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标准研究技术文档之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全国医疗信息化联盟,为全国医疗信息化人员提供最全面的资料下载平台
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标准研究技术文档之四双向转诊互操作性规范
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标准研究课题组
2009年2月27日
版本修订信息
课题研究单位:
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
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万达信息股份有效公司
上海兰恒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凯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专题研究单位:
上海兰恒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目录
版本修订信息 (I)
第一章编写说明 (1)
1.1.编写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编写依据 (1)
1.4.编写原则 (1)
1.5.约束条件 (2)
1.6.依赖关系 (3)
1.6.1.IHE基础技术框架集成规范 (3)
1.6.2.诊疗信息交换共享标准 (6)
1.6.3.健康档案信息技术标准 (7)
1.7.研究方法 (7)
1.7.1.技术路线图 (7)
1.7.2.研究内容 (7)
1.8.阅读指南 (8)
1.8.1.编写思路 (8)
1.8.2.内容概述 (9)
1.8.3.重点内容 (9)
1.9.参考文件 (9)
1.10.术语与缩写词 (10)
第二章业务分析 (16)
2.1.业务描述 (16)
2.1.1.业务用例描述(故事板) (16)
3.1.1.业务用例视图 (21)
3.1.1.业务流程视图 (25)
2.2.业务规则 (28)
2.2.1.关系 (28)
2.2.3.事务 (29)
2.2.4.触发事件 (30)
2.3.信息模型分析 (30)
2.3.1.双向转诊的信息需求(领域词汇表) (30)
2.3.2.信息模型 (34)
第三章互操作规范 (36)
3.1.集成规范 (36)
3.1.1.概述 (36)
3.1.2.转诊申请(RAR) (38)
3.1.3.转诊接受(RAA) (41)
3.1.4.转诊就诊预约(RPA) (43)
3.1.5.信息查询(RIQ) (46)
3.2.信息结构互操作规范(数据集标准) (50)
3.2.1.转诊申请/修改 (50)
3.2.2.转诊申请审核 (53)
3.2.3.转诊申请取消 (53)
3.2.4.转诊接受/拒绝 (54)
3.2.5.转诊接受审核 (54)
3.2.6.转诊就诊预约/修改 (55)
3.2.7.转诊就诊预约取消 (56)
3.2.8.转诊就诊预约确认/拒绝 (57)
3.2.9.转诊状态信息 (57)
3.3.语义结构互操作规范(编码标准) (58)
3.3.1.性别 (58)
3.3.2.医院标识 (59)
3.3.3.科室编码 (59)
3.3.4.卡类型编码 (59)
3.3.5.转诊理由 (59)
3.3.7.转诊病人诊疗类型 (60)
3.3.8.转诊疾病类型 (60)
3.3.9.转诊请求类型 (60)
3.3.10.诊断编码 (60)
3.3.11.诊断依据编码 (61)
3.3.12.诊断类别编码 (61)
3.3.13.预约类型编码 (61)
3.3.14.是否达到转诊指征 (61)
3.3.15.是否已预约 (61)
3.3.16.转诊申请修改标志 (62)
3.3.17.转诊就诊预约修改标志 (62)
3.3.18.拒绝接受转诊标志 (62)
3.3.19.转诊就诊预约确认标志 (62)
3.3.20.转诊状态编码 (63)
3.3.21.消息编码 (63)
3.3.22.查询内容编码 (63)
3.3.23.应答码 (64)
3.4.消息结构互操作规范(消息结构标准) (65)
3.4.1.HL7消息描述结构 (65)
3.4.2.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消息描述结构 (65)
3.4.3.消息描述段(MSH) (67)
3.4.4.消息实体描述段 (68)
3.4.5.转诊申请/修改消息 (68)
3.4.6.转诊申请审核消息 (71)
3.4.7.转诊申请取消消息 (72)
3.4.8.转诊接受/拒绝消息 (72)
3.4.9.转诊接受审核消息 (73)
3.4.10.转诊就诊预约/修改消息 (74)
3.4.11.转诊就诊预约取消消息 (75)
3.4.12.转诊就诊预约确认/拒绝消息 (76)
3.4.13.转诊状态信息消息 (76)
3.4.14.请求应答消息 (78)
3.4.15.查询请求消息 (78)
3.4.16.查询应答消息 (81)
3.5.引用规范 (81)
3.6.实现规范 (81)
3.6.1.技术规范 (81)
3.6.2.应用规范 (87)
第一章编写说明
1.1. 编写目的
做为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标准的组成部分,为基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双向转诊应用提供基于IHE规范的统一的互操作性规范。

