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桐城“三祖”游观之作,徜徉于山水之间,情寄于山水之外,心中之境多由此生发。
方苞学宗程朱,文效韩欧,超迈自然之论,标举雅洁之风,山水诸作或借景述怀,或因景说理。
《游雁荡记》见“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顿生“严恭静正之心”;《记寻大龙湫瀑布》感慨“先王之道榛芜久矣”,述探幽之路而及先王之道,以明理为归。
龙眠山水、江南诗音会于心,儒道玄理、顺康世风正其意,清新秀美的山水之作由此成为感悟道德旨归的桐城文章之别体。
方苞弟子刘大櫆不得意于科场,悠游暇日遂多,于山水之文中隐含透彻之悟。
时弟子姚鼐初隽进士,一行人登上光明顶,见远山可数、云海涌动、日光下照,渺极天际。
文中所记幽泉异石、奇峰秀色较方苞游山诸作多了一些灵动之美。
姚鼐山水之作传承师法,往往借游迹抒写怀抱。
《登泰山记》则叙作者在大风扬积雪、无鸟兽音迹的除日登临极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红日喷薄而出,回看众山如偻。
文章有柳宗元山水游记之至味,得方苞清真雅洁之风,承刘大櫆高远含蓄之意,兼有峻洁之笔、澄明之境。
从方苞至姚鼐,桐城派早期山水文章皆恪守程朱理学之入世精神,涵融天地正气,简淡的写景文笔展现出登览者的顿悟与灵性,雅洁的感慨之辞寄寓着作者的淑世情怀。
(节选自萧晓阳《桐城派古文的山水灵境》)材料二:
“桐城派”要求语言“雅洁”,指语言雅致简洁。
为什么要求“雅洁”呢?
这个散文流派的作品内容,宣扬程朱理学。
在语言情感的表达上,早期的儒家思想主张“发乎情,止乎礼”,强调情感表达要有所节制,但只是节制而不是禁绝。
因此,无论是《史记》中常见的“夹叙夹议”或“太史公曰”的片段,还是韩柳欧苏的大多数作品,其间都有抒情或议论,有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有的尽管“笔力曲折”,但也“无不尽意”。
程朱理学之后的散文实在乏善可陈,幸亏明代有位归有光在撑着。
他的“小品文”之所以为人称道,除了质朴自然,更主要的是感情真挚,打动人心。
我们看姚鼐的《登泰山记》,语言“雅洁”到令人怨怒的地步。
比如“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这哪是在写“游记”?简直是在记账,面无表情,心如止水。
然而,阅读这样的段落,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姚鼐隐藏在“雅洁”背后的情感,“暗流”在涌动,“骚气”在勃发。
半句“雪与人膝齐”,分明在说泰山大雪之深厚,登山道路之危险,看日出之艰辛。
可是,他为什么不表达出来呢?同一个单元的《赤壁赋》《我与地坛》《故都的秋》,哪一篇不是有话就说,有情就抒?因为桐城派秉承程朱理学思想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把所有的情感都禁绝在内心,即使是文字表达。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儒家思想中“发乎情,止乎礼”是可取的,因为人不仅是动物,还是人,是社会的人,需要道德上的自我约束。
但人毕竟有血有肉,有欲望,有思想。
因此,程朱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禁绝情感的表达,实在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恶性肿瘤”。
语言是思想的外在形式。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
(何为《桐城派为什么会“雅洁”?》,有删节)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抨击。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科学与民主虽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但其实质性的工作却是定位在了文学与道德上。
当道德与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发起者们关注的真正对象时,桐城派也就到了自己的末路。
从文学的角度看,桐城派是近代中国“旧文学”的正宗,要破“旧文学”就必破桐城派。
从道德的角度看,桐城派也是旧伦理、旧道德在近代中国的代言人。
桐城派以程朱伦理为依归,所谓桐城之“义”的核心就是要把宣扬程朱义理作为桐城古文的中心思想。
当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将目标瞄准“旧文学”与“旧道德”时,桐城派自然会成为最好的批判靶子。
不否定古文学的正宗地位,也就不可能树立其白话文学的正宗地位,桐城派作为古文学的代表,自然成为新文学家们的批判对象。
在道德方面,坚守旧道德的桐城派自然也不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所容,钱玄同在与桐城派末流辩驳时就说:“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
”不破旧道德,共和国也就立不起来,言辞中丝毫不给桐城派在新时代“共存”的机会。
桐城派所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批判对象,被斥为“桐城妖孽”,一定程度是出于新文化运动发起的需要。
当这场文化运动逐渐退潮以后,对于桐城派的批判力度自然会逐渐减弱,桐城派是否应该被彻底否定就成了一个可以被质疑的问题。
(节选自曾光光《桐城派的宿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桐城“三祖”的山水文章写景文笔简淡,感慨之辞雅洁,寄寓着济世情怀,融合了天地正气。
B.程朱理学违背了儒家“人需要道德上的自我约束”的思想,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颗“恶性肿瘤”。
C.新文化运动需要一个集中了“旧文学”“旧道德”特征的批判目标,桐城派正好符合要求。
D.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们将桐城派斥为“桐城妖孽”而彻底否定,这一做法引起了后人的质疑。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的山水游记独具一格,语言清新秀美;其有意阐发道德,与他以儒道玄理、顺康世风端正思想有关。
B.刘大櫆在科举考试中失利,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游山玩水,其山水游记因而隐含着对人生、社会的透彻之悟。
C.姚鼐的游记文字峻洁、境界澄明,是因为他将柳宗元、方苞、刘大櫆三人山水之作的长处融合于一炉。
D.归有光在明代散文作家中首屈一指,其“小品文”感情真挚,质朴自然,打动人心,因此为人称道。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新文化运动对桐城派评价的一项是()
A.欲以不通之典故,肉麻之句调,戕贼吾青年。
(钱玄同)
B.其伎俩惟在仿古欺人,直无一字有存在之价值。
(陈独秀)
C.桐城家者,最不足观,循其义法,无适而可。
(傅斯年)
D.他们甘心做通顺清淡的文章,不妄想做假古董。
(胡适)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桐城派的写作理论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示?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
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
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
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
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
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
男服多用蜻蜒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
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
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
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
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
