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旅游推介周策划方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旅游推介周策划方案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旅游推介周策划方案
一、方案目的与宗旨
二、方案背景概述
1、基本概况
2、旅游资源、民族文化
3、重点莫旗旅游景区、原生态旅游及特色景点与精品旅游线路介绍
4、莫旗旅游社相关情况
三、莫旗旅游推介周的主题、举办时间、主办、协办等
1、推介周主题
2、推介周时间
3、推介周地点
4、推介周主办、协办、支持媒体等
四、推介周分会举办时间、地点介绍
1、旅游项目推介会、新闻发布会、旅行社合作洽谈会
2、莫旗旅游现场推介会
3、推介周后续工作
五、推介周分会内容及执行方案
1、推介周总体核心策略
2、旅游推介会、新闻发布会、旅行社洽谈会执行方案(全部内容,核心执行策略,形式及目标等)
3、莫旗旅游现场推介会执行方案(全部内容,核心执行策略,形式及目标等)
4、推介周后续工作全部内容、形式及目标
六、推介周资金预算表
七、结束语
一、方案目的与宗旨
美丽神奇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东
隔嫩江与黑龙江省讷河市、与嫩江县相望,西南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面和西北与鄂伦春旗、阿荣旗接壤。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全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为大兴安岭支脉形世的浅山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家园。

生活着达斡尔族、汉族、蒙古、鄂伦春、满、回、朝鲜等20个民族的32万人口。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达斡乐族人与各族同胞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近年来,莫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自治旗相继开发建设了中国达斡尔民族园、达斡尔民族博物馆、那日松蒙古部落、博荣山植物园、四方山生态园、莫利达瓦山、怪勒哈德民俗度假村、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等著名景区,与周边省、旗等精品旅游线路进行了有机接合,并长期致力于研究新旅游景区和重点景点和线路的开发和建设。

莫力达瓦是旅游业资源丰富的地方,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是莫力达瓦旅游产品的灵魂,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使莫力达瓦发展旅游
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511平方公里的北方第一大人工湖——尼尔基纳文湖是莫力达瓦旅游产业开发最广阔的平台。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由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在莫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我国最大的人工湖——尼尔基水库的建设成功,形成了水域近5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加之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构成了莫旗丰富的旅游资源。

沿湖林草农田交相辉映,达斡尔族文化流淌其中,是绝好的休闲、体验旅游胜地,与近在咫尺的五大连池有相得益彰之效。

自治旗政府将加快环湖基础设施建设,把莫旗建成东北地区旅游度假胜地,建成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生态天然博物馆,把尼尔基建成民俗生态旅游城市。

届时,将形成南连哈尔滨、齐齐哈尔,东接五大连池,北至毕拉河、嘎仙洞,西通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精品旅游线路。

现在尼尔基湖旅游商标已经注册,环湖旅游规划建设已经完成,旅游资源将按规划有序进行快速开发。

莫旗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在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大军中却是个“小兄弟”,还没有打造出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产业的“金岸”和“金牌”。

调查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莫力达瓦
全年接待游2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7亿元。

与其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极不相符。

由于莫旗不甚理想的区位环境,交通尚达到发达水平。

莫旗旅游产业也尚处于发展初期,部分旅游景区的建设规划、旅游设施尚未完成,部分旅游路线仅是停留初期发展阶段,已有旅游品牌树立不够突出,尤其是一些精品线路、旅游品牌的开发与培育也较为迟缓,与国内一些以旅游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同类地区相比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同时由于境内旅行社和国内外同行在客源的交流、合作、推介、宣传等方面缺乏长远、有效、持续的力度,加上国内外旅客不能及时通过有效的途径全面了解莫旗的旅游环境、旅游风貌和旅游线路等情况,造成了市场认知度较低、旅游客源单一等多方面因素,极大的影响了莫旗旅游产业的发展,降低了莫旗旅游产业以及旅游品牌的发展速度。

综合上述因素,本方案将通过全面、系统、直观的推介方式在首都北京举办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旅游推介周。

