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娅欣赏课教学设计《捉迷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刀娅欣赏课教学设计《捉迷藏》
第一篇:刀娅欣赏课教学设计《捉迷藏》
《捉迷藏》昭阳区二小:刀娅
教学内容:欣赏钢琴演奏的乐曲——《捉迷藏》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教具准备:钢琴、课件着装要求:无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这首钢琴曲具有鲜明的音乐特征,游戏导入部分的提问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用心仔细聆听作品。
并因此引发了关于音乐作品的情绪、结构等方面的讨论。
这样的聆听方式,孩子们能记住某个节奏、跳音的变化,来全面感受作品。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师在让学生听得过程中做游戏,这样更能加强音乐的记忆。
教材简析:
歌曲《捉迷藏》是丁善德为我国儿童谱写的钢琴套曲之一。
这首乐曲时快时慢、时强时弱、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捉迷藏时那种碰抓跌撞、逗人发笑的有趣情景。
通过聆听体验歌曲充满童趣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形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描绘出新中国儿童的聪明伶俐、健康活泼的形象。
教学中,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色彩,并用乐器再次来表现捉迷藏时的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音乐,能够感知、理解音乐言语的特征。
2、亲身实践游戏,感受音乐变化以及音乐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点:
亲身实践游戏,感受音乐变化以及音乐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感知、理解音乐语言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同学们,老师想请几个同学和我做个游戏,请同学们猜猜看,我们做的是什么游戏?生:捉迷藏
二、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曲,这首曲子,就是表现这种游戏捉迷藏,那猜猜《捉迷藏》是什么乐器演奏的?生:钢琴师:猜对了!那么,你能说说你在音乐中想象什么吗?生:音乐中有几句较慢的、有较快的,好像有个同学在蒙着眼睛找其他同学,当他听到旁边有点动静时,就加快步伐捉人。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更精彩的想象吗?
生:让想象到:有个同学在找的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找到,后来找到一个同学后,就你追我赶的,他们玩得非常开心。
生:有一段很慢的旋律时,让我感受最深,让我想到他们做完游戏后,非常高兴,手拉手在在跳圆圈舞。
生:哪个顽皮的孩子在蒙眼的孩子背后去轻轻拍一下又迅速地逃开,这样来惹他逗他,还几次都差一点点就被抓住,弄得大家都很紧张又兴奋。
师:现在,我们请两位同学来为我们表演一下捉迷藏,一个同学用红领巾蒙着眼睛找人,另一个同学躲起来。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的表演? 生:我觉得可以让他们跟着音乐再来做一次,被蒙住眼的同学在开始的时候动作要稍微小一点,慢慢的去摸,当察觉到有动静时,应该把动作做大一点,因为刚才听的音乐中,是由慢到快的,师:播放音乐,学生做游戏。
同学们哪个同学再来说说,这次他们两做的游戏和刚才那次有什么区别?生:这次游戏,我就能感受到游戏过程中的紧张感啦。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捉迷藏这首钢琴曲独奏,其中一些快慢节奏,这样听上去也显得更紧张兴奋的感觉。
三、再听歌曲
师:刚才我们通过做游戏的形式初了解歌曲有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变化。
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再听一听,这次一定要听得更仔细些。
然后全班分成几组,每组要随着音乐来玩玩捉迷藏,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捉迷藏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变化。
看看哪组做得最生动形象。
四、拓展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想不想看看我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是怎么演奏呢?
