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人参汤医案
伤寒论方剂——桂枝人参汤——阴阳解析
桂枝人参汤——阴阳解析
伤寒论: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处方:
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解析:
阳性药:桂枝、白术、干姜
平性药:甘草、人参
阴性药:无
君药:桂枝
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干姜: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
饮。
甘草:甘,平。
归心、脾、肺、胃经。
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人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没有阴性药物,针对寒证;君药功效以温经解表为主,针对虚证;太阳太阴合病,表里通病。
方剂中,桂枝,温经解表;白术、干姜,温中健脾;甘草、人参,补虚生津。
诸药合用以温经解表为主,温中健脾为辅,兼顾补虚生津。
适用于表里虚寒,兼有胃虚津亏者。
治疗胃寒证最佳用方——桂枝人参汤
治疗胃寒证最佳用方——桂枝人参汤胃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中医治疗胃炎必须辨清病变的基本证型,最为常见的基本证型有胃寒证和胃热证,在临床中胃寒证又多于胃热证。
治疗胃寒证的方药很多,最佳用方是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著名治病用方,也是历代医家治疗慢性胃炎属于胃寒证的最佳常用治病用方。
【组方】桂枝12克,人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
【方解】桂枝味辛、甘,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阳通经、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平冲降逆、补中益气、坚筋骨、通关节、利血脉等作用。
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调荣养卫、安精神、定魂魄、益气生血、和利血脉、削坚除积等作用。
白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燥湿、温补中气、化湿消肿、生化气血、调和营卫、消痰行滞等作用。
干姜味辛,性热;具有温肺化饮、温心助阳、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阳止血、逐寒止痛等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生则泻火、解毒消肿,炙则温中、益气助阳、益心和脉、益肺止咳、益脾和胃、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等作用。
方中这5味药分别有诸多不同的治疗作用,若仅用某一味药,因其作用的多向性及复杂性,治疗胃寒证很难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
中医治病的最大优势与特色就是通过组方配伍用药,即通过方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使方药各自的多向性具有聚合性,其各自的复杂性具有针对性,这是中医治病组方用药之奥妙,也是桂枝人参汤治疗胃寒证取得最佳疗效之巧妙。
方中味甘药有3味,中医认为味甘具有滋补及缓急作用,人参、白术、甘草之甘具有补益脾胃等功效,人参、甘草又偏于生津,白术偏于燥湿,既有相互协同作用又有相互制约作用。
辛温药有2味,干姜又偏于温阳散寒,桂枝又偏于温通解肌,相互配伍后则能起到温暖脾胃、通经止痛作用。
另外,方中用益气药配伍温阳药,可治疗气虚生寒;益气生津药配伍益气燥湿药,使补益药不助湿;益气药配伍通经药,以治经气不通;方药相互为用,以温阳补气为主。
桂枝人参汤临床应用札记
暗 , 薄 白 略 腻 , 沉 紧 。 辨 为 脾 苔 脉
教师 ,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 头人 , 国家科技 奖励评 审专 家 , 被连续 评 为 “ 最喜 我
论症状鉴别与 治疗 》 3 等 O余部 , 临床诊治多种疑难杂病 。
・作 者 单 位 河 南 中 医 学 院 ( 50 8 400 )
