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歌上课
初唐诗歌教学课件

初唐诗歌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初唐诗歌,主要涉及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杜甫的《登高》。
《滕王阁序》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登高》则通过描绘高山之巅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初唐诗歌,使学生了解初唐诗歌的背景和特点,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2. 通过分析《滕王阁序》和《登高》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3. 通过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滕王阁序》和《登高》的意象和意境的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掌握。
难点:对初唐诗歌背景和特点的理解,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滕王阁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讲解《登高》: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哲理。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高山之巅,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5.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典型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一首小诗。
7. 作业设计:《滕王阁序》和《登高》的译文,以及自己的创作小诗。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滕王阁序》和《登高》的关键词汇和意象,诗歌表达技巧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滕王阁序》和《登高》的译文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次登高体验,并创作一首小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初唐诗歌,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
初唐诗歌..(课堂PPT)

(一)初唐宫廷诗及其发展
▪ 唐初诗坛的特征:宫廷诗充斥诗坛 ▪ 宫廷诗与宫体诗的区别
▪ 宫廷诗:多应制奉和、宴饮赋咏之作,内容多以歌功颂德、 写景咏物为主。辞藻华美,讲求对仗。但更多地 去掉了宫体的浮艳淫靡。
▪ 宫体诗:以艳丽华美的语言写艳情以及女子的容貌神态, 风格浮艳轻薄。
14
▪ 初唐诗人受儒家崇古尚质的诗教的影响, 对南 朝齐梁文风持批判态度,但没有否定齐梁诗的 声辞之美。
表达立功建国的豪情壮志,宣扬万方来朝的大唐声威。 4)艺术特征:风格典正工丽,文辞华赡典雅,气象恢弘壮丽,
洋溢着帝国初兴的时代气息。
16
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 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 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 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北 在氛边上 方 一和塞落 诗多 起征生笔七 人贞 。人活,言 重刚 怀的以歌 气之 乡真关行 质气 ,情塞体 的, 思实苦写 特深 妇感寒边 点婉 闺。生塞 。而 怨诗活军
有 的中为旅 苍 情把背生 劲 思塞景活 骨 和外,。 力 谐肃抒从 , 地杀写征 体 融的北夫 现 合气地身
11
4.隋炀帝
▪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 兵寝星芒落,戏解月轮空。
呜真, 咽挚流 之而动
▪ 严鐎[jiāo]息夜斗,騂[xīng]角罢鸣弓。 音 热 着
▪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 床明大道暨,Hale Waihona Puke 荒日用同。。烈粗 ,犷 有深
▪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9
3.卢思道
▪ 卢思道(约530-582),北朝隋之际诗人, 字子行。范阳(河北涿州)人。以才学重 于当时,仕于北齐。齐宣王卒,朝臣各作 挽歌10首,择善者用之,思道十得其八, 时称“八米卢郎”。
【学习课件】第二章隋及初唐的诗歌

2021/7/9
31
一、初唐宫廷诗人
❖ 1、贞观诗人 ❖ 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
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贞观诗坛上主要是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
南朝文士的宫廷诗人诗歌创作。北方文人以关陇士 人为主,入唐后多为史臣。 ❖ 主要作家有虞世南、魏征、杨师道、李百药等。其 中,影响最大的是主掌贞观诗坛的唐太宗李世民 (598~649) ;成就最高的是魏征。
2021/9
26
2、隋炀帝的文學成就
❖ 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 士虞世南等100余人,“以师友处之” , 于是爱好梁陈宫体。
❖ 《隋书·经籍志》着录《炀帝集》55 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2021/7/9
27
2.1隋炀帝的诗歌内容
❖ 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 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頗有一些清丽明快之作。
2021/7/9
11
2.2.1从军行的北方特点
❖ 该诗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的南朝歌行体, 反映边塞军旅生活,已略具初唐歌行格调,为一代先 声。
❖ 但是,与梁、陈文人的歌行体落笔常在“思妇”一 边不同,此诗将描写的重心转到了“征夫”身上, 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情 实感,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 重气质的特长,历来为人称道。
2.1.1《出塞》其二赏析
❖ 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亲历征战,对边塞 风霜行役的军旅生活体验尤深,在诗中表现 得更为真切。
❖ 該詩在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 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 咽之音。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2021/7/9
22
唐代文学史初唐诗歌学习优质教案

唐代文学史初唐诗歌学习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语文》高中选修《唐代文学史》中的“初唐诗歌”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对初唐四大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详细探讨他们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以及在当时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初唐诗歌的历史背景,掌握初唐四大诗人的基本情况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培养学生鉴赏初唐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初唐诗歌,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初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点:初唐四大诗人的诗歌作品分析,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唐代文学史》选修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初唐时期的历史图片,让学生了解初唐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唐诗歌。
