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郭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郭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郭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后汉书·郭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郭丹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郭丹,字少卿。

南阳穰郡人也。

父稚。

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名。

丹七岁而孤,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之,为鬻衣装,买产业。

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慨然叹曰:“丹不乘使者车,终不出关。

”既至京师,常为都讲,诸儒咸敬重之。

大司马严尤请丹,辞病不就。

王莽又征之,遂与诸生逃于北地。

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家十有二年果乘高车出关如其志焉更始败,诸将悉归光武,并获封爵;丹独保平氏不下,为更始发丧,衰绖尽哀。

建武二年,遂潜逃去,敝衣间行,涉历险阻,求谒更始妻子,奉还节传,因归乡里。

太守杜诗请为功曹,丹荐乡人长者自代而去。

诗乃叹曰:“昔明王兴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可谓至德。

敕以丹事编署黄堂,以为后法。

”十三年,大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

转使匈奴中郎将,迁左冯翊。

永平三年,代李为司徒。

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相善。

明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据,策免。

五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七。

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

迁字子庐,沛国人也,初为渔阳太守,以智略安边,匈奴不敢入界。

及在公辅,有宅数亩,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尝谓曰:“君有四子而无立锥之地,可余奉禄,以为后世业。

”迁曰:“吾备位大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后世!”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焉。

后显宗因朝会问群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刘匡对曰:“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寝丘之封。

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子孙困匮。

”帝乃下南阳访求其嗣。

长子宇,官至常山太守。

少子济,赵相。

(节选自《后汉书•郭丹传》)
[注]黄堂:古代太守衙门中的正堂。

译文:
郭丹字少卿,南阳穰郡人。

父亲郭稚,成帝时为庐江太守,有清廉名。

郭丹七岁成了孤儿,小心孝顺,后母哀怜他,为他卖衣装,买产业。

后来从师于长安,买符节进函谷关,于是感慨而叹道:“我不坐使者车,誓不出关。

”到了京师之后,常担任都讲,儒者们都敬重他。

大司马严尤征请郭丹,郭丹推辞有病不去。

王莽又征他,他与诸生逃往北地。

更始二年(24年),三公举荐郭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让他持符节回南阳,在安集接受投靠的人。

郭丹自离家共十二年,果然乘高车出关,实现了他入关时的誓言。

更始帝刘玄失败后,诸将都归附光武,并获分封爵位:郭丹独保平氏县城不下,为更始发丧,穿丧服以尽哀思。

建武二年(26年),就潜逃而去,身穿破旧走小路,爬山涉险,寻找拜见更始帝的妻子和儿子,奉还符节符信,然后回到乡里。

太守杜诗请他担任功曹,郭丹举荐乡里人德高望重的人替代,自己就离开了。

杜诗叹道“:昔日明君兴隆教化,卿士让位,今功曹推贤自代,可说是至德。

命令以郭丹事迹编署在太守厅堂,以为后人楷模。

”建武十三年(37年),大司马吴汉把他召来举为高才,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的美称。

后来改任匈奴中郎将,又升为左冯翊。

永平三年(60年),代李诉为司技,在朝廉直公正,与候霸、杜林、张湛、郭伋齐名并与他们交好。

第二年,因核查陇西太守邓融事无所依据,皇土以策书将其免职。

五年(62年),在家去世。

年八十七岁。

以河南尹范迁有清行,代为司徒。

范迁,字子庐,沛国人。

原先做过渔阳太守,由于他富有智慧和谋略,使国家的边境得到安宁,匈奴不敢侵扰边境。

等到处于拥有宅院数亩,田地不足一顷,又让给子侄们。

他的妻子曾经对他说:“你有四个儿子,却没有立锥之地,你可以把所得的俸禄积存起来,作为后代的产业。

”范迁说:“我身为朝廷大臣,却为自己蓄积财产,谋求私利,拿什么给后世的人看呢!”在司徒的官位上任职四年,家中没有一点存粮。

后来,显宗在朝会上问大臣:“郭丹的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宗正刘匡回答道:“从前孙叔教辅助楚王,马不喂粮食,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他的子孙竟然只接受寝丘这样贫瘠土地的封赏。

