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甲醇分析(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源:中宇资讯日期:2013-12-18 9:10:25
一、2013年中国甲醇产能继续扩张但增速放缓规模化趋势明显
2013年新/扩建主要企业列表如下(含部分未能达产装置)单位:万吨
甲醇产业到“十一五”末已是产能严重过剩的化工产品,行业开工率不足60%。
甲醇行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严控甲醇总量,2013年(“十二五”第三年)产能增长的势头有所下降。
据中宇资讯统计,按计划本年度国内甲醇新增产能在682万吨,由于部分新建装置仍处于试运行阶段,尚未进入稳定的商业化运转,预计今年实际能投产的新、扩建装置产能总量约在400万吨,预计到2013年底,中国甲醇总产能将在6500万吨左右(包含无效及产粗醇装置产能),产能增长率11.6%,较去年降低1.6个百分点,另从有效产能而言,2013年全国甲醇企业有效产能在4728万吨。
我国甲醇新建企业布局和原料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在新增产能中,大型甲醇装置多是以煤为原料,分布于西部资源地;中小型装置多是以焦炉气为原料的综合利用项目。
中大型装置大多配套有下游产品,延伸了产业链。
其中,今年西北地区(内蒙、陕西、宁夏、青海)新增产能352万吨/年,
合计占新增产能的52%。
我国甲醇装置分布广泛,除北京、广东和西藏之外,其他所有省份都有甲醇装置。
现有甲醇装置产能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地区,2013年这四个地区甲醇装置的总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约84%。
其中,华北地区甲醇装置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第一位约29%,西北均占全国产能的25%,华东占17%,华
中则占到了13%。
中国前十大甲醇企业排行榜(截至2013年12月)
2013年国内大型甲醇装置运行较为稳定,初步统计全年国产甲醇供应总量将超过2800万吨(其中包含了甲醇制烯烃级的甲醇产量),预计较2012年产量增幅仅5%左右。
从部分新建企业产量情况而言,新装置达产的运行时间较国内
产能的增长速度仍略缓慢。
注:有效产能定义:稳定生产精醇的甲醇装置产能(其中长期生产粗醇的甲醇装置产能、关停一年以上或者过去一年基本没有正常开车的产精醇装置产
能未计算在内。
二、2013年国内甲醇市场震荡幅度惊人年末价格创5年来新高
2012-2013年国内甲醇月均价统计
单位:元/吨
(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事件描述:2013年国内甲醇市场,以7月为界上演冰火两重天景象,上半年局部跌至三年来新低,而年末价格涨至5年来新高,年内高点与低点价差达1500元/吨,局部价差接近2000元/吨,震荡幅度惊人。
上半年全球经济的持续不确定性给化工市场制造了一个相对黯淡的环境,年初起期货及煤炭价格走跌打压,加之投机需求明显萎缩,故2013年上半年国内甲醇市场行情呈震荡盘跌走势,春节后国内甲醇市场受宏观环境不景气,供需基本面低迷影响,市场持续下行探底,至二季度末局部地区下探至3年来的最低位。
但是下半年后国内甲醇现货价格在窄幅波动了两年半且持续疲软运行之后,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牛市。
自今年7月份启动上涨行情以来,期间仅在8月底9月初及10月中下旬这两个短的时间段,行情略有回落调整,其余时间段均保持较高速度的持续上涨行情,各地价格屡创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
截止12月10日与年内低位相比,华东甲醇出罐均价收盘在4150元/吨,较今年7月初年内最低均价2555元/吨涨幅1595元/吨(+62.4%)。
内蒙、陕西均价3140元/吨,较今年7月初年内最低均价2010元/吨,涨幅1130元/吨(+56.2%)。
山东主流出厂价格较今年最低价格涨幅60%
左右。
至截稿时止,涨势仍在持续。
中宇点评:供给紧张是今年下半年市场飙涨的主要原因。
今年以来国际甲醇装置故障频出(国际天然气供应紧张,东南亚、伊朗部分主要装置于7、8月份装置开工率开始下降,到10月份甚至直接关停;而沙特、印度等地区的大型装置也有不同程度的关停,美洲主要装置也是故障集中),导致国际供应量持续紧张,造成了国内甲醇进口量大幅下滑的局面。
今年8、9、10三个月,我国甲醇净进口量为68.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7.69万吨,降幅达45%。
而在上半年