1.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基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双向转诊应用,不适用于不具备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应用。

1.3. 编写依据
(1)IHE基础技术框架集成规范,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IHE)
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 V olume 1(ITI TF-1) Integration
Profiles,V olume 2 (ITI TF-2) Transactions,ACC, HIMSS and RSNA,
2005.8
(2)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标准诊疗信息交换共享规范,本
课题其它主要研究成果,2009.7
(3)《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卫生部,2009.5
(4)《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征求意见稿)》,卫生部,2009.7
1.4. 编写原则
(1)借鉴国际标准
参照IHE基础技术框架集成规范,但不是简单照搬,而是依据国内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需求、现状、相关标准,制定适合国内应用的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

(2)需求驱动,应用导向
规范制定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党和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总体要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双向转诊业务的操作需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双向转诊业务的管理需求,制定符合业务需求、可应用于医院信息系统及区域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实用的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

(3)标准的整体性,相关标准的一致性
本规范并非独立研究、独立制定,而是在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标准课题范围内,与诊疗信息交换共享规范共同制定,本规范依赖其它相关标准,并使用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环境下的应用。

(4)标准的可用性
本标准不仅是一个框架性的规范,而且是一个用于具体实现的规范,是包括双向转诊业务过程的定义,信息结构的规范、语义结构的规范、以及消息结构的规范、实现的技术规范、应用规范等完整的互操作性规范。

1.5. 约束条件
(1)在本规范制定之前,已制定诊疗信息共享交换的标准。

转诊需要携带的
门急诊、住院诊疗信息,包括患者信息、就诊记录、诊断、病历、会诊
记录、医嘱、检验报告、检查报告及医学影像、手术、用血、出院小结
等临床文档,以及转入转出医院、科室、医生等注册信息均已经完成了
共享交换的标准;
(2)执行本规范的区域已具备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区域内的医
疗机构已接入该平台。

本规范适用于基于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
台的双向转诊应用,不适用于不具备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条件的
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应用。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
现了诊疗信息共享交换,双向转诊规范本身不定义诊疗信息共享交换的
规范。

(3)执行本规范的医疗机构已具备转诊主要角色转诊请求医生及转诊接受医
生应用的医生工作站系统,转诊需要携带的所有诊疗信息均已经标准化。

1.6. 依赖关系
1.6.1. IHE基础技术框架集成规范
本规范依赖本课题组其它专题按照IHE规范研究的基于IHE规范的大型城市医疗信息共享标准的基础技术框架集成规范,包括患者标识符交叉参照规范(PIX)、患者基本信息查询(PDQ)、患者同步应用规范(PSA)、临床文档数据集规范(基于HL7-CDA)、临床文档数据共享规范(基于IHE-XDS)等。

IHE规范的介绍
IHE医疗行业人员意识到发挥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潜力来降低医疗事故、全面改善医疗机构的效率和诊疗的总体质量。

要做的这点,诊疗工作要求有一个信息共享的框架来满足医院和病人的需要,同时要求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机构和厂商,建设医务人员信赖的系统。

