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通用14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宣传典型人物、引导良好风气的作用。
拟起事迹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通用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1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
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
“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
”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
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
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
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2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20余年,谷伟同志始终把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担当意识融入到工作之中,高质量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时刻冲锋在前、响应在前、引领在前、行动在前、指挥在前、担当在前,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为己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用实际行动和忠诚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工作中,谷伟同志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努力钻研业务,理论联系实际,善于总结提炼。
坚持每周到临床科室查房、检查、指导、督导,现场解决问题。
主动参加各种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学习,掌握精神科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运用于临床,服务于患者。
尤其对精神科急危重症能够进行快速识别、有效诊断、及时处理。
他经常指导下级医生工作,形成传帮带教氛围。
在抗击新冠疫情工作中,谷伟同志带头立足本职,主动请战,冲锋在前,坚持战“疫”情。
在全院形成支部书记“带头冲”,班子成员“跟我上”,广大党员“向我看”,全体职工“跟着干”的战斗氛围。
他就是这样以党员的先锋表率始终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最前线,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3
白雪阳同志自从承担住院部四病区及急诊科主任以来,坚持病人为亲、医院为家的原则,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多次被医院评为先进个人及优秀医师,作为一名精神科医师,他数十年如一日,以严谨的科学精神钻研提高着医术,为众多的精神疾病患者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他带领科室无私奉献,听从上级安排,积极应对各种精神科急诊出诊,完成健康扶贫及应急演练等任务。
面对各种精神病患者的冲动伤人事件,不惧危险,冲锋在前,配合政府及公安系统排除安全隐患,为社会和谐安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加剧,急诊科在外出接诊一名精神病患者时,因患者具有发
热症状,且是从有确诊病例的城市回来,为防止感染可能,需要给患者戴上口罩。
由于患者受精神病性症状控制,极不配合,且防护物资的缺乏,接诊人员仅配备有口罩,被感染的风险很高,大家都有些束手束脚。
关键时刻,接诊医师白雪阳果断上前,安抚住了患者,戴上了口罩,并将患者送至汉中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检查,最终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可能。
事后有其他工作人员问他万一该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你怕不怕,他简单回答“没有什么怕不怕的,当时只想着赶快控制住患者,防止感染传播。
”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4
号令出,风雷动,旌旗展,勇士奔。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波及我市多地,面对突然来袭的疫情。
根据市住建局和中心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市政设施科全体同志闻令而动,面对疫情逆风前行,下沉社区投身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铸就了疫情防控的坚强防线。
作为第一批下沉社区的工作人员,科长许大军同志第一时间投身到防疫工作当中,迅速在西固区福利路街道福利西路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刚开始工作,有的群众不理解、不配合,许大军同志耐下性子做群众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争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他每天不到七点就到疫情防控点开展工作,直到凌晨才回家,当其他人还在休息的时候,他还要处理单位的业务工作,这20多天来,业务工作和防疫防控双推进。
科室周晓亮同志作为首批下沉人员,接到任务后,午饭都来不及吃就赶到西区福利路街道26街区报到,第一时间投入工作中。
