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语势要激越。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 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 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 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 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得恳 切。
研习第一部分: 弄清“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体会幽默、讽刺的语言在 批判错误观点时的表现力。
1、什么是“闭关主义”?实质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实质:排外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 去主义’” 结果:落后挨打 由“闭关主义”变成“送去主义”。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 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
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 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 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对“送去主义”的批判,作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请找出相关语 句,结合语境,揣摩起其感情色彩。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 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 ”了。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 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或者男女恋情
朝暮暮。一秦观《鹊桥仙》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
向东流。一李煜《虞美人》
柳永其人
基本情况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 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重要 的代表人物。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 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又因他曾做过屯田员外郎(相当于现在 的国家粮食局里的工作),又称柳屯田。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 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包括民族文化遗 产)的正确态度。
1、“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段开始 阐述的? 2、什么是“拿来主义”?在哪一段阐述的?
3、在提出“拿来主义”前,先提到了哪些主义? “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4、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 主义”和“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 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 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 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 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 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
“如此胜地, 不去枉为人间 一遭也。”
谁把杭州曲子讴? 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草木无情物, 牵动长江万里愁!
词中清明上 河图
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 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 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背景介绍 v 写作目的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 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 (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 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 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 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 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 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 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 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
——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课文总结
鲁迅名言
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 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海柳 潮永
目录
“ 词 ” 基 本 知
柳 永 其 人
写 作 背 景
诗 歌 内 容
手、
重 点 语 句 总 结

法 、
拓、



“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 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 抛给指有目的的、带恶意的输出。 “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 “送来”是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 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语。 “拿来”是根据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华盖集》、《坟》、《二心集》、《而已集 》、 《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是杂文创作。 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关于杂文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指“五四”以来,以鲁 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 论文章。
写作背景
十专城居”;《木兰辞》 评点或总说,“染”即
第一部分(第1—2段) 揭露“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与一 味“送去”针锋相对,提出“拿来”。 第二部分(第3—5段) 揭露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 给”的不同,提出“拿来主义”。
第三部分(第6-7段) 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 限,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放出眼光,自己 来拿。 第四部分(第8-10段) 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指出“拿来主义”者 对待文化遗产应是“占有”“挑选”和创造,最后得出结 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秋”,从时间着眼,点出桂子飘香的季节。 “十里”,从空间着眼,渲染荷花的面积之广。 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 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 度凝练。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 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 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 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 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 低唱。
柳永其人奉旨填词柳三变
其为人放荡不羁,年轻时又屡试不第。仕途坎 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 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偎红依翠”、 “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成为北宋第一个专 力作词的人。他们家三兄弟(三复、三接、三 变)都有文名,时称“柳氏三绝”。柳永终客 死襄阳,家无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 凤池/夸。




详细地叙述,把事物按 点染,国画用语,指绘
一定顺序说出来。铺陈 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
例子:
地方染,从而描绘出一
(乐府民歌《陌上桑》: 幅富有层次、和谐统一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 的图画。借到古典诗词
大夫,三十侍中郎,四 中来,“点”即抽象的
“拿来主义”的观点是?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 --有鉴别 --有选择
小结 由“所以”我们知道,文章前半部分采用的是因果论证法,从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的角度进行论证,先破后立(先否 定了“送去主义”,然后提出“拿来主义”)。
研习后面一部分 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论证“拿来主义”的,运用了什 么说理方法?

4、词的分类 按长短 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 90字以上 按段落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按风格 豪放派、婉约派
5、风格比较 ➢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
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须关西 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 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

1、词兴于隋唐,成熟于五代,盛行于宋,并在 宋代发展到高峰。 2、词是诗的一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 以也叫“歌词”,又称“长短句”、“诗余”、 “曲子词”、“歌词”等。 3、词牌:是与韵律相配合的乐调形式。是填词 用的曲调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 根据词 的内容而定。宋后,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产生变 化,主要是根据曲调来填词,词牌与词的内容 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 为文字、 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写作目的 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
方长官的召见和 赏识。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女恋情。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 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豪放派
人物!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一一苏轼《赤壁怀 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丰富,气象宏大、意境
外声,沙场秋点兵一辛弃疾 《破阵子》
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
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
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 辛弃疾《永
遇乐》
婉约派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
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オ下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 眉头,却上心头。一李清照《一
情.婉约缠绵细腻,语 剪梅》
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
2、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 媚外丑态的? )
闭关主义 枪炮打开大门 碰了一串钉子
排外
送去主义 媚外
古董展览

绘画展览 国 主 义
梅博士出国
3、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及危害?用的什么 方法? 尼采:自诩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他发疯而 死。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只送去,不拿来。子孙沦为乞丐(亡国灭种)。 类比论证(用同类事物作比较)
鸦片
送药房喻益害并存来自大宅子里的遗产烟枪 烟灯
送,毁掉
喻文化糟粕
姨太太 走散
喻封建文化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阅读末段,完成下面题目:
(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2)“拿来”者应具有怎样的素质?
答: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3)填空:“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
柳永的贡献及作品
柳永深谙音律,能自度曲,(《望海潮》就是 柳永首创)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词多描 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词作流传极广,素有 “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词集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 州》《望海潮》等颇有名。纪昀于《四库全书 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 学柳词。”
“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它,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
样说理的?
不敢进门
逃避害怕
放火烧光
全盘否定
大宅子
接受一切
全盘肯定
文化遗产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 比喻说理:形象生动,鱼幽翅默含蓄,而吃锋掉芒毕露! 喻文化精华
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目的是为了

(限填两字)
创新
(1)揣摩“使用”“存放”“毁灭”与上文的对应关系?
使用 { 鱼翅 存放 { 鸦片
喻文化精华 喻益害并存
烟枪烟灯 毁灭{
姨太太
喻文化糟粕 喻封建文化
本文的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
——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
第8课 拿来主义
作者:鲁迅
鲁 迅 全 身 像
2
鲁迅(1881~1936)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 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 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