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模拟卷(三)-【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中期末模拟卷(高教版2023)原卷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中等职业学校期末考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敕.造(chì)攒.珠髻(cuán)放诞.无礼(dàn)
B.闲逛.(guàng)瞅.见(chǒu)着.想(zháo)转弯抹.角(mǒ)
C.扯.淡(chě)唠.叨(láo)昵.称(ní)气喘吁.吁(yū)
D.盘螭.(chī)璎珞.(luò)宫绦.(tiáo)玻璃醢.(hǎ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颓垣颀长座落相濡以沫
B.杜撰斟茶腻爱发髻
C.颤动罐木酣眠迷糊
D.做窠废墟峻峭静默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可曾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父老母?可曾想到嗷嗷待哺的儿女?可曾想到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将因此而蒙受巨大的创伤!。

C.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D.昨天,我上街买了鸡、鱼、蛋等……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②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③唯恐那个⁠得像枯叶一般的琼希抓不住她同世界的⁠联系,真会撒手去世。

A.启事毅然微弱虚弱
B.启事毅然虚弱微弱
C.启示傲然微弱虚弱
D.启示傲然虚弱微弱
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神六”的成功返回,使祖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

B.史铁生身残志坚的故事,让我们很受教育。

C.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D.健身场所的不断增加、健身设施的日渐完善,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

6.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
B.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排比、比喻)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比喻)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比喻)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我的确是真心诚意地请您,您老就恭敬不如从命吧。

B.你的文章,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您老来我校作报告,真是给我们殊荣,报告内容对我们很有帮助呀。

D.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8.对课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巷》寄寓了诗人对现实不满、失望、痛苦的情绪。

B.《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贾母、王熙凤、宝玉是贾府中的重要人物,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对三人做了详细介绍。

C.《我愿意是急流》中作者抒发了对爱人的深挚恋情,歌颂了纯洁而高尚的爱情。

D.《荷塘月色》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生活现状、渴望自由以及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10分)
1.携来百侣曾游,。

2.,胡取禾三百亿兮。

3.大江东去,浪淘尽,。

4.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第1-3小题各2分,第4小题4分,共10分)
阅读《劝学》选段,回答1-4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跂而望矣
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字或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跬:古代的半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3.下列对“之”字的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恻隐之心
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④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⑤以子之矛陷子之盾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⑥/②③/④/⑤
D.①⑤/②③④/⑥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6题,共25分)
(一)阅读《荷塘月色》选段,回答1-4题(共15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过一样;又像()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依次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字,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照升浸覆
B.淌浮洗覆
C.泻浮洗笼
D.流升泡笼
2.下列对“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中的“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指的是“虽然是满月……所以不能朗照”。

B.“这”指的是“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这”指的是“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指的是“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3.选段描写的主要内容是⁠。

(3分)
4.文段连续用了三处比喻来描写月光,请找出这三处比喻,并说说这三处比喻各突出了月光的哪些特色。

(6分)
(二)阅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回答1-3题(共10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宝玉送黛玉“颦颦”二字,说林妹妹“眉尖若蹙”,又写黛玉没有宝玉那块“玉”,这两个细节暗示了()。

(3分)
A.宝玉、黛玉处境不佳,没有缘份。

B.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C.宝玉和黛玉必然产生爱情而又无圆满结局。

D.黛玉日后处境不佳和宝黛爱情无果。

2.(多选)宝黛相见,都有曾见过面的感觉,但一个只是心里吃惊,一个却冲口说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表现不同的原因是()。

(4分)
A.黛玉是与众人一起看宝玉进来,不便说话;宝玉单独面对黛玉,所以冲口说出。

B.黛玉认为宝玉顽劣异常,不想说;宝玉久在内帏厮混,无所避忌。

C.黛玉是客居外祖母家,说话便格外小心;宝玉被祖母娇纵惯了,向来说话没有拘束。

D.黛玉性格持重,不肯多说一句话,唯恐被人耻笑;宝玉性格爽直,想到了便要说出。

3.宝玉骂通灵宝玉“连人之高低不择……”这句话和文段中哪句相呼应?(3分)
五、应用文写作(11分)
9月13日,22级汽修(1)班卫生委员陈小华领到医务室下发的医药箱1只,红药水和紫药水各1瓶,创可贴10条,药棉2包。

请你代她写一张领条。

(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完整,语言得体。


六、写作(共计20分)
请以“榜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3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