国内市场走弱的同时,国际市场的供需面却在悄然发生改变,在现货供给偏紧的影响下,东南亚、韩国等地区的到港价格纷纷上涨,这为国内甲醇做出口贸易或者进口甲醇做转口贸易打开了空间。
进口的减少、转口的增多,导致了港口库存持续保持在低位,下半年起沿海社会库存数月连跌,6-12月平均库存不足25万吨,这与近年的峰值70-80万吨,减量明显。
港口的货源短缺导致了市场开始向内地延伸,由于上半年企业去库存化较为彻底,在港口刚需的带动下,内地企业库存迅速消化殆尽,年末由于预售情况良好,内地部分企业甚至出现负库存状态。
在现货源源不断地从内地销往港口的同时,西北地区受制于“保民用,压工业”的原则,自10月份起气头企业陆续限产。
上述情况,造成了今年下半年国内甲醇供应紧张迟迟难以缓解的局面。
此外,在今年供给紧张的同时,需求面仍有亮点,随着今年两套完全依赖外采甲醇的煤制烯烃企业的投产(宁波禾元年产60万吨烯烃及南京惠生年产30万吨烯烃),新兴下游MTO/MTP需求的集中释放对甲醇的消耗量形成了有力支撑,也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而传统需求方面整体保持稳定,故今年的需求整体处于稳步增加的格局中。
因此在供应紧缺、煤制烯烃需求集中释放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年末国内甲醇市场持续飙升。
三、中国与国际价差持续拉大保税转出口大增 2013年甲醇出口量创5年来新
高
事件描述:2013年1-10月中国甲醇累计出口54.67万吨,同比增了13.3倍,目前远远超过去年全年进口量,而2012年和2011年全年的甲醇出口量仅为6.7万吨和4.3万吨,且自08年后每年进口量均不超过7万吨。
因此仅2013年
(近5年共计出口量49.73 1-10月国内甲醇出口量就已超过08至12五年的总和。
万吨)。
中宇点评:今年保税转出口交易在4月份以后开始逐渐增多,究其原因,今年以来中东、东南亚及美洲的甲醇装置受计划内检修及国际天然气供应紧张导致自身装置运行不稳等问题影响,国外甲醇市场供应持续紧张,国际甲醇价格也一路走高,如FOB美国海湾价格涨至自08年以来的新高,欧洲价格也达到历史高位;内贸价格与国际甲醇价格价差不断扩大,期间中国-美国,中国-欧洲,中国-东南亚,现货价差一度达到4年以来的最大值。
在现货供给偏紧的影响下,东南亚、韩国等地区的到港价格纷纷上涨,这为国内甲醇做出口贸易或者进口甲醇做转口贸易打开了空间。
一般来说,港口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的套利空间约为30美元/吨,即东南亚地区与国内港口价差扩大至30美元/吨以上的水平时,甲醇转口贸易才会有利可图。
伴随着东南亚和韩国地区甲醇供给的逐步紧张,国外甲醇价格应声而起,东南亚与我国港口地区价差迅速拉大。
因此在港口存在套利空间的情况下,相当数量的甲醇进口至保税区后进而转为FOB出口到国外。
转口贸易的发生导致了港口海关报关数量急剧减少,国
内港口到港压力迅速下降。
四、国际装置问题频发供应紧张 2013年下半年国内甲醇进口量骤降
事件描述:2013年1-10月中国甲醇累计进口总量为415.63万吨,同比增长3.98%,较1-9月增速9.56%减少5.58个百分点,为连续第三个月下滑,尤其是今年8、9、10三个月,我国甲醇净进口量为68.9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57.69万吨,降幅达45%。
虽然今年1-10月份甲醇进口总量同比仍小幅增长,然而目前外围甲醇市场供应持续紧张,欧美甲醇价格不断上涨,尽管迎来伊朗甲醇装置恢复运行,但鉴于印尼、马来西亚主要甲醇装置在11月和12月有检修计划,且文莱地区装置持续停车,伊朗地区对中国输出船货增量有限。
预计11-12月中国甲醇进口量继续在常量偏低水平。
因此就整个2013年来看,国内甲醇进口量有望连续两年出现同比下降。
(2012年国内甲醇进口量出现同比下滑,主要是因为伊朗制裁问题,在货币结算、运输等条件受限的背景下,伊朗对华甲醇供应量
明显下降所导致的)
中宇点评:
2008年以来,甲醇进口量开始迅速增长,尤其是2009-2011年,我国甲醇年进口量维持在500万吨以上,而出口量不足5万吨,进口依存度升至20%以上。
2012年情况略有好转,但进口依存度仍在15%以上,而2013年随着国产甲醇供应增多,进口甲醇量的进一步降低,国内甲醇的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降低。
今年下半年进口量骤减的原因主要是,4月开始,受全球甲醇装置不稳定影响,国际甲醇市场供应紧张,欧美及东南亚地区甲醇价格更是涨至2008年来高位,而4-6月份中国内贸价格却持续探底,因此国际卖家更愿意对价格更高的欧美市场供应增加,对华输出减少,因此导致下半年中国甲醇进口量维持在常量偏低。
五、进口减量、保税转出口大增 2013年沿海港口甲醇社会库存量创5年来新低
事件描述:2013年沿海港口社会甲醇库存持续下降,6-12月平均库存不足25万吨,这与近年的峰值70-80万吨,减量明显。