疫情初始,志愿者严重不足,周晓亮进场后经常24小时连轴转,累了就在社区长椅上眯一小会,饿了一碗泡面解决问题,其爱人也在西固抗疫的第一线,可有谁会想到家中还有即将参加中考的孩子尚无人照顾呢?科室白春荣同志,在亲人生病刚出院仍需要别人照顾的情况下,下沉渭源路街道南昌路社区坚守在楼院卡口点值守,同时还负责院内消毒、出入登记等工作,繁琐而庞杂但从无怨言。
科室王乙同同志,在家中有年迈的奶奶需要人照顾的情况下,主动克服自身困难,以“巾帼不让须眉”的态势下沉到张掖路街道曹家厅社区,主动要求到
定点核酸监测点工作,一站就是一天,一宣讲就是一日,配合完成六轮核酸检测工作。
科室卞正鑫同志,疫情之初因楼宇周边小区住户密接,自己的健康码转黄,自觉居家隔离。
待多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健康码转绿后,马上下沉秀川街道银滩花园社区工作,又在科室留守人员因时空漫入无法按时到岗的情况下服从单位安排,立马进入业务工作状态,后又再次主动要求投身志愿服务行列,多次身份的转换都不影响其工作的热情。
坚持疫情防控的同时,市政设施科还肩负着“保供暖、保交楼、保工地、保运转”的重任。
科室副科长甄晶婧和90后“新青年”李桥军在分别下沉白银路街道甘家巷社区和皋兰路街道王家庄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期间,还肩负着科室日常工作的处理和科室防疫物资的分发等工作。
随着供暖期的临近,按照中心工作任务调整安排,两人迅速回到各自工作岗位。
作为科室留守人员的甄晶婧、李桥军深知防疫期间留守的责任重大,每一个电话都认真记录、答复,每一次诉求都耐心指导办理,与自然资源、交警等部门紧密协作,与中心科室、基层单位紧密沟通,认真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供热、供气、供水、供电等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保障和正常运转服务工作。
截止目前,针对“四保”项目完成行政审批前期服务工作8起,应急保障项目1起,重大项目1起,民生抢修7起。
以上种种仅仅是中心广大下沉志愿者和“四保”干部职工的缩影,谁都有孩子需陪伴,谁都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可是在抗疫的号令下,无人退缩,挺身站在疫情防控的“前哨”,当好“补给员、领航员、服务员、守护员、宣传员”,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把爱与善、光与热传递,全体市政工作人员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以必胜的信心,书写市政人的抗疫风采!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5
10月21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滕莉娟与丈夫瞿业乾同志积极响应市住建局党组和中心党委的号召,第一时间要求下沉社区。
虽然家里还有两个孩子需要他们去照顾,但是在疫情面前,在国家需要的时刻,他们义无反顾,选择大“疫”灭亲,舍小家顾大家。
中心人事科滕莉娟同志与中心桥梁所副所长瞿业乾同志为夫妻关系,在接到中心通知下沉社区参加志愿工作时,夫妻两第一时间将两个孩子留给了老人,到居住所在地五泉街道力行新村社区报到,社区给他们安排了劝返、配合社区人员核酸检测等工作。
在全市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开始后,他们轮番到小区固定点和核算酸检测点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很多时候都要从早上八点多坚持到凌晨1点。
白天他们根据社区人员的安排到核酸检测点进行信息登记、秩序维护、政策宣传及帮助特殊群体排忧解难等工作,晚上交班后他们又开始熬夜查阅有关德尔塔毒株的特点、早期症状及如何家庭预防等方面知识,在开展志愿工作的同时也将防疫知识带到了千家万户。
他们说“有时候,看着除了一枚口罩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排队做核酸的居民,我们也会心生恐惧,但是一想到曾经党旗下的誓言、看着“党员志愿者”的鲜红袖标时,我们就会彼此相视,眼神坚定,继续并肩前行。
”也正是夫妻俩这种患难时彼此鼓励,并肩前行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社区工作人员,戏称夫妻俩为志愿者中的“神雕侠侣”。
因夫妻二人都善于沟通、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所以被社区特意调入楼院以加强小区管控。
在严格执行疫情防范区卡口点工作“九步法”——拦、验、测、查、核、登、报、告、放过程中,起初小区居民总是不重视、“嫌麻烦”,但是通过夫妻俩耐心、细心的解释、宣传和劝导,最终形成人人讲规矩、守规矩的“无疫小区”氛围。
虽严格执行卡口工作,但并未让小区居民觉得“不近人情,而是在严格中体现做人的品格,关心小区居民并想办法解决居民的实际困难。
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小区居民的一致的认可,居民纷纷送来了慰问品,言语间尽是感谢之词。
就是这对平凡的共产党夫妻,怀抱着“保卫家乡,尽我全力”的誓言默默无闻的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在关键时刻冲到一线,为疫情防控贡献家庭力量、贡献市政力量、传承党员精神。
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凝聚起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用平凡的身躯谱写了一首不凡的赞歌。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6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可以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
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
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
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