方案将以较为简洁明了的系统策划及核心策略,完成对莫旗现有旅游资源、旅游路线、旅游品牌、培育旅游品牌等旅游产业
集群的全面推广,以较为直效的方式完成莫旗旅游品牌的提升和塑造,侧重于与在京的各大旅行总社,旅游集团、旅游企业等国内外同行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推广与洽谈、营销与合作,达到长期的资源和客源的共享。

另外,将邀请国家旅游局、北京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等领导、专家和学者对莫旗旅游产业的发展给予指导和建议,广泛吸取同行、专家、学者的丰富经验;推介周期间,主办方还将北京重点的商业繁华区进行隆重的现场推介和宣传,吸引广大北京旅游者了解莫旗、熟悉莫旗、深入莫旗、旅游莫旗。

同时通过中央各大媒体加大对莫旗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推介活动,扩大莫旗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提升莫旗旅游的形象和广泛的吸引力。

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努力。

二、方案背景概述
1、基本概况
美丽神奇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东隔嫩江与黑龙江省讷河市、与嫩江县相望,西南
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北面和西北与鄂伦春旗、阿荣旗接壤。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立于1958年8月15日,是全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

全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为大兴安岭支脉形世的浅山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家园。

生活着达斡尔族、汉族、蒙古、鄂伦春、满、回、朝鲜等20个民族的32万人口。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达斡乐族人与各族同胞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莫旗地域广阔,资源丰富。

有耕地669万亩,草场330万亩,林地342万亩,大小河流56条,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44.53亿立方米,约占全区的40%,水能蕴藏量达66.6万千瓦。

莫旗年产大豆15亿斤以上,以县为单位大豆产量居全国之首。

达斡尔族勤劳、智慧,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歌舞、体育运动、服饰、饮食等方面独具民族风情。

莫旗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有风情独特的中国达斡尔民族园、达斡尔民族博物馆、神韵独具的雷击石、历史悠久的金界壕、风景秀丽的
莫力达瓦山。

素有“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2001年全国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在莫旗开工建设,水域宽达50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工程总投资78亿元,设计总装机容量2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6.14亿度,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环保等综合效益,工程于2006年7月蓄水发电。

水库蓄满水后会形成5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是极佳的旅游避暑胜地。

2002年和2003年莫旗连续被中国县域经济评价中心评为西部进步最快、最具竞争力的县市之一,是各界人士旅游度假,投资兴业的最佳之地。

2、旅游资源、民族文化
“莫旗”的全称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莫力达瓦”是达斡尔语,汉语的意思为:只有骑马才能翻越的山岭“。

美丽神奇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和松嫩平原的交汇地带,东隔嫩江与黑龙江省讷河市、与嫩江县相望,西南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
北面和西北与鄂伦春旗、阿荣旗接壤。

全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为大兴安岭支脉形世的浅山区,面积1.04平方公里。

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家园。

生活着达斡尔族、汉族、蒙古、鄂伦春、满、回、朝鲜等20个民族的32万人口。

在历史的长河中,勤劳、勇敢的达斡乐族人与各族同胞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历史悠久,远在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祖先在这里生息活动;商、周、春秋时期为古貊活动区;秦汉、三国时期为夫余人属地;南北朝时期为乌洛人居住地;五代后,契丹人统一北方建辽;公元1125年女孩子真族建金朝并逐步统一东北地区,在今尼尔基镇后宜卧奇村东嫩江边筑达里带石
堡子。

元代属成吉思汗三弟帖木哥斡赤斤封地;明初为福余卫属地;清代,为宁古塔帮章京管理地。

这里的主体民族达斡尔族是在清初时从黑龙江以北迁到此地生活的。

达斡尔族人原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雅河)河谷与东起牛满江(今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西至石勒喀河的黑龙江北岸河谷地带。

17世纪中叶由于沙俄殖民者入侵黑龙江流域,江北达斡尔、
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人民受野蛮的掠夺与屠杀,被迫内迁。