中宇点评:受国际货源的短缺导致甲醇进口量下半年骤降,保税转口装运量今年大增等因素的影响,下半年国内各主要港口甲醇可销售库存持续保持低位,2012年月度平均港口库存54万吨左右,2013年上半年平均44万吨,至下半年起沿海社会库存数连跌,6-10月平均库存不到30万吨。
截止年末各港口库存依
旧处于低位。
华东港口库存量仅有约14万吨;华南港口库存约为3万吨。
以华东库存为例,近5年来的峰值出现在09年年中,当时约在70万吨,而年末的港口甲醇社会库存水平属于近5年来的绝对低位,持续紧张的港口供应也为下半年
的甲醇市场注入了持续上涨的动能。
六、2013年国内甲醇内贸活跃度提升货源流向发生变化国产流入港口量激增
事件描述:2013年由于港口库存量降至近年来的新低,港口买家不得寻求向内地市场寻找新的货源供应。
而今年西北等企业加大销售半径、拓展货物流向渠
道也成为新的课题。
中宇点评:今年常规的华东、华南进口仍在继续,但今年国外装置整体开工率较低,货源偏紧,港口库存偏低,也不得不靠西北货源补充。
此外位于华东地区的宁波禾元新建的煤制烯烃装置对甲醇外采量较大,其从山东到西北主要厂家
均有大量采购。
通过以上图表,我们以华东宁波港口为例(江苏港口贸易量较大也更具代表性,但由于货源成分过于复杂,且交易数量巨大,完全客观统计尚有难度,故我们以宁波港口为例,宁波禾元的煤制烯烃投产后,今年宁波港口成交量也大幅增长,也成为市场关注热点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简要分析下2013年港口的货源分布情况。
今年6月以前当地货源供应主要以进口货源为主,这也符合当地往年通常的供应情况。
但随着宁波禾元煤质烯烃的采购范围扩大,及国外应的紧缺进口供应持续下降,6月之后当地供应基本以国产货源为主,这也打破了延续已久进口货源主导宁波市场的供应格局。
此外截止到10月,宁波港口的供应峰值出现在3月及4月,这正是春节后宁波禾元(现被宁波富得接管)煤制烯烃逐步投入正常运行阶段,当时对甲醇需求量较大。
从内贸货源的来源来看,宁波港主要以环渤海区域货源为主,船运较为方便;其次是山东地区;第三是华东港口货源(主要以江苏为主)。
以上也符合货源供应地当地的价格及运输便利情况。
七、破解甲醇需求困境 2013年煤制烯烃甲醇消耗量渐显强势
事件描述:从2012年开始随着各地建设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热情的升温,其在甲醇消耗的比重明显加大,2013年又新增了宁波禾元(后被宁波富德能源有限
公司接管)及南京惠生两套新建装置,且皆为原料依靠外采。
大幅增加了对甲醇的需求量,继续扩大了煤制烯烃对甲醇的消耗占比。
中宇点评:近年来国内甲醇市场长期疲软运行,其主要原因无非是供需失衡导致:产能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甲醇传统下游需求增长却极为缓慢,以去年下半年为例,基建等终端需求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拖累下表现持续疲软,导致甲醛、醋酸、DMF、二甲醚对甲醇需求量同比分别出现3-18个百分点不等的跌幅,传统下游需求增长持续乏力。
从2012年开始随着各地建设甲醇制低碳烯烃项目热情的升温,其在甲醇消耗的比重明显加大,而传统的消费领域如甲醛等已呈现出量升比跌态势,从上图可看出MTO/P在甲醇消耗比例自2011年开始明显上升,预计今年所占比例将超过15%。
未来几年内(2014-2016年)随着诸多在建的MTO/P 项目的集中投产,该比例将逐年上升,预计在2015年其甲醇消耗比例将超过20%。
国内已投建MTO/P装置动态一览单位:万吨/年
2013年年春节后随着沿海地区第一套外购甲醇煤制烯烃项目宁波禾元装置的投产,煤制烯烃企业对甲醇强大的采购能力逐步显现,对甲醇市场的支撑作用明显。
在2013年下半年甲醇市场缘何市场会持续暴涨。
除去供应减量的原因,大家忽略了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就是宁波禾元巨大的甲醇消耗量及采购能力,其从南线一直持续到北线的甲醇采购能力惊人(其从山东到西北主要厂家均有大量采购,一个订单多达几万吨,且因其背景较深,采购方式多直接找当地政府或企业最高负责人),该企业甲醇理论日消耗量在5000吨。
甲醇制烯烃属于低碳项目,与其他经化工产业项目相比,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较好。
目前我国甲醇制烯烃获批待建和拟建项目累计能力达到2000万吨以上,其中石化系统参与建设项目占新扩建总能力的约20-30%,沿海进口甲醇建设项目400万吨。
建设项目地点涵盖山东、河南、浙江、山西、内蒙、宁夏、新疆、贵州、辽宁、黑龙江、陕西、河北、安徽、湖北等省份。
截至目前全国已签订了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许可合同的企业至少有16家,约18套甲醇制低碳烯烃装置在建。
2014-2015年将迎来甲醇制烯烃项目的投产高峰,预计会有五六个总产能在380万吨左右的项目于2014年投产。