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己是个迟到的战士。
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
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
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可以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7
2020年,一场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随着疫情在全国各地快速扩散,市华丰家电有限公司党员志愿者张颖同志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彰显了党员本色,为抗疫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已的一份力量。
当得知社区防疫工作压力较大,人员不足,正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时,她第一时间就报了名,并立即投入到五龙街道公园社区社区疫情防控执勤工作中。
从2月8日起志愿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她每天都提前上岗,履职尽责。
张颖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劝导居民,连续几天的工作,使她嘴唇干裂,嗓子嘶哑。
但她总是说:“我们应该站好自己的岗,担好自己的责!”遇到一些居民拿的东西太多,她会主动上去帮助。
对于年纪大、行动不方便的居民,她会帮助买菜,劝说居民少出门。
当看到有居民口罩带的不合格,总是不忘嘱咐两句。
每天值班,她都坚守户外,耐心引导居民,解答问题,并认真检查出入证、查验扫码情况。
她经常在值勤结束后,主动去查找小区封闭口是否出现漏洞,当发现小区封口处的铁丝网被人为破坏时,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减少隐患。
她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期的使命与担当,坚信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定能打赢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张颖说:能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成为一名志愿者,感到无比自豪!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8
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威胁着菏泽百姓的生命健康。
在这关键时刻,有无数的勇士挺身而出,为守护菏泽群众的健康呕心沥血。
海岩同志是菏泽市立医院药学部的一名主管药师、中共党员、转业军人,他于第一时间就响应市委市政府和医院领导的号召,勇于向“疫”而行,扛责在肩,不畏辛苦,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和新时代的军人本色。
疫情面前,他是无惧无畏的“逆行者”。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心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海岩同志毅然选择了逆向而行。
7月24日起,他总是利用休班时间,主动参加小区的志愿者服务:协助小区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认真帮助查验身份信息,并耐心向居民讲解核酸检测注意事项等。
有时刚刚下夜班后他也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为了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他还带领16岁的女儿一起服务,通过言传身教,让女儿也感受到了“不忘初心、服务大众”的精神操守。
女儿向爸爸妈妈表示,自己感受到了服务工作的价值和不易,自己平时会多学做家务,让爸爸妈妈少操心,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去。
疫情面前,他是锐意进取的“实干者”。
据了解,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以来,海岩同志总是第一位报名,请求投入到第一线服务工作中,至今在医院发热门诊药房已连续奋战3年时间。
7月31日,海岩同志被抽调到菏泽市方舱医院进行支援。
菏泽方舱医院紧急启动后,一切工作都要从头开始,工作内容和流程也是千头万绪。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海岩同志在不辞辛苦,加班加点地梳理和执行工作。
有时,他连续工作3天,每天都工作达13个小时以上。
由于废寝忘食,他经常错过饭点,饿了就用泡面充饥。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方舱医院建立和实施了全面地购药、验收、入库、出库、养护等流程,全力保障了方舱医院的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安全,极大地提升了方舱相关工作的效率。
疫情面前,他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者”。
由于疫情防控责任重大,为了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海岩同志真正做到了顾大家、舍小家。
海岩同志的爱人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夫妻二人都坚持在抗疫一线。
两人协商错开排班,轮流照顾老人。
由于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他对于近70岁的母亲和16岁的女儿不能给予及时地照顾和关心,因此心有愧疚。
但是他表示,由于防疫工作的特殊性,他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因为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小家。