有 3年多 慢性 胃炎 病 史 , 用 中 西 脾 胃虚寒 , 血 阻滞 证 。方 以桂 枝 厚朴 2 g 竹茹 4 g 陈 皮 4 g 薤 白 服 瘀 4, 0, 0, 药期 间症 状减 轻 , 可停 药 后 诸 证 又 人参 汤 补 益 脾 胃 , 化 阳气 , 阳 1g 旋 覆 花 1g 代 赭 石 1g 生 温 5, 2, 2 。6 复发 。经 胃镜 检 查 诊 断 为 慢 性 萎 散寒 , 经 通 络 , 五 灵 脂 、 黄 、 剂 , 温 加 蒲 1日 1 , 剂 水煎 2次分 3服 。二 缩性伴 浅 表性 胃炎 。刻诊 : 胃脘 痞 延 胡 索 、 参 , 血 化 瘀 止 痛 。方 诊 : 闷及 饮 食 后 堵 塞 气 憋 好 转 , 丹 活 胸 满疼 痛 , 痛 固定 , 寒 加重 , 饮 药相 互 为用 , 疼 遇 喜 以奏 温 阳散 寒 , 血 以前 方 6剂 。三诊 , 症 状 明显 减 活 诸 热食 , 脘腹 怕冷 , 便 不调 , 质 较 祛 瘀 之效 。 大 舌 轻, 以前 方 继 续 治 疗 。 之 后 , 前 以
随 访 1年 , 未发 作 。 病 证 为 脾 胃虚 寒 , 气 上 逆 证 , 治 浊 其 用方 体 会 : 据 胃 脘 痞 满 疼 当温 暖 脾 胃 , 逆 和 中 , 根 降 给予 桂 枝
1 慢 性 萎 缩 性 伴 浅 表 性 胃炎
痛 、 寒 加 重 辨 为 寒 , 根 据 疼 痛 人参 汤加 味 : 枝 1 g 人 参 9 , 遇 又 桂 2, g 白 赵 某 , , 8岁 , 师 。主 诉 固定 、 质 较 暗辨 为瘀 , 男 4 教 舌 以此 辨 为 术 9 , 姜 9 , g干 g 炙甘草 9 , g 丁香 6 , g
全身疼痛..产后风湿..桂枝加人参汤..刘渡舟
全身疼痛..产后风湿..桂枝加人参汤..刘渡舟
13.桂枝加人参汤
此方治发汗后身疼痛,脉反沉迟等证。
在临床用治妇女产后或行经后,由于失血荣虚出现的身体疼痛,用此方往往获效。
病例:曾治樊姓妇女,新产之后忽而身痛,曾服生化汤两服无效。
实习的学员诊为气虚的身痛,用当归、黄芪等补药服之有效,但未痊愈。
切其脉沉缓无力,舌淡苔薄白。
嘱改用本方,3剂而痛止。
此方关键在于桂枝、生姜能使人参、芍药补荣血的作用于体表,它补而不滞,又使荣卫作用加强,所以其效更著。
赤丸桂枝人参汤合方治疗房性心动过缓医案
赤丸桂枝人参汤合方治疗房性心动过缓医案
赤丸由“茯苓四两(12g),乌头炮、二两(6g),半夏洗、四两(12g),细辛一两(3g)”所组成。
是温阳散寒、益气化饮的重要基础方,主治阳郁寒饮证。
房性心动过缓是指房性逸搏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
常某,女,61岁。
有多年房性心动过缓(脉搏48次/分)病史,近半年心悸加重,服用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故前来诊治。
刻诊:心悸,心痛,气短,头晕目眩,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咽中有痰且咯之不出,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弱。
辨为阳虚寒饮证,治当温阳散寒、益气化饮。
给予赤丸与桂枝人参汤合方:茯苓12g,生川乌6g,生半夏12g,细辛3g,红参10g,桂枝12g,干姜10g,白术10g,朱砂(冲服)1g,炙甘草12g。
6剂,水煎服(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合并两次药液),每日1剂,每日3服。
二诊:心悸、心痛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未再出现头晕目眩,以前方6剂。
四诊:咽中有痰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五诊:未再出现心悸、心痛,脉搏56次/分,以前方6剂。
六诊:手足不温,畏寒怕冷减轻,以前方6剂。
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又以前方治疗60余剂,脉搏64次/分。
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2g,每日3服,治疗半年。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心痛、畏寒怕冷辨为寒凝,再根据咽中有痰、苔白厚腻辨为寒痰;因气短、头晕目眩、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阳虚寒饮证。
方以赤丸温阳散寒、益气化饮;以桂枝人参汤温阳健脾、益气化阳。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误下以后,有两种处方,对付两种不同的主要症状。
我们用寒热往来区分,如果是热利,张仲景以葛芩连汤为主;如果是寒利,以桂枝人参汤为主,还有前面介绍的各种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和桂枝人参汤又差一截,桂枝人参汤里面寒得很重。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切。
此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去渣,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人参出现的时候,一定是使用在津液受到伤害的时候,事实上,经常会遇到炙甘草、大枣,如果病人比较贫穷,用党参代替也可以。