现行的标准(如DICOM3.0,HL7等)提供了这个框架的内容,但是都是孤立的,并没有全面解决这个问题。

在任何标准中都有信息缝隙、可选信息和空间使解析和实现时发生冲突,而且没有一个标准可以完美的规划整个机构中的蓝图来整合一个医疗机构的复杂的、永远改变的信息领域。

为了填补这些标准之间、实现系统之间的缝隙,甚至两个遵循标准的系统之间仍然需要定制接口开发来集成,费用昂贵。

为消除孤岛,建立一个具体的框架来实现这些标准的整合过程是必须的。

IHE提供了这个过程。

IHE最早由医学专家、医疗服务管理者、信息技术专家为改善医疗机构中计算机系统之间信息共享而成立,发起组织是RSNA和HIMSS。

IHE通过提升已建立的工业标准(如DICOM,HL7)协调使用,来明确指定根据临床需要对病人最佳的诊疗和处理。

在遵循IHE的系统间进行通讯更容易实现,而且使诊疗提供者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信息。

通过改善系统集成的状态和清除障碍实现医务工作者对重要信息无缝传输的需求,优化医疗质量。

IHE的基本概念包括:角色(Actor),事务(Transaction)和集成规范(Integration Profiles)。

角色是指信息系统或者程序中产生、管理或者处理信息的功能单位,每一个角色支持一组IHE事务,每一个信息系统可能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角色。

事务是指在现存的标准(比如HL7和DICOM)的基础上在角色之
间进行的消息交互。

IHE 技术框架的基本单位为集成规范,每一个集成规范具备完成医疗流程中某一个步骤的能力,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角色和事务。

IHE技术规范使用现有标准相同的应用实体概念,包括工作列表、计划过程步骤、执行过程步骤、结构化报告、存储提交等,IHE组织的专家通常在一些相关标准化组织任职。

这些组织保持概念的统一,在概念的定义和行为特性的划分的层级上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在DICOM中对上述概念从语义和基本特性方面界定,开发人员可以从底层实现这些概念和特性,在IHE技术规范中,综合对这些概念实体行为进行规范,从集成系统角度界定这些概念实体,通过定义各种集成单元以及单元下角色间的事务,描绘医疗机构整体系统集成的蓝图。

IHE基础技术框架的主要有以下的集成规范:
⏹获取供显示的信息(Retrieve Information for Display,RID);
提供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来获取必要的患者信息。

此规范支持对已存储文档的读取,包括CDA、PDF、JPEG等流行的文档格式。

另外,为了临床的需要,此规范还支持读取某些以病人为中心的关键信息,例如过敏信息、当前用药、报告汇总等。

⏹企业用户认证(Enterprise User Authentication,EUA);
为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用户名,此用户名可以登录进入企业的所有的设备和应用程序。

这样,可以极大的方便医院内部的用户授权、验证和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支持单点登录(single sign-on)方式,为用户提供很大的方便。

此规范是在Kerberos (RFC 1510)标准和HL7的CCOW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

⏹患者标识符交叉参照(Patient Identifier Cross-Referencing,PIX);
在多个患者ID域之间,提供同一个的患者标识的相互索引。

一旦这多个系统建立了患者ID交叉索引,同一个患者即使在多个信息系统中有不同的ID,也可能同时从多个系统中获取患者相关的信息。

⏹患者同步应用(Patient Synchronized Applications,PSA);
用户可以在一台电脑上,同时使用多个独立的应用程序上浏览同一个患者的数据信息,减少了用户在多个程序中分别选择此患者的重复操作。

此集成规范是基于CCOW标准的,尤其是CCOW中关于“患者”主题的上下文管理部分的内容。

⏹统一的时间(Consistent Time,CT)。

这是一套在多个系统和多台电脑之间保证时间一致的体系结构。

IHE中很多其他集成规范都要求多台电脑间保持时间的一致。

此集成规范提供的方法,使多台电脑的时间差异小于1秒。

⏹患者基本信息查询(Patient Demographics Query,PDQ)
多个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使用某种特定的查询语法,向一个中心患者信息服务器查询患者信息,查询结果可以直接被应用程序所使用,包括患者的人口学基本信息,也可以包含就诊相关信息。