如上述项目如期投产,明年甲醇行业将获得理论上至少1000万吨的新增消耗量。
(理论上生产1吨聚丙烯约需3吨甲醇,比例是1:3,即60万吨/年MTO配180万吨/年甲醇)。
因此未来几年煤制烯烃将成为甲醇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八、2013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甲醇气头企业生产成本“直升”
事件描述:2013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2013年7月10日起,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
此次调整将天然气分为存量气和增量气。
存量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提价幅度最高不超过0.4元,增量气门站价格按可替代能源价格85%的水平确定。
调整后,全国平均门站价格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
1.95元。
受此影响以天然气作为原料的部分化工厂成本方面有较大上涨。
中宇点评:目前我国有近千万吨天然气甲醇产能,此次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对气头甲醇企业的影响较大,成本压力转嫁难成为多数气头企业的共识。
气价上调后,企业生产成本直接增加,按照生产一吨甲醇单耗天然气900-1100立方米计算,此次气价上调直接给气头企业增加200-250元/吨(不包括设备维修费、人工工资以及管理费用等)的生产成本。
目前天然气制甲醇已不经济,气头
企业压力加大。
九、环保压力突出 2013年国内甲醛产量或出现负增长
事件描述:2013年我国甲醛生产企业超过500家,总产能约3200万吨(占世界甲醛总产能的5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是年产能不足10万吨甚至5万吨的微小厂,而2013年国内甲醛产量1708万吨左右,延续了2012年甲醛市场的减产
趋势。
中宇点评:国内甲醛产业集中度很低。
面对现在不景气的甲醛行业,近年来我国的甲醛产能增长率持续缓慢。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甲醛产能的增长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甲醛的下游需求存在潜在发展领域,其产能的大规模扩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甲醛行业的增长;二是甲醛产业的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且原料供应较为充足。
而受下游房地产及草甘膦行业等不景气的影响,甲醛表观消费量再次出现负增长,下游需求明显缩减,另外由于今年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严重,环保问题突出,2013年河北、山东等甲醛生产地集中地,均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限产\停产的影响,这也是造成今年甲醛产量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甲醛一直是甲醇
最大的消耗领域之一,但随着近几年需求的低迷及环保压力的增大,其对甲醇的需求量呈逐年下降趋势,虽然2013年其仍占到甲醇消耗的第一位,但所占比例已经大幅下降,预计在2015年前后将被新兴下游需求取代其占甲醇消耗占比首
位位置。
十、2013年二甲醚尴尬处境仍未破解行业规范是关键
事件描述:国内二甲醚(DME)产能从295万吨/年一路飙升,迅猛发展到现如今的1200万吨/年左右,而2013年二甲醚行业整体开工率不足五成。
在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二甲醚的市场发展却始终缺乏规范,严重限制了二甲醚的开工,2013年此种情况仍未得到实质性的缓解。
本来预计将于2013年出台的两项二甲醚相关标准——《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燃气标准》和《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混合
燃气钢瓶标准》,依然没有颁布实施。
中宇点评:二甲醚在民用燃气市场的生存一直备受争议,还面临国家相关部门严查严打,这严重制约了二甲醚行业的健康发展,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
