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培优科普阅读题辅导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
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
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 2O 2)等化合物。
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___。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__________。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最外层电子数 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地软) 隔绝水和氧气 222Na+2H O=2NaOH+H ↑ Na+KCl
NaCl+K 高温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故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2)钠的物理性质有:有金属光泽,银白色;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Na+2H O=2NaOH+H ↑。
(5)钠与氯化钾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KCl NaCl+K 高温。
考点:元素化学性质,物质性质,灭火原理。
2.二氧化氯(ClO 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
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
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
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 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
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KClO 3)和草酸(H 2C 2O 4)在60℃时反应制得。
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内容。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制备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填写完全:
2KClO 3+ 2H 2C 2O 460℃2ClO 2↑+ 2CO 2↑ + K 2C 2O 4+_______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途 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腐蚀性、不稳定性等 2H 2O 喷水吸收
【解析】
【详解】
(1)由资料可知,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
(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化学性质。
根据资料可知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能与水反应,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K :2,Cl :2,O :14,H :4,C :4,反应后K :2,Cl :2,O :12,H :0,C :4 ,故还生成了2个水分子 ; (4)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故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最简单的紧急处理方法是喷水吸收。
3.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白炽灯泡
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作的,其灯丝发光时温度可达2000℃左右,为防止灯丝在高温下氧化,在制作灯泡时要抽真空,在制作大功率灯泡时,还要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
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 灯所替代。
(1)由于钨的_____较高,所以用钨制作灯丝;
(2)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氦等,主要是为了_____;
(3)白炽灯泡逐渐退出市场,是由于_____。
【答案】熔点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解析】
【详解】
(1)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可以用来制灯丝;故填:熔点;
(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保护气,使灯泡耐用,题干信息中把灯泡内充入稀有气体氩等,主要是为了防止灯丝在高温下升华故填: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
(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因此逐渐被节能灯和LED 灯所替代;故填: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故答案为(1)熔点;(2)做保护气,使灯泡耐用;(3)白炽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较低,浪费能源。
4.“铁锅炒菜能补铁”在民间流传已久,央视《是真的吗》节目组对此进行了实验和调查。
实验过程:
将西红柿切碎,分成两等份,分别用铁锅和铝合金锅进行清炒;清炒5分钟,将炒好的西红柿分别放入两个碗中,做好标记;对其铁含量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
用铝合金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1.5mg/kg,用铁锅炒的西红柿,铁含量为23.5 mg/kg,约是铝合金锅的15倍。
可见,使用铁锅烹调确实能增加人体铁的摄入量,但是摄入的铁,又有多少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呢?
食物中的铁主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血红素铁,是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结合的铁,而除此之外的食物中的铁都被称为非血红素铁。
食物中的血红素铁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吸收利用率高,不受其他食物中抑制因素的影响。
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都是补铁的良好来源,鸡蛋也属于动物性食品,但是鸡蛋中的铁与蛋黄中的卵黄磷蛋白结合对铁的吸收具有干扰作用,所以鸡蛋中的铁吸收率仅有3%,不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需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品中,其吸收常受到膳食因素的影响,如粮食和蔬菜中的植酸盐、草酸盐以及茶叶和咖啡中的多酚类物质均可影响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以下是几种饮品对铁元素吸收率的影响数值:
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都受体内储存铁量的影响,如果体内铁的储存量充足,铁的吸收率就低,如果缺铁的时候,铁的吸收率就会大大增加。
在食物匮乏年代,即使用铁锅烹饪,还是会缺铁。
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增加了动物性食品的供给,保证了血红素铁的摄入,同时摄入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
素铁的吸收,使我国居民贫血率大大下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中用到铝锅和铁锅炒菜,若用实验验证铝和铁的活动性,应选择的试剂是
________________(填1种试剂即可)。
(2)测定铁锅炒菜是否增加铁含量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
(3)某出售生铁壶的卖家声称“生铁壶用来煮茶煮水两相宜,可以有效汲取人体所需二价铁”,请结合上表内容进行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补铁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 铁锅炒菜能增加铁的含量
B 能被人体吸收的是二价铁
C 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
D 动物肝脏、鱼类等是补铁的良好来源
【答案】稀盐酸(合理即可)西红柿的量和清炒时间不合理,茶会降低铁的吸收率AB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在实验室中探究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铁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或可溶性二价铁盐(Fe2+)或可溶性三价铝盐(Al3+);
(2)对比实验中,不同条件只有一个,相同条件可有多个,测定铁锅炒菜是否增加铁含量的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有西红柿的量和清炒时间,不同条件只有铁锅和铝合金锅;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说法不合理,原因是茶会降低铁的吸收率;
(4)A、用铁锅炒菜,可以使微量的铁随食物进入胃中,铁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故A正确;
B、食物中的非血红素铁主要是三价铁,需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吸收,故B正确;
C、新鲜果蔬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故C正确;
D、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等都是补铁的良好来源,故D正确,故选ABCD。
【点睛】
本题通过铁锅炒菜能补铁的探究和铁元素的吸收介绍,考查了获得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理解信息。
5.可燃冰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其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2液化后进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
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___g二氧化碳。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
A 可燃冰的开采不存在任何困难
B 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
C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该可燃冰中
n=__。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答案】5 88 BC 8 CH4+CO2一定条件
2CO+2H2
【解析】
【分析】
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甲烷为清洁燃料,可然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当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详解】
(1)甲烷的化学式为4
CH,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设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x.
