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住灰尘》教学设计(罗田县希望小学--毛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捉住”灰尘》教学设计
罗田县希望小学毛革
教材分析:
“捉住”灰尘是鄂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环境污染与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空气中有灰尘,了解空气是一种不纯净的物质,通过设计对比实验研究不同地方空气中灰尘的含量不同,空气里灰尘越多,说明是空气污染越严重,引起学生对空气环境的关注,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空气的洁净自己应该怎样做。
教材的设计是一种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形式,本课的教学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从教室里走向教室外,再走向社会。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并按照计划去“捉”住灰尘,能够比较出不同地段空气中的灰尘的多少。
2、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
二、科学探究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2、能够从众多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和整理,发现灰尘的较多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设计研究空气中的灰尘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乐于、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体会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2、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教学重点:
制定“捉住”灰尘的科学探究计划。
教学难点:
会应用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对类似的现象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宽胶带,双面胶,硬纸板或小木块6个,实验计划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直观感受
(多媒体出示拍摄与空气质量有关的两幅画面中的第一幅。
)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像一下,如果你走过这个地方,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大胆猜测。
(灰尘太大了,我都看不见对面的人和车子了,走这条路太危险了;如果我要走过去,我一定要捂住住鼻子和嘴巴,不然要吃吸很多灰到肚子的呼吸道里;如果我家在这儿,门和窗我都不能打开,太脏了!)
师:是呀!每当久晴未雨时,天空中的灰尘格外多,人们看不见绿的叶,青的草。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时候空气中灰尘的含量特别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出示第二幅图片)
师:仔细观察这幅画面,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一个地方变干净了,清晰了。
(意图:开课引入学生生活环境中一条路在两个不同时期的两个画面,将学生的学习与实际事例联系起来,既可以开门见山“调出”灰尘,又可以为后面的研究埋下伏笔。
)
二、勇于质疑,大胆猜想
1、师:同学们,我们身边哪里有灰尘?
2、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发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灰尘,那你认为空气中的灰尘含量多吗?猜一猜:哪里空气中的灰尘多,哪里空气中的灰尘少?
(意图:通过活动,学生明白空气中有灰尘,可以用肉眼来观察,这样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能大胆猜测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
)
三、研讨策划,设计方案
1、师:灰尘就在我们身边,那我们能捉住它吗?
2、让学生自己谈谈有哪些办法能捉住灰尘。
3、让学生看教材第60面的实验方法,尝试设计实验。
(口头表达)
4、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进行点拨:
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更有说服力,实验中做到四个一致,一个不一样,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
(PPT出示:四个一致:实验材质的一致,工具大小的一致,放置的方法一致,放置时间一致;一个不一样:实验地点不一样)
5、请同学们根据这几点,在小组内作进一步讨论,制定出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下发实验计划单,师展示PPT课件进行提示)
(1)选择实验材料(用什么“捉”?)
(2)明确成员分工(和谁一起“捉”?)
(3)确定实验时间(xx月xx日-- xx月xx日 24小时)(4)确定实验地点(去哪儿“捉”?)
(校外:马路边,河堤上,树林里。
校内:教室里,绿化带,操场。
)
(5)商议实验过程(怎么“捉”?)
(6)提出注意事项(“捉”时要注意什么?)
四、交流方案,制作器材
1、各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2、各小组按照计划制作出实验器材;
3、展示各小组制作的实验器材。
五、课后实验,思考总结
1、请各小组课后在指定地点放置好实验器材,按照“四个一致,一个不一样”的方案来捉住灰尘。
(1)放置实验工具。
(平放,将贴有黑色即时贴的一面朝上。
)
(2)记录开始实验的时间。
(同一时间放置,同一时间收集。
)
(3)取实验材料。
将实验器材取回教室观察。
(在收取捉住的灰尘时,一定要保持原貌,进行数据的保全,以便后面的研究使用。
注意:手不要触摸灰尘,以免影响观察。
)
(4)到校外“捉”灰尘时要注意人身安全。
2、下一次课我们通过观察收集到的灰尘,进行数据分析,看看哪些地方的灰尘多,哪些地方灰尘少?然后进一步研讨“灰尘”从哪里来及如何减少空气中灰尘的有关问题。
3、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捉住灰尘”实验计划单
捉住灰尘实验数据记录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