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刑法》试题及答案(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法律职业资格《刑法》试题及答案(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如何执行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
A.被判处拘役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拘役执行完毕之日起,执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一般要剥夺政治权利,其刑期与主刑相等,同时执行
C.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与主刑刑期一样,同时执行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假释之日起,执行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
正确答案:B
2.下列选项中,依法不须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情形是:( )
A.罪犯无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
B.因特殊情况可以不受实际执行刑期的限制决定假释的案件
C.追诉时效已过二十年,但仍然有必要追诉的案件
D.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死刑复核案件
正确答案:C
3.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期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于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或者主刑是拘役、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1年以上5年以下
B.对于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
C.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D.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无期徒刑的,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与主刑期相同
正确答案:D
4.关于犯罪数额的计算,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在1995年1月抢夺他人财物价值3万元;1995年2月抢夺他人财物价值2万元。

甲的犯罪数额是5万元
B.乙收受贿赂15万元,将其中3万元作为单位招待费使用。

乙的犯罪数额是12万元
C.丙第一次诈骗6万元,第二次诈骗12万元,但用其中6万元补偿第一次诈骗行为被害人的全部损失。

丙的犯罪数额是6万元
D.丁盗窃他人价值6000元的手机,在销赃时夸大手机功能将其以1万元卖出。

丁除成立盗窃罪外,还成立诈骗罪,诈骗数额是1万元
正确答案:A
5.下列不可以单处罚金的情形是:( )
A.甲,16周岁,在与同学打架过程中致人轻伤
B.乙,20周岁,盗窃他人财物2000元,为初次犯罪
C.丙,30周岁,诈骗他人财物3000元
D.丁,18周岁,抢夺他人财物2000元
正确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下列哪些情形不能数罪并罚?( )
A.投保人甲,为了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
B.十五周岁的甲,盗窃时拒捕致被害人重伤
C.司法工作人员甲,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D.运送他人偷越边境的甲,遇到检查将被运送人杀死
正确答案:BC解题思路:选项A错误,《刑法》第198条第2款规定,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铂骗取保险金的,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选项B正确《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因此,甲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一罪,不数罪并罚选项C正确《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因此选项C中的情形应以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罚,不数罪并罚选项D错误,《刑法》第321条第3款规定,在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过程中,对被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7.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贪污100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万元,甲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甲被没收财产的总额至少应为300万元
B.乙抢劫他人摩托车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该车应上缴国库
C.甲因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此前所负赌债,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
D.甲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10万元,因妨害清算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万元。

没收财产和罚金应当合并执行
正确答案:ABC解题思路:选项A说法错误,300万元属于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不属于没收财产刑的执行对象选项B说法错误,摩托车属于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而不是上缴国库选项C说法错误,赌债不是合法债务,不予偿还选项D说法正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一人犯数罪依法同时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应当合并执行
8.李某犯两罪,一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附加罚金6万元;另一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李某最终的执行刑正确的是:( )
A.执行主刑21年
B.执行附加罚金9万元
C.执行主刑14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D.执行附加罚金6万元、剥夺政治权利3年
正确答案:CD解题思路:这一案例适用了并罚原则中的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根据《刑法》第69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0年,附加刑和附加刑之间的并罚情形和附加刑与主刑的并罚情形适用并科原则首先确定李某的主刑,即14年和7年依据限制加重原则相并,得出需要执行的主刑为14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其次,再确定李某的附加刑:罚金和剥夺政治权利刑应采取相加的规则,即附加罚金6万元、剥夺政治权利3年
9.在下列选项中不能适用假释的选项有:( )
A.累犯
B.因犯强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
C.因犯盗窃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D.因犯抢劫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正确答案:ABD解题思路:根据我国刑法《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
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假释仅适用于无期徒刑犯与有期徒刑犯,包括原判为死刑缓期执行2年后被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者另外,《刑法》第81条第2款还强调,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10.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撤销缓刑的成立条件有:( )
A.再犯新罪
B.故意犯罪
C.发现判决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D.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
正确答案:ABCD解题思路:根据《刑法》第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应当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包括四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
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1.下列哪些罪犯是应当被剥夺政治.权利的?( )
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犯为境外非法提供情报罪
C.绑架过程中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犯罪分子
D.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
正确答案:AC解题思路:根据我国《刑法》第5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中,C 选项依据《刑法》第239条应判处死刑
12.赵某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

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赵某因与其他罪犯发生纠纷,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造成重大伤亡事故。

下列选项中对赵某的处理正确的是:( )
A.2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
B.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C.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立即执行死刑
D.其所犯之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年期满后执行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ABD解题思路:根据我国《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赵某所犯之罪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故意
犯罪,因此对赵某立即执行死刑
13.李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决定宣告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不久,又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盗窃价值1万元的财物,对于李某的处理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B.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
C.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D.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ACD解题思路:根据《刑法》第77条规定,对新罪,强调实施该罪的时间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即只要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实施新的罪行的,理应要撤销缓刑,至于发现该罪行的时间原则上没有限定;而对于漏罪则强调发现的时间是在缓刑考验期内,因为实施的时间无须强调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行为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所犯新罪的,也应当撤销缓刑;而在缓刑考验期满后才发现原判决宣告前还有漏罪的,则不能再撤销缓刑,只能考虑对该漏罪进行依法处理
14.以下刑罚,不可能孤立适用的是:( )
A.剥夺政治权利
B.驱逐出境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D解题思路:根据《刑法》第57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此,
死刑、无期徒刑不可能孤立适用,本题答案D正确
15.下列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计算正确的是:( )
A.甲因犯煽动分裂国家罪,被判处管制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管制执行之日起计算
B.乙因犯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附加剥夺政治权利2年,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拘役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之日起计算
C.丙因犯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有期徒刑执行完毕或者假释之日起计算
D.丁因犯诽谤罪,被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1年,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正确答案:ACD解题思路:根据《刑法》第55条的规定,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执行A正确根据《刑法》第58条的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拘役不适用假释B错,C正确单独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应从判决确定之日起执行D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B.对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可以适用缓刑
C.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D.对于不满18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75周岁的人,符合缓刑条件的,必须宣告缓刑
正确答案:B
2.假如甲罪的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下列关于量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法官对犯甲罪的被告人判处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属于从重处罚;如果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就属于从轻处罚
B.法官对犯甲罪的被告人判处3年有期徒刑时,属于从轻处罚与减轻处罚的竞合
C.由于甲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所以,法官不得对犯甲罪的被告人宣告缓刑
D.如果犯甲罪的被告人不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法官就不能判处低于3年有期徒刑的刑罚,除非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正确答案:D
3.刑法分则某条文规定,犯A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被告人犯A罪,但情节较轻,且其身无分文。