欣赏钢琴独奏《捉迷藏》视频。
我们不仅可以用游戏来感受,还可以用乐器来表现。
1、以组为单位,每组分发不同的乐器
2、播放音乐,让学生们跟着音乐用乐器来表现捉迷藏时的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变化。
五、总结师:同学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老师和你们一起边听歌、边做游戏,也非常开心,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后,和身边的小朋友们玩玩捉迷藏的游戏吧!下课。
第二篇:刀娅欣赏课教学设计《吉祥三宝》
《吉祥三宝》昭阳区二小:刀娅
教学内容:欣赏演唱歌曲《吉祥三宝》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场地:多媒体教室教具准备:钢琴、课件着装要求:无
设计意图:二年级学生对独特的东西有很大的好奇感,模仿能力也很强。
这首歌曲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有限的记忆。
音乐欣赏课就是运用聆听,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不同的人声,加深音乐的记忆,培养学生和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上,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在获得美好音乐的享受时,通过亮点来记忆音乐。
教材分析:《吉祥三宝》是一首一家三口对答式的蒙古歌曲,曲调简单,歌曲中一家三口温馨幸福的对唱传达出来的家庭和谐与美好,很打动人。
歌曲中的太阳,月亮、星星、花儿、果实、爸爸、妈妈和孩子,虽然是造化使然,但其中的亲情与至爱却唯独人类所独有,别致的编曲和RAP的蒙语开场,让人耳目一新,温馨和谐的美好氛围,让学生感知亲情。
教学目标:
1、聆听《吉祥三宝》,并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领悟歌曲内涵,
珍
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2、能听辨童声、女声、男声三种人声,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人声。
3、能准确划分《吉祥三宝》歌曲结构,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辨童声、女声、男声三种人声,能用肢体动作表现不同人声。
教学难点:能准确划分《吉祥三宝》歌曲结构,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师生问好,同学们翻开课本22页,我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上节课学的蒙古族名歌,《草原就是我的家》!师:孩子们唱得真棒!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在座的同学们,我们都爱自己的家,谁愿意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呢?生:我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我家有: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生:我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我家有:爸爸妈妈、哥哥、外婆
二、初听歌曲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伙伴,她可幸福了,他爸爸创作了一首歌曲《吉祥三宝》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我们来听听。
小朋友们有个小任务,就是听听看歌曲里面是由哪种“人声”在唱歌,你们能完成吗?生:能
师:好的,那就请小朋友们仔细的听喽!——播放音乐师:这首歌好听吗?生:好听
师:嗯,好听,那你们还记得歌曲里面都由哪种人声演唱的?生:童声、男声、女声
师:小朋友们的耳朵可真厉害啊,都听出来啦!
总结:1.孩子的声音叫童声,听起来明亮清脆,我们小朋友的声
音都是童声。
2.哈哈哈声音叫女声,听起来柔和清丽,3.爸爸的声音叫男声比较深沉浑厚,这首歌曲也是蒙古族的名歌,蒙古族生活在大草原上,我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草原吧!播放课件!生:好
三、再次听歌曲
师:那老师问你们,这首歌合我们平时听到的歌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对了,不一样的,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这首歌到底唱了些什么?
师:课件播放音乐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听到的这些物体,给他们分分家?哪些可以成为一家?
(课件依次展示:1:太阳、星星、月亮;2:花儿、果实、叶子;3:妈妈爸爸宝贝;了解歌名含义。
师:她们一家三口相亲相爱在一起,就是吉祥如意的一家;这就是吉祥三宝。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看看他们一家在舞台上的表演,再听听用蒙古语唱的《吉祥三宝》
四、拓展
(一)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音乐1.小组讨论表现歌曲的方法
师:今天我听了这首动听的歌曲,我们要用进行舞蹈创编、乐器伴奏,请孩子们选择最喜欢的方式,现在开始讨论。
(二)四人小组讨论并练习。
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展示,师生共评。
2、舞蹈创编、乐器伴奏。
创编好一起表演。
五、总结
小结:师:从刚才的表演中,老师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快乐,幸福,我们二(3)班也是吉祥、幸福的大家庭,希望同学相亲相爱,让幸福永驻我们二(3)班。
下课。
第三篇:捉迷藏教学设计
《捉迷藏》教学设计
张炉集联合校张北小学温丽香
一、教学内容:
1、2、学唱歌曲《捉迷藏》创编歌曲《捉迷藏》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机,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2、用打击乐器伴奏,创编歌曲,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
1、歌词“爱捉迷藏来玩耍”、“秋天钻入谷堆堆”的正确演唱。
2、舞蹈创编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二、主题活动
1、导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小游戏吧。
下面请大家闭上你的眼睛。
(找个地方藏起来)师:请同学们慢慢的睁开眼睛,找找看,老师在哪里啊?生;师:大家太棒了,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叫什么?生:捉迷藏
师:今天啊,我们就来一起玩这个游戏,老师还带来了四个小客人,他们也喜欢玩这个游戏,下面,请大家仔细听,听听看这四个小客人的名字叫什么?(范唱前四句,引导学生们说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
生: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
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有一个好听的名
字,分别叫春、夏、秋、冬
你听“他们正踏歌而来”出示课件
师:春、夏、秋、冬这四个好伙伴一年又一年地轮回着,你追我赶得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
下面请大家再仔细的聆听一遍这首歌曲。
师: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啊?谁能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师:对,就是欢快的、活泼的。
速度:快,带着这些感觉我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曲。
(播放音乐)
三、新歌教学
师:通过刚才聆听歌曲,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四季的变化很神奇啊?那大家都喜欢哪个季节呢?
