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检测题(有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关于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体温计可以测量开水的温度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钮清零
C.裁切窗玻璃前,用分度值为厘米的卷尺测量窗户的宽度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不能测量任何物体的长度
2.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C.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D.用地膜覆盖农田
3.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还没有结霜,过一会看到其表面有一层霜,这层霜是()
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C.冰箱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D.冻肉上的水凝固而成
4.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春季,农民伯伯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降低液体温度减慢蒸发
B.夏季,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东北街道的树枝上挂着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
8.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若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听到的声音()
A.频率不变,音调变高
B.频率变高,音调变低
C.频率变低,音调变高
D.频率变低,音调变低
9.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与s和t无关,是一个定值
B.由
s
v
t
可知,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则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10.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作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
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A.55m B.25m C.15m D.5m
1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路程之比是1:2,它们通过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A.2:1B.1:1C.1:3D.4:1
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做直线运动,小明绘制出它们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A.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运动速度保持为0.6m/s
D.甲的速度一直大于乙的速度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是在探究某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描绘出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图像。
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是 ___________ ℃,其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_______ 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14.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有一支没标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稳定时液柱的长度为10cm,当玻璃泡放入沸水中,稳定时液柱的长度为50cm,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每升高1℃,液柱的长度增加_____cm;当液柱高度稳定在18cm时,外界温度为_____℃。
15.夏天,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___热;同时看到冰棍冒出“白气”,这是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16.在发生地震前伴有_________(选填“超声”或“次声”)的产生,有些动物可以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_____(选填“大”或“小”);甲同学在一根很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
第一次听到的是通过______传播来的。
17.近几年通过环境治理,城乡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
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_____(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安静。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_____产生的。
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高。
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18.小明有一个音乐盒,他发现音乐盒主要由滚筒、音板组成,如图所示,滚筒转动时,滚筒上凸起的焊点拨动音板上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由同一块金属板切割出的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滚筒上凸起程度不同的焊点拨动金属条时,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19.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
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
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______ 。
20.如图①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木块的长度是_____cm。
如图②所示,此时停表示数为_____s。
三、解答题
21.同样气温,为什么一个人觉得热,一个人觉得冷?如果有风甚至冷得打颤?
2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丽拿了两瓶饮料,一瓶热的,一瓶凉的,当她打开汽水瓶时,随着“嘭”一声响,往往可以看到瓶口处冒“白气”,为什么?答:这是因为突然打开瓶盖时,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_____,内能____,温度____,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大量的小水珠,也
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夏天烈日下,小明同学光着脚在海边玩,踩在沙滩上感到烫脚,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___,在同样受热时,吸收的热量____,因此在相同情况下,沙子的______比海水的大.
(3)对100g的水加热,水的沸腾图象如图,请你计算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吸收的热量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3.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
(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
(2)若鸣笛的同时,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气温为15℃)
24.在军事学习中,一门反坦克炮直接瞄准所要射击的静止的坦克模型,射击后经过0.6 s,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再经过1.5 s听到爆炸的声音,设炮弹做匀速直线运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为340 m/s。
则:
(1)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为多少米?
(2)炮弹运动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25.一列火车在平直铁路上匀速行驶,在10min内前进18km,然后以该速度完全通过一山洞,耗时30s,已知这列火车长100m。
(1)求火车前进速度是多少m/s?