白术能够祛湿,去关节上的湿,还有肠胃里的湿,因为白术健脾。
市面上,有生白术,还有黄土炒过的白术,如果泻痢很厉害,白术用赤石脂去炒,炒一下,赤石脂本来是涩剂,下痢得很厉害,可以这样使用。
寒痢的时候,桂枝能够行阳,能够让心脏的力量加强,心脏会把热移到小肠,小肠和心脏同样是火,寒痢的时候,小肠的火没了,我们用桂枝,再严重的话,用炮附子都可以。
先煮四味药,桂枝后放进去,煮一下就好了,六小时喝一次,刚好到晚上需要再服一次,半夜病人醒过来吃,这是服桂枝人参汤的方法。
用桂枝主要两点,一加强心脏,将热移到小肠;二外证未解,桂枝汤证还在,用一点桂枝,发一下表。
病人有寒,我们用干姜;有恶心,用生姜。
使用桂枝汤的时机,就是还有太阳表证的时候,并有寒痢的时候。
什么是寒痢?下痢清谷,水都是白的,食物都可以看到。
热利的话,食物消化掉,排出来很臭,病人有肠胃炎。
下痢嘛,你问臭不臭。
当妈的不好意思讲,旁边小孩说臭死了,结束了,葛芩连汤,你不要再问,小孩已经告诉你了。
简言之,桂枝人参汤用在,具有太阳表证,同时兼有寒痢的时候。
学习经典,传播经典!。
一日一方-桂枝人参汤
一日一方-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具有和解表里之功效,主要用于太阳病外证未除,中焦虚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病症的治疗。
01药方组成桂枝12g,人参10g,白术10g,干姜10g,炙甘草12g。
先浸、煎后四味药30分钟,再放桂枝煎10分钟,取液600ml,分早、午、晚饭前服。
02药方主治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表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腹痛,下利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滑,脉浮虚者。
03药方功用温中止利,兼解表邪。
04药方详解方中桂枝辛温以解肌发表,后下是保全其辛香之气以助开腠散邪,兼以温经止痛;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受纳而正脾胃之升降,共为君药。
以辛热之干姜为臣,温中焦脾胃,祛里寒疼痛。
脾阳不足,脾气不运,水湿易生,故佐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止利。
炙甘草味甘平,脾不足者,以甘补之,补中助脾,必以为甘剂,故方中重用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药,为佐使之用。
诸药配合,是以温阳益气、顾护中阳为主,解表为辅,故所治之证应以里证为重。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05药方应用本方用于治疗表里不解病证时,所见的太阳表证,不仅是指汗出恶风,还可能是头痛、关节疼痛、浑身酸痛、皮疹、咽痛等。
用于内伤杂病,应注意气上冲、心悸、面部烘热等桂枝汤证的存在。
临床上多见于本为桂枝汤证却误用苦寒之剂,或面白体瘦、平素纳少便溏之体,感受风寒之邪。
利是因里寒之利,虽无利而只有里寒亦可用本方,如口淡多涎沫。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文章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使用,请谨遵医嘱。
诚挚说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及初发权仍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方歌: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后煎痞利尝,桂草方中皆四两,同行三两术参姜。
相关条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
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方组:桂枝(四两,别切)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煎服方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
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桂枝人参汤应用案例23则1、浙江省薛晶医生案例:患者:潘金梁性别:男年龄:49岁初诊:9月7日胃痛,疼痛时会牵扯左腋下,7月余。
胃部拒按,喜热饮,冷饮喝过后则诱发胃痛加剧,咽部有多痰感。
饥饿时更甚,人疲劳,提不起精神。
胃纳好,二便正常,舌瘀紫,淡胖有齿痕,边尖均有齿痕。