郭丹
在朝外积任州郡长官,在朝内担任三公要职,但是家里没有任何遗产,子孙贫困。

”皇上于是交付南阳郡探访寻求郭丹的后代子孙。

长子郭宇,官至常山太守,小儿子郭济,担任赵相。

《后汉书·郭丹传》
2、《后汉书·王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王丹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

哀、平时,仕州郡。

王莽时,连征不至。

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

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

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

邑聚相率,以致殷富。

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

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

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

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

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

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

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

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

”遵闻而有惭色。

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麦二千斛。

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

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

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

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侯霸,字君房)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

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

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

其后逊位,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译文:
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下邽人。

汉哀帝、平帝时,在州郡做官。

王莽篡政时期,朝廷接连征召他,他不到任。

家里积存了很多钱,隐居
起来修身养性,乐善好施。

每年农忙时,就把酒菜用车拉到田间,等着劳作的人来慰劳他们。

那些堕落懒惰的人,不好意思见王丹,纷纷加倍努力来激励自己。

同乡的人相互做表率,因此都富足起来。

对那些轻浮、狡黠、游手好闲、废弃正业、为害(乡里)的人,就让他们的父兄了解情况,让他们的父兄责罚他们。

如果有死了人的人家,就发给补助,并亲自帮助料理。

而那些家里有丧事的人,往往等着王丹替他们操办,乡邻们把这种情况当作常事。

这样做了十几年,这个地方的风气很融洽,风俗变得好起来。

王丹资质天性高洁,痛恨豪强。

当时,和王丹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是关西的大侠。

他的友人死了亲人,陈遵为他办理丧事,给的财物很多。

王丹于是怀揣着一匹缣,放在主人面前,说:“像我的这一匹绢,是用机杼织出来的!”陈遵听后有惭愧的神色。

王丹从这以后声名在外,陈遵想同王丹结交,王丹拒绝不答应。

正碰上前将军邓禹向西边征伐关中,缺乏军粮,王丹率领宗族献上了两千斛小麦,邓禹上表推荐王丹担任左冯翊一职,(王丹)称病不就职办公,被免职回家。

后来被征召担任太子少傅。

当时大司徒侯霸想和他交朋友,等到王丹被征召,侯霸就派儿子侯昱在路上等候。

侯昱在车下行礼迎接,王丹下车回礼。

侯昱说:“家父亲想与您结交,你为什么要礼遇我呢?”王丹说:“你父亲有这样的话,我还没答应呢。


客人中当初有一个人推荐士人给王丹,王丹于是荐用了这个人,后来这个被举荐的人犯了罪,王丹(也因为这件事而)犯错误,并且被免了官。

客人惭愧害怕,就同王丹断绝了往来,可是王丹始终没有说什么。

不久,王丹又被征召为太子太傅,就喊住客人并对他说:“你自己要(跟我)断绝交往的,为什么把我想得那么浅薄呀?”王丹不给客人摆饭菜,用这种方式来惩罚他,但对待客人还是像从前一样。

这之后,王丹让位,死在家中。

《后汉书·王丹传》
3、《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及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日:“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日:“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抒。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
译文:
河南乐羊子的妻子,已经不知道原来是姓什么的人家的女儿。

羊子在路上行走时,曾经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拿回家把金子给了妻子。

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何况是捡拾别人的失物、谋求私利来玷污自己的品德呢!”羊子听后十分惭愧,就把金子扔弃到野外,然后远出拜师求学去了。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

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

”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

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

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

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4、《后汉书·郭躬传》原文及翻译译文(二)
《后汉书·郭躬传》原文及翻译(二)后汉书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也。

