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方法》-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分析蒙特梭利的数学教
育方法》
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幼儿都处于前运算阶段,这是动作被内化为表征性思维,但逻辑思维运算能力尚未充分发展的时期,我们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我们运用的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的方法,分析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与
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相通之处,以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蒙特梭利的数学教育是独特而自称体系的,虽然距今已有百年历史,但她在数学教育领域的思想及方法是与皮亚杰研究的儿
童认知发展理论不谋而合的,有着惊人的相通之处。

下面就我们自己的做法谈几点切身感受。

一、3―7岁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先具体后抽象,先直觉后行
动的特点。

三岁的幼儿在入园前,已经懂得数数,能数到2和3 ,所以幼儿很容易学会计数。

蒙特梭利设计的由简到复杂的三阶段
教学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建构数学概念。

所谓三阶段教学法,即第一阶段:名称与实物一致,如“这
是1”。

第二阶段:请幼儿找出与名称相对应的实物,即找出配合名称的量物。

如“哪个是1”。

第三阶段:记忆名称与实物,即记忆名称与量物。

如“这是
多少?” 
例如:在蒙特梭利数学教具中的数棒,这是用来进行长度教学的10根棒子。

其中最短的棍子为10厘米,最长的为1米,每根棍分为10厘米一段,段与段相间交错漆成红色和蓝色,可以
让幼儿透过视觉来把握。

把这些棍按长度顺序摆好后。

(见下图)要想知道棍的数目,就可以从最左边开始数,这就相当于三角形的三条边。

由于这一练习十分一有趣,幼儿乐意反复进行。

当幼
儿能够目测出数棒的长度时,我们就取出数字符号与之对应,这就是第一阶段:教师说出数字或出示数字符号,如“2”幼儿应
找出数棒来与之匹配,这就是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就是教师指着数字“2”或数棒问幼儿,请幼儿说出他们的名称。

三阶段教学
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思路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相吻合,正好反映出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理论。

蒙特梭利数学教具的直观性特点,也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

如数字“5”是很抽象的数字符号,而我们用具体的数棒“5”呈现在幼儿的面前,在直观的感受数棒5之后,来认识数字 5.数棒5是“5”,数字5也是“5”,它们都是“5”,幼儿就很容
易理解“5”的含义。

抽象事物的具体化,数量概念赋予也是蒙
特梭利数学教育的特色,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用数棒来帮助自己认识1-10的数概念是比较好的工具。

二、幼儿与教具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数学心智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认识是来自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就
是知识的建构的过程。

皮亚杰还认为“儿童的数概念是来自于他
和客观事物的互动及和客观事物的协调。

”儿童所处的认知结构也是由最初的动作思维导动作的内化。

例如:小班的幼儿就已经有了一一对应的概念,但是是在具体动作水平上的一一对应;如小猫对鱼,小狗对肉骨头等,也就说明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需要
具体动作来支持的。

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操作性很强。

幼儿通过具体的点数,匹配,归类和比较,幼儿开始产生对数的认识,
这一认识是理解小学数学加减运算守恒为标志的。

如纺锤棒箱共有0-9个格子,45根圆棒,幼儿可以通过每
一个分开来的量把它束起来以了解数量,同时学习认识“零”。

幼儿在一根一根取圆棒和放圆棒的过程中,反复一一点数1-9,从而强化了幼儿一一点数及对应能力。

当然也可以把45根圆棒换成45根牛皮筋,45把汤勺或是45颗珠子等等,目的就是提
高幼儿点数的趣味性,提高幼儿操作练习的次数。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从认识数字“1”和数量“1”一直到
人数数字“999”和数量“999”都是有教具可以操作的。

幼儿在重复操作数学教具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

幼儿操作教具的过程就是他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

蒙台梭利设计的数学教具直观、颜色单一(避免无关刺激,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充分激
发了幼儿与教具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幼儿与教具之间的互动性,
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三、独特的错误控制设计促进幼儿思维结构和发展。

皮亚杰认为任何事物都有自我调节的功能。

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时,不断“从自身的动作中得到蕴藏着对这些动作的自
动调节的信息。

”使思维朝着“必经途径”发展。

蒙台梭利的每一种数学教具都精心设计了错误控制――所
谓错误控制,即幼儿在操作教具的过程中或操作结束后,自己会发现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自我订正。

如:纺锤棒箱,共
有45根圆棒,幼儿一一点数把圆棒放入相应的纺锤棒箱的格子内;标有数字一的格子内放入一根圆棒,标有 2 的格子内放入两根圆棒……以此类推。

如果幼儿在1-8的格子内放多了一根或少放了一根圆棒,那么在第九个格子内就会少一根或者多一根圆棒,这时幼儿就会停止工作,开始思考,究竟哪个格子内出现了
错误?他也许会重新点数一遍,直到正确。

这种错误控制是不需要成人提醒的,是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自觉发现并能自己纠正的。

错误控制是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幼儿通过错误控制实现自我调节,自我调节的过程就是幼儿从平衡――不平衡――平
衡……,不断增加幼儿的适应能力,也是幼儿思维结构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这将贯穿在幼儿的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

四、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的系统性促进幼儿思维连续性发
展。

皮亚杰认为幼儿思维的发展既是连续性的,又是分阶段的,
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阶段的必然前
提。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具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每一套教具的目的都是环环相扣。

从数量概念的基本练习(如数棒,沙数字板,数
棒与数字板,纺锤棒箱……使用数棒的基本计算练习);到认识
十进位法的基本机构(如金色串珠,数字卡片,量与数字卡片);再到十进位法的加减乘除(如银行游戏,邮票游戏等等)再到认
识连续数;平方;立方;几何等等。

上述几个环节既是分阶段的,又是有连续性的,每一个阶段内还有相对的顺序性,体现出系统化及多样化,是与幼儿的思维发展的特点相吻合的,易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
发展的核心;而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研究中,她也将数学心志的发
展列为幼儿心志发展的首位。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蒙台梭利
的教育研究的具体操作实际是相通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蒙台梭利一直以自己的具体操作为主,没有整理出自己的系统的理
论,在我们现在主要以皮亚杰理论为指导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切实感受到这两位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伟大教育家及心理学家的
杰出贡献。

蒙台梭利的许多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及教具的设计,
尤其是数学教育这一块,恰好反应了皮亚杰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心
理的理论研究。

相信有许多幼教工作者在实施蒙台梭利的教育方
法时会有同样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