(2)求这个山洞的长度。
26.国庆长假,小敏一家自驾汽车到广西某景点游玩,导航给出了“时间最短”,“备选方案二”,“备选方案三”3个方案,如图所示,已知1公里等于1千米。
(1)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2)若保持20m/s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的路径行驶,求全程所需时间。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A.体温计的测温范围为35℃~42℃,开水的温度高于体温计所能测的最高温度,用体温计直接测量开水的温度,会损坏体温计;故A错误;
B.使用停表测同学百米跑成绩前,先按复位纽清零,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
C.窗户玻璃的宽度达几十厘米,甚至一米,且要求准确到毫米,应该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故C错误;
D.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可以选用其它的整数刻度作为临时的“零刻线”,在读数时再减去这一刻度值,即零刻线磨损的刻度尺也能测量物体的长度,故D错误。
故选B。
2.A
解析: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速。
把湿手伸到干手器的下方吹,能加快空气的流速,能加快蒸发;给盛有酒精瓶子加盖、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盒、用地膜覆盖农田,会减小液体的表面积,蒸发会减慢;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从冰箱冷冻室拿出一块冻肉,表面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到低温的冷冻肉会直接凝华形成一些白色的小颗粒附在上面,即我们看到的霜。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解析:B
【分析】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
(2)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
(3)区分一些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A.用地膜覆盖农田育苗,减缓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减缓了水分的蒸发,故A错误;
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故B正确;
C.霜是晶体,故C错误;
D.戴着眼镜从室外走进室内,室内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导致镜片模糊不清,该过程放热。
故D错误。
故选B。
5.B
解析:B
【分析】
(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响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振幅,二是距离声源的远近。
需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
A.物体发出声音后若没有介质传播或物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等都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音,故B正确;
C.声音在钢铁中的声速大于在水中的声速,故C错误;
D.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故D 错误。
故选B。
6.C
解析:C
A.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超声和次声,人耳听不见,故B错误;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故C正确;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7.C
解析:C
A.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工件是否完好,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疾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医生用“超声”排石,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特点。
故C符合题意;
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利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解析:D
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听到的声音响度相同;振动的快慢变低了,即频率变低,则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A
解析:A
【详解】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保持不变,故A正确;
B.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但速度大小与物体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故B错误;
C.在弯道上缓慢行驶着的汽车,运动方向在发生变化,不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某汽车每小时通过的路程都是50km是指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10.C
解析:C
【详解】
由题可知速度为
110000m275
110km/h m/s
3600s9
v===
根据速度的定义
s
v
t
=可得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275
m/s0.5s15m
9
s vt
==⨯≈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速度公式的应用和数学的比例运算。
【详解】
已知s 甲:s 乙=1:2,t 甲:t 乙=3:2,则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
v 甲:v 乙=
s t 甲甲:s t 乙乙=s s 甲乙×t t 乙甲=12×23=1:3 故选C 。
12.C
解析:C
利用s -t 图象中物体运动的时间、对应的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可得到速度的大小;根据图线的弯曲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详解】
AB .由图可知,甲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是一条弯曲图线,所以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 不符合题意;
C .由图可知,乙物体在5s 时,通过的路程为3m ,则乙物体的速度
3m 0.6m/s 5s
s v t =
== 故C 符合题意; D .由图可知,在5s 之前,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5s 之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固液共存
解析:固液共存
[1]由图可知,该物质在BC 段,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的熔点是80℃。
[2]由图可知,BC 段为物质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14.420
解析:4 20
[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液柱的长度是10cm ;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液柱的长度是50cm ,两者之间的液柱长度为
l =50cm-10cm=40cm
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液柱伸长是
140cm 0.4cm 100
l == [2]当液柱高度稳定在18cm 时,相对于0℃上升了
18cm -10cm=8cm
所以外界温度为
8cm 200.4cm/=℃℃
15.凝华放液化
解析:凝华 放 液化
[1][2]“白粉”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 该过程放出热量。
[3]“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液化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16.次声大水管
解析:次声 大 水管
[1]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地震产生的声波频率多在0-18Hz 之间,所以属于次声波;
[2]由于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间,所以地震前人们不能感知到,一些动物的听觉的频率范围比人的大,所以能提前感知;
[3]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s t v
=,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水、空气传来的。
17.传播过程中振动降低【分析】考查噪声的概念及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解析:传播过程中 振动 降低
【分析】
考查噪声的概念及防控噪声的方法,同时考查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市区里,大量的树木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3]瓶子里装有水,敲击瓶子时,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从左到右水越来越多,越难振动,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故发出的声音音调从左至右是逐渐降低。
18.音调响度
解析:音调 响度
[1]长短不一的金属条发出声音时,越长的金属条,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也低,那么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金属条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
19.灯杆
解析:灯杆
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详解】
轿车是被研究的物体,轿车是运动的,轿车和灯杆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灯杆。
20.42043【详解】1由图①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2木块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420cm 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420cm3图②中停表小盘的
解析:4.20 43
【详解】
[1]由图①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木块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4.2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4.20cm。
[3]图②中,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0min和1min之间,略偏过0.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43s,因此秒表读数为43s
三、解答题
21.因为从游泳池上岸,身上沾着一些水,而水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所以即使同样的气温,身上沾水的人感觉冷;如果有风,加快身体表面水的蒸发,相同时间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的打颤.