家世衣冠。

父弘,习《小杜律》。

躬少传父业,讲授徒众常数百人。

后为郡吏,辟公府。

永平中奉车都尉窦固出击匈奴骑都尉秦彭为副彭在别屯而辄以法斩人固奏彭专擅请诛之。

显宗乃引公卿朝臣平其罪科。

躬以明法律,召入议。

议者皆然固奏,躬独曰:“于法,彭得斩之。

”帝曰:“军征,校尉一统于督。

彭既无斧钺,可得专杀人乎?”躬对曰:“一统于督者,谓在部曲也。

今彭专军别将,有异于此。

”帝从躬议。

又有兄弟共杀人者,而罪未有所归。

帝以兄不训弟,故报兄重而减弟死。

中常侍孙章宣诏,误言两报重,尚书奏章矫制,罪当腰斩。

帝复召躬问之,躬对章应罚金。

帝曰:“章矫诏杀人,何谓罚金?”躬曰:“法令有故、误,章传命之谬,于事为误,误者其文则轻。

”帝曰:“章与囚同县,疑其故也。

”躬曰:“君王法天,刑不可以委曲生意。

”帝曰:“善。

”迁躬廷尉正,坐法免。

后三迁,元和三年,拜为廷尉。

章和元年,赦天下系囚在四月丙子以前减死罪一等,勿笞,诣金城,而文不及亡命未发觉者。

躬上封事曰:“圣恩所以减死罪使戍边者,重人命也。

今死罪亡命无虑万人,又自赦以来,捕得甚众,而诏令不及。

伏惟天恩莫不荡宥,死罪已下并蒙更生,而亡命捕得独不沾泽。

臣以为赦前犯死罪而系在赦后者,可皆勿笞诣金城,以全人命,有益于边。

”肃宗善之,即下诏赦焉。

躬奏谳法科,多所生全。

永元六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卷四十六》,有删改)
译文:
郭躬字仲孙,颍川阳翟人。

