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子女在初中阶段的学业发展问题及对策——以新湾社区虎门第五中学渔民子女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民子女在初中阶段的学业发展问题及
对策——以新湾社区虎门第五中学渔民
子女为例
【内容摘要】: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教育舞台上始终占据最重要的地位,至今学业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以及升入高一级学府的重要指标,因此学业成绩引发了国内教育界高度关注和研究热潮。
新湾是典型的渔区,渔民大都从事渔业或与渔业相关的行业,经济收入不高,与子女共处机会较少,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渔民子女在初中阶段的学业发展问题突出,非常值得进行校本研究。
通过对渔民子女学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可以给学校、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对策,使渔民子女可以顺利通过初中学业考试,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
【关键词】:渔民子女初中阶段学业发展
东莞市虎门第五中学地处东莞市虎门镇新湾社区,是由原新湾中学发展而来的初级中学。
新湾社区是东莞重要的海湾渔港,原居民以渔民为主,新湾社区绝大部分初中学生在虎门五中就读。
由于学校对外招生的范围不断扩大,新湾社区的学生在学校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新湾社区渔民子女的人数更少,约占1/20。
这部分学生因为社区、家庭、父母以及个人等因素,在我校学生群体中有一些共同的较为特殊的特征,研究这些共同特征对促进新湾社区渔民子女在心理成长、学业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十年代在政府的帮助下,散落在东莞各地的疍家渔民在虎门新湾社区得以安家落户,渔民子女开始随同父母上岸定居,从此可以和同龄人在附近的学校就读,完成小学初中的教育学习,渔民子女在学业文化上开始“扫盲”。
而新湾中学(虎门第五中学前身)就是当时虎门新湾唯一的公立中学,接纳了当时上岸认字的第一批渔民子女,成为新湾渔民子女初中学业发展的见证者。
四十多年过去
了,渔民子孙祖辈先后在我校接受初中教育,现在渔民祖辈三代先后在我校就读的情况非常多,师生关系建立了深厚的祖辈友谊。
近几十年来,虽然东莞经济在高速发展,但是渔民并没有分到经济发展的红利,反而因为留守渔业而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经济的转型,生活依然被边缘化,疍家渔民生活问题依然突出。
而父辈在社会上的经济地位,也直接影响到渔民下一辈子女的生活、学习乃至后面工作的抉择。
作为中学教师群体的一员,课题组开展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是研究渔民子女在初中生涯中的学业问题,试图为他们现今尴尬的学习窘境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渔民子女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二是结合疍家渔民子女独特的特点,给渔民子女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让他们能更好传承疍家渔民文化。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们发现,学业成绩不仅和学生的智力、认知等因素相关,还与诸多非智力因素有关,比如学生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的教育理念等外部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中国教育的不断革新,敦促教育者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
而渔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独特,渔民常年不在家的捕鱼工作方式,使他们对子女教育付出时间有限,对孩子的教育疏于日常指导,渔民子女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同等学龄学生。
虎门五中作为虎门新湾唯一的初中全日制公办学校,学校所在社区属于渔民社区所在地,学校接纳的渔民子女众多。
尽管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转型的需要等,使得东莞流动人口增加,新莞子女在莞接受教育的比例增多,从事渔业的渔民数量进一步减少,渔民子女在校接受教育的比例也相应降低,而学习竞争却加强了。
截至到2019年,渔民子女每年进入我校接受教育的人数大约为50人。
与从事其它行业的家庭的孩子相比,渔民子女在校的心理表现出现较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学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校他们是相对弱势的群体。
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渔民子女提供更多的关注和更好的教育。
从2016年课题组研究新湾疍家子女初中阶段学业发展以来,我们收集了2016届学生三年来在我校的期末自查成绩,成绩结果如下:
2016届新湾渔民子女2016-2017初一成绩:
期末成绩1:
期末成绩2:
2016年新湾渔民子女2017-2018初二成绩:期末成绩3:
期末成绩4:
2016年新湾渔民子女2018-2019初三成绩:期末成绩5:
期末成绩6:
2016级新湾学生6期成绩与全级对比分析表
从这些自查成绩数据可以看出来,新湾社区渔民子女的成绩一直排在年级后面,与同级学生成绩差距约在20-47分之间,成绩明显落后,这个差距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2016 课题组对就读我校的渔民家长问卷《初中阶段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表》调查数据显示,新湾社区的渔民往往祖辈都是渔民或者从事与渔业相关的工作,工作性质比较单一,知识水平偏低,经济条件偏下。
工作范围主要围绕海洋捕鱼贩鱼,危险系数相比其它行业明显增高,人际交往多限于同类群体,问卷调查还显示,渔民子女留守在家者居多,受母亲或者爷爷奶奶管教较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要求普遍偏低,渔民子女学业成绩落后与家庭因素有很大关系。
这些渔民子女在学校的其它表现又是如何呢?据班主任和学校心理老师对这些学生跟踪后发现,渔民子女作为本地学生,由于家庭影响,目标树立不明确,导致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比松松散,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渔民子女在校的心理表现出现较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学业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表现比较突出的消极学业情绪。
