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定义 • 公共政策,指公共权力机关(政府)在对社会 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 过程中,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经由政治 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本质
• 1、公共政策社会本质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 益的权威性分配 • 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对公共政策所下的定 义突出了三个思想:制定公共政策是为了 进行分配。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分配的 影响力是具有权威性的。
• 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它的基础 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它的关键是 落实利益。在社会公共利益中,从利益选 择到利益综合,从利益分配到利益落实, 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 具体看一下这一过程:
• 1)利益选择。 • 从政治角度看,政府应会选择代表全社会 整体的利益。但具有政治倾向。 • 从政府自利性角度看,政府会选择那些与 政府的价值取向一致的社会群体利益 。
• (4)所有政府决定做的或者决定不做的事情 就是公共政策。(这个定义说明了政策的表 现形式,尤其可贵的是提出了“不做”的 形式) (托马斯· 达伊)
• (2)我国学者典型观点 • 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来引导、规范有关 个人行动、机构团体的指南或准则。 • 它的表现形式有①法律规章、②行政命令、 ③行动计划与策略、④政府首脑的书面或 口头声明和指示等等。
• 2、偏好性指公共政策涉及利益的分配、利 益的选择,这些都是政策主体选择的结果, 而每个选择都体现了政策主体的偏好。 • 政府的选择会体现社会整体利益一致的方 面,但会偏重于反映强势社会群体的偏好, 此外公共政策还有其预设政策重点。政府 的自利性要求。
(三)、稳定性与适应性
• 1、稳定性指公共政策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特别是一些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政策。 • 政策的多变会丧失政策的权威性与严肃 性,降低公众对政策的信任度。 • 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政策的 法律化。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 (一)政治性、权威性和强制性 • 1、政治性,是指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 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 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 • 体现政策的阶级性。政治性是公共政策的灵魂。 • 2、 权威性,指公共政策在一定范围内成为起支 配作用的意志。 • 权威性源于公共政策主体的权威。 • 3、强制性,指公共政策以强制机关或强制机关为 后盾来推行。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
第一节 公共政策本质
•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 • 1、西方学者的论述 •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 分配。此定义强调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分配 功能,其中的价值应该作广义的理解。(戴 维· 伊斯顿)
• (2)公共政策是有立法权的人制定的,而由 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此定义内涵 太窄,是政治与行政二元论的体现。)(伍 德· 威尔逊) • (3)公共政策是指拥有价值、目标与策略的 宏大计划。(此定义突出了政策是以某特定 目标为导向的行动计划,和它与一般计划 的区别,但广义过于笼统)(卡普兰)
• 具体来讲:第一,政策实施是运用公共政策解决 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环节; • 第二,政策实施决定着政策目标能够实现与否以 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 第三,政策正确与否,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无法得 到解决,只能由实践去检验。政策实施是检验政 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 第四,政策实施是完善、发展公共政策和制定新 政策的重要依据。
• (2) 政策与实践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 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 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 两层含义: • ① 政策的理论依据是理论,政策的事实依 据是客观事物,而认识客观事物的根本途 径是社会实践。正确的、成功的政策必须 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②政策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目标 和功能。
• 2、适应性,公共政策是一个发生、发展的 变化过程,随形势的变化必须适时作出调 整,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这就是其适应 性。 • “世异则事异,事变则备变”,稳定是相 对的,面对新的形势,公共政策必须随环 境变化作出调整。这样才能保持公共政策 的生命力。
(四)特定性与普遍性
• 1、特定性,指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公 共权力机关对某一特定社会现实问题做出 的反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这就是公共 政策的特定性。 • 2、普遍性,公共政策对特定社会现实问题 作出反应的同时须具有适用于同一类别的 所有社会现实问题的普遍性。 • 普遍性也使公共政策具有稳定性,而特 定性则使它具有适应性。
2、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

• •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政府 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 二重特征。 (1)政策与理论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 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 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 别。 理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层次越高,对政策影响 面越广。 ② 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 4)利益落实。 • 政策分配利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利益 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预定目标,获得应有 的利益。 • 如农民减负问题。
对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理解上应注 意以下问题:
• ①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而 不是其他分配。 • ②公共政策是基于在多种利益关系上的 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非盲目的分配。 • ③公共政策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 益分配。 • ④公共政策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利 益分配上的利益分配。
• 2)利益综合。 • 利益是多元化的。政策既要反映社会大多 数人的利益需求,又要兼顾保护少数人的 合法利益。政策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 因素,排除那些消极因素,把各种利益矛 盾尽量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中,从而保证 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 3)利益分配。 • 政策实施后保证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得到满 足,这意味着政策起到了向社会有关成员 分配利益的功能。 • 分配利益的结果既能使一些人获得利益, 也可以使一些人失去利益。公共政策总是 保护多数人利益,尤其是多数人的长远利 益,而抑制少数人的利益。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
• 1、公共性指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 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 这一思想来源于宪政思想,政府权力来源于来源 于人民的同意和授权,政府的合法性在于政府满 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因此,公共 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须以谋求公共 利益为目的。 • 林德布鲁姆指出,研究公共政策有两个基本课题: 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解决 人民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二为政府制定公共政 策,是否有能力解决人民的公共问题,满足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