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瓷中贵族当今市场上99%的都是仿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珐琅彩——瓷中贵族当今市场上99%的都是仿品在康熙珐琅彩瓷器上出现胭脂红,是我国早使⽤的黄⾦红,也是最早的进⼝红⾊料。
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珐琅彩料全部都是依靠进⼝的。
由于珐琅彩器烧造过程复杂,⽤料考究,制作
精良,成本巨⼤。
所以,⼀般⽆⼤器。
⽽且,基本上都留存于宫廷之内。
因此,社会上流通的
珐琅彩瓷器,应是凤⽑麟⾓,少之⼜少的。
收藏者对其千万不要存有侥幸⼼理,尤其不能有捡
漏⼼理。
雍正花鸟纹珐琅彩瓶
下⾯说⼀下辨识珐琅彩瓷的有关知识和要领。
在康熙朝,珐琅彩的⼀个重要特征是其胎并⾮本朝所制,实际年代要早于康熙朝。
胎质略显粗
糙,没有本朝的细腻。
其时,多在器物的外壁未上釉处,施以黄、蓝、红、⾖绿、绛紫等彩料
作地。
上⽤珐琅彩彩绘。
题材以缠枝花卉为主,但绝没有鸟,有花⽆鸟,更不见⼭⽔⼈物。
在
花朵中有时会填写⼀些⽂字,如“万寿”、 “长春”之类的吉祥语。
⽂字以篆书为主。
由于彩料较
厚,有堆料凸起之感,放⼤镜下可看到彩⾯上有细⼩的冰裂纹。
康熙朝也有在宜兴紫砂胎上绘
珐琅彩的制品。
康熙40年后才有款,款识多⽤蓝彩料,或是⽤胭脂红彩料来书写楷书“康熙御
制”四字堆料款,加双⽅框。
也有少数例外,⽤刻字阴⽂款。
雍正早期有少数仍延⽤康熙的在⾊地上绘彩,但绝⼤多数已改⽤在⽩釉上绘彩。
因此⽩釉画珐
琅⾃雍正起才有。
彩料也⾃雍正起采⽤国产料,改变了康熙只⽤进⼝料、⾊彩单调的局⾯。
在
绘画上雍正朝也有很⼤突破。
改变了康熙时只画花卉、有花⽆鸟的单调图式。
在题材上花鸟、
⽵⽯、⼭⽔等各种图式都有,并配以诗⽂,将诗书画融为⼀体。
雍正朝珐琅瓷的款识有如下⼏
种:⽤蓝料堆凸图章款的有两种,书写“雍正年制”的使⽤仿宋体;书写“雍正御制”的使⽤楷书
体。
此外,有“⼤清雍正年制”6字款,也有两种:⼀种⽤蓝料;⼀种⽤青花。
雍正花鸟纹珐琅彩碗
乾隆朝珐琅彩则融会了前两朝的特点,并形成了所谓“五彩珐琅”。
绘画题材进⼀步扩⼤,除前两
朝的题材外,并多见⼈物和仙⼭楼阁的题材,⽽且绘画、装饰多出现西洋韵味。
与雍正的松散
画法不同,乾隆时⽂饰堆砌,画⾯繁复⽽满。
还开发出⼀种锦地花卉(即⽤细针在瓷胎上画出暗
纹花卉,形成锦地),让画⾯出现双层效果。
款识主要是在⽩地上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
款,也有少数赭⾊料款。
但在⼀些⼩器上则⽆边框,有蓝料,也有少数⽤红彩。
也有在松⽯绿
地上书“⼤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
严格说来珐琅彩瓷的烧造,终⽌于乾隆朝后期。
但在民国时期出现了⼀批仿烧的珐琅彩瓷。
这
批仿烧瓷,最流⾏的是模仿曾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的郎⼠宁的画风。
模仿他的以西洋写实风
格和透视之法所画出的⼈物和鸟兽画。
这些瓷品⼀般⼯艺⽔平较⾼。
多为薄胎瓷器,彩绘⼯
