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的第一本书》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3.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重难点】
1、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2、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学法指导】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以“我的第一本书”为抓手,探讨文中的父子深情、同学朋友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体会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出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1951)、《爱与歌》(1954)、《温泉》(1984)、《海上蝴蝶》(1985)、《沉默的悬崖》(1986)、《牛汉诗选》(1998)。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2.(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酷( )似掺( ) 脊( )背枉( )读
(2)解释词语。

幽默:
凄惨:
翻来覆去:
奥秘:
掺和:
温厚:
知书识礼:
酷似:
3、默读课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4、再次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线索,作者围绕第一本书记叙了哪些事情和人物?
【合作探究】
1.文题“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练习巩固】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酷似(kù)盈眶(kuànɡ)马鬃(zhōnɡ)塾师(shú)
B、晾晒(shài)磨蹭(cenɡ)苦楚(chǔ)背熟(shú)
C、红薯(sǔ)驮灯(tuó)奥秘(mì)愣了(lènɡ)
D、掺和(chān)愁苦(cóu)崇敬(chónɡ)沙哑(shā)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围绕第一本书的故事,体会在特定条件下人物的精神世界。

2、在阅读中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以及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

【预习导学】
1.作者在“我的第一本书”中读出了生活的“苦”与“乐”,找出“书”中的苦与乐。

1.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父亲?“我”是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
【合作探究】
问题一: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问题二:品味下列重要语句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练习巩固】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

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

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

(如《二黄毛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