⏹审核所需记录与节点验证(Audit Trail and Node Authentication ,ATNA)
描述了一个基本安全的节点所应具备的特征。

1,描述了安全节点所处的安全环境,包括用户标识、授权与验证、访问控制等。

以便安全评审者可以判断环境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2,定义了基本的安全审核要求。

3,定义了关于节点之间使用TLS或类似方法进行通讯时的基本的安全要求。

4,描述了在节点和收集审核信息的存储节点之间传输“审核消息”的架构。

⏹个人白页(Personnel White Pages,PWP)
访问获取机构内员工的基本信息。

⏹跨机构文档共享(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 ,XDS)
在属于同一个临床相关域内的多个医疗机构之间共享临床记录。

此集成规范基于ebXml Registry标准、SOAP协议,HTTP协议和SMTP标准。

此集成规范详细的描述了如何配置ebXml登记处,来支持跨机构的文档共享。

IHE提供一个共享信息的框架,设计最优化的临床工作流。

遵循IHE实现的系统可以理顺临床信息的流向,降低错误和提高效率。

IHE加强科室之间的信息链接,如主治医生和主任医生之间,功能化概念,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来提供最优化的临床诊疗。

IHE提供给系统开发人员通用框架来分析临床集成的需求。

IHE技术框架允许保证关键集成需求满足的情况下一定的弹性。

IHE使医院管理决策者可以获得系统集成厂商提供的清晰步骤,从而减轻对资金状况、信息技术费用、人员效率、诊疗质量权衡决策的负担,在系统的互操
作性达成一致,使更多厂商、最佳解决方案更加可行。

使开发人员集中精力改善系统的核心功能,而不是开发和维护点对点的接口。

最后,它使改进工作流实现成为可能,使诊疗提供者充分利用他们的工作时间,提高效率和优化医疗质量。

1.6.
2. 诊疗信息交换共享标准
遵循卫生部2009年7月发布的《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共23个文档),具体应用操作上参考上海市医联工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各试点区县医疗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医疗及健康档案信息采集的项目规范,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患者信息表;
⏹就诊记录表;
⏹会诊记录表;
⏹转诊记录表;
⏹收费记录表;
⏹收费明细表;
⏹医嘱明细表;
⏹检验报告单;
⏹检验指标表;
⏹细菌结果;
⏹药敏结果;
⏹检查报告;
⏹医学影像;
⏹住院病案首页;
⏹住院病历手术明细表;
⏹用血明细表;
⏹住院病历住院诊断明细表;
⏹住院病历出院诊断明细表;
⏹出院小结。

1.6.3. 健康档案信息技术标准
遵循卫生部2009年5月发布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共35个文档),具体应用操作上参考上海市《居民健康档案应用与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组2009年6月通过验收的《上海市居民健康档案应用与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成果(5个文档)。

1.7. 研究方法
1.7.1. 技术路线图
本规范制定在双向转诊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综合HL73.0及IHE2.0的方法论,即基于面向对象的软件分析设计方法,确定双向转诊的业务需求、信息模型及互操作规范,并采用IHE2.0规范描述方式,即:
⏹采用用例视图(Use Case Diagram)描述双向转诊业务的需求;
⏹采用交互视图(Interaction Diagram,) 描述双向转诊业务的流程;
⏹业务规则描述;
⏹采用E-R图建立双向转诊涉及信息对象的实体关系(领域信息模型);
⏹定义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技术框架:角色、事务及集成规范描述,包括
信息结构的互操作规范、语义结构的互操作规范、消息结构的互操作规
范、引用规范、实现的技术规范、应用规范。