处方:桂枝人参汤原方方组:桂枝60g 炙甘草60g 白术45g 党参45g 干姜45g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剂量:五剂复诊:9月12日,胃痛及牵扯痛已基本感觉不到,人也有力气了。
原方再进五剂治疗效果:痊愈2、河南省陈晓艳医生案例:患者:夏某性别:女年龄:36岁初诊日期:2015年10月11日诉已连续两个月未来月经,当时给予中药加黄体酮治疗,后十余天未见效果,遂到专科医院彩超检查,示内膜太薄,医生说近期不会来月经。
二诊:10月30日,脉细,舌红,苔少,因为刚从南阳学习回来,让我想起了仲景先师的桂枝人参汤。
处方:桂枝人参汤加味方组:桂枝60g 炙甘草60g 白术45g 党参45g 干姜45g 制附片15g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11月2日诉:三剂药喝了两剂月经就来了。
医者按:这让我想起涂老师说的看人不看病,人自身的机能调好了疾病自然就没有了。
3、湖南省沈俊医生案例:患者:何某性别:男年龄:13岁初诊日期:2015年8月10日喜欢吐痰;舌质淡,苔薄白,滑腻,边齿痕,形体较瘦,挑食,喜欢吐痰已经七个月左右,加重有十几天,近段时间喜欢带甜味儿的饮料,感觉口无味,大便稍溏。
涂华新老师医案一则《四逆汤,桂枝人参汤应用》
涂华新老师医案一则《四逆汤,桂枝人参汤应用》
患者:吕某唐河县城关镇人
性别:女
年龄:65岁
初诊时间:2014年11月28日上午
症状:素来脾胃虚弱,体瘦面黄,由老伴搀扶来门诊,自述今晨四点钟左右已觉头部不舒,至早上起床后头痛头晕几乎不能站立,腹胀,上吐下泄多次,全身怕冷;测体温39度,口渴,面色苍白,手足觉冷。
舌淡红,苔薄白,有齿痕,脉寸尺不显,关部沉数。
对照《伤寒论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处方:四逆汤
组方:制附片30克干姜45克炙甘草60克。
剂量:一剂
服用方法: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热服。
●嘱至下午四点前服完再诊。
下午其夫代述:面色转好,已不吐泄头晕,体温38度,仍腹胀不能食,头疼,仍恶寒怕冷。
改方:桂枝人参汤加味
组方:制附片30克桂枝60克炙甘草60克党参45克白术45克干姜45克
剂量:两剂
服用方法:每付药水开后再煮半小时,分三次热服
结果:第二日上午约十点,其夫来电:能吃饭了,体温正常,所有症状均除,已外出散步,特来电表示感谢。
不敢居为己功,实仲景先师早已预设此法,乃医圣经方之功也,
特与同道共享。
《桂枝人参汤》历代医案
《桂枝人参汤》历代医案《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方剂组成】桂枝四两甘草四两(炙)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方解】此即桂枝甘草汤与理中汤的合方,故治二方合并证。
【注解】太阳病,外证还未解,医不知而数下之,大伤中气,遂使表热内陷与里虚相协,而利下不止、心下痞硬,为胃气虚,乃人参汤证。
谓为表里不解者,此外当亦有身疼痛的表证在,故以桂枝人参汤主之。
刘渡舟:桂枝人参汤为什么先煎人参汤,后煎桂枝?因为后纳桂枝,使桂枝在这些药中有一个越出于表以解表邪的作用。
因为桂枝后下,理中汤先煮,煮的时间很长,然后才把桂枝下进去,桂枝进去以后煮的时间较短,所以桂枝就不会受到人参、甘草的滋腻的影响,它能够解表,去在表的风寒。
不这样煮,在一块煮,就把桂枝的芳香走表的轻发作用变成温中的作用,那就起不到表里两治的效果。
现在我们也是这样的,你比如开个方子,药里有薄荷,薄荷都后下,为什么?薄荷轻清,所以要后下,时间一长了把它的挥发作用破坏了,效果就不好了。
按:外证未解,暗示服过麻黄汤而外证还未解之意,当以桂枝汤类解外。
下利不止、心下痞硬,为由于频繁误下,已陷于太阴病理中汤证,不过外证未罢,故合以桂枝甘草汤两解表里。
【辨证要点】桂枝甘草汤证又见理中汤证者。
医案一:谢安之医案:治刘君,病痢复作。
投当归银花汤,另送伊家制痢疾散茶二包,病虽愈,唯痢后白色未减,心下痞硬,身热不退。
思仲景《伤寒论》说:“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遂书此以服,大效。
后因至衡州取账目,途中饮食不洁,寒暑失宜,病复大作,遂于衡邑将原方续服三剂乃愈。
桂枝9克、炙甘草12克、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
寥笙注:本案为虚寒性下痢证。
患者下痢日久,里气衰弱,心下痞硬,为脾胃虚之征。
桂枝人参汤,用参、术、姜、草温阳于内,以止痢,外症未除,故用桂枝行阳以解表。
桂枝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人参汤的功效与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桂枝人参汤的方剂。
【处方】
桂枝12克(别切)甘草12克(炙)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
【功能主治】
解表温中。