生:自由回答(此处引出春天的青蛙和夏天的知了)
师:你回答的非常贴切,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动物的叫声也给春天增添了许多色彩。
你听“呱呱呱”这是谁的叫声啊?
对,就是青蛙!(走下台)请这只可爱的小青蛙来亮亮你的嗓子吧,模仿一下青蛙的叫声好不好?。
(老师随即模仿,让学生进行比较)
师:“呱呱呱”引出“3/4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引导学生用手打出强弱弱的规律,可以加入打击乐器(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谁想试一下)
师:好了,学习了这些,下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玩一玩捉迷藏这个游戏吧。
生:
师:在玩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抓住这首歌曲的强拍好不好?(播放范唱)师:捉到了吗?生:
师:同学们太棒了,刚才我们已经提高了这首曲的情绪是欢快的,愉悦的。
下面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静静的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出示课件)
出示图片→引出歌词
(1)按节奏念歌词(学生读完,老师再读一遍,找学生说出不同
点===引出附点八分音符“知了”的叫声
(2)带领学生反复练习,引导学生打出强拍。
(播放音乐,体会附点节奏)(3)学唱歌词
(1)学生轻轻唱第一段
(2)针对学生唱错的小节教师进行纠正唱(3)学生跟琴练唱第二段
(4)教师提出要求(怎样表现捉迷藏时的心情呢?)
生:轻轻地、蹑手蹑脚……所以歌曲的前半部分应唱得轻巧有弹性生:捉到后心情很开心……所以歌曲的后半部分应唱得热情洋溢(带着这些情绪,我们来跟随音乐一起演唱一遍)(5)学生完整演唱
四、创编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给歌曲编排舞蹈,可以分小组进行
最后分别找出演唱、乐队、舞蹈的同学,走上讲台表演,老师弹琴伴奏。
五、结束教学
1、教师小结:你们的歌声仿佛把老师带进了大自然,让我感受到了四季美丽的景色,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2、学生唱歌离室
第四篇:捉迷藏教学设计
《捉迷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五册第六课歌曲《捉迷藏》欣赏长笛与乐队演奏的《樱花》教材分析:
《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
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游戏。
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了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附点八分音符,能用听唱法学会演唱歌曲《捉迷藏》。
2、学生在会唱的基础上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唱好歌曲《捉迷藏》,
表现出三拍子的律动感以及歌曲的情趣。
3、学生能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以及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学生能认识演奏《樱花》的主奏乐器—长笛;哼唱樱花的主体旋律;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美的感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樱花》带给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有感情的表演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
掌握三拍子、附点音符的音乐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是给大家带来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片)
学生:春娃娃夏娃娃秋娃娃冬娃娃
一、感受音乐
1、初听音乐
师:他们可是一群调皮的小家伙,正在跟大家捉迷藏呢?请大家仔细听音乐,找一找,他们都藏在什么地方了?
师: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春天藏在了什么地方?春天藏在花丛中!夏天躲到哪里了呢?夏天躲到草帽下!