2. 讲解初唐诗歌背景及四大诗人利用课件简要介绍初唐诗歌的历史背景,详细讲解初唐四大诗人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初唐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诗歌作品分析(1)选取王勃的《滕王阁序》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选取杨炯的《从军行》进行讲解,分析其诗歌的特点。
(3)选取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进行讲解,分析其诗歌的艺术魅力。
(4)选取骆宾王的《咏鹅》进行讲解,分析其诗歌的童真趣味。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其他初唐诗歌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唐诗歌王勃:《滕王阁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咏鹅》2. 初唐诗歌特点豪放、奔放寓意深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初唐四大诗人的诗歌特点,结合具体作品进行阐述。
(2)阅读初唐诗歌作品,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歌,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 答案(2)答案开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初唐诗歌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唐代文学史初唐诗歌学习教案

唐代文学史初唐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唐代文学”第一节“初唐诗歌”,内容主要包括初唐诗歌的背景、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初唐诗歌的背景,掌握初唐诗歌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2. 领悟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掌握初唐诗歌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学会鉴赏初唐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初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初唐诗歌的产生背景。
2. 讲解:介绍初唐诗歌的代表诗人(如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讲解其代表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朗读初唐诗歌,感受其韵味,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初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4. 例题讲解:以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例,分析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王勃的《滕王阁序》,创作一首描绘现代社会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初唐诗歌背景2. 初唐诗歌代表诗人及其作品3. 初唐诗歌艺术特点韵味浓郁意象丰富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初唐诗歌中的意象,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初唐诗歌的认识。
答案示例:初唐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
初唐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初唐诗歌在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并尝试将初唐诗歌与现代诗歌进行对比,拓展学生的诗歌鉴赏视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初唐诗歌的背景、代表诗人及其作品,掌握了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初唐诗歌精品课件

(四)读书山林之风
唐代的一些士人在入仕前,或隐居山林,或寄 宿寺庙、道观以读书。如陈子昂曾读书于金华 山的玉京观;李白出夔门之前,隐于大匡山读 书;岑参十五隐于嵩阳;刘长卿少曾读书嵩山 等。 唐代寺庙经济发达,可为贫寒的士人提供免费 的膳食与住宿。且又藏书丰富,为士人读书提 供方便。读书山中,不仅读经史,也作诗赋。 山林的清幽环境,对于士人情趣的陶冶,审美 趣味的走向,都会有影响。
境遇? “前不见古人”的意思是以前那些礼贤 下士的人已经见不到了,“后不见来者” 是说后来的贤明君主自己也来不及见了。 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 失意情绪。 情感? 考虑到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到自 己孤独无助,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表现了怀才不遇、寂寞苦闷的感情。
小结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 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他 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情 感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充 分体现了“风神初振”的特点。
3、沈佺期、宋之问最后完成了五律的定 型。 他们在诗律方面精益求精。具体作法是, 除了一联之中轻重各异外,还要求上一联 的对句与下一联的出句平仄相粘,并把这 种粘对规律贯穿全篇,从而使一首诗的联 与联之间平仄相关,通篇声律和谐。 沈、宋之称,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
陈子昂(约659~700)
(五)佛、道二家的影响
唐代近三百年间,思想取兼容的态度。思想领 域,儒、释、道并存。在政权运作、人材选拔 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士人入仕 ,致君尧舜,建功立业,持儒家入世的进取的 精神。而在人生信仰、社会思潮、生活情趣与 生活方式方面,则时时杂入释、道。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取的精神 ,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 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初唐诗歌教学课件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三、杜审言与 “沈宋”
• 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 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 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 为首倡。”他的《合晋陵陆丞早春游 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 的写出了早春的气息,这也是它最有 名的五律。
•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 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 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 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 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新唐书· 宋之问传》: “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 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 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 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 苏武李陵也。”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 至沈宋始可称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 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在狱咏蝉