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以致中焦虚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用法用量】
以水900毫升,先煮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四味,取500毫升,纳桂枝,更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二次,夜一次。
【备注】
本方证因表邪未解,故用桂枝以解表,又因中焦虚寒,故以理中汤温中祛寒。
表里两解,以里为主,自然利止痞消,表证亦解。
【摘录】
《伤寒论》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桂枝人参汤的知识,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于桂枝人参汤的认识会更加清晰。
桂枝人参汤对于一些疾病来说,帮助是很大的。
多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帮助的,要懂得调理身体。
桂枝人参汤新用
桂枝人参汤新用+“浑身疼”怎么治? 中医教您做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新用桂枝人参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组成。
原治太阳病误下而成太阴虚寒兼有表证。
笔者宗其温中补虚,通阳化饮之功,用治杂症,亦收佳效,现介绍如下。
1便秘黄某,女,65岁,1996年8月12日初诊。
大便秘结,排便困难4年余。
患者5年前患高血压病,经常眩晕,心悸,头目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二便正常。
曾在当地治疗,常服龙胆泻肝汤加减,上症渐减,但血压未稳定,继用苦寒泻火之品治疗,病者胃纳日减,口淡不渴,气短,心悸,大便日趋困难,质稍硬难排,渐至每周1行。
诊见面色青白,气短倦怠,心悸眩晕,口中和,腹微胀满而痛,时有肠鸣,大便艰涩难排,已5天未解,小便清长,时有肢冷,舌淡、苔白润,脉沉弱。
此乃寒伤中阳,阴气内结,阳气不运,肠道传送无力而致,证属虚秘。
治宜温阳补虚,通便开秘。
拟桂枝人参汤加减。
处方:桂枝、乌药各12g,党参30 g,干姜10 g,白术、肉苁蓉各15 g,黄芪18 g,炙甘草6g。
3剂,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气短、肢冷减,大便已通,但仍量少而艰涩,夜尿多。
药已对症,上方加当归、锁阳各12g。
调理月余,大便通畅,每日1行,诸症缓解而愈。
按:便秘在《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之分。
本例年事已高,过食寒凉而致中阳虚弱,虚人脏冷而血脉枯,气道涩,且阴寒内生,留于肠胃,遂致凝阴固结,阳气不运,津液不行,故成虚秘。
证属“阴结”,非大承气汤之急下,又非麻子仁丸之润下所宜,唯有温通阳气,祛散阴寒,通便开秘。
桂枝人参汤中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乃理中丸,能温中补虚,且重用党参,加黄芪以补益中气,气旺而便通,干姜散寒凝消阴结,白术健脾燥湿,重用意在补中气以输布津液,使津液下归肠道而通阴结,更配桂枝通阳气,散寒邪,肉苁蓉润大肠,温肾阳,使肾气充,津液盛,大便通畅。
2口疮李某,女,46岁,1996年3月24日初诊。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方药歌诀】桂枝人参汤干姜,白术甘草合成方,表里兼证能双解,脾胃虚寒最相当。
【学用导读】桂枝人参汤方中桂枝既能解表,又能温里,如主治表里兼证则主要发挥解表作用,如主治里证则主要发挥温里散寒作用。
再则,桂枝人参汤主治脾胃虚寒证,其病变证机虚与寒都比较明显,所以方中人参、白术、甘草补虚益气;桂枝、干姜温中散寒。
【医案助读】慢性肠胃炎夏某,女,45岁。
6年前因脘腹疼痛反复发作,经胃镜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肠胃炎,近因脘腹疼痛加重而前来诊治。
刻诊:口腔黏腻,咽喉不利,脘腹胀痛,食凉加剧,胸中烦闷,肠鸣腹泻,头晕头痛,肛门坠胀,气短乏力,口干不欲饮水,且易感冒,舌淡,苔薄腻略黄,脉沉弱,以此辨为脾胃虚寒证,给予桂枝人参汤加味:桂枝12g,炙甘草12g,白术10g,红参10g,干姜10g,附子6g,苍术10g,厚朴10g,黄连6g。
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
二诊:诸证均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30余剂,病证悉除。
后经胃镜肠镜复查,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正常。
用方点拨:根据口腔黏腻辨为寒湿阻滞,再根据脘腹胀痛,食凉加剧辨为脾胃虚寒,又因肛门坠胀辨为中气下陷,再因苔薄腻略黄辨为寒证夹热。