建立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特别是解决好工艺链所有密封材料、胶管等部位的抗腐蚀性要求,规范化的发展必将为二甲醚产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而“十二五”我国将加快技术研发,继续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把科技先行由试验、试点和示范转向解决市场化推广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但目前来看二甲醚解冻之路仍然漫长。
二甲醚是甲醇的重要下游之一,尽管近年一直长期维持低开工率(不足4成),但其占甲醇消耗比例一直占据前三,如果相关标准及政策能够出台,在释放二甲醚产能的同时,也将大幅提升甲醇需求,缓
解国内甲醇产能过剩的状况。
十一、2013年醋酸产能增长率大幅锐减产量出现负增长
事件描述:醋酸产业已是产能严重过剩的化工产品,行业开工率仅在6成左右。
截止2013年年底,中国冰醋酸总产能(羰基法产能)为772万吨,年内新增20万吨,较去年增长率在2.07%,比2012年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
年内新增产能仅有山东兖矿增加20万吨。
且本年度并未有新工厂的增加。
但醋酸行业竞争压力仍较大,工厂利润微薄处境困难。
虽2013年较2012年产能有所增加且装置问题并未频发发生,但因工厂利润微薄开工积极性不高,厂家多采取限产报价,总产量较去年反而下降0.3%,1-10月份总产量在355.9万吨。
中宇点评:醋酸产量增长的大幅下降,除了与年内缩减近半的出口量有关外,过于疲软的内贸需求也是一大因素。
目前国内醋酸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醋酸价格常年在成本线附近徘徊,工厂甚至亏损销售,厂家获利维艰,企业运行艰难。
醋酸是甲醇重要的传统下游之一,但由于近几年醋酸市场低迷,醋酸产量增速放缓,甚至在今年出现下滑,因此其对甲醇的需求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中宇资讯统计数据来看,醋酸对甲醇的需求占比在2011年前基本在10%上下,而从2011年后至今其所占比例已经下降到6-7%,且后期该比例随着甲醇新兴下
游的快速发展或继续下降。
十二、推广OR限制? M15甲醇汽油国标继续推迟出台
事件描述:由于各方利益难权衡、协调,技术标准难统一等原因,业内最为关注已运筹7年的《M15甲醇汽油国家标准》2013年仍未出台,对甲醇汽油大规模推
广造成相当程度的阻碍。
中宇点评:自今年3月份以来,甲醇汽油的推广已上升到国家层面。
由工信部确定的示范省市包括上海、山西以及陕西,目前河北、甘肃以及浙江等省份也都在大力推广甲醇汽油。
但被业内视为最具鼓励性、约束力的《M15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原定于2011年内出台,但由于在“收紧”与“放开”之间的拿捏尺度存在难度,各方利益难权衡、协调,技术标准难统一等原因,出台时间被一再延迟。
核心技术标准难于统一,且如何平衡与协调利益多方的不同诉求让相关审批部门在取舍间左右为难。
《M15甲醇汽油国家标准》出台时间一再延迟虽然“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了。
未来M15甲醇汽油硬性技术指标何时落实,能否真正规范甲醇汽油产业,尚难预料。
2012年甲醇汽油对甲醇的消费量接近670万吨,其中隐性使用甲醇调油消费量约占3/4左右。
但由于今年仍受制于政策方面的限制,中宇资讯预计2012年甲醇汽油对甲醇的消费量在700万吨左右,较
去年增量有限。
十三、煤炭价格上半年持续探底 2013年甲醇生产企业利润大幅提升
事件描述:自2012年下半年起,受整体大环境不景气,需求降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进入行通道,煤价“黄金十年”结束。
煤价持续下行,为国内多数煤头甲醇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盈利基础。
中宇点评:今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持续下行探底,而甲醇价格却持续上涨,这样使甲醇产品有了较好的盈利。
虽然10月份以后煤价开始反弹,但就年末的甲醇价格来看,煤制甲醇企业的利润仍较为丰厚。
通过中宇资讯对生产企业调研了解,如年末陕北、内蒙售价在3100元/吨以上,而其生产成本在1700-2000元/吨不等,利润十分可观,就算在成本较高的山东、河南等地,就目前的售价而言
也早已经完全盈利。
十四、甲醇期货上市两年参与度仍有待提升
事件描述:至2013年末甲醇期货上市两周年有余,虽然在今年12月初甲醇期货随现货市场大涨: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甲醇期货价格快速上涨了约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