学业情绪的理论基础学业情绪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Perun(2002)等结合前人对于情绪的研究成果提出来的适应于学习场景的定义: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体验到的各种心理体验和情绪。
对于学业情绪的分类,国外学者常常采用愉悦度来划分情绪的维度,主要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后来还有学者增加中性情绪。
渔民子女的情绪维度则多表现在消极情绪,对待学习无关紧要。
学业情绪是衡量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
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初中渔民子女来说,培养积极学业情绪能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
通过近几年的课题跟踪调查,基于渔民子女在校的学业发展困境考虑,课题组结合渔民子女心理问题和问卷调查的相关报告,认为需要及时对渔民子女的在校学业进行干预。
因此,对渔民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学校教育方面、社区方面都有要求,这三个方面形成合力作用于这些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渔民子女学业落后的情况。
对策一: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新湾渔民子女因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不够、尤其是在早期的成长中有过教育的“真空期”,学业发展普遍不理想,成绩大部分低于平均水平,而且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
但大部分渔民子女的生活自理能力较高、动手能力强,对篮球、足球等竞技类运动比较感兴趣。
根据新湾渔民子女的以上特点,课题组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给学业成绩好的学生更多学习与分享疍家历史文化类内容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鼓励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关注社区疍家历史文化活动类的内容,尤其是与球类运动相关的运动,鼓励他们多参加社区活动,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兴趣,让他们在运动收获自信、找到归属感。
因材施教的做法,让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新湾渔民子女在各自参与的活动中认可了自己,收获了自信,也对新湾疍家历史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收获了自信感、提高了文化的归属感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了学业发展。
对策二:家校合作,双管齐下
新湾渔民因工作性质、家庭经济基础较差、父辈受教育程度较低等原因,对子女教育的关注、投入不够,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不太高。
新湾渔民子女的家庭教育存在短板,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在班主任和学校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加强家校合作,开展了如家访、家长会、谈心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对策三:以爱助学,以情暖心
新湾渔民子女有的学习基础差、有的长期留守、也有的家庭经济困难,是一群需要更多关爱的人。
课题组成员在了解他们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如与班主任、学校心理老师、科任老师沟通协商,为新湾渔民子女在学业上提供更多的指导、在心理上提供更多的疏导与关爱。
同时,也时也创造更多机会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社区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健康成长。
新湾社区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在2017成立了东莞市第一家疍家民俗文化馆——虎门新湾疍家文化馆,收藏了非常多的疍家文物,一是对渔民疍家文化的总结和记忆,更是为了在新时代时期推动疍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新湾社区把文化馆作为社区的开放平台,在周末时间,特聘了几位优秀教师专门在开设淡笔水彩绘画和书法指导等。
在社区的帮助和支持下,让渔民子女感受到了家乡的学业关怀。
不管时代与社会如何发展与变迁,新湾渔民子女在家校社区三者合力下,一定会在初中学业发展中突破瓶颈,缩小甚至超越同龄同学的学业成绩,继而能考上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与深造。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的疍家渔民都在寻找自身的价值与发展方向,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很重要。
渔民子女的未来就是疍家人的未来,也是新湾的未来,长远来说,他们也是国家的未来。
所以,我们应该面向未来,立足当下,打好渔民子女初中教育的学习基础,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广东部分地区渔民的生活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广东省东莞新湾渔港、汕头南澳实地调研》(《渔业论坛》[J] 2018-8)
[2] 王颖刘新民. 不同学业成绩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J].科技视界.2017
[3] 李先艳. 初中生学业成绩分化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J].江汉大学学报. 2018.4第二期.
[4] 陈光良.活在传承路在探索——各地疍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盘
点”[2017/7/30]
个人简介:
邓小玲,女,东莞市虎门第五中学历史科组长,中二,2006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历史系,现任教于东莞市虎门第五中学,东莞市第一批初中历史教学能手,现任九年级历史教师。
07-19年,本人有多篇论文、历史微课在东莞市历史教研论文中获奖;历史优课获东莞市一等奖;东莞市历史教师优质课比赛获一等奖、2014年获“东莞市第一批初中历史教学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