方中桂枝人参汤益气温中祛寒,加附子温壮阳气散寒,苍术醒脾燥湿和中,厚朴行气下气,黄连兼清解郁热。
方药相互为用,温中散寒为主,兼清郁热。
【中医辨证】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相兼:发热,恶风寒,汗出,心下痞硬,或疼痛,或胀满,下利日增,食欲不佳,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用方思路:正确使用桂枝人参汤,既是主治太阳中风证与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脾胃虚寒证的基础方,并能治疗心胸阳虚证(胸闷,胸痛,气短,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弱)。
病变证机:风寒乘虚侵袭太阳营卫,营卫受邪而抗邪;脾胃虚弱,寒气内生,浊气壅滞,以此而演变生为卫强营弱,脾胃虚寒病理病证。
审证要点:根据心下痞硬,下利,发热,恶风寒,汗出,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为用方审证要点。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
协热利,虚寒利,霍乱,腹泻——桂枝人参汤6协热利——刑锡波医案霍某,女,63岁,家庭妇女。
病史:素有脾胃衰弱之证。
因感寒而身发冷热,头痛无汗,心下痞满,医者用辛温解表之剂,而佐以苦寒消痞之法。
服药后,汗未出,表不解,而溏泻数次,痞满加剧,渐至不欲饮食,腹痛,肢厥,脉象沉微,舌苔滑润。
此乃脾阳素虚,因误用苦寒,邪转内陷。
由于脾阳不运,故痞益甚,而下利不止。
应疏散表邪,温健中州,宜用桂枝人参汤予之。
辨证:脾阳素虚,复感外邪。
治法:疏散表邪,温健中州。
处方:桂枝10克(后下),炒白术10克,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6克。
服药后,啜稀粥一碗,以助药力。
服药2剂,身见小汗,冷热消,痞轻,下利已减。
连服5剂,痞消泻止,诸症痊愈。
《刑锡波医案集》论:本条是典型医案。
上面几条,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是外感风寒引起,二是必见腹痛与下利(葛根芩连汤应无腹痛),三是舌苔白而无质红之热象(葛连汤是舌质红而黄腻),四是虚脉(葛连汤是脉促加喘)。
病理学不透时,只能从方证学习,另一点就是两方证互相对比。
第一条医案,用桂枝人参汤,是病机传变。
之后几条就是典型医案,就是本虚而外感,表里俱病,桂枝人参汤,能双解表里。
然后就是从方证学习,外感证与里虚证并见,认识病理。
台湾医家朱木通7协热利(霍乱)——朱木通医案有发热恶寒之表证,同时并有泄痢腹痛之里证者,伤寒论谓之,“协热利”-即痢-所以诱发此证之原因,据《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太阳下篇),准此以观,则此证原先只是桂枝汤证而已,由于医者误投下剂,乃成此证。
然而,从临床上的经验,此证不一定皆由误下,大抵平素胃肠虚弱 (即是本有寒分之义),容易下痢者。
大多半于罹感冒之初即现此证。
以现代术语言之,属于感冒之胃肠型。
1962年夏秋之交,台湾发生震惊国际之霍乱症,历时7、8、9三个多月,其间因官方过于渲染,且施行强制的隔离治疗,因此,偶有食伤呕吐,或肠炎下痢者大都不敢公然求之西医,于是中医临床家就更有机会接触此类疾患。
【伤寒大咖】第16期刘渡舟讲伤寒论类方及医案讲习桂枝人参汤
【伤寒大咖】第16期刘渡舟讲伤寒论类方及医案讲习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药物组成】桂枝(别切)四两甘草(炙)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煎服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适应证】治协热利而表里皆寒,内见腹痛泻下不止而心下痞满,外见发热恶寒而其表不解,以舌淡苔白,脉浮迟无力为准。
【原文】第163条。
【方义】人参、甘草补中益气,干姜温中驱寒,白术健脾燥湿,用桂枝通阳解表。
后下桂,取其气薄而先解表之义。
【选注】柯韵伯:“外热未除,是表不解;利下不止,是里不解,此之谓有表里症。
然病根在心下,非辛热何能化痞而软硬?非甘温无以止利而解表。
故用桂枝甘草为君,佐以干姜参术。
先煎四物,后内桂枝,使和中之力饶,而解肌之气锐,于以奏双解表里之功。
”【按语】本方与葛根黄芩黄连汤都是表里双解之剂,而有寒热补泻之别。
此为表里皆寒而设,彼为表里皆热下利而立;此补太阴之里虚,彼清阳明之内热。
两证对比自明,不得混为一谈。
【方歌】人参汤方即理中,加桂后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温中解表建奇功。
【医案选录】刘君利病复作,投当归银花汤,另送伊家制利疾散茶二包,病虽愈,唯便后白色未减,心下痞硬,身热不退。
愚思仲景曰: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遂书此以服,大效。