• 《在狱咏蝉》 诗以蝉自喻,用比兴 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清人施 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 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 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 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 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之已微露。 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 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 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颈联:千古名 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 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 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 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这 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 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 代气息。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有:“相知 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 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尾联由上 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 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 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
初唐诗歌学习教案

初唐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初唐诗歌》,主要内容包括王勃的《滕王阁序》和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初唐诗歌的背景,把握其艺术特色。
2. 能够正确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文大意。
3.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掌握初唐诗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文本3. 相关资料卡片4. 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滕王阁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滕王阁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滕王阁序》,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诗歌意境。
3. 课堂讲解(15分钟)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为例,讲解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其他初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初唐诗歌2. 背景:唐朝初期3. 艺术特色:韵律、意象、表现手法4. 课文:《滕王阁序》、《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2. 分析《滕王阁序》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意象和情感,写在作业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初唐诗歌的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深入了解初唐诗歌的发展历程,欣赏更多初唐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初唐诗歌的背景和艺术特色二、《滕王阁序》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课文内容《滕王阁序》是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它以滕王阁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友情、人生和国家的感慨。
唐代文学史初唐诗歌学习教案

唐代文学史初唐诗歌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文学史》第四章“唐代文学”第一节“初唐诗歌”。
具体内容包括初唐诗歌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初唐诗歌的历史背景,掌握初唐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
2. 学习并欣赏初唐诗人如王之涣、王勃、陈子昂等人的代表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通过对初唐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掌握初唐诗歌的主要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文学史》、诗歌鉴赏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初唐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初唐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初唐诗歌的历史背景。
(2)讲解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
(3)分析初唐诗人王之涣、王勃、陈子昂等人的代表作品。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初唐诗歌,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初唐诗歌,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初唐诗歌学习2. 内容:(1)初唐诗歌历史背景(2)初唐诗歌艺术特点(3)初唐诗人代表作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初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并写出不少于3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
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初唐诗歌的艺术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掌握了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初唐诗歌,了解其他诗人的创作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初唐文学课件讲课讲稿

课程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梁园吟
昔人豪贵信陵君 , 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 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 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 空馀汴水东流海。
退出
课程目录
近体诗的发展与定型
上官仪 文章四友
沈宋
首页
唐诗的革新
初唐“四杰”
陈子昂
张若虚和刘希 夷
下页
退出
上官仪
❖ 上官体
