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芎龙汤防治瘀血型偏头痛4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芎龙汤防治瘀血型偏头痛46例
潘平康;陈亮;王晓玲
【摘要】目的:观察芎龙汤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西比灵胶囊,治疗组服用芎龙汤(川芎、葛根、延胡、牛膝、地龙、细辛等)加减治疗.结果:发作期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预防性治疗中,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芎龙汤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疗效确切,有效率高.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11(032)010
【总页数】2页(P1305-1306)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药疗法;活血祛瘀剂/治疗应用;芎龙汤
【作者】潘平康;陈亮;王晓玲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安康,725000;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安康,725000;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安康,7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7.2
本文旨在运用传统医药方法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机制,达到对偏头痛防治的目的。
临床资料选取 2005年 3月至 2010年 2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
患者共 92例,按就诊顺序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治疗组 46例,其中男性
25例,女性 21例,平均年龄 38.04岁±8.34岁,病程 0.6~19年,平均 7.1年±2.5年。
对照组 46例,男性 23例,女性 23例,平均年龄 40.19岁± 7.64岁,病程 0.8~15年,平均 5.9年±2.1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按 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推出的第 2版《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
[1](ICHD-Ⅱ )诊断为偏头痛。
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反复发作,每次可以持续 4h以上,头痛以单侧或双侧搏动性为主,痛势悠悠,时作时止,重者见头晕、恶心、纳差、畏光和畏声等。
各项辅助检验确认无器质性病变,并排除外伤、炎症及其他疾病所致
的头痛。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2个专业 95个病种
中医诊疗方案》及《实用中医内科学》[2]中关于肝阳上亢、痰浊内阻、瘀血阻络、气血两虚、肝肾亏虚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采用西比灵胶囊(盐酸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 H10930003)5mg,每晚睡前服一次,连用 4周。
若观察过程中头痛剧烈,难以忍受,临时对症加服芬必得缓释胶囊 1粒。
治疗组用加减芎龙汤:组方:
川芎、葛根、延胡、牛膝各 30g,地龙 15g,细辛 3g,白芷 9g。
伴眩晕者加天麻、钩藤;伴呕吐者加法半夏、陈皮;伴耳鸣者加牡蛎、磁石。
每日 1剂,水煎 2次 (每次煎煮 20~30min),早晚分服。
15d为 1个疗程。
6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疗效标准发作期疗效评价参考 2009年《Guideline on the drug treatment ofmigraine revised report of an EFNS task force》标准。
治愈:用药 24h内疼
痛消失,48h内头痛无再次发生;有效:用药 24h内头痛症状从中度、重度减轻到轻度,48h内并维持疼痛减轻;无效:用药 72h内头痛无明显缓解。
预防性治疗疗效评价利用头痛日记记录治疗前后头痛每 4周平均发作次数、每 4
周平均头痛天数以及头痛程度的分级,并根据积分法判定疗效。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9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70% <95%。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30% <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30%。
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i2检验或四格表连续校正公式分析,取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结果两组发作期临床疗效见表 1,两组预防性治疗临床疗效表 2。
表1 两组发作期临床疗效比较注: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P>0.05。
?
表2 两组预防性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注: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P<0.05。
?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讨论偏头痛是一种周期发作性的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性疾病,属中医学“头痛”、“头风”等范畴。
中医学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偏头痛当属内伤头痛范畴,多由情志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气血郁滞所致,但因外感诱发者不在少数。
因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久痛入络,而出现头痛如锥如刺,痛有定处,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等瘀血头痛的特点。
正如《景岳全书》第二十六卷◦头痛所言:“若夫偏正头风,久而不愈者,乃内挟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
我科所拟加减芎龙汤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功。
方中川芎辛香温散,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之功,能“上行头目”,是治疗头痛要药,善治太阳经头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有增加脑血管搏动性血容量,对慢性微循环障碍有明显调理作用,同时对中枢神经有镇静、镇痛及稳定病人颅脑血管舒缩功能的作用[3]。
葛根性辛凉,味甘,主入脾、胃经,功善发表解肌,能解除头痛患者之头部紧束感和“项紧”感,善治阳明经头痛。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4],具有明显的扩张脑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脑微循环,增脑血流量,改善氧供的作用。
延胡性辛温、味苦,有活血、行气、
止痛之功。
其块茎含紫堇碱、原阿片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镇痛作用,其效价为阿片的 1/10,作用持续 2h;此外还具有催眠、镇静与安定作用。
方中重用上三味药各
30g共为主药。
白芷辛散温通,长于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
细辛辛温,入少阴经,善
之少阴经头痛。
白芷、细辛为臣药,可增强川芎、葛根、延胡的止痛效果。
如《丹
溪心法要诀》所言:“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
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阴细辛”。
地龙味咸,性寒,功能活血通络,并可制约川芎、葛根、延胡、白芷、细辛等辛温药之温散。
牛膝味苦,性平,能活血通经,引血引热下行,与诸温散药相伍,升降
相依,可使阴阳平衡。
地龙、牛膝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之功。
经络得通,气血得畅,头痛可止,故芎龙汤用治偏头痛,药证相符,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Headache clssification Subcommittee ofthe Internation Headache society.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
tion[J].Cephalaldia,2004,24(1):9-160.
[2]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 [M].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07,611-618.
[3]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3:111-114.
[4]郑俊华.生药学 [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