达斡尔族自清崇德年间迁居嫩江流域。

康熙二十八年(1683年)在莫旗后宜后宜卧奇村设布特哈总管衙门。

自此,这里成为布特哈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莫力达瓦自然资源丰富,得天独厚。

这里的山山岭岭,全部被郁郁葱葱的森林覆盖着,嫩江及其各个支流岸边,生长着采摘不尽的各种野果,水里盛产着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的鱼类,莫旗有耕地面积550万亩,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34.88%,人均耕地17.5亩.耕地土质肥沃,有机含量高,
嫩江平原及其支流谷地,盛产高梁、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糜子等农作物。

大兴安岭的宝藏和嫩江丰富的水产资源哺育着达斡尔族,达斡尔族以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家乡而自豪。

莫力达瓦山清水秀,林地繁茂,野生动植物繁多。

现已发现野生植特种类574种,其中食用植物27种,饲用植物217种,药用植物251种,用材树木10余种。

其中榛子、木耳、猴头蘑、榛子蘑、柳蒿芽、蕨菜等为地方名特产品,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

野生果品主要有稠李子、山里红、山杏、山丁子等。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以龙胆草、柴胡、黄芪、
防风等分布广泛。

用材树木主要有兴安落叶松、黑桦、白桦、杨树、榆树、柳树、苕条等。

全旗已发现野生动物93种,鱼类60余种。

主要野生动物有梅花鹿、狍子、野猪、猞猁、紫貂、飞龙、鹌鹑、驼鹿、黑熊、丹顶鹤等,主要鱼类有七星鳗、哲罗、鲫、鲤、黑鱼、花鱼等。

莫旗水资源非常丰富,总量为144。

53亿立主米,占内蒙古自治区的40%,占呼伦贝尔市的60%。

全旗大小河流56条,多发源于大兴安岭东南麓,汇入嫩江及其主要支流,属嫩江水系。

嫩江是流经我旗的最大河流,旗境流域4760平方公里。

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就
建在旗府所在地尼尔镇东侧嫩江干流上,是我国最大的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总投资54.49亿元,尼尔基水库建成后,总库容86.11亿立方米,其
中防洪库容23.6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9.68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为25KW,工期5年。

莫旗素有“大豆之乡”、“曲棍球之乡”、“歌舞之乡”的美誉。

莫旗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旅游资源丰富,有风情独特的中国达斡尔民族园、达斡尔民族博物馆、神韵独具的雷击石、历史悠久的金界壕、风景秀丽的莫力达瓦山。

作为内蒙古
全区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全国唯一的达斡尔族自治旗而言,这里保留着最原生态的达翰尔文化和萨满文化等多种优秀的民族文化。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6万余人,主要聚居在莫旗。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

达斡尔族勤劳、智慧,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民间舞蹈、乐器、文学、美术、刺绣、体育运动、服饰、饮食等方面独具民族风情。

巍巍兴安岭,悠悠纳文江,“扎恩达勒”、“哈库麦”、“乌春”、“雅德根伊若”、“农夫打兔”、欢乐的“鲁日格勒”、古老的大轱辘车、神奇的萨满教……每年这些多彩多姿的达斡尔
族民族文化都会杜鹃节、斡包节、昆米拉节等为支点的达斡尔族传统节日上尽情绽放。

莫力达瓦山下,纳文江边,天然的绿茵场与飞旋的曲棍球,让古老民族与生俱来、世代相传的精气神在瞬间飞扬;在青山绿水间回荡的“扎恩达勒”与“乌春说唱”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歌舞之乡”;飞旋的金锤敲响了萨满神鼓,五彩缤纷的“哈尼卡”充实着达斡尔人色彩斑斓的心灵世界。

这个
具有山魂水魄般民族性格的北方民族,以自己独有的灿烂文化和独特的生活习俗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莫力达瓦。

木库莲是莫力达瓦心灵之音,“鲁日格勒”则是跳跃在达斡尔人生命中的音符,是流淌在达斡尔人血液中的旋律。

火焰般热烈、真挚的“鲁日格勒”,舞动着一个多彩的达斡尔民族和激情四射的莫力达瓦。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由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在莫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自治区规划,莫旗旅游业乘势而上,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业绩,旅游支柱产业体系的发展体系已初规模。

