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小鸭双簧管《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小鸭双簧管《彼得与狼》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创作于1936年。

作品以生动的音乐描绘了小彼得、小鸭、猫、乌鸦、老爷爷等形象,并
通过音乐展示了他们与狼之间的斗争。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的小鸭双簧管《彼得与狼》选段,正是这部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这段音乐,让学生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感受音乐描绘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交响乐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双簧管
作为一种木管乐器,其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双簧管的音色特点,并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认识双簧管在交响乐队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彼得与狼》,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双簧管音色特点的掌握。

2.交响乐《彼得与狼》故事情节的理解。

3.培养学生用音乐表达故事情节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氛围。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双簧管与其他乐器的音色,突出双簧管的特点。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创作,用音乐表达故事情节。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包括《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双簧管图片、音色对比等。

2.乐器:双簧管、钢琴等。

3.分组创作的素材:录音机、耳机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角色。

同时,简要介绍双簧管的音色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
播放《彼得与狼》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双簧管的音色。

在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双簧管在音乐中的表现,如小彼得的聪明、小鸭的可爱等。

3.操练(10分钟)
分组进行双簧管演奏,让学生亲身体验双簧管的音色特点。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
让学生用双簧管演奏《彼得与狼》选段,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其他乐器(如钢琴)为双簧管伴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
让学生分组创作,用音乐表达《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

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双簧管的音色特点以及在交响乐中的地位。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7.家庭作业
让学生课后欣赏其他双簧管演奏的曲目,加深对双簧管音色的认识。

节课结束后,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
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

在完成《彼得与狼》的教学设计实施后,我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出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首先,我发现在导入环节,虽然利用课件展示了《彼得与狼》的故事情节,但
在呈现双簧管音色特点时,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学生对于双簧管的认识并没有
达到预期的效果。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适当延长导入环节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感知和理解双簧管的音色特点。

在呈现环节,虽然学生对《彼得与狼》的音乐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在聆听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双簧管在音乐中的表现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关注双簧管在音乐中的表现,例如,通过动画演示双簧管演奏时的动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双簧管的音色特点。

在操练环节,虽然学生分组进行了双簧管演奏,但在演奏过程中,我发现部分
学生对于双簧管的演奏技巧掌握并不扎实。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演奏技巧的指导,可以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演奏水平。

在巩固环节,虽然学生用双簧管演奏了《彼得与狼》选段,但在演奏过程中,
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还有一定的欠缺。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演奏前先进行一定程度的音乐分析,例如,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走向等,使学生在演奏时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感。

在拓展环节,虽然学生分组进行了音乐创作,但在创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
生对于如何用音乐表达故事情节还有一定的困惑。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音乐创作方法,例如,通过即兴演奏的方式,让学生在演奏中找到表达故事情节的方法。

在小结环节,虽然我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但在总结过程中,我发现
部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模糊之处。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在总结环节加入一些互动环节,例如,让学生提出问题,我来解答,从而使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

总的来说,虽然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深刻的反思,我对于如何解
决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收获。

在完成《彼得与狼》的教学设计实施后,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精心设计,以
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并邀请了专家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一、作业设计
1.听力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聆听《彼得与狼》的全曲,并尝试分辨出双
簧管演奏的部分,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实践作业:学生可以自由组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尝试用双
簧管演奏,并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3.研究作业:让学生其他木管乐器,如长笛、巴松管等,了解它们的音
色特点和演奏技巧,下节课与其他同学分享。

二、专家点评
1.专家肯定了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认为导入环节的故事情节介绍生动
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专家建议在导入环节可以更加深入地介绍双簧管的历史和背景,让学生对乐器有更全面的了解。

2.专家对呈现环节的双簧管音色特点呈现表示认可,认为通过对比的方
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双簧管的音色。

但专家建议在呈现环节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猜猜看双簧管的音色是怎样的,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专家对操练环节的分组演奏表示赞同,认为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
力和实践能力。

但专家指出,在操练环节要注意指导学生的演奏姿势和技巧,避免错误的演奏习惯形成。

4.专家对巩固环节的音乐创作表示欣赏,认为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
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但专家建议在创作环节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创作中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专家对小结环节的课堂内容总结表示满意,认为这有助于学生对课堂
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但专家建议在总结环节可以加入一些提问和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提问,提高课堂的互动性。

通过专家的点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明确了今后改进的方向。

我将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