细,⾊泽艳丽,艺术格调较⾼(当然,这⾥也不光是仿珐琅彩瓷,也包括其他的五彩和粉彩瓷)。
辨识民国仿品,可从其胎釉和彩料⼊⼿去辨别。
这个时期的仿品,⼤部分瓷器的胎釉都具有晚
清民国时期的明显特征。
即胎⾯不够光滑均匀,胎质较疏松。
釉薄⾊⽩。
民国与清代珐琅彩
瓷,所⽤的彩料也不同。
除少数外,⼤部分都是使⽤粉彩料。
既有类似康雍乾粉彩的彩料,也
有⾊浓厚的“重⼯粉彩”料,或浅绛粉彩料。
根据这些差异,仔细辨别,还是可分出是⾮来的。
康熙珐琅彩碗
现代仿品较之民国⼜要差⼀个档次。
做⼯粗糙,绘画死板,缺少灵⽓。
不少仿器⽤灌浆模制,
分量较轻;⽽民国时期是⽤拉坯制作,分量较重。
归结起来,要辨识珐琅彩瓷,有⼈总结了以下7个⽅⾯的考察⽅法。
我以为,此法可以参照:
⼀、观其瓷胎。
珐琅彩瓷胎质细腻薄透,⽤料、修胎规则考究,完整⽆缺。
⼆、观其造型。
珐琅彩瓷多为碗、瓶、⿐烟壸之类的⽇⽤⼩瓷件,和⼀些动物的⼩摆件。
⼤多
为⼩件瓷品,过⼀尺者少见。
三、观其底釉。
康熙朝是满地铺彩,⾊彩浓烈。
雍乾后⽩地渐多,珐琅彩瓷的底釉为纯⽩釉,
不偏青也不偏黄。
釉⾯洁净,毫⽆瑕疵。
四、观其⾊彩。
珐琅彩瓷的⾊彩均鲜艳⽽柔和,绝少⽤纯⾊调,多为粉彩型的藕荷⾊,多达⼗数种。
釉⾯绝⽆蛤蜊光出现。
五、观其⾊料特点。
其每⼀图案均系由多种⾊料调配⽽成。
表⾯光滑,有玻璃质感和光亮感。
彩料凸出底釉约1mm左右,放⼤镜下可见有极细⼩的开⽚纹。
六、观其绘画与纹饰。
珐琅彩瓷多采⽤⼯笔绘画⽅式。
⼏乎没有⽤写意画的。
纹饰在康熙时是多⾊地,有花⽆鸟。
⾊彩调配较雍乾时要差。
雍正朝的珐琅彩瓷最为成熟。
乾隆朝没有雍正时严谨,并出现珐琅彩与粉彩兼容的作品。
七、观款识。
珐琅彩瓷的款识有严格的制式,具体上⽂已述。
凡发现有不同于上述制式的,均⾮真品。
下⾯说⼀下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的区别:
⼀、五彩: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各⾊都是⼀抹平涂,表⾯显得粗糙。
⼆、粉彩:有粉质感,也⽤渲染,⽴体感强。
但粉彩渲染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彩必定是五彩。
如果发现矾红彩粉化或玻化,此物必定是⽤现代⼯艺烧造。
因为要达到玻化或粉化,烧造温度⾼,但达到800-900℃后,矾红彩就会出现流动,会破坏画⾯的⾊彩。
因此,民国以前的粉彩器中,矾红彩都是使⽤五彩的。
与珐琅彩⽐,粉彩有粉质感,有⽴体感,表⾯平滑,但⽆玻璃质感。
特别是在绿彩、黄彩上易见蛤蜊光出现。
三、珐琅彩:釉⾯有油质感和玻璃质感,与进⼝不透明的红绿玻璃相类似。
⽴体感强,但没有粉质感。
画⼯⽤渲染法。
因为不⽤氧化铅⼯艺,因此,绝⽆蛤蜊光。
最后,说⼀下鉴赏珐琅彩瓷时应注意的问题:珐琅彩所使⽤釉彩料与中国传统的釉彩料不同,其中含砷(即砒霜)。
曾有报道说,在复制时,砷的毒烟会挥发,在场⼈员即使戴着⼝罩,也会导致因受毒⽽出现流⿐⾎的现象。
因此,建议:⼀、在玩赏时,最好要戴⼿套;⼆、近距离观赏时,要避免深呼吸;三、不要将珐琅彩瓷置于私密空间、卧室和餐厅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