他是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当时 有“上官体”之称。所谓上官体,就 是指以初唐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诗体。 《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 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 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 体。”
课程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课程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主要贡献
1
在诗歌内容方面,初唐四杰突破了宫廷诗的狭小 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 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诸如离别、怀乡、边塞、市 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了他们歌咏的对象,使诗歌 有了充实的社会内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的感情,显 示了诗歌创作的健康方向。(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 四杰诗歌充沛、自负的情感对盛唐诗歌也产生了影响。 (行路难,长安古意)
课程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行路难
人生贵贱无终始, 倏忽须臾难久恃。 谁家能驻西山日? 谁家能堰东流水? 汉家陵树满秦川, 行来行去尺哀怜。 自昔公卿二千石, 咸拟荣华一万年。 不见朱唇将白貌, 惟闻素棘与黄泉。
课程目录
上页
下页
退出
长安古意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初唐诗坛(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初唐诗坛(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初唐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初唐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初唐诗歌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初唐诗歌的背景:唐朝的建立与初唐政治、文化特点。
2. 初唐诗歌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初唐四杰、沈宋、王杨卢骆等。
3. 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诗歌的形式、内容、审美观念等。
4. 初唐诗歌选读:举例讲解《咏鹅》、《登鹳雀楼》等名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初唐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教学难点: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在具体作品中的表现。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初唐诗歌的背景、流派、艺术特点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诗作,使学生理解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初唐诗歌的认识和体会。
4. 课外阅读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初唐诗歌作品,提高人文素养。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初唐诗歌的背景,讲解初唐四杰等代表人物。
2. 第二课时:分析初唐诗歌的艺术特点,举例讲解名篇《咏鹅》、《登鹳雀楼》等。
3. 第三课时: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初唐诗歌的认识和体会。
5. 第五课时:检查课外阅读成果,进行课堂交流与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初唐诗歌背景、流派、艺术特点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初唐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外阅读报告:评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对初唐诗歌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初唐诗选本,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材料。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初唐诗坛(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初唐诗坛(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初唐时期的历史背景,认识初唐诗坛的重要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 分析初唐诗歌的特点,包括题材、风格、韵律等方面。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初唐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2. 初唐重要诗人的介绍及其代表作品分析3. 初唐诗歌的特点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初唐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重要诗人和作品。
2. 鉴赏法:分析初唐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古诗词。
3.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简要介绍初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初唐诗坛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初唐重要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分析其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
3. 鉴赏:引导学生欣赏初唐诗歌,解读诗歌中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4. 总结:总结初唐诗歌的特点,强调其在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作业与评估1. 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首初唐诗歌进行鉴赏,写一篇短文,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意境。
2. 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参与和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初唐诗坛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参考教材:《初唐诗坛》《唐诗鉴赏辞典》六、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初唐诗歌的题材多样性,包括宫廷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等。
2. 分析初唐诗歌中的意象运用,探讨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初唐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内容1. 初唐诗歌的题材分类及其特点2. 初唐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及其艺术效果3. 初唐诗歌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八、教学方法1.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诗人的作品,分析初唐诗歌的题材特点和意象运用。