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研究的技术路线图见下图。

需求调研
医生、管理人员、病人活动、流程、事务、规则
需求分析
故事板
用例视图
交互视图-序列图
业务规则
信息模型
领域信息模型(DIM)、
参考信息模型(RIM)的融合
E-R图
规范技术框架
角色、事务、集成规范概述
规范详细描述
(信息结构、语义结构、消息结构
实现技术规范、应用规范)图1、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1.7.
2. 研究内容
根据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研究的技术路线图,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归纳为:
⏹双向转诊业务需求调研(从医疗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行业专家,调
研医生、管理人员、病人各方需求,包括活动、流程、事务、规则)
⏹双向转诊业务需求分析(采用故事板、用例视图、交互视图-序列图、业
务规则);
⏹双向转诊信息模型(领域信息模型(DIM)、参考信息模型(RIM)的融合,
E-R图);
⏹角色、事务、集成规范概述,规范详细描述(信息结构、语义结构、消息
结构,实现技术规范、应用规范)。

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见下图。

图2、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图
1.8. 阅读指南
1.8.1. 编写思路
本规范按照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研究的技术路线,从需求调研总结的业务分析出发,在对采用综合HL73.0及IHE2.0方法论详细描述业务需求的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用例视图、交互视图、业务规则描述,让读者了解双向转诊的涉及角色及其业务活动、流程、事务、规则、信息,从而便于理解双向转诊的信息模型,最终通过角色、事务、集成规范概述,规范详细描述(信息结构、语义结构、消
息结构,引用规范,实现技术规范、应用规范)理解双向转诊互操作规范。

1.8.
2. 内容概述
本规范第一章为编写说明,涵盖编写目的、适用范围、编写依据、编写原则、约束条件、依赖关系、研究方法、阅读指南、参考文件、术语与缩略词等内容,本章内容的编写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本规范制定的基本情况、方法、及阅读指导。

本规范第二章为业务分析,是从需求调研总结业务需求分析,涵盖业务的用例描述、用例视图、流程视图、业务规则,以及信息模型等内容,是理解本规范正文的基础。

本规范第三章为互操作规范,是根据业务需求分析制定的规范正文,涵盖规范的概述,包括角色、事务、集成规范,详细描述,包括信息结构、语义结构、消息结构,引用规范,实现技术规范、应用规范。

本章是规范的可应用部分。

1.8.3. 重点内容
本规范的重点内容为第三章互操作规范。

1.9. 参考文件
(1)HL7 Version 3 Message Development Framework,Version 3.3,HL7 MODELING & METHODOLOGY COMMITTEE,1999.12;
(2)HL7 Version 2.5 Membership Level 2 Ballot Charpters,Health Level Seven, Inc.,2003;
(3)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 V olume 1 (ITI TF-1) Integration Profiles,V2.0,ACC, HIMSS and RSNA,2005;
(4)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 V olume 2 (ITI TF-1) Transactions,V2.0,ACC, HIMSS and RSNA,2005;
(5)本课题其它文档
(6)《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共35个文档),卫生部,2009.5;
(7)《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卫生部,2009.7;
(8)《上海市居民健康档案应用与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5个文档),上海市《居民健康档案应用与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组,2009.5。

1.10. 术语与缩写词
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是一种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分级医疗制度,目的是解决区域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问题。

我们政府倡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域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签订协议,让一般常见、多发的小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治疗,大病则转向二级以上的大医院,而在大医院确诊后的慢性病治疗和手术后的康复则可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这样,就可以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

HL7:
Health Level Seven,标准化的卫生信息传输协议,是医疗领域不同应用之间电子传输的协议。

是开放系统互联(OSI)七层协议第七层(应用层)的协议,HL7自1987年发布V1.0版后相继发布了v2.0 v2.1 v2.2 v2.3 v2.3.1 ,2000年发布了v2.4版,现已用XML开发了v3.0版,但HL7 v2.4版本仍是目前ANSI正式发布的版本。