家中世代做官。

父亲郭弘,学习过《小杜律》。

郭躬年少时就继承父业,向弟子们传授法律知识,弟子数量经常有几百人。

后来郭躬做了郡里官吏,被公府征召为官。

永平年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打匈奴,骑都尉秦彭做副帅。

秦彭在别处驻扎,却经常依照军法杀人,窦固奏称秦彭专权,请求杀掉他。

显宗(汉明帝)于是召集公卿朝臣评定秦彭的定罪律条。

郭躬因为通晓法律,被召入朝参加评议。

议论的人都赞同窦固所奏,郭躬独自说:“从法律
角度看,秦彭应该斩首。

”帝说:“军队出征,校尉官们一律被督帅统辖。

秦彭既然没有被授予独断军权,那么怎么能够专权杀人?”郭躬答道:“一律被督帅统辖,是讲在部曲的时候。

现在秦彭专军别将,和这有些不同。

”皇帝听从郭躬的意见。

后来又发生兄弟一起杀人的事,可是罪行不好归在谁身上。

皇帝认为兄长不能管教弟弟,所以批示说兄长应该重判而弟弟应该减免死罪。

中常侍孙章宣读诏书,错说兄弟两人都被批示判重罪,尚书奏称孙章假传旨意,罪行应当判腰斩。

帝又召入郭躬询问,郭躬回答是孙章应该被罚金。

”皇帝说:“孙章假传诏书杀人,怎么说只罚金?”郭躬说:“法律上有故意杀人和误杀人之分,孙章错误地传达命令,从事理上看是误杀人,误杀人依法律条文就罪行轻。

”皇上说:“孙章与囚犯是同县人,我怀疑他是故意的。

”郭躬说:“君王效法天道,刑法规定不能歪曲而产生另外解释。

”皇上说:“好。

”于是就升迁郭躬担任廷尉正,后来他因犯法免职。

后来三次升迁,元和三年(86),他被授予廷尉官职。

章和元年(87),赦免天下在四月丙子以前关押的囚犯减死罪一等,不用笞刑,都发送到金城戍边,而公文中没涉及逃亡未发觉的囚犯。

郭躬秘密上奏说:“圣上推恩减免死罪发送囚犯戍边的原因,是重视人的生命。

现在犯死罪逃命的罪犯不用想也有万人,而且从大赦以来,捉拿到的罪犯也非常多,可是大赦诏令没有涉及他们。

想到天恩没有不宽厚,死罪及其以下的都得到再生,而逃亡的囚犯和在大赦后被捕的囚犯却不能蒙受恩泽。

我以为应该赦免以前犯死罪的所有囚犯和在大赦后被关押的所有死囚,可以都不用笞刑发到金城,以便保全人命,同时有益于边疆。

”肃宗(汉章帝)认为很好,立刻下诏赦免所有囚犯。

郭躬复审法案,多有被保全性命的人。

永元六年(94),死在官任上。

《后汉书·郭躬传》《后汉书·郭躬传》(二)
5、《后汉书·梁统列传·梁冀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梁统列传·梁冀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梁冀字伯卓。

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裁能书计。

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永和元年,拜河南尹。

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让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

及帝崩,冲帝始在襁褓,太后临朝,诏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参录尚书事。

冲帝又崩,冀立质帝。

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

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

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

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

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

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

又讽众人共荐其子胤为河南尹。

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

冀不欲令与宾容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

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

融自刺不殊,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帝由此发怒。

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祖之半。

散其苑囿,以业穷民。

录诛冀功者,封尚书令尹勋以下数十人。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人名。

全名为孙寿,是梁冀的妻子。

译文:
梁冀,字伯卓。

他两肩上耸,像鸱鸟栖止一样,眼睛像豺一样竖立,斜眼,眼光总是直勾勾的,说话口紧闭又含糊不清,勉强能写字计数。

他从小就是显贵皇戚,四处游乐,自我放纵。

章帝永和元年,梁冀被任命为河南尹。

梁冀在任期间残暴放纵,做了许多违法的事,他的父亲梁商所亲信的宾客洛阳县令吕放,稍稍和梁商说了梁冀的一些缺点,梁商因此责备梁冀,梁冀就派人在路上刺杀了吕放。

又担心梁商知道,就嫁祸给吕放的仇家,请求让吕放的弟弟吕禹任洛阳令,前去捉拿吕放的仇家,把他的整个宗族及一百多个宾客全都杀掉了。

梁商去世还没有下葬,顺帝就任命梁冀为大将军,任他的弟弟侍中梁不疑为河南尹。

到顺帝去世时,冲帝还在襁褓之中,太后掌控朝政,诏命梁冀和太傅赵峻、太尉李固总领尚书事务。

冲帝又死了,梁冀就拥立了质帝。

质帝年幼却很聪慧,他知道梁冀骄横,曾经在群臣朝会时,盯着梁冀说:“这是专横跋扈的将军。

”梁冀听了,非常痛恨他,就让侍从把毒酒加到汤面里给质帝吃,质帝当天就死了。

然后他又拥立汉桓帝,并屈杀了李固和前任太尉杜乔,天下的人都叹息恐惧,这事在《李固列传》里有详细的记载。

梁冀听从孙寿的话,剥夺了许多梁家人的职权,对外给人一种谦让的感觉,实际上抬高了孙氏宗亲的地位。

他们当中假托他人名义担任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等官职的有十几个人,都十分贪婪残忍、凶暴荒淫,各自派遣自己的宾客去登记属县富人的名单,然后给这些人安上其他的罪名,把他们抓到监狱严刑拷打,让他们出钱赎出自己,给钱物少的人甚至被处死或流放。

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孙奋只借给他三千万,梁冀大怒,就向郡县告状,指认孙奋的母亲是他过去守库的奴婢,说她偷了十斛白珠、一千斤紫金,反叛主人;于是就把孙奋兄弟抓
起来拷打,打死在狱中,把他们一亿七千多万的财物全部没收了。