后因至衡州取账目,途中饮食不洁,寒暑失宜,病复大作,遂于衡邑将原方续服三剂乃愈。
(摘《中医杂志》谢安之医案)文章来源图书名称: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十辑)·新编伤寒论类方图书作者:编著刘渡舟出版公司: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9月桂枝人参汤证协热下利案陈某,女,19岁。
外感风寒已四五天,头身尽痛,发热恶寒,大便作泻,每日四五次,腹中绵绵作痛,曾服藿香正气散无效。
脉浮弦而缓,舌苔薄白而润。
此太阳病,外证未除,协热而利,表里不解,当用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新加汤
桂枝人参新加汤桂枝人参新加汤桂枝9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6克、人参6克、生姜12克、大枣4枚。
适应情况:1、发汗后,浑身疼痛。
损伤气血,导致经脉失养。
2、大病康复之后元气大伤。
3、年老体弱、经常浑身疼痛之人。
4、胃的功能较弱,平时有气无力。
5、正气不足,易感外邪。
桂枝人参新加汤加减适应哪些情况?1、产后身痛:产后坐月子期间,身体疼痛。
(排出感冒原因),除生育外,一般流产后、月经后都会有浑身疼,或者全身无力的现象。
往往用用补气血的中药后没有彻底改善。
说明这个症状是由于血虚引发的,但根源在于营卫不能到达体表和肌肉组织造成的。
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人参12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
一般3付即可。
2、体弱之人受寒,浑身无力,不爱饮食: 冬天感受风寒,疲惫无力,没有食欲,喜欢躺着嗜睡,浑身无力,说话没有力量。
这是体虚感受风寒造成的,营卫不和。
桂枝9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6克、生姜12克、小红参6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一般情况一付就能改善。
改善后服用香砂养胃丸、或者人参健脾丸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恢复脾胃功能。
打嗝较多者用香砂养胃丸。
3、平时体弱多病,白细胞偏低:体弱无力,饮食乏淡,全身疲乏,经常感冒。
桂枝9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6克、人参6克、党参20克、生姜12克、大枣4枚。
服用汤药10付之后,服用汤药时配合后愛红参气血汤。
4、做家务后肌肉疼,浑身无力,茶饭不思:气血本亏虚,不能通达体表,导致肌肉和体表失养。
桂枝9克、白芍12克、生姜12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人参6克、党参20 克、黄芪20克、当归8克,配合后愛红参气血汤和人参健脾丸。
5、感冒后身体病怏怏:少气乏力、全身困倦而疼,说话没有力量、吃饭差,稍微一运动就大汗淋漓。
桂枝9克、白芍12克、炙甘草6克、党参20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熬3付即可。
课后小福利1、脂肪肝。
柴胡12克、香附9克、党参15、白术15、茯苓15克、制首乌10克、泽泻10克、三七粉3克、丹参12克。
高血压(虚寒性)——用桂枝人参汤
高血压(虚寒性)——用桂枝人参汤
高血压(虚寒性)——用桂枝人参汤
一谈到高血压,中医大夫就会联想到肝阳上亢,诚然,高血压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范围,临床上属于肝阳上亢引起的确实不少,但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高血压病都不假思索地去使用平肝潜阳的药物,由于致病因素的不同及个体素质的差异,高血压病也会有不同的病机存在,有肝阳亢、肝火盛,也有肾阳虚、脾阳虚,决不能想当然的去对号入座,一定要据人辨证论治。
高血压病人如果是虚寒性体质(怕冷),就要根据这个虚寒的病性去用温热药物,利用温热药物的作用去纠正疾病的虚寒之性,寒性消除了,血压自然就下降了(但若高血压是一个热性的,这些药物是万万不能使用的,误用当然会升高血压,加重病情)。
另外,虚寒性的病人会表现为低血压,那么用人参、黄芪就有很好的升压作用,像桂枝人参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这些方子经常治疗低血压属于气血不足者。
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入桂枝之后,就变成了桂枝人参汤,可治疗虚寒性的高血压。
桂枝人参汤由桂枝、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五味药物组成。
