持土壤温度有明显作用,覆膜地下5 cm温度比未覆膜地下5 cm高约5℃。

天气状况对于覆膜后地下5 cm温度有很大影响,阴天时覆膜温度变化比较平稳,且与覆膜地表和未覆膜地下5 cm温度相差不大,晴好天气时覆膜地下5 cm温度缓慢升高,到达最高温度后缓慢降低,降温速度明显慢于覆膜后地表和未覆膜地下5 cm温度,有利于保证覆膜期间持续高温。

韭蛆不耐高温,在30℃以上高温环境下产卵率低,有的成虫只产几粒卵甚至不产卵便死亡。

31℃高温可抑制韭蛆生长,34℃高温可抑制韭蛆卵的孵化[15]。

35℃下韭蛆不能够完成完整的世代,其幼虫体内的脂肪体散乱,体壁失水极易干死,各虫态死亡率均较高。

37℃热激处理2 h,雌成虫存活率下降显著,仅为40%[16]。

本研究中寿光市3个试验点覆膜后地下5 cm 的温度维持在39℃以上2.0~5.5 h,揭膜后调查韭蛆全部死亡,而聊城市茌平县试验点覆膜后地下 5 cm仅32℃,维持5 h,揭膜后调查并未发现有韭蛆死亡。

徐蕾等室内研究表明,在恒湿(75±5)%时高温40℃处理韭蛆幼虫24 h死亡率达到100%[18],而本研究发现当土壤温度维持39℃ 2 h死亡率即可达到100%,推测可能是因为韭菜迟眼蕈蚊幼虫性喜潮湿,春季田间干燥的土壤环境大大缩短了时间。

另外,韭菜须根发达,耐高温且缓苗快,田间应用地表覆膜技术后第2天进行大水漫灌,第3天就可以迅速恢复生长,对韭菜产量无影响[18]。

4个地块中只有试验点3寿光市化龙镇高家村当天土壤地下5 cm的温度达到了52℃,并持续约1 h;而室内研究表明,52℃对韭菜生长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在田间应用地表覆膜时,当地下5 cm温度达到39℃以上且持续超过2 h,即可在温度达到最高前揭膜,既保证了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也避免了过高温度影响韭菜生长。

韭菜迟眼蕈蚊在山东省一年发生4~6个世代,春季和冬季为韭蛆的盛发期,因此,可在韭菜主产区于5月份、最高气温稳定在25℃以上的天气实施地表覆膜,利用覆膜造成的土壤持续高温来杀死韭菜迟眼蕈蚊幼虫,而春季消灭田间虫源可有效降低冬季韭菜田内虫口基数。

应用地表覆膜技术防治韭菜迟眼蕈蚊操作简单、见效快、成本低,不仅保证了对韭蛆的防治效果且无任何药剂残留,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杨集昆,张学敏. 韭菜蛆的鉴定迟眼蕈蚊属二新种(双翅目:眼蕈蚊科)[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5, 11(2):153-156.
[2]党志红,董建臻,高占林,等. 不同种植方式下韭菜迟眼蕈蚊发生为害规律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4(4): 65-68.
[3]刘长珉,张美燕,张万吉. 韭菜地蛆消长规律及防治[J]. 北方园艺, 1991(10): 6-8.
[4]薛明,王永显. 韭菜迟眼蕈蚊无公害治理药剂的研究[J]. 农药, 2002, 41(5): 29-31.
[5]腾玲,童贤明. 杭州市郊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蔬菜, 2000(6): 39-40.
[6]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 韭菜迟眼蕈蚊的生物学、生态学及其防治[J]. 昆虫知识, 2003, 40(5): 396-398.
[7]陈浩,王玉涛,周仙红,等. 韭菜迟眼蕈蚊生物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J]. 山东农业科学, 2016, 48(3): 158-161.
[8]吴青君,于毅,谷希树,等. 韭菜根蛆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16, 53(6): 1165-1173.
[9]李文香,杨玉婷,吴青君,等. 韭菜迟眼蕈蚊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 2015, 41(5): 8-12.
[10]马春森,马罡,常向前. 农业害虫高温调控的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08, 30(3): 257-264.
[11]华爱,薛芳森,李峰,等. 高温对环带锦斑蛾幼虫滞育的抑制作用[J]. 昆虫学报,2004, 47(3): 354-359.
[12]梅增霞,吴青君,张友军,等. 韭菜迟眼蕈蚊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J]. 昆虫学报, 2004, 47(2): 219-222.
[13]潘秀美,夏玉堂. 韭菜迟眼蕈蚊发生动态及其防治研究[J]. 植物保护, 1993, 19(2): 9-11.
[14]冯惠琴,郑方强. 韭蛆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7, 18(1):71-80.
[15]王玉涛,周仙红,张帅,等.高温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的影响[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124-134.
[16]程佳旭.高温热激对韭菜迟眼蕈蚊影响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
[17]徐蕾,赵彤华,刘培斌,等.湿度和高温对韭菜迟眼蕈蚊生长发育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16(6):23-25.
[18]史彩华.“日晒高温覆膜法”在韭蛆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蔬菜,2017(7):90.山东农业科学2017,49(11):110~113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东农业科学第49卷第11期李文强,等:济宁地区麦田粘虫种群监测及防治指标研究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11.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