在公与私的天平上,他毅然坚守疫情防控一线,这种以大局为重、甘于奉献、扎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疫情在前,责任在肩。
海岩同志作为是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初心和使命,用自己的付出彰显了责任与担当。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9
余亭,今年43岁,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南四病区主任。
从去年12月29日接到院领导的命令,火线成立全新的病区。
金银潭医院成立抗击新冠肺炎病房,余亭主动请缨第一批上前线。
时至今日,他已经连续奋战了近60天。
目前他所在的病区6名医生,20名护士,共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近200人,出院患者达150人。
和以前不同,他们现在每天都会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病
房住的满满当当,所有的患者都没有亲属陪护,甚至有些老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每次离开病房,全身都是水,但是余亭马上会换一身衣服,继续投入到紧张的疫情当中去。
面对这次疫情,医护人员压力很大,都不敢回家,有的医生、护士就住在值班室,有的医生护士在附近酒店,这样既能够遇到紧急情况马上集结,同时也为了保护家人,他们的家人都很担心,但更多是关心、鼓励。
目前,这次疫情正处于最关键的时候,余亭说:“所有医护人员更应该团结一心、互相鼓励、坚定信心,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防疫阻击战。
余亭是金银潭医院隔离病区南区主任,每天,余亭一大早就进到隔离病房查房,挨个了解患者的情况,从喘气严重不严重、独立去上厕所困难困难,到血氧饱和度等医学数据,他认真记录。
接近中午时,他才能脱下防护装备回到办公室,整理患者们的病情,逐一进行分析,谁需要调整用药,谁需要进一步检查,谁需要重点监护。
除了技术上的治疗,也得帮患者做心理建设。
他要求手下的医生护士,一定要为患者竖立信心:“患者有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意志,就会更努力地去做有益于自己康复的事情,再加上实际的治疗措施,恢复就会快一些。
”
“我经常对我的医生和护士说,我们都很疲惫,但心理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线一定不能垮。
当我们穿上这身白大褂,就时刻牢记自己神圣的使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10
针对医院的决策部署,在疫情期间,考虑到精神病患者发病就诊的因素,我院应急处置病区于2020年1月27日临时组建。
应急处置病区医务人员坚持8小时轮换,尽可能不接触外界,严格落实病房及办公区域每日的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病人就餐前严格洗手消毒、测温,落实一人一餐桌,相隔一米,互不搭话。
记得2020年1于28日收治患者郭某某,男,22岁,临床诊断:癫痫性精神病,在新入院病情不稳之际,癫痫发作频繁,家属因特殊原因无法照顾,宋平作为病区管理者,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密切关注
患者一切动态变化,在病人不能自主进餐,不能自主解决大小便的情况下,他主动协助患者进食及排尿排便,不怕脏、不怕累,在精心的照顾与药物治疗下,于2月10日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家属对此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因住院期间关爱帮助,患者家属当面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情。
疫情期间,院领导考虑到应急处置病区的特殊情况,将捐赠的口罩发送给医务人员,宋平坚持能省则省,把口罩分发给新入院的患者及家属,让他们感觉到安慰,觉得有保障。
宋平说,在疫情没有结束之前,会继续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
院感工作人员先进事迹11
一声电话铃响,惊醒了午夜的梦,从请愿得到组织的批准到踏上奔赴武汉的机场,李慧平一直处于激动兴奋和不知所措,激动的是承担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不知所措的是等待他的是一个陌生而又危险的境地。
与他同行的天津市支援湖北河西医疗队的九名战友,即将拉开一个属于自己一生铭记的序幕。
赳赳黄炎,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2月9日出征;2月11日任天津市援湖北河西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2月12日作为组长的李慧平带领队员进舱。
3月10日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病区。
李慧平开始了他不平凡的工作。
由于他的特殊身份—男护士,被抽调物资处,负责天津医疗队和河北医疗队伍的医用物资以及将近1000病人生活物资、治疗物资、重要物资的配送。
每每一个班以后他都是大汗淋漓,刷手服已经浸湿,帽子下面是湿漉漉的头发,但没有埋怨与不满,因为他坚信这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职责与担当。
2020年3月8日,这是一个双重节日,不仅仅是女生们的节日,也是江岸方舱医院休舱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队员们手舞足蹈的庆祝时,接到了新的任务--武汉协和医院西院重病区,303人的医疗团队选派40人,而李慧平就是其中的一员。
重症区里面临的是一个个重症的病人,紧张强度和技术强度让他感到略微的不知所措,但推起了治疗车,走进病房,每个人的生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