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朝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朝阳市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与对策作者:刘淼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5期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我市长期存在的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已
经成为历史,各类农产品供求平衡有余,出现了低消费水平下的结构性、阶段性过剩。

供求关
系的变化,带来了农产品卖难、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的矛盾,这一切表明,我市
种植业生产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必须对过去的以解决温饱为目的
的“数量增长型”种植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向“质量效益型”种植业结构转变。

所谓“质量效益型”种植业结构,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在总量平衡的
基础上追求质量、增值增收。

与传统的“数量增长型”种植业结构不同,它以市场为导向,充
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着力开发人力资本,调整供应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抑制成本,增值增效。

一、调整目标
一是要优化区域布局。

各县(市)区城郊要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重点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

并大力发展外向型、城郊型的现代化农业,加强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和创汇
农业建设,增强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特色产品的生产,形成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

其它地区
要大力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的特色高效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

重点发展优质小麦、专用玉米、
优质小杂粮、油料、甜菜、棉花等经济作物。

二是要优化作物结构。

第一,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和市场需求的原则,适当压缩粮食
作物面积,增加经济作物面积。

在粮食作物中要适度压缩玉米面积,适当增加谷子、杂粮面积。

第二,水果生产要稳定面积,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加速低产老果园、劣质果园和
老品种更新改造,逐步增加适合加工、贮藏水果的比例。

第三,蔬菜生产重点调整区域布局,
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

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地蔬菜开发力度,优化和调整棚室结构,调整上市时间,实行规模化生产。

三是要优化品种结构。

要加强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扩大名特优新品种的面积。

玉米生产重点推广专用和特用新品种,增加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角质玉米、甜玉米、糯
玉米等特种玉米面积,压缩高水分含量的普通粉质玉米面积。

蔬菜生产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做到“南菜北种、野菜家种、洋菜中种、夏菜冬种”。

水果以名特优果树标准园建设为中心,
扩大新品种栽培面积。

二调整对策
第一,加强领导,切实搞好宏观调控。

我市农民人均收入的50%来自于种植业生产。

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植业结
构调整,应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和市场经济法则,但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在结构调整中需要
进行宏观指导,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有利于种植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要按经济发展
要求规划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政策信息服务。

第二,积极培育市场,拉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的发展从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
重约束,并且以市场约束为主。

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变为供大于求,使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市
场需求结构的矛盾日益突出。

市场发育不全和滞后,更加剧了矛盾的残酷性。

在一定意义上讲,市场销售趋向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拉动作用。

因此,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在调整种植业结构
中显得特别重要和迫切。

从多年来的实践看,凡是结构调整成功的地方,都是开拓市场搞活流
通的成功典型。

因此,抓生产,先抓运销,要根据产品供求和流向,建设好各类批发市场,构
建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市场主体。

同时要支持农民自发建立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外销网络,鼓励农村能人创办流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民间运销大户、农民经纪人队伍,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流通,确保货畅其流。

第三,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引导农民参与调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
土地经营自主权,种什么、种多少农民自己说了算。

因此,农民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政
府不能统包统揽,也不能搞一般性的号召,必须使农民从思想上,认识上真正解决问题,引导
农民调整。

几年来,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为调整优化结构年年规划,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除市场因素外,关键是农民思想认识没有真正解决,到头来,还是农民自由种植,政府的引导
宏观调控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扶持、典型引路等导向
作用,使种植业生产结构按照市场需求,实现规模化、规范化、高效化。

第四,深入抓好农业产业化,为结构调整提供保障。

种植业结构调整决不是简单的面积和
数量的加加减减,也不单是品种的优化和更新,它包含深刻的内涵。

简而言之,结构调整的最
终目的是生产与市场的对接,实现效益最大化。

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实施农业
产业化。

不实施产业化,而单纯地进行结构调整,那只能是做表面文章,最终是要让农民承担
市场风险,使农民遭受经济损失。

实施农业产业化,农民生产有订单,产品销售有市场,产品
生产多少、由谁生产、质量和数量都有明确的要求,种植业生产也就实现了计划性和有序性。

第五,依靠科技,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是调整种植业生产结
构的关键,是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开发拳头产品,
是开拓市场的关键措施。

实施科技兴农,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大计,产业结构调整同样离不
开科学的指导。

产业结构调整,要在科技和信息上有所突破:一是在种子革命上有新突破。


子科技含量高,是先进技术的载体,是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的关键,必须十分重视。

二是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上有新突破。

实践证明,只要把现有的科研成果和适用技术推开,就
可大幅度地提高产量、质量、增加效益。

三是在农科教结合上有新的突破。

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科技进步,必须发挥人才的作用。

只有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能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
顺利进行。

四是要在产品流通信息上有新的突破。

靠蒙门生产,是盲目的,不能成为商品农业。

农业要真正步入市场,必须进行市场预测和信息指导,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不断
向生产者提供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和农产品行情及市场需求变化等经济信息,使调整后的
种植业,真正实现优化高效。

(作者单位:122000辽宁省朝阳市植物保护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