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
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
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
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
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
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
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
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
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
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
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11)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
”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
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
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12)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
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做出衣裳的是针线”,从父亲常说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一位传统手工裁缝对自己职业的尊重,表现了父亲质朴的品性。
B. 文中父亲年少便拜师学艺,饱尝生活的艰辛,“师带徒”这种方式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父亲最终得益于师父的严格要求。
C. 父亲手艺有绝活,做得一手漂亮盘扣;但“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这体现了传统手工艺人保守、不能与时俱进的一面。
D.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裁缝生活不易,但父亲不贪他人之物,朴实厚道,手艺精湛,这是他深受乡人敬重的主要原因。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在内容上交代了父亲练就好手艺的原因,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叙事清晰,内容连贯。
B. 描写父亲用画粉画线的“绝活”时,文章运用“捏”“拉”“压”“拈”“弹”等动词,彰显了父亲的高超技艺,富有立体感。
C. “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一句,运用比喻、借代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敬重之情。
D. 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父母“白头偕老”,作者选取独具时代特色的生活画面来见证时代变迁,以小见大,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8.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一针一线皆关情”的丰富意蕴。
9.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2年“六一”前夕,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戚继光英雄传》的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遭到网民们的一致差评。
不仅如此,13位动画产业的业内人士也质疑该投资的真实性,要求制片方还中国动画尊严。
更让人惊讶的是,由6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制作的和该片一样的预告片,3D画质明显提高,但仅仅耗时三天,制作成本则是:泡面一箱,咖啡若干袋,AD钙奶4支,A4纸半包。
这无疑给了劣质动画一记响亮的耳光。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时从不关注观众的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只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
这类动漫企
业制作动漫的流程一般是,先批量制作出一部分动漫,然后在电视台和各院线进行公关,最后到政府领取补贴……如此畸形化的产业链,自然是功利当前,有量无质。
动漫产业的灵魂是创新和创意,这固然需要金钱的投入和支持,但若陷入钱眼中不可自拔,创新和创意就会为铜臭所污染,这样的产业发展,注定会成为泡沫。
(华西都市报《从<戚继光>看动漫产业的“气泡”》,有删改)材料二:
2005年,广州市对青少年展开了一项调查——“迪士尼意味着什么?”答案不只是“米老鼠”,更包括衣服、文具、电脑游戏、皮包等。
将近70%的孩子也知道把迪士尼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
事实上,由迪士尼等公司主导的动漫产业,包括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内容,正成为继IT 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菜坞电产业,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
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以《大闹天宫》写下辉煌的中国,如今却沦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
有统计数字称,米老鼠、史努比,Hello Kitty、皮卡丘和机器猫,仅这“五位”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人民币。
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量,使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日本、美国。
中国动画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自身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灵感,比如重新发掘绵延上千年的皮影艺术,同时从美国的迪士尼公司、日本的宫崎峻等处“拿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功推销文化产品的运作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民族自信心、文化自豪感的增强,中国故事也将会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快速前行。
(新华网《中国“孙悟空”与美国“米老鼠”的魅力竞争》,有删改)材料三:
材料四:
2017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的工作将把握宣传向导,突出重大主题,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优秀重点作品。
同时,今年将继续组织推动“百部中国梦电视动画片扶持计划”“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等重大项目,超前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发挥好政策杠杆和专项资金作用,争取持续出精品、出人才。
