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案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合作企业的政策优惠
广东高院经过审理查明,房产公司没有出资, 广信实业的出资实际上也来源于广东国投。为了 使大厦公司享受中外合作企业的政策优惠,广东 国投决定成立大厦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广东国际大 厦,并安排其全资子公司房产公司和在香港注册 成立的广信实业作为大厦公司的中外方股东。
一、广东国际大厦实业有限公司股权纠纷案
由于房产公司和广信实业均没有履行股东最 基本的出资义务,均不是合法的股东。广东国投 是大厦公司的实际出资者,按照“谁投资、谁拥 有”的产权确认原则,广东高院依法确认广东国 际大厦实业公司的100%股权归原广东国投所有。
• 1998年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后, 63层作为主要资产被公开拍卖,前后拍卖三 次:
广东国投破产案产权界定
一、广东国际大厦实业有限公司股权纠纷 案
广东国际大厦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大厦公司)股权纠纷 案是广东国投破产案中权属之争的第一大案,备受国内外 债权人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广东国际大厦曾经是广州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广东国 投的标志性建筑。
“63层”
广东国际大厦1986年投入使用,占地 约18997.6平方米,主楼63层、高200米, 曾经为全国最高建筑物,是广州标志性建 筑,广州人习惯称之为“63层”。位于广 州环市东路黄金地段,集住宿、餐饮、娱 乐、购物、办公于一体。其中的广东国际 大酒店是五星级酒店,1992年7月开业。
原有的工商登记记载
广东国际大厦实业公司的股权却登记在广东 省信托房产开发公司(下称房产公司)和广信实 业有限公司(清盘中)(下称广信实业)的名下, 大厦公司是合作经营(港资)企业,投资中方为 房产公司,投资外方为广信实业;主管部门为广 东国投。如果仅凭工商登记,无法正确判断广东 国际大厦实业公司的股权真正归谁所有。
三是市场上“买降不买升”的期待心理所致
多数买家和观众认为,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 间内,拍卖起叫价居然从16亿元一下子降低至 13亿元,市场上不形成“买降不买升”的期待 心理才怪。买家自然会想,下次再拍,说不定价 钱还会再降一至二亿元。
2001年12月18日 2002年1月30日
四是拍卖信息覆盖范围偏小,众多潜在竞买者 尚待发动。
谁的孩子谁抱
广东国投等4家公司进入破产程序时,共有494家境 内外、国内外债权申报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总额为人民 币467亿元。
据广东高院副院长李琦介绍,4年来,先后组织50 0多名法官、法警,出动一万多人次,依法采取了查封、 冻结、扣押、拍卖、中止、终结等法律措施,共执行案件 280多件,涉及金额近180亿元,此举使债权人的权 益得到最大的保护,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债权清偿率。
•
六年拍卖价一路缩水
• 20亿? • 16亿? • 13亿?
• 11.3亿
羊城会计师事务所估价为20亿元人民币 拍卖之前,市场上普遍认为凭借广东国际 大酒店的品牌和大厦本身价值,拍卖成功 不成问题。
据本地一家媒体报道,20亿元的估价 源于广东国际大酒店的独家优势,在广州 5家五星级酒店中效益最好,年盈利近2 亿采访了清算组负责人——著名的毕马 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蔡廷基先生,并与有关拍卖师和酒 店人员等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中国第一拍”一再流拍的 原因至少有如下三点。
一是广东国际大厦情况特殊,评估价值是否符合实际 价值市场上极难判断。
蔡廷基说,“所有评估都有一定依据,估价和实际价 值都会有一定距离,评估师的责任就是缩小这个距离。如 果在花园小区内评估一栋房子的价值,自然有可比性;不 过广东国际大厦这个大型物业很独特,缺乏可比的参照物, 不容易评估——当然不关评估师的能力因素。”
广东国投破产案曾经震惊全世界,但其总部 大厦的拍卖却鲜有人知,拍卖环境、氛围不理想
命运不济
直到2002年10月18日,广东逸涛集团与其他 几家公司共同参与了广东国际大厦100%投资权益 及债权的竞拍,并以11.3亿元人民币总拍卖价(不 含拍卖佣金)竞拍成功。但按期支付了2亿元人民 币首期款项及590万元人民币拍卖佣金后,就迟 迟未能付清余款。2004年11月,逸涛还首次露面 向媒体回应迟迟未能付清余款,是因为其他共同 参加竞拍的几家公司的退出、“非典”的影响等。 由于此前广东国际大厦连续两次流拍,因此有预 言称广东国际大厦还将第四次走上拍卖台。
二是拍卖策略的选择上存在操之过急的问题
一拍卖师认为,“63层”再次流拍缘于拍 卖策略选择的失误,两次拍卖之间的时间间隔太 短,不利于新买家的进入,因为参加竞买的似乎 都是旧买家。也有买家认为,年底大家的资金都 很紧张,所以买家都表现得非常谨慎。主拍方想 在过年前把楼拍卖掉了事,只是一厢情愿。
蔡廷基也承认第二次拍卖有些操之过急,他 说:“广东国投破产后,下面公司没有了投入, 谈不上发展,资产不断缩水,须尽快变现。清算 组面临一定的压力,大家都知道你不可能永远不 卖,我们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小得多,在拍卖当中 就感到被动。第二次拍卖时,原本希望趁热打铁, 现在看来则有些操之过急,以后要更小心慎重地 研究。
投广 资东 公国 司际
信 层托
63
广东国投破产案 1999年进入破产程序
广东国投是一家享有外汇经营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逐渐从单一经营信托业务发展 成为以金融和实业投资为主的企业集团。但进入90年代, 由于经营管理混乱,出现了严重的外债支付危机。199 8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其实行关闭清算,发现其 负债状况惊人,遂决定对其实施破产。1999年1月1 6日,广东国投及其下属三家全资子公司广东国际租赁公 司、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和广东国投深圳公司正式进入破产 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