秋天呢?秋天钻进了哪里?秋天钻入谷堆堆!冬天缩进了什么地方?冬天缩进棉褂褂!
最后大家一起跟着老师按节奏读一读!
2、再听音乐
同学们,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出示课题《捉迷藏》师生齐读课题
下面大家听老师来演唱一遍,感受一下歌曲是几拍子的?师范唱谁知道老师提出的问题?歌曲是几拍子的?生:三拍子
师:你知道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吗?生:强弱弱
师:请跟老师一起做强(拍手)弱(拍腿)弱(拍腿)师生一起做,提醒学生在拍腿时要轻一点,因为在弱拍上师:听老师是怎么用鼓声来表现的,谁来试一下?
3、三听音乐
下面让我们一起打着节拍再次倾听音乐,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敲鼓的同学节奏很稳,谢谢,请回。
那这首歌曲的速度的怎么样的呢?学生中速
师:情绪呢?学生:欢快活泼
二、学唱歌曲
1、让我们一起用这样的情绪跟着录音小声跟唱,请注意挺胸抬头,口腔打开。
2、同学们学唱歌曲的能力真强,大部分旋律都已经唱的很好了。
请大家把自己唱好的那一句旋律跟着录音大声唱出来吧!
3、声音真好听。
哎!有一句歌词也想跟你们捉迷藏呢?请听是那一句歌词藏在了下面的旋律中。
(师弹琴,把发现学生唱不准确的乐句进行纠正)学生回答:秋天钻入谷堆堆。
师:一起跟琴来唱唱这句吧!
4、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演唱第一段歌词!(发现不会的地方,师示范学生跟唱)
下面请同学们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
5、你们的旋律已经唱的很准了,下面请大家再次认真聆听,听录音中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学生:欢快,活泼
6、下面就让我们也用这样的声音跟着伴奏来演唱一遍吧!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7、你们唱的真好,让我们分成两组来接唱一下,看到底那组的表现更棒!一组演唱前两小节,二组接唱后两小节。
三、乐器伴奏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朋友,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串铃
师:那在这首歌曲中怎么用呢?伸出左手,中指领起,右手击左手手腕。
(教师边演唱第一乐句边示范如何使用乐器。
)谁想来试一下?
师:让我们一起演唱第一乐句,看他们伴奏的如何?(及时纠正
学生乐器的使用方法。
)
太好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完整来演唱这首歌曲,加上我们的串铃,敲鼓的同学来用鼓声为我们伴奏。
跟伴奏音乐表现歌曲。
四、欣赏《樱花》
1、欣赏主题,听主奏乐器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的鼓声如春雷炸响,串铃生像春雨沙沙,加上我们的歌声,汇成了一首春的交响曲。
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
看,这是什么花?(出示樱花图片)生:樱花
师:你知道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生:日本师:你们的知识面真广。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表现樱花的乐曲片段,认真听,它的主题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生:笛子、长笛
2、模唱主题旋律
师:这样乐器的名字叫长笛,它是西洋管弦乐队中的一员。
看这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主题旋律,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琴用“啦”模唱一下。
还弹琴,生用“啦”模唱。
让我们先来试一下这个音的发音,注意坐姿,口腔打开,轻声高位。
师弹琴,生模唱。
师:你们演唱的声音真美。
下面让我们把声音放出一些,再来一次,请大家记住这个旋律。
3、完整聆听
孩子们,下面呢,让我们完整的聆听这首由长笛和它的乐队演奏的《樱花》,一起感受一下阳春三月,樱花漫天飞舞的场景。
并且数一数刚才咱们演唱的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主题出现了几次?生:四次
师:完全正确,你们听得都很认真。
同学们,聆听音乐也是在享受生活。
我们爱春天的鸟语花香,夏天的艳阳高照,我们爱秋天的硕果累累,冬天的白雪皑皑。
让我们一起享受生活的每天吧!下课。
第五篇:欣赏课教学设计
欣赏课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振奋:回眸本学期的授课历程,《格尔尼卡》—课令我感触良多:为了切实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认真研习了教科书、教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利用便利地信息技术。
看视频短片,让学生了解和作品息息相关地这一段历史(创作背景);然后由学生创作;再引入正题,对《格尔尼卡》深入欣赏和评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联系、比较等方式,了解作品的意义及审美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教学过程:由于毕加索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了《半山彩陶壶》、《八十七神仙图》、《科特迪瓦面具》及塞尚的《风景》、《静物》等作品的图片,并将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并置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找到与其他艺术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充分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借鉴了其他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与之融会贯通,且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
在实际授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使用教科书),我并不直接进行欣赏教学,而是先请同学们观看了由我精心编辑的一个短片:我选取了二战纪实片中的空袭镜头,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七竖
