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三农”资源配置构建集体经济增长新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三农”资源配置构建集体经济增长新机制
王燕青;杜珉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5(000)009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王燕青;杜珉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委
农村工作办公室
【正文语种】中文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四有一责”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发展增收路径,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长。

2014年末,全区村级集体总收入3.99亿元,村均86.74万元,增长7.84%;年总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35个。

1.培育主导产业领头带动。

广泛引进承包经营、合作开发、租赁经营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利用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给予政策扶持,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培育。

以玩具、铸造、农产品加工等工业主导,蔬菜、蓝莓、毛皮动物、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主导,农业旅游、农家乐餐饮等服务业主导为主要途径,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形成整体联动效应。

2.试点村企合一促进共赢。

按照“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方针,用管理企业的思路来统筹整个村庄发展,把企业和村民凝聚成利益共同体,积极探索
企业和农村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3.推动资本运营发展特色。

通过盘活集体资产、投资建设、购置标准厂房、营业用房、三产服务设施,开发建设园区、专业市场,对现有集体资产进行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获取物业经营收入。

2014年末,全区村级经营性资产账面值达5.98亿元。

4.盘活优势资源提升内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水利、滩涂、旅游等资源优势,通过合理开发和挖掘,使资源优势项目转化为经济优势项目,引导村级组织改变过去一次性出让集体土地的做法,积极推进集体土地使用权租赁、入股办法,不断创新流转模式,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按照“政府为主导、规划为引导、项目为平台、统筹为核心”的思路,大力实施规模开发、效益开发、科技开发、生态开发,立足良好的基础设施,探索土地整村流转,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行规模经营。

一是突出培育主导产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区主导产业,依托生产优势和资源优势,择优立项,重点扶持优质稻米、经济林果、特色蔬菜等主导产业。

二是突出重点地区。

根据全区板块布局,确定项目区,形成优势主导产业区。

三是突出规模开发。

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之路,并坚持连续扶持,达到开发一片、治理一片、见效一片目标。

目前,全区实现土地整村流转的村已达13个村,流转土地面积2万余亩,涉及农户5000余户,每亩土地流转价格都在800元以上,并且实现逐年递增。

四是突出项目整合。

依据“统筹规划、捆绑使用、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的原则,推行“政府引导、群众参与、部门联动”的共同投入机制。

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力支持项目区建设。

全年新增扶贫开发项目、生态治理项目和城郊项目等三类项目总投资956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7375万元,;高标准农田项目总投资4147万元;丘陵山区开发项目省级财政资金1375万元,滩涂开发项目省级财政资金700万元。

1.健全“三资”管理机制。

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实行会计代理、“村财镇管”,基本实现村集体“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民主管理、档案管理、会计核算、市场监督”六个规范,形成村集体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努力聚合村级各种财源,一方面通过加强集体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合同发包,坚持公开招标,竞价承包,使集体收益达到最大化。

全区2014年末共完成招投标164宗,交易总额 6516万元,竞标增值1530万元。

2.实行民主监督。

把好村集体“用财”关,通过减支促增收,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作用,严格控制村级非生产性支出,为村级集体经济节支260余万元。

3.健全结对帮扶机制。

制定《赣榆区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实施方案》,排出全区70个薄弱村,找准经济增长点,广辟增收渠道,结合“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活动,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区镇为每村选派一名科技人员安排结对帮扶机关干部,为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帮扶协调引进项目160多个,累计投入资金8.98亿元,通过“项目建设”、“输血”和“造血”,增强经济薄弱村经济实力,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并带动片区农村低收入劳动力4200余人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年递增10%),用于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村,实行项目化管理,切实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

2.加大土地政策支持。

通过村庄撤并,集中居住,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符合规划和建设要求的建设用地,给予及时办理建设用地使用证,允许其对地上建筑物、构筑物依法改造,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发经营,使村级集体收益实现方式多样化。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财政贴息、利率优惠、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支持商业银行到农村开展信贷业务,积极开发和推广三农金融产品,增加对村集体、农民
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的信贷投放。

2014年末,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中涉农贷款余额达到了143.70亿元,占人民币各项贷款余
额的72.32%,比年初增加了18.73亿元,增长了14.99%。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业经营逐步由单一的家庭经营向多元主体经营转变。

赣榆区为进一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相互促进,融合发展,采取订单农业、土地入股、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种发展模式,有效地聚增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

一是“合作社+农户”模式。

村集体经济组织申办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加入专业合作社,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实行统一签订作业合同,统一收费价格,统一调度机具,统一作物布局,统一植保,统一作业质量等“六统一”服务,年终按照入股土地亩数进行实物或现金分配。

二是“联合社+合作社+农户”模式。

村集体经济组织申办成立农民专业合作联社,通过联社的壮大,带动各成员合作社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如墩尚镇的惠民泥鳅养殖合作联社,现已发展泥鳅养殖基地2万余亩,带动全村350户群
众致富,村集体年收入50余万元。

三是“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龙头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建立优质品牌,形成产业良性循环,带动农民走规模发展之路。

如赣榆区润民禽蛋专业合作社依靠连云港启迪禽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技术资源等优势,新建国内一流蛋鸡养殖基地50亩,发展合作社入社成员1300余人,带动农户5000余户,年产值2亿元。

四是“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龙头企业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市场需求
为导向”,与科研院所共同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基地中农户生产的产品质量稳步上升,“三品”认证逐年增加,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走进千家万户,名牌农产品在全国热销,成为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企业。

2014年末,全区11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104.94亿元,带动农户21.34万户。

五是“农场+基地+农户”。

家庭农场悄然崛起,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面积3.7万亩。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