莫旗通过一批标志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拉动整个旅游产业链发展。

全旗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日趋完善,并基本上形成了旅游集散地至景区景点之间较为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莫旗依托特有的自然风光,纯朴的民俗风情,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经济取得了新的突破,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发展状大。

随着尼尔基水库的建设成功,形成了水域宽达500多平方公里的湖面,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湖。

加之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构成了莫旗丰富的旅游资源。

自治旗政府已
加快了环湖基础设施建设,将把莫旗建成东北地区旅游度假胜地,建成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原生态天然博物馆,把尼尔基建成民俗生态旅游城市。

届时,将形成南连哈尔滨、齐齐哈尔,东接五大连池,北至毕拉河、嘎仙洞,西通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精品旅游线路。

现在尼尔基湖旅游商标已经注册,环湖旅游规划建设已经完成,旅游资源将按规划有序进行快速开发自治旗乌兰牧骑
于1997年分别被自治区和国家评为“十佳”乌兰牧骑。

自治旗曲棍球队是我国第一支专业曲棍球队,曾九次获得全国冠军,曾多次代表自治区、国家出访并争得许多荣誉,为推动全国的曲棍球事业做了积极的贡献。

自治旗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曲棍球之乡”“国家曲棍球基地”等。

2008
年年初,莫旗成为“世界吉尼斯之最‘中国之最’——保留萨满文化宗教仪式最多的地区。

莫旗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正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以更为美丽动人的风采,迎接着国内外的游人。

莫旗是一片充满着生机的沃土,也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圣地,它独有的玉质天成、幽静纯洁定会为令久居喧闹都市的你感受到一种无法
比拟的轻松和快乐。

莫旗正跳着欢快、热情的舞蹈迎接着国内外宾朋和广大旅游者的到来。

3、重点莫旗旅游景区、原生态旅游及特色景点与精品旅游线路介绍
A、重点莫旗旅游景区
(1)中国达斡尔民族园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达斡尔民族园处
于旗政府所在地尼尔基镇北9公里处的群山地带,西邻111国道,交通便捷,东面是国家“十五”计划工程,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后形成的尼尔基湖。

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于2003年开工建设,并已于自治旗成立四十五周年庆典的8月15日正式开园迎客。

民族园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184100平方米。

这里群山逶迤、植被繁茂、林木葱茏,空气清新宜人,自然风光秀美。

民族园立意新颖,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民族、地方特色浓郁,是我国唯一集达斡尔族历史、文化、民俗为一体风景区,具举行节目庆典、民族祭祀、文体娱乐、
民俗生态旅游、传统教育、休闲渡假等多种功能的北国名园,是您不可不去的莫力达瓦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

传统与现代风格相得益彰的园门,气势宏伟,四根高大的门柱古朴庄重,上有门额相连,额中为自治区副主席连辑手书金色园名“中国达斡尔民族园”。

进入园内,漫步向东,就来到半径45米的园型休闲广场,广场中央挺立着高大的园柱形民族图腾柱,柱身四周塑有达斡尔族曾崇拜的原始图腾物和历史生产、生活场景,画面精美,历史感强、民族特色鲜明。

柱顶一只雄鹰(海东青)昂首振翅,博击长空,意寓勤劳、勇猛、智慧的达斡尔族及莫力达瓦人在新世纪向着美好
的未来奋力腾飞。

环绕图腾柱是反映达斡尔历史上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大轮车、弓箭、摇篮、神鼓等器物和饲养的羊、狗等。

两大块达斡尔族历史文化墙,艺术地再现了达斡尔族的历史神话传说、生产、生活、文体活动场面。

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和曲棍球比赛的多
功能广场,现代气息浓重,造型新颖的浮白色观礼台,绿草如茵的曲棍球场地,给人以宽广舒心
的感受。

无名英雄纪念碑屹立于园之东南,高大肃穆庄严,上嵌钢板雕塑,塑有清初至今数百年来达斡尔族抗击沙俄、抗日御敌、解放战争等浴血奋战的英雄群像,碑文介绍了达斡尔族等莫力达瓦人民为保家卫园、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而做出的卓越贡献,寄托了后人对先烈的无限崇敬和追思,是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传统教育的理想去处。