【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等.
答:因为从游泳池上岸,身上沾着一些水,而水蒸发吸热,有制冷的作用,所以即使同样的气温,身上沾水的人感觉冷;如果有风,加快身体表面水的蒸发,相同时间从身体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会冷的打颤.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汽化现象的知识,解题时要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会灵活应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问题.
22.做功减少降低液化大相同温度变化 1.05×104J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就会减小,温
度降低;所以突然打开饮料瓶盖时,瓶内的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瓶口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2)夏天烈日下,小明同学光着脚在海边玩,踩在沙滩上感到烫脚,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子的大,在同样受热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的温度变化比海水的大;
(3)由图象知道,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水的温度变化量是:△t=95℃-70℃=25℃;因为水的比热容是:c=4.2×103 J/(kg•℃),质量是:m=100g=0.1kg,所以从开始计时到加热3min内吸收的热量是:Q吸 =cm(t-t0)=4.2×103 J/(kg•℃)×0.1kg×25℃=1.05×104 J.
【点睛】
本题属于综合性题目,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涉及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液化现象、水比热容大的应用以及热量计算公式的应用等.
23.(1) 680m;(2) 640m。
(1)根据题意知道,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则声音从发出到到达悬崖所用时间是:
14s 2s 2
t =
⨯=, 所以,悬崖与船的距离是: s=vt=340m/s×2s=680m ;
(2)在t =4s 的时间内,船行驶的距离是:
s 1 =v 1 t =20m/s×4s=80m ,
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s 2 =v 2 t=340m/s×4s=1360m ,
设鸣笛时船到山崖的距离为s ,则2s =s 1 +s 2 ,所以,
12807m 13602m m 022
s s s ++===, 旅客听到回声处距悬崖的距离是:
s ′=s-s 1 =720m-80m=640m 。
答:(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悬崖与船的距离是680m ;
(2)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是640m 。
24.(1)510 m ;(2) 850 m/s
(1)根据题意知道,模型爆炸(爆炸声开始传播)到射手听到爆炸声(传到人耳)用的时间是1.5s ,坦克模型到射手的距离是
s 1 =v 1 t 1 =340m/s×1.5s=510m
(2)因为射击后经过0.6 s ,射手看到炮弹在坦克模型上爆炸,所以,炮弹飞行的时间是0.6s ,故炮弹运动的速度是
v 2 =22510m 0.6s
s t ==850m/s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路程与速度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应用,难点是确定爆炸的声音传
播的时间。
25.(1)30;(2)800m
【详解】
(1)火车前进速度是
31810m =30m/s 1060s
s v t ⨯==⨯ (2)耗时30s 火车通过的路为
30m/s 30s=900m s vt ''==⨯
山洞的长度是
900m-100m=800m s s s '=-=洞车
答:(1)火车前进速度是30m/s ;(2)这个山洞的长度是800m 。
26.(1) 80km/h ;(2) 6.25h
【详解】
解:(1)由图知,“时间最短”方案即5h 通过400km 的路程,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汽车的平均速度
400km 80km/h 5h
s v t === (2)由图知,“备选方案三”需行驶的路程为
s '=450km=4.5×105m
若保持20m/s 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行驶,由s v t
=可得全程所需的时间 544.510m 2.2510s 6.25h 20m/s
s v t ⨯===⨯=''' 答:(1)若选择“时间最短”方案恰准时到达,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0km/h ;
(2)若保持20ms 的速度按“备选方案三”的路径行驶,全程所需时间为6.25h 。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