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初唐诗歌,深入分析和评价其艺术价值。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九、教学步骤1. 引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初唐诗歌的特点。
诗歌精讲第一讲隋及初唐诗人课件(56张)-优秀课件

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 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杨炯《王勃 集序》:“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 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 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 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 司刑太常伯刘祥道向朝廷表荐,授官朝散 郎。
唐诗的分期:
初唐 春水—清澈而明丽 盛唐 夏雨—充沛而壮观 中唐 秋草—茂密而摇曳 晚唐 冬雪—含蓄而凄凉
少年—天真而稚气 青年—朝气而蓬勃 中年—成熟而深刻 老年—迟缓而睿智
上官体
• 上官仪(约608~644)字游韶,陕州陕县 (今河南三门峡陕县)人,贞观初进士及 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深受唐太宗、唐 高宗的赏识。擅长写五言诗,描写浮华腐 化的贵族生活,“以绮错婉媚为本”,当 时的人都纷纷效仿,被称为“上官体”。
——李世民《咏风》
神功不测兮运阴阳, 包藏万宇兮孕八荒。 天符既出兮帝业昌, 愿临明祀兮降祯祥。 ——武则天《唐大飨拜洛乐章·致和》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花开不同赏, 花落不同悲。 欲问相思处, 花开花落时。 ——薛涛《春望》
“甚矣,诗之盛于唐也!其体则三、四、五 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 靡弗备矣。”
•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 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 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 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 七为人日。
诗繁荣的体现:
1、诗歌数量众多。 2、诗人数量众多。 3、体裁全面 。 4、影响广泛。
据《全唐诗》存录,现存的唐诗有四万 八千九百余首,这些是现存的。明代唐诗研 究专家胡震亨估计当时唐诗至少散佚了一半。 我们现存的应该少于百分之五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官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上官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制图貌的细 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 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 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 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是, 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是,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 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还缺乏北方文 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 学的慷慨激情的豪壮气息。 学的慷慨激情的豪壮气息。
• 曹丕《典论 论文》“诗赋欲丽” 曹丕《典论·论文 论文》 诗赋欲丽 诗赋欲丽” • 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 • 陆机的情:“喜柔条于芳春,悲落叶于劲 陆机的情: 喜柔条于芳春, 秋” • 陆机的绮靡:比喻素淡精细、美好悦目。 陆机的绮靡:比喻素淡精细、美好悦目。 • 后人的理解:浮艳的代名词;绮指文采华美, 后人的理解:浮艳的代名词;绮指文采华美, 靡与声韵相关
初唐诗歌
一、由隋入唐的诗人 褚亮,贞观初为弘文馆学士,累迁散骑常侍。 褚亮,贞观初为弘文馆学士,累迁散骑常侍。 李百药,入唐召为中书舍人,授太子右庶子。 李百药,入唐召为中书舍人,授太子右庶子。 孔绍安,高祖拜为内史舍人。 孔绍安,高祖拜为内史舍人。 袁朗,贞观初卒官,太宗为之废朝一日。 袁朗,贞观初卒官,太宗为之废朝一日。 蔡永恭,贞观初,除太子洗马。 蔡永恭,贞观初,除太子洗马。 陈子良,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 陈子良,入唐官右卫率府长史,与萧德言、庾 抱同为隐太子学士。陈叔达, 抱同为隐太子学士。陈叔达,贞观时拜 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 魏征,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寻任侍中, 魏征,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寻任侍中,进 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 封郑国公,拜太子太师。
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送酒东南去,迎琴西北来。 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 风织池间树,虫穿草上文。 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秋露香佳菊,春风馥丽兰。 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 放荡千般意,迁延一介心。 残河若带,初月如眉。 残河若带,初月如眉。 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议月眉欺月,论花颊胜花。 情新因意对,意得逐情新。 情新因意对,意得逐情新。 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 相思复相忆,夜夜泪沾衣; 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空叹复空泣,朝朝君未归。 ——《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 《诗人玉屑》卷七引《诗苑类格》
初唐四杰是指初唐诗坛十分活跃而有成就的四位诗人王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大多生于贞观年间, 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大多生于贞观年间, 而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时代。 而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时代。卢、骆生年较 比王、杨要大十多岁。 早,比王、杨要大十多岁。他们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 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才大而官小,名高而位卑, 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才大而官小,名高而位卑,心中 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于人下的豪 杰之气。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 杰之气。他们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反对纤 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的明确的审美追求, 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的明确的审美追求,诗风与宫廷 诗风大异其趋。他们创作个性不同, 骆长于歌行, 诗风大异其趋。他们创作个性不同,卢、骆长于歌行, 而王、杨长于五律 五律。 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虽然真正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 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 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是变革上官体诗风的关 键力量, 键力量,但是是他们的创作仍未完全摆脱宫廷诗风的影 未能开了一代诗风。 响,未能开了一代诗风。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胡应麟: 胡应麟:“终篇不 著景物,而兴象婉 著景物 而兴象婉 气骨苍然,实首 然,气骨苍然 实首 气骨苍然 启盛中妙境。 启盛中妙境。” 诗薮》 (《诗薮》)