园内有仿建达斡尔族在黑龙江流域居住并进行过抗俄惨烈战斗的雅克萨古城(缩建一角)。

民族历史传说、英雄人物塑像竖立在山路两侧。

民族园东侧最高处是源于清初的布特
哈八旗敖包,每年春秋两季达斡尔等族同胞在送里举行大型察祀活动。

站在斡包山上,民族园全景一览无余,群山苍茫,尼尔基湖烟波浩渺。

南望尼尔基镇高楼林立、水利枢纽大坝巍巍,建于金大定年间的金边堡蜿蜓逶迤,述说着莫力达瓦古远的历史,西边人工林、青松、桦柞郁郁苍苍。

把酒临风,使人心旷神怡,浩然之气悠然而生。

游兴之余,请您光临达斡尔民俗村,欣赏原滋原味的达斡尔族民房,东西两侧为木质仓房,四周柳编篱笆墙,整个院落自然和谐、古朴
亲切、进入屋内,浓郁的达斡尔气息扑面而来,南、北、中三铺热炕,门窗、隔扇雕刻精美。

达斡尔族传统美食,使您胃口大开,吃手把肉、饮巴特罕美酒、观赏民族民间歌舞,酒酣耳热之际,与之同歌共舞,其乐融融。

(2)达斡尔民族博物馆
达斡尔民族博物馆于一九九八年八月八日在莫
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落成。

达斡尔民族博物馆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3800平方米,民俗厅面积800平方米,成就厅519平方米。

民俗厅分为历史经济与民俗风情两个分厅,其内容分为历史、经济、村落家园、饮食服饰、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族体育、敖包察祀、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13部分内容:成就厅设在二、三楼环型厅,展示四十五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莫力达瓦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咸果。

两个部分内容交相辉映,光彩夺目,全面系统的展示了达斡尔民族的历史沿革、传统民族文化的演变和继承发展,展示了偏远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概貌,深情讴歌了党的民族政策。

博物馆造型独特,别具一格,庄重而典雅。

室内大厅通天吊灯光芒四射,辉煌壮观,给人以美的感受。

展览厅第一厅展出达斡尔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生产方式。

厅内大屏幕上有风光灯箱图片,展示莫力达瓦山山水水的天然风光,有造型独特的反映达斡尔族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
的四幅浮雕,有典型的达斡尔民居院模型,三个景色秀丽的动物标本景厢,61英寸大型彩色投影机,随时为您播映民族歌曲、历史资料、文化艺术和新闻等电视节目。

第二厅为民俗风情厅,内展屏风灯光图片、雕刻艺术、人物腊象、车马标本、劳作用具、工艺美术、图腾神像等各种实物和图片两2000余件,通过大规模、全面系统、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达斡尔族的过去和现在。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民族之一,世居黑龙江两岸、嫩江流域广大地区。

现分居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人口约13万人。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尚武崇文,是祖国北疆的开拓者和保卫者之一,于17世纪初从黑龙江北岸南迁到黑龙江南岸及嫩江平原广大地区。

在清代与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共同抵抗沙
俄侵略,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北部边陲。

民主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可歌可泣的历史贡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达斡尔族由衰弱走向繁荣,充分享受着民族区域自治权力,建立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达斡尔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祖国多民族花坛中的一朵奇葩。

达斡尔人的传统生产方式以多业为主,原始经济始于狩猎、捕鱼和采集业。

后逐步拓展到畜牧、农耕、伐木放排、烧炭、手工业等多种经济领域。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达斡尔族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有了开拓发展的广阔空间,并显示出了地区优势,形成了初具规格的现代格局。

达斡尔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家、歌唱家、演奏家、书画家、摄影家、雕塑家等文学艺术人才,形成了达斡尔族传统民间艺术群体,开创了达斡尔族文化艺术的新天地。

达斡尔族没有文字,清代多用满文记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