对此,下列哪一判决符合该条规定?( )
A.甲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为由,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B.乙法官以被告人身无分文且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期两年执行
C.丙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拘役3个月
D.丁法官以被告人的犯罪情节较轻为由,判处罚金1000元
正确答案:D
4.关于量刑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量刑情节包括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
B.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情节包括加重、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C.酌定减轻情节需要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D.法定刑有数个量刑幅度,减轻情节是指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正确答案:B
5.甲因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

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司法机关查获甲在缓刑考验期内又曾盗窃价值约六千余元的财物。

对甲应当:( )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从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给四个选项,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应试人员应将正确的选项选择出来,多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6.王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第四年,再次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二年零九个月有期徒刑。

人民法院不能对王某适用下列哪些制度?( )
A.减刑
B.缓刑
C.假释
D.保外就医
正确答案:BC解题思路:王某的行为成立累犯从常识可以判断,减刑是针对罪犯在监狱的表现,如果对累犯不减刑,显然不利于改造罪犯另外,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对累犯当然也可以保外就医根据刑法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C正确缓刑的适用条件是:①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针对的是宣告刑,而非法定刑)的人②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③不是累犯
7.关于假释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因爆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在服刑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B.乙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犯嫖宿幼女罪判8年,数罪
并罚决定执行15年。

在服刑13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C.丙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刑罚执行7年后假释。

假释考验期内第2年,丙犯抢劫罪,应当判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

在服刑7年时,因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D.丁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

经过缓刑考验期后,发现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的第2年,犯故意伤害罪,应判9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

在服刑7年时,因丁有悔改表现而被裁定假释
正确答案:BCD解题思路:根据《刑法》第81条的规定,假释的条件包括:(1)前提条件-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刑期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3)实质条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4)消极条件-对累犯以及团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最廊人民法《关于办理减刑、很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2条规定:"根据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中的一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据此A项错误B 项中的乙数罪并罚虽然决定执行15年有期徒刑,但不属于因暴力性犯罪中的一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此,不属于不得假释的情形同时乙作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经
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悔改表现,因此,对乙可以假释B 项正确根据《刑法》第65条的规定,累犯的成立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新罪为条件c项中,由于丙是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抢劫罪,原判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也不存在假释期满之日,即不具备累犯成立的时间条件的起算点,因此,丙不成立累犯丙虽然因诈骗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但是诈骗罪并非暴力犯罪,假释考验期内再犯抢劫罪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10年也不属于因暴力性犯罪中的一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综上,丙不具有不得假释的情形同时丙作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悔改表现,因此,对丙可以假释C项正确D项,如前所述,累犯的成立条件以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再犯新罪为条件丁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由于犯新罪时原判刑罚尚未执行,不具备累犯成立的时间条件的起算点,因此,丁不成立累犯丁虽然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0年,但是并罚的两罪中不存在一罪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形,即不属于因暴力性犯罪中的一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综上,丁不具有不得假释的情形同时丁作为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且有悔改表现,因此,对丁可以假释D项正确
8.下列关于缓刑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
A.对累犯以及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不得宣告缓刑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
个月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D.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先减后并的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正确答案:ABCD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缓刑制度,对此应逐项解析:(1)A选项的判断过于绝对,因为缓刑适用的对象条件一是原判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二是不能是累犯,而"实施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人"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且从法理上分析也是有可能适用缓刑的,一者因为"杀人等暴力性犯罪"不仅包括了故意杀人罪,还包括社会危害程度较轻的其他暴力性犯罪如故意伤害罪,二者即使就故意杀人罪而言,虽然该罪的法定刑在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法》第232条),但根据《刑法》第99条的规定,"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也就是说,原判刑罚是三年有期徒刑的故意杀人罪,如果不是累犯的,根据其犯罪情节(如属激情犯罪)和悔罪表现,当然可以适用缓刑;(2)B选项的错误其实很清楚,因为根据《刑法》第73条的规定,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最低不能少于二个月;(3)C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刑法》第77条的规定,缓刑考验期满而不再执行原判刑罚的条件应当有三个,即一是没有犯新罪,二是没有发现有漏罪,三是没有违反国家有关缓刑的监督管理规定或者虽然有违反但情节尚未达到严重的,所以仅仅说"只要没有
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是错误的;(4)D选项的错误在于新罪与原罪的并罚方法并不存在先减后并问题,对于缓刑而言,由于实际上并未执行原判刑罚,并不存在"减"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考验期内不论是犯新罪还是发现漏罪,都是直接依照《刑法》第69条之规定的方法进行并罚
9.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的情形包括:( )
A.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
B.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
C.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
D.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
正确答案:ABCD解题思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项规定:"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投案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