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两学考试笔记-高校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看,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以“塔克西拉”和“那烂陀”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学术中心,属于下列哪个国家:古印度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罗泰哥拉
下列哪一选项不是古希腊的“七艺”教育:美术
欧洲近代大学产生的渊源是:中世纪大学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最早的专才教育开始于: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人才培养
下列大学中,属于中世纪行会性质的大学是:芝加哥大学
从高等学校职能发展来看,研究型大学始于:柏林大学洪堡
美国于1862年颁布的《莫里尔法案》,使各州开始普遍设立:赠地学院
“威斯康星思想”代表的是大学哪项职能:社会服务职能注重实用
英国高等教育双轨制的文件是:《高等教育:一个新的框架》
英国红衣主教纽曼有关大学理念的思想,集中反映在1853年出版的:超越象牙塔
明确提出科学研究与教学相分离的学者是:纽曼
纽曼认为,大学的职能是教学,而不是科研,大学是为传授知识而设,极力主张知识与市场和政治分离,把大学作为“象牙塔”。
认为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知识本身即为目的,教育是为了理智训练。
他的大学理念属于: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纽曼
认识论哲学,更接近的“大学理念”是:纽曼
认为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而不是科研的是:纽曼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包括:涂尔干/孔德/赫尔巴特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卢梭/斐斯泰洛奇/福禄贝尔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包括: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
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包括:涂尔干/赫尔巴特/孔德
主张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表现为:宽口径/厚基础
芝加哥大学哪位校长十分重视经典著作的教育作用:赫钦斯
下面哪项内容是价值层面的大学精神文化:校训
大学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一代又一代的大学人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大学的:精神
赫钦斯是20世纪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他的教育哲学思想属于:永恒主义
激烈反对大学“下嫁”的思想家是:赫钦斯
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范海斯
认为大学有责任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大学理念是:实用主义
大学不是一个温度计,不应对社会每一流行风尚都要做出反应。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弗莱克斯纳
怀特海:主张智力训练用“智慧率领知识“,把教育从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中解放出来。
认为大学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在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中把青年人和老年人联合起来”。
“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也有大师之谓也”,提出这个观点的教育家是:梅贻琦工具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是:科尔
认为大学应该走出封闭的象牙塔,成为沟通社会各界、身兼多重职能的超级复合机构的教育家是:博克
首先打破大学内部思想学术封闭性的是:启蒙运动
学术职业具有崇尚自由的精神气质,柏林大学第一任经选举产生的校长以《论学术自由唯一可能遇到的干扰》为题发表就职演讲,他是著名的哲学家:费希特
提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专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四是学术”的人是:雅斯贝尔斯
《高等教育哲学》一书认为,高等教育是以满足各自所属历史时期的需要来获得合法性的,该书的作者是:布鲁贝克
提出“以学术为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应看成为响应知识的“神召”的学者是:马克思·韦伯
将充分发展,能够提供优质教学的教师称为“非常教师”的是:史蒂芬森
形成学术专业群体内部伦理规范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知识(不是学术)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了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
高校教师工作的真正对象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
关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理论,傅勒编制了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提出:教师关注阶段论
从整体上探讨教师生涯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的是:费斯勒
下列国家中,实施交叉型学术职业阶梯结构的是:法国
下列国家中,实施多重型学术职业阶梯结构的是:美国
在大学决策上采取典型的双重结合模式的国家是:英国
建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使得管理活动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学者是:梅奥
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属于:正式课程
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在我国,高等教育被定义为“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性教育”,因此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是:下位关系
早期科学教育思想产生于英国,代表人物是被人们誉为“近代科学之父”的:培根
传统课程编制理论的典型代表是目标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泰勒
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的学者是:泰勒
美国课程论家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认为课程编制最重要的问题是:课程目标课程活动连续互动模式的提出者是:麦克唐纳
CIPP决策模式的提出者是:斯塔佛比姆
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国学”与:乡学
古希腊哪位教育家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认识自然,而在于“认识自己”:苏格拉底
西方国家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提出的“产婆术”,本质上是一种什么教学方式:启发法
正式提出和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的教育著作是:学记