• 错:交错 • 绮错:通守辞藻色泽、事典、偶对、声 绮错:通守辞藻色泽、事典、偶对、 律等艺术手法, 律等艺术手法,使诗歌体式精致美丽又 错落有致、灵动多变。 错落有致、灵动多变。 • 婉:情思婉转,婉转附错 情思婉转, • 媚:与眉形近音同而义通。眉:六义之 与眉形近音同而义通。 首者,是“兴”。 首者,
二、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与上官体 初唐宫廷诗人———上官仪与上官体 ——— 旧唐书·上官仪传》 工五言, 《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五言,好以绮错婉 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 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 官体。 官体。” 绮: • 《说文》“绮,缯也” 说文》 绮 缯也” • 《汉书》:“即今之所谓绫也” 汉书》 即今之所谓绫也” • 《方言》:“东方言布帛之细者曰绮”,“秦晋曰靡” 方言》 东方言布帛之细者曰绮” 秦晋曰靡” • 《汉书 司马相如传》:“相如云:‘所以娱耳目、乐 汉书·司马相如传 司马相如传》 相如云: 所以娱耳目、 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 丽也。 心意者,丽靡烂漫于前。”“靡,丽也。” • 绮靡:同义复词,一种素白色织纹的丝织品。 绮靡:同义复词,一种素白色织纹的丝织品。 • 绮靡:绮之丽。 绮靡:绮之丽。
• 王杨卢骆体:也叫初唐七言歌行体。其基本特征 王杨卢骆体:也叫初唐七言歌行体。 一是具有音乐美,七字之间,平仄错综; 是:一是具有音乐美,七字之间,平仄错综;二 句之间,低昂相对;韵脚变换有规律; 句之间,低昂相对;韵脚变换有规律;双声叠韵 大量运用。二是具有绘画美,词藻华丽, 大量运用。二是具有绘画美,词藻华丽,色彩丰 三是具有建筑美,讲究对仗。 富。三是具有建筑美,讲究对仗。四是具有修辞 大量运用顶真、排比、拟人等艺术手法。 美,大量运用顶真、排比、拟人等艺术手法。这 种体裁,后人褒贬不一。 种体裁,后人褒贬不一。
“初唐四杰”的风格特征: 初唐四杰”的风格特征: • (1)面向市井,面向江山和塞漠,诗歌具有壮大的气势,慷慨 )面向市井,面向江山和塞漠,诗歌具有壮大的气势, 悲凉的感人力量。(风格:思想严肃,气势豪放,慷慨悲凉) 。(风格 悲凉的感人力量。(风格:思想严肃,气势豪放,慷慨悲凉) • (2)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尤其是羁旅送别 )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诗和边塞诗,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跌宕流畅,神采飞扬。 诗和边塞诗,气势宏大,视野开阔,跌宕流畅,神采飞扬。送别 诗在伤别诗中也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慨,格调壮大。 诗在伤别诗中也有一种昂扬的抱负和气慨,格调壮大。 • (3)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工丽、韵调流转,留有当时流行 )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词采工丽、韵调流转, 的宫廷诗风遗韵。 的宫廷诗风遗韵。 • 初唐四杰贡献: 初唐四杰贡献: 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 (1)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扩大了诗歌的题材,把诗歌从宫 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 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使诗歌有了充实的内 严肃的思想和真实健康的感情, 容、严肃的思想和真实健康的感情,有力冲击宫体诗的淫靡与庸 俗。 形式的创新和完善。王杨是五律的奠基人, (2)形式的创新和完善。王杨是五律的奠基人,卢骆擅长七言歌 诗体: 奠定了五言律诗的基础,发展了七言歌行) 行(诗体: 奠定了五言律诗的基础,发展了七言歌行) •
三、王绩:上承阮陶,下启李白。 王绩:上承阮陶,下启李白。 • 1、生平: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 生平: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 • 惟以饮酒为乐,常以阮籍、陶潜自比,他写了《五斗先生传》、 惟以饮酒为乐,常以阮籍、陶潜自比,他写了《五斗先生传》 自撰墓志》 时人号“斗酒学士” 后弃官归隐。 《自撰墓志》,时人号“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有《东皋子 三卷。 集》三卷。 • 2、思想: 思想: • 有学问有品格爱自由的个人主义者。他的思想以道家的无为清静 有学问有品格爱自由的个人主义者。 与逍遥齐物为根底,追求一种顺应性情的自由生活。 与逍遥齐物为根底,追求一种顺应性情的自由生活。 • 性格旷达,以道家思想对抗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富贵,又带着隋 性格旷达,以道家思想对抗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富贵, 代遗老的感情,对新朝表示不满。 代遗老的感情,对新朝表示不满。 • 3、作品: 作品: • 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在闲适情趣的抒写中常常寄托个人抑 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 郁不得志的人生愤慨。 郁不得志的人生愤慨。 • 贡献: 贡献: • ①脱尽六朝气息,展示率真情感 脱尽六朝气息, ②冷眼旁观时事,诗境宁静朴素 冷眼旁观时事,
六对、 六对、八对之说
• • • • • • • • • • • • • • • • • • 六对为: 六对为: 一、正名对 二、同类对 三、连珠对 四、双声对 五、叠韵对 六、双拟对 八对为: 八对为: 一、的名对 二、异类对 三、双声对 四、叠韵对 五、联绵对 六、双拟对 七、回文对 八、隔句对 天地日月 花叶草芽 萧萧赫赫 黄槐绿柳 彷徨放旷 春树秋池
在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太宗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虞世南,太宗即位,转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为秘 书监。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书监。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他死后,太宗痛哭, 手敕魏王泰曰: 虞世南于我, 他死后,太宗痛哭,“手敕魏王泰曰:‘虞世南于我, 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 犹一体也。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人伦 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 准的。吾有小失,必犯颜而谏之。今其云亡,石渠、东 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 未几, 观之中,无复人矣,痛惜岂可言耶!’未几,太宗写诗 一篇, 既而叹曰: 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 一篇,……既而叹曰:‘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朕 既而叹曰 之此诗,将何以示?’” (《旧唐书·虞世南传》)。 之此诗,将何以示? 旧唐书 虞世南传》 虞世南传 杨师道,入唐,授上仪同,为奋身左右,后尚桂阳公主, 杨师道,入唐,授上仪同,为奋身左右,后尚桂阳公主, 贞观十年代魏征为侍中,十三年转中书令, 贞观十年代魏征为侍中,十三年转中书令,“太宗见师 道所制,必吟讽嗟赏之” 旧唐书·杨师道传 杨师道传》 道所制,必吟讽嗟赏之” (《旧唐书 杨师道传》)。 文艺志上》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 《新唐书·文艺志上》:“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 新唐书 文艺志上 相矜。 相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