(新浪网《高长力:2017年将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有删改)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材料一可知,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带有功利性,其创新和创意往往被铜臭污染,若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很难生产出高质量的动漫产品。
B. 由材料二可知,美国、日本将动漫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从而获得巨额利润,这与我国动漫缺乏原
创力量和创新创意不足不无关系。
C. 由材料三可知,2011年中国动漫在表现民族特色方面和日本动漫不相上下,但它蕴含的教育意义却与日本动漫相差甚远。
D. 由材料四可知,2017年国家将大力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事业的发展,一系列相关的重大工程项目会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遭到了网民和动画产业业内人士的批评,其制作甚至达不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水平。
B. 近70%的人把迪士尼动漫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动漫产业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C. 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推销文化产品的运作方式,就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前行,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D. 材料三显示日本动漫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的塑造、情节的生动程度,还是音乐设计都在中国之上。
12.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如何才能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汪,字元度,本弘农华阴人也,曾祖顺,徙居河东。
父琛,仪同三司,及汪贵,追赠平乡县公。
汪少凶疏,好与人群斗,拳所殴击,无不颠踣。
长更折节勤学,专精《左氏传》,通《三礼》。
解褐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
”其后问《礼》于沈重,受《汉书》于刘臻,二人推许之曰:“吾弗如也。
”由是知名,累迁夏官府都上士。
及高祖居相,引知兵事,迁掌朝下大夫。
高祖受禅,赐爵平乡县伯,邑二百户。
历尚书司勋、兵部二曹侍郎、秦州总管长史,名为明干。
迁尚书左丞,坐事免。
后历荆、洛二州长史,每听政之暇,必延生徒讲授,时人称之。
数年,高祖谓谏议大夫王达曰:“卿为我觅一好左丞。
”达遂私于汪曰:“我当荐君为左丞,若事果,当以良田相报也。
”汪以达所言奏之,达竟以获罪,卒拜汪为尚书左丞。
汪明习法令,果于剖断,当时号为称职。
炀帝即位,守大理卿。
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岁馀,拜国子祭酒。
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
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
大业中,为银青光禄大夫。
及杨玄感反河南,赞治裴弘策出师御之,战不利,弘策出还,遇汪而屏人交语。
既而留守樊子盖斩弘策,以状奏汪,帝疑之,出为梁
郡通守。
后李密已逼东都,其徒频寇梁郡,汪勒兵拒之,频挫其锐。
炀帝崩,王世充推越王侗为主,征拜吏部尚书,颇见亲委。
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节选自《隋书·卷五十六·列传第二十一》)
13.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B. 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C. 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D. 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1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褐” ,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指入仕为官。
B.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C.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左”为尊。
从东汉至隋唐、两宋,我国又逐渐形成了右尊左卑的制度。
D. 崩,也做驾崩、山陵崩,宾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天子之死的称法还有“没”、“大行”、“千秋”、“殂落”“晏驾”等。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汪浪子回头。
年少时杨汪好与人打架,长大后知错即改,开始勤奋学习,专心研究《左氏传》,通晓《三礼》,并积极向人求学。
B. 杨汪颇受器重。
高祖即位后,让他掌管军事,封他为平乡县伯;炀帝时,担任过大理卿、国子祭酒等,所作所为颇受皇帝赏识。
C. 杨汪为人耿直。
王达想借推荐杨汪做左丞之机,向他索取良田,杨汪不但没有答应,反而把他的话报告给高祖,王达因此获罪。
D. 杨汪善于断案。
高祖时,他熟悉法律,善于分析判断,非常称职;炀帝时,杨汪任大理卿,断案准确无误,受到皇帝的大力赞赏。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通儒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2)及世充僭号,汪复用事,世充平,以凶党诛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①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⑥愔愔:寂静无声
1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一二句由暮写到夜,由野外写到室内,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
B. 这首诗中的灯光、雨声、马啮,其亮度和响度都是低弱的,情调一致,都对诗人的情怀起着衬托作用。
C. 末句中的“疲马”起到反衬作用,以马的疲惫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漂泊之苦。
D. “壁里青灯乍有无”是说灯光忽明忽暗,乍有乍无,这是由于灯芯小且有风吹的缘故。
18.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诗。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提出西游何时还的问题后,接着用“_________”写路途的艰辛可怕,从而引出下文的古木、悲鸟。
(2)《昆琶行》中作者“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在感慨“人生如梦”后,用一句“_________”抒发凭吊之情。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军营中分享牛肉、奏响军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20.下面是某报社约稿函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稿件篇幅别多于4000字左右,并配图片2—3张。
千万要在2018年12月1日至10日前,将稿件交至报社办公室,请于稿件首页右上角写上“砥砺奋进”字样。
编辑部人手有限,所有拙作概不退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是某小区物业张贴的一则启事,在语言表达、格式上共存在五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尊敬的阳光城住户:
冬季即将来临,又到了火灾事故多次频发的时候。
为了增强小区广大住户对火灾事故的防范意识,请大家务必注意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