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葡萄沟 (7)_人教新课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沟》
教学设计
一、“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
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教学目标: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
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认识本课中出现的11个生字及新词。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学难点:
1、能认识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猜谜导入
1.师:树弯弯,藤弯弯,结的果实一串串,一个一个圆又圆,吃到嘴里酸又甜。
2.生猜谜(葡萄)。
3.师:在我国就有一个以盛产葡萄而闻名的地方,叫——葡萄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十课《葡萄沟》。
(二)引入课题
1.师:让我们一起来写课题。
(师生共同板书)
师:“沟”这个字是我们要学写的一个生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它?
生自由想办法。
生说:三点水加一个“勾画”的“勾”
2.师: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观察、师范写、学生书空、练写。
师:你见过什么沟?
生说:山沟、水沟。
3.师:那当你看到“葡萄沟”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描述:那里漫山遍野种了很多很多的葡萄;到了秋天那里到处都结了很多的葡萄。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美丽的葡萄沟。
打开课本43页。
看老师给你的提示(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一)生自由读课文
(二)读、解生字词
1.师:本课中有很多的生字词,你能读了吗?
(课件出示生词)
(1)指名读
(2)师请小老师领读
2.师:老师把词语的位置调换了,你还能流利地读出来吗?
生齐读。
3.师:本课里有些词语不需要放到课文里就能来了解它的意思。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生词)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梯田、碉堡
(1)从地图上找到新疆、吐鲁番,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
(2)通过图片了解维吾尔族的特点。
(3)通过图片了解梯田。
(4)将碉堡和阴房的图片做对比,了解阴房和碉堡的相似之处。
三、细读课文,了解重点
(一)检查朗读情况
1.师:生字词我们已经了解,不知道课文你读得怎样了,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重点
1.师:通过刚才同学的读,你认真的听,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生共同板书“好地方”
2.师: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课文里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你就把它划下来。
3.生默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划句子。
生汇报。
师生交流重点语句: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
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课件播放各种颜色葡萄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地欣赏之后带着感情朗读课文的语句。
4.师补充小诗《秋到葡萄沟》
理解读,有感情读,师读生想象。
背诵课文中的语句。
“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
怎样叫“热情好客”?
5.角色扮演
老师现在就是前来旅游的游客,你们就是小老乡,你会如何招待我?(师生谈话表演、学生上台表演)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
四、小结课文,回归整体
师小结:这里盛产五光十色的葡萄,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还出产有名的葡萄干,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葡萄沟这么好,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自由说:我真想亲自去葡萄沟看一看;
我很想去葡萄沟吃葡萄;
我想去看看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2.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读、通过看、通过想象去了解了葡萄沟这里异域风情的美,一起去感受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其实在我国还有很多有名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去了解它也可以亲身去旅游感受它。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课件出示)希望我们大家能够通过读书畅游古今中外,通过旅行走遍大江南北,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