IHE:
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是一项由厂商及学者共同合作的医疗企业信息整合测试计划,由临床及信息技术标准两方面的专家组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共通性的准则,使不同的影像检查设备制造商、系统厂商、医院等彼此之间能够经由一套共通的语言,并使用现有相关医疗信息标准,如DICOM及HL7标准,作为整合异构性环境时沟通所用,促进彼此间信息的整合,为患者提供专业、高质量、高效、低成本的医疗服务。

IHE最早从放射检查领域的整合开始,现已扩展到IT基础信息、心脏科、检验科、病理科、眼科、急救、
HIS: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是指采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利用及数据交换功能,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的信息系统。

通常HIS分为经济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系统、行政后勤管理系统以及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CIS:
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信息系统,是指HIS系统中提供医疗服务的部门应用的具有临床信息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利用及数据交换功能的信息系统。

通常CIS系统包括门急诊医生工作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医生工作站与全科诊疗医生工作站整合)、门急诊护士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临床护理管理),合理用药、诊疗常规、临床路径等临床决策支持,输液配置中心、输液管理,手术麻醉、输血、重症监护管理,检查预约管理,以及LIS、RIS等医技信息系统等。

RIS:
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临床检查科室的信息收集、处理、处理、提取、利用,以及与医院其它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通常不仅包含X光、CT、MRI等放射检查信息的管理,而且还提供超声、内窥镜、病理等检查信息的管理,该系统主要用于各类检查科室的医技人员、管理人员,提供检查登记、安排、执行确认、费用管理、检查结果报告管理、质控、检查设备、药剂、科室管理等功能,与医生工作站交换共享电子病历、检查申请与报告,提高检查人员工作效率、质量,提高科室管理水平。

LIS:
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检验科检验与管理人员,提供检验信息收集、处理、处理、提取、利用,以及与医院其它部门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包括预约登记、样本、检验、报告、试剂、质控、科室管理等,与医生工作站交换共享电子病历、检查申请与报告信息,提高检验科工作效率、提高检验质量及检验科管理水平。

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电子病历,是医学专用软件产生的病历的电子
数据记录信息。

医院通过电子病历以电子化方式记录患者就诊的信息,它包括门急诊、住院的病历首页、病史记录、病程记录、检查检验结果、医嘱、手术记录、护理记录等,其中既有结构化信息,也有非结构化的自由文本,还有图形图象信息。

涉及病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质量控制、统计和利用。

在医疗中作为主要的信息源,提供超越纸张病历的服务,满足医疗、法律和管理需求。

RHIS:
Reg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范围内,区域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交换共享、业务协作、卫生管理的信息利用的信息系统平台,通常包含一个区域卫生的数据中心,整合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它相关卫生机构的医疗、公共卫生、卫生资源、卫生管理等信息,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交换、存储、共享、利用。

本文所指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是指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交换共享与业务协作系统平台,区域卫生的数据中心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整合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级医院的诊疗信息、预防保健服务信息,提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域内上级医疗机构之间,与区域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所、精神卫生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实现信息的交换共享与业务协作,区域卫生的数据中心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还可以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其他相关卫生机构所利用。

互操作性:
是指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交换、业务流程协作过程,通过共同的信息内容标准、交换消息标准、事务处理标准等互操作性交换标准实现的互相连接。

互操作性分为三个级别:电子化文档交换的互操作性,仅可以交换文件,不能计算机识别文件的信息内容;结构化数据交换的互操作性,也就是语法上可交换,结构一致,计算机能识别出每个字段内容,但内容可能不可理解;可处理的术语数据交换的互操作性,也就是语义可交换,不仅结构一致,且每个字段内容编码及定义一致。

用例图:
Use case Diagram,UML统一建模语言中用于分析功能需求,建立用例模型的工具。

用例图是被称为参与者的用户(活动者)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展示了活动者与用例之间,以及用例之间的相互联系。

用例图用于对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