4222
CH+2O CO+2H O
1644
32g x
点燃
1644
=
32g x
x=88g
故32g甲烷完全燃烧后可以生成88g二氧化碳。
(2)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燃料,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过多的燃烧会引起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等气体,故选B。
(3)某种可燃冰的组成为CH4·nH2O,其中CH4与H2O的质量比是1:9,则16:18n=1:9,所以n=8。
(4)一定条件下,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都有可燃性,根据元素守恒推测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CH4+CO2一定条件
2CO+2H2。
【点睛】
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回收处理二氧化碳的一种方法,其产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氧化物,
都有可燃性,会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6.酸性土壤上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养分有效性低,而且所涉及的养分种类也比较多。
例如酸性土壤普遍缺氮、磷和钾;很多土壤缺钙和镁;有些土壤缺钼。
这些养分的缺乏主要是由酸性土壤组成的特性及气候特点所决定的。
酸性土壤中铁、铝活性高,与磷形成难溶性的铁磷和铝磷,甚至有效性更低的闭蓄态磷,使土壤磷和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磷绝大部分转化为固定态磷,致使绝大多数的酸酸性土壤与植物性土壤都严重缺磷。
由于酸性土壤风化比较彻底,黏土矿物又以1:1型的高岭石为主,因而阳离子交换量低,对阳离子的吸附能力弱。
在湿润条件下,使土壤发生强烈淋溶作用,造成K+,Ca2+,Mg2+等矿质养分离子的大量淋失,其中一价离子K+尤为严重。
这是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严重缺钾的主要原因。
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酸性土壤的钙镁含量普遍较低,其结果,一方面可使作物因缺乏钙、镁而限制其生长;另一方面又会因盐基离子的淋失而增加土壤的酸度,提高铝的溶解度,从而造成铝毒等次生不良影响。
酸性土壤上很多作物常出现缺镁现象,森林死亡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大生态危机。
据研究,植物缺镁是造成森林植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酸性土壤上的许多作物易出现缺钼。
因为在低pH值土壤条件下,对植物有效的水溶性钼易于转化为溶解度很低的氧化态钼,使得钼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因而,酸性土壤上施钼常能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依据短文回答问题:
(1)为了弥补我国南方酸性土壤地区严重缺钾的情况,你所施的肥料是________ A.KCl B.CO(NH2)2 C.NH4Cl D.Ca3(PO4)2
(2)“酸性土壤中铁、铝活性高”中铁、铝指_________(原子、离子、元素)
(3)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取10 g湿润土壤放入烧杯中,接着要取50 mL蒸馏水,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将10 g 湿润土壤和50 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接下来的操作是___,然后用玻璃棒蘸土壤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pH=5.6,则土壤显__性。
【答案】A 元素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静置酸
【解析】
【详解】
(1)A、KCl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正确;
B、CO(NH2)2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C、NH4Cl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D、Ca3(PO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
(2)“酸性土壤中铁、铝活性高”中铁、铝指铁元素、铝元素;
(3)取10g湿润土壤放入烧杯中,接着要取50mL蒸馏水,用到仪器是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其中的玻璃仪器是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将10g湿润土壤和5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土壤溶液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得出pH=5.6,则溶液显酸性。
7.BTB即溴麝香草酚蓝。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吸附指示剂。
BTB溶
液在pH < 6时呈黄色,在pH > 7.6时呈蓝色,在pH 为6~ 7.6时呈过渡颜色绿
色或淡蓝。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
(2)实验1的目的是;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
【答案】(1)CO2、H2O
(2)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3)CD(4)增加光照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CO2、 H2O。
实验1的目的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除尽。
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CD。
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增加光照。
考点:基本概念和原理
8.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含碳废物如何变废为宝,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
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新技术。
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而无机物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
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因此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_________(填1种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B 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 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 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沽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上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
_________(写出1 点即可)。
【答案】塑料(或橡胶) D CH4+2O2点燃
CO2+2H2O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氢气贮存
困难(或制取成本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塑料制品和橡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2)A、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物理性质差别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水分子间距离可能变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含碳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故选项说法正确;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
CO2+2H2O;据图
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大量应用氢能源是没找到合适、廉价的制氢方法及合理、安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