元嘉元年,桓帝因为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就想用特别的礼遇来显示他的崇高地位,就召集朝中全部公卿,共同商议对待他的礼遇。

于是有关官员上奏说梁冀可以入朝不小步快走,可以佩剑穿鞋上殿,谒见皇帝可以不自称名,享受和萧何同等的仪礼规格。

梁冀还觉得他们奏请的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他专横行事,玩弄权势,一天比一天凶残放纵,各种大小的机要事务,没有一件不是先征询他的意见才做出决定的。

梁不疑喜好儒家经典,善待士人,梁冀私下里十分痛恨他,就指使中常侍劝说皇帝,让他转任光禄勋。

梁不疑因为兄弟之间有裂痕,感到很可耻,就辞去官职回到家中,和弟弟梁蒙一起闭门自守。

梁冀不想让他们与宾客来往,暗地里派人穿着便服到他家门口,记下和他们来往的人。

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第一次上任前,拜谒梁不疑,梁冀就暗示州郡的人以其他的事情来诬陷他们,结果他们都被剃光头发遭到毒打并被流放到朔方去。

马融自杀未遂,田明就死在路上了。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通过小黄门徐璜,向皇帝陈述出现了日食等异常灾害,责任在大将军。

梁冀听说后,暗地指使洛阳令逮捕了陈授,在狱中将他拷打至死。

桓帝因此发怒了。

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全部变卖,共获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家府库,因此减免了天下百姓一半的租税。

开放梁冀的林苑,让贫民在里面安身立业。

奖赏诛杀梁冀有功的人,封赏了尚书令尹勋及以下共几十个人。

《后汉书·梁统列传·梁冀传》
6、《后汉书·景丹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景丹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景丹字孙卿,冯翊栎阳人也。

少学长安。

王莽时举四科,丹以言语为固德侯相,有干事称,迁朔调连率副贰。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与连率耿况降,复为上谷长史。

王郎
起,丹与况共谋拒之。

况使丹与子弇及寇恂等将兵南归世祖,世祖引见丹等,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然,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拜丹为偏将军,号奉义侯。

从击王郎将皃宏等于南樊,郎兵迎战,汉军退却,丹等纵突骑击,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从横。

丹还,世祖谓曰:“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乃见其战,乐可言邪?”遂从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谶文用平狄将军孙咸行大司马,众咸不悦。

诏举可为大司马者,群臣所推惟吴汉及丹。

帝曰:“景将军北州大将,是其人也。

然吴将军有建大策之勋,又诛苗幽州、谢尚书,其功大。

旧制骠骑将军官与大司马相兼也。

”乃以吴汉为大司马,而拜丹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二年,定封丹栎阳侯。

帝谓丹曰:“今关东故王国虽数县不过栎阳万户邑夫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故以封卿耳。

”丹顿首谢。

秋,与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强弩将军陈俊、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从击破五校于羛阳,降其众五万人。

会陕贼苏况攻破弘农,生获郡守。

丹时病,帝以其旧将,欲令强起领郡事,乃夜召入,谓曰:“贼迫近京师,但得将军威重,卧以镇之足矣。

”丹不敢辞,乃力疾拜命,将营到郡,十余日薨。

(取材自《后汉书·景丹传》)
译文:
黄中,字通老,部式人。

幼年读书,一遍两遍就能背诵。

起初因族祖恩荫得官。

绍兴五年廷试,讲孝悌之道感动了皇帝,提升为进士第二,授任保宁军节度推官。

黄中在王府的时候,龙大渊已得皇宠幸,黄中不曾和他亲近,见面就作揖而退,以后其他教授大多得到龙大渊的帮忙,只有黄中不曾升官。

升为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

芝草生在武成庙中,官吏请求上奏让皇帝知道,黄中不答应,官吏私下画图进献。

宰相对祭酒周绾和黄中说:“太平盛世的吉兆,压下而不上奏,为什么?”周绾没回答,黄中说:“太平盛世要这个有什么用?”周绾退下来,对别人说:“黄司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