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
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
这时,我让同学们取出纸笔,限时两分钟凭印象画出刚才看到的: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儿童;残缺不全的尸体;从起火的楼中坠落的人;一盏亮着的灯。
只要求传神,
不必拘泥于是否像,有兴趣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可以用左手画。
同学们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十分钟不到,绝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作品。
这时我才抛出正题:“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对这些场面是怎样处理的。
”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课件:红色的血从屏幕上方缓缓流下,继而覆盖整个屏幕,出现四个霹雳体大字——格尔尼卡。
我将这四个字设成按钮,点击后文字变成碎片四散飞去,渐渐淡出(格尔尼卡》整幅画面(遮幅式)。
画面外左下角注有作品名称、作者、尺寸大小、现藏地。
为使学生更好地分析、比较作品的局部,我分别将画面中的灯、举灯的女人、从楼上跳下来的人、牛和马、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等局部设成按钮,每个按钮后都由有与之相关的链接,其内容包括毕加索为创作画的草图及生活中的素材等。
丰富的素材会让学生们从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的变化历程,体味艺术创作的艰辛。
在逐个分析作品局部时,我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画,对照毕力日索的作品,想一想、说一说:
1、为什么毕加索这样画,他的方法在表现力上与你的方法哪一个更具震撼力?
2、火焰的形状再具象一点好不好?
3、战士手中的短剑和剑旁的花有什么寓意?
4、手持油煤灯的女人象征着什么?
5、画面上方高悬的灯泡像什么?谁这样画了?代表什么意思?
6、牛和马的表情有何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7、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的眼睛像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8、画面用黑、白、灰的处理方法,用色彩的处理方法好不好?
9、画面的表现手法如果不用几何形,效果会怎样?
10、看看教室墙上挂的图片,同毕加索的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 在同学们分组讨论的时候,我给大家播放了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1812序曲》中描写战争的片段,并简介了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
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千奇百怪,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
我趁热打铁布置了课后作业:认真读教科书,并搜集有关毕加索的资料及其他作品的图片,进一步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
观摩课心得体会
本次参加美术网络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从精彩的五节课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实在”,授课教师在讲课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的距离可谓是近之又近,没有花架子,他们注重利用身边的生活注入教学,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思路,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
围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进行探究和研讨教学。
通过这次学习,也让我有了一下几点深刻的体会:
一、挖掘美术课的价值;
美术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使学生在美术课中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通过本身具有的美的造型,表现生活,传递信息,一名美术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挖掘造型中外在美以及内在美,并将之融入到课堂教学里,使充满美感的视觉形象与洋溢着美感的课堂教学艺术浑然一体,让学生醉心于美的殿堂。
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意能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出示大量的实用标志,让学生从实例中欣赏学习,教法形象生动,整节课的课堂氛围很浓厚,课堂环节比较紧凑、严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设计理念,提高了形象的审美创造力。
在展示中体现美术价值,要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而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二、美术课程逐步“多元化”,进入“视觉文化”的时代
21世纪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当今科技、经济、文化的影响下,美术不仅仅是审美和创造,它和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一样是人类文化中各具特色却又无可替代的语言系统。
现在学习美术的目的并非是涂涂画画产生一件作品而已,而是让学生能从“人文性质”的高度更深刻地理解美术和运用美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
视觉艺术的冲击,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科技的发达在美术中得以应用以及所取的视觉效果,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