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蔡雅如
【摘要】英国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隐蔽性、传统性和多样性,其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并构建全社会合力育人体系,将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共同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8(000)004
【总页数】2页(P68-69)
【关键词】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经验;启示
【作者】蔡雅如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一、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1.隐蔽性
在英国,存在着“公民教育”的说法,从表面上看,“公民教育”意味着培养社会的“合格公民”,但是从实质上看,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
其本质是要通过系统性教育,用各种教育手段将英国统治阶级的需要内化为全社会每个成员普遍
遵循的价值尺度。
“公民教育”从其名称上看是一个非政治性的表述,但是其具体的实施手段却处处体现了政治性的要求[1]。
在英国学校道德课程中也包含了爱国
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关名人、英雄道德情操的教育被内化为英国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在学校其他的课程设置中也随处可见爱国主义教育的痕迹,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学科课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英国,这类课程往往处处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
2.传统性
英国具有浓厚的宗教传统,英国爱国主义教育也体现了鲜明的宗教特征。
在英国,1/3的学校由教会开办,集体的宗教礼拜成为法定的学校活动。
在中世纪,宗教教育就是英国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宗教教育对集体意识的形成、公众道德的养成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教育做法在当代也留下痕迹,成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手段,在英国年轻一代的观念形成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
英国当代的宗教
教育对于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调和也具有积极意义,使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形成了相似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
中世纪时代宗教教育对神性的认识被转化为对道德标准的认同。
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性值得加以借鉴参考。
3.多样性
英国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在具体做法上,英国学校较少采取有领导、有组织的教育方式,更倾向于使用间接的、能对人的思想层次产生暗示的教育手段。
英国学校提出了“在英格兰人尽其责”的口号,这种口号对于身份认同和责任意识的形成起到直接作用。
英国寄宿学校对于餐桌礼仪尤其是晚餐礼仪有严格要求,如在牛津大学,至今还对大学生的晚装礼仪有着条文规定,这本质上就是一种传统文化教育。
英国学校还广泛利用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实地参观等方式,借助生动的实物资料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形式。
在英国,仅在伦敦城内就有100多处参观点,这些丰富的公共资源都为拓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提供了可能
性[3]。
英国学校教育中学生向国旗敬礼、唱国歌,让学生形成对国家标志的敬畏感。
多样的教育方法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减少了灌输色彩,更易于学生接受。
二、英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1.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宗教在英国传统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今天的英国社会中仍然处处可以看到宗教的痕迹。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们思想的进步,现代英国宗教的内核及外部形式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的英国宗教更多地突出尊重人、关注人和爱护人的色彩,它在公民教育、意识形态塑造以及现代与传统的连接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英国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宗教教育的形式,将为适应英国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装进传统的外壳之中,使宗教教育在今天散发出新的生命力。
中国同样具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可以被善加利用,产生新的价值。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意识形态、思想观念变化万千,在这一背景下,必须要依靠一种包容性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来团结各个社会群体的力量,共同致力于社会建设。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深植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特点,将它们结合起来能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4]。
显性教育包括课程教育和社会实践两部分,它的特征是爱国主义教育目标的
可见性。
隐性教育则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文化、娱乐等活动中,让受教育者于不知不觉中得到熏陶,其特征是教育目标的隐蔽性。
英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更倾向于使用隐性教育的手段,他们认为,显性教育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向受教育者进行宣传,容易使人产生灌输的感觉,难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隐性教育方式则可以让爱国主义教育于不知不觉中进行,让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于无意识中受到影响。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虽然有隐性教育的成分,但主要仍是显性教育,其中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其教育目标非常明显,教师主要以灌输的方法向学生实施思想政治层面的影响。
显性教育能够突出教育的体系性和规范性,但是也需要隐性教育的补充,以此对学生的思想层面施加更间接的影响。
近年来,隐性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但是具体的教育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增加隐性教育的成分,也要注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在进行其他学科教育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高校法律专业,可以在民法和商法课程中体现法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载体,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积极寻找爱国主义教育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寻找隐性教育的新方式。
3.构建全社会合力育人体系
英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其除了学校之外,还有多种力量在发挥作用。
在英国,家庭、学校、社区都是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复杂性使得各种力量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
英国素有重视品德培养的传统,家庭普遍关心子女品德教育,从小就教育子女遵守公共道德,培养子女文明有礼的好习惯,使子女在学前就受到了公民意识熏陶。
学校则提供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套餐,虽未冠以思想政治教育之名,却通过体系化的思想塑造和品行锻炼实施了实质化的品德教育。
学校还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借助同现实社会生活的接触来加深认识。
社区教育为学生创造自觉、自主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睦邻运动”,它不仅是公民参与社会的重要平台,也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作用,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资源补充。
社区教育的形式包括义务劳动、环境治理、教堂服务等,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同其他人互动,通过共同目标的达成取得一致的观念认同。
相比而言,我国
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中家庭和社会的参与度不高,还未形成全社会合力育人的体系,这严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是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亟须改善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嵘.英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1(6):62.
[2]吴金花.英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启示[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6.
[3]罗聘.英国学校道德教育途径的特点及其启示[J].新课程研究,2009(10):192.
[4]车纯贤.试论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2013(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