教学系统设计属于:宏观设计层次
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是:编制教案
以下属于技术性教学方法的是:讲授法
案例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课堂讨论
终身教育的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最早提出该思想的学者是:保罗·朗格朗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的联合国报告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终身教育的“四个支柱”指的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
自我意识的调节性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自我认识、自我监控和:自我体验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的知识特性是:动态性
学生评价在教育评价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泰勒提出的教育评价模式是:目标模式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评价目的不同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进行摸底考试,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有关能力。
这种考试属于()。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启动的标志是()。
辅导员在与王明谈话时说:“根据前段时间你的表现,虽然学习效果不很理想,但非常努力,如果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相信成绩会不断提高。
”辅导员对王明的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
在一段时间的教学结束后,用于确定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评定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教学策略及内容的有效性,这种评价方式是:总结性评价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出者是:马丁·特罗
中世纪大学的古典学术综合型大学为基本样式的时期是:精英化时期
首次提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经济学著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研究
联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表现的高校管理模式是:官僚学术权威双元管理模式
美国高等学校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是:市场调节
”华盛顿共识“的思想基础是:新自由主义
全面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年份是:1997年
营利性高等教育发展最具规模和特色的国家是:美国
确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明确上述内容的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第一推手是:全球化
“欧共体高校学生流动行动计划”也称作:伊拉斯谟计划
不属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文化动因的计划是:田普斯计划
不属于欧盟成员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最重要的推动力的是:图兰朵计划
高等教育领域“中心-边缘”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高等教育学者:阿尔特巴赫
蔡元培在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治校理念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关于《莫雷尔法案》说法正确的是(ABD)
A.该法案又称为《赠地法案》
B.导致了一批农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的建立。
C.引发高等学校第二项职能的出现
D.引发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出现
洪堡创建柏林大学的理念包括(ACD )。
A.大学自治
B.兼容并包
C.教学于研究相统一
D.学术自由
理性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有(ABC )。
A.洪堡
B.费希特
C.纽曼
D.杜威
实用主义大学理念的代表人物有(BC )。
A.弗莱克斯纳
B.杜威
C.范海斯
D.赫钦斯
伯顿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认为教师生涯循环发展一般会经历哪三个阶段?(BCD)
A.能力准备阶段
B.求生存阶段
C.调整阶段
D.成熟阶段
根据组织理论,大学组织层次可以为(ACD)。
A.战略制定层
B.监督控制层
C.操作人员层
D.中间管理层
教学对象分析包括(BCD)。
A.学习动机分析
B.一般特征分析
C.学习风格分析
D.初始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主要有(AD )。
A.形成性评价
B.目的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强调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其代表人物有凯兴斯泰纳、卢梭等。
(×)
校风、学风,校训都是实践层面的大学精神文化。
(×)
大学精神、理念、管理作风、教风等都是价值层面的精神文化。
(×)
大学精神源于大学理念,大学理念一定会成为大学精神的一部分。
(×)
1998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
学术漂移的首要表现是重行政权力、轻学术权力。
(×)
教师低效教学的首要表现是不能有效地传授学科知识。
(×)
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活。
(×)
教师存在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时,表明该教师处于生涯低落阶段。
(×)
学术活动的同工不同酬是不能被认可的。
(×)
教学管理是高校的经常性工作,教学工作是高校管理的核心。
(×)
培养方案修订的主体在学科和专业,学科和专业可以自主设置课程。
(×)
从课程组织方式上,可以把课程分为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
(×)
泰勒倡导的目标模式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学生是课程实施的对象,他们都是课程编制的主体。
(×)
私学是始于春秋时期孟子设的学舍。
(×)
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后端分析。
(×)高校学生服务涵盖了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等三个方面。
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学生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国防教育,其核心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
知识型社会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差别在它的技术能力,它把知识作为间接的生产力。
(×)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高等教育机构不仅被看作是一种文化机构,而且也被看作是一种经济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