大多数人认为温热药物能够升高血压,特别是人参、黄芪升压作用更为明显,单个研究其药理作用,也确有升压的成分。
但中医是讲究的辨证,讲究的配伍,升压或降压不是根据某一味脱离群体的药理研究结果,而是根据药性及配伍与病性的相对应而用。
详见:/u54/v_NTEwMTE3OTU.html。
老中医:解表温里,益气消痞的“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的方歌方义
方义:本方为表里同病,表里俱寒之证而设,治宜温里益气,辛温解表。
方中桂枝辛温以解肌发表,后下是保全其辛香之气以助开腠散邪,兼以温经止痛;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受纳而正脾胃之升降,共为君药。
以辛热之干姜为臣,温中焦脾胃,祛里寒疼痛。
脾阳不足,脾气不运,水湿易生,故佐以白术,补气健脾,燥湿止利。
炙甘草味甘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五味入胃,甘先入脾”,脾不足者,以甘补之,补中助脾,必以为甘剂,故方中重用甘草,益气健脾,和中调药,为佐使之用。
诸药配合,是以温阳益气、顾护中阳为主,解表为辅,故所治之证应以里证为重。
桂枝人参汤的用法用量
组成:桂枝12克(别切),甘草12克(炙),白术9克,人参9克,干姜9克。
用法:以水900毫升,先煮甘草、白术、人参、干姜四味,取500毫升,纳桂枝,更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二次,夜一次。
桂枝人参汤的功用主治
功用:解表温里,益气消痞。
主治:治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以致中焦虚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人参汤医案
一、胃院痛(十二指肠球部通疡)
刘赤选医案:谭某某,男,36岁,1973年9月17日就诊。
素患胃痛,反复发作,经胃肠钡餐检查,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近月来胃院隐隐作痛,经常发作,以饭后二三小时及夜间尤甚。
有上腹部有明显压痛及痞闷感,口淡无味,时泛清水,胃纳欠佳,神疲乏力,大便正常,小便较多、脉迟弱、舌质淡白,苔薄白。
此为胃虚气寒,治拟温中散寒。
方用桂枝人参汤:
党参15克,白朮15克,干姜9克,炙甘草9克,桂枝2克(后下),3剂,每日1剂。
服上药后,胃痛减轻,纳食稍增,时觉脘闷欲吐,脉舌如前。
照上方加法半夏9克以温胃止吐。
又服3剂,胃病已止,饮食如常。
但停药后胃痛又复发,痞闷喜按,小便较多,脉迟细,舌淡,苔薄白,第一方减桂枝3克。
服药3剂后痛止,继服至胃痛消失,不再复发。
(《老中医经验选》1975;32)
按语:胃痛隐隐,饥饿尤甚,神疲纳呆,口吐清水,舌淡苔白,脉迟而弱,胃中虚寒之象明矣,本理中汤可也。
然苦于胃痛反复发作,恐有寒气盘踞,故用桂枝人参汤。
以理中汤温阳,以桂枝通阳。
阳气通达,犹如阳光普照,寒气
即久,亦无安身之所,则胃痛之痼疾易愈。
二、顽固呃逆
周显菊医案:刘某,女,51岁,1980年9月21日就诊。
患呃逆5年,揉按胃皖或进食生冷可诱发或加剧。
迭经中西医治疗,病情时轻时重。
昨日因饮食不慎而发,证见呃逆频作,揉按胃院即连呃数十声,神疲乏力,畏冷,口淡无味,食后上腹满闷。
舌淡,苔薄白,脉迟缓。
证属中焦虚寒,脾阳不振,气机不畅。
治以温中散寒,畅通气机。
方用桂枝人参汤加味:
桂枝15克,党参30克,干姜12克,白朮15克,甘草6克,砂仁9克,2剂,水煎服。
服药后自发呃逆止,仅揉按胃皖后发呃逆少许几声,余症好转,继服2剂。
药后诸症除。
虑其痼疾,投香砂六君子汤加桂枝5剂,隔日1剂。
嘱其注意情志调节,避生冷刺激物,以防复发。
随访3年,未复发。
(湖南中医杂志1989;<3>:40)
按语,本案呃逆,观其脉证,一派寒象,乃中焦虚寒,脾阳不振,气机不利所致,与桂枝人参汤证病机相同,故以理中汤温中祛寒,桂枝辛温通阳,加砂仁以行气和胃。
《临证指南医案》有“中焦脾胃虚寒,气逆为呃者,宜理中汤加丁香”法,与此相互发明。
三、麻疹后期腹泻
沈炎南医案:一女孩,3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头痛恶寒与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粪水。
脉数无歇止,舌质尚正常。
遂诊为麻后热毒不净作利,与葛根芩连汤加石榴皮。
服后体温反升至39、5℃,仍下利不止,嗅起粪味并无恶臭气,沉思再三,观病孩颇有倦容,乃毅然改用桂枝人参汤,仍加石榴皮,一服热利俱减,再服热退利止。
(广东中医19635(3):40)
按语:麻疹之后,余邪不尽,内陷于里,协热下利。
因表里皆寒,故虽下利而无臭秽及肛门灼热之热证,脉虽数而无歇止,反有津伤之虞。
况面有倦容,一日下利十余次,寒象迭生,与葛根芩连场以寒治寒,是为冰上覆雪,阳气浮越,反见热象陡增。
当与桂枝人参汤温通表里;为防利脱,又加石榴皮以涩肠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