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自己把自己劝说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制服了,是一种人生的胜利。

下面是为您推举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能力:
〔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化;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育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育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本课基本学问,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基本学问。

〔2〕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

如:分析常见汉字的构成方法,探究中国古代乐器的演进过程等。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制造了辉煌的文明,培育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念;通过具体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育严谨的治学看法;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商量法等。

2.学法选择:观看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商量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商量。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文字的演化
1.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4.西周晚期出现了大篆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日食、月食、彗星的记录
2.历法产生于夏朝,完擅长商朝,战国时测出24节气。

3.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制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称为楚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故事法〕
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关心我们记事、传达信息、猎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全部
[教学过程]
一、文字的演化
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
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 〔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日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进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
商朝开始的。

4.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
5.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化有了简要的了解〕。

可见,随着时代的进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化,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进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盼望同学们喜爱我们的汉字,并写英雄字好吗?
〔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把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添学生精确运用汉字的本事,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育学生观看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渡:随着对天象的观看,我国的历法进展起来。

]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天文:
让学生找出我国先秦时期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

归纳:古书记载,夏朝时期的某天发生了日食;商朝甲骨文里有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周朝有关于日食〔公元前776年〕和彗星〔公元前613年〕确实切记载;等等。

2.历法:
夏朝的历法的发明、商朝历法的特点、战国24节气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了解历法和24节气,并让学生深入思索他们的作用。

让学生课下继续搜集24节气的谚语。

3.医学:名医扁鹊
〔1〕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
〔2〕补充扁鹊的资料,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三、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
诗歌赏析,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启迪。

〔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诗歌形式写成的自叙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表达了崇高酷热的喜爱祖国和人民的激情。

同时通过阅读和分析《离骚》,教育学生认识学习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忧国忧民、高洁耿介的崇高品德和为追求理想坚韧奋斗的精神。


2.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
提供一些资料供学生了解。

整合学问:
纲要学问图〔可让学生自己画,小组相互沟通〕
总结认识:
〔总结出今日的收获,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1.通过学习这些学问,你还有哪些想进一步了解?你准备怎
样继续去了解呢?
2.对于这些学问,你还能用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吗?
3.商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相互沟通和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