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B.将玻璃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D.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2、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A.草叶上的露珠——熔化B.冰冻的衣服变干——升华
C.玻璃上的霜——凝固D.铁块变成铁水——液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避免误差
B.将体温计放在沸水中加热可以有效的消毒
C.人们把红黄蓝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若俯视会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4、关于物态变化,下列正确的是()
A.北方的冬天,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听出“白气”——汽化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凝华
5、如图所示,将一大块干冰放入装有少量水的玻璃瓶内,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水很快结成冰,瓶外底部出现了霜。

关于上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的形成需要吸热B.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C.“白气”是干冰升华产生的气体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6、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
A.毛巾摊开晾B.谷子放在阳光下晒
C.湿头发用电吹风吹D.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
7、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厘米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教室宽度约15m
8、固态的冰、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蒸气是水循环过程中水常见的三种状态,某同学据此画出了水的三态变化图,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的三种状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是冰,由甲到乙是升华过程B.乙是冰,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C.乙是水,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D.丙是水蒸气,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9、下列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运动的是()
A.新冠病毒的传播B.扫地时灰尘飞扬
C.冬日大雪纷飞D.墙里开花墙外香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下降B.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是蒸发和沸腾C.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D.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1)如图中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如图中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s;
(3)如图中寒暑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

2、利用如图所示中装置“观察水的沸腾”时的特点。

(1)在安装器材时最后装的______(选填“酒精灯”或“温度计”)。

(2)水沸腾后水面上方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2022年2月4日即将举行的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

如图,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 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接着往地面上浇水,水就会 ______ 成冰。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4、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掌握测量工具的读数方法很重要,请正确读出图中测量工具的示数或所测量物理量的值:铅笔的长度______,秒表的读数是______,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物体的的重力是______.
5、(1)如图所示的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停表的读数是______s。

(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下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它是利用液体的______的性质制成,它的量程是______℃,此时的示数是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完成有关问题.
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会有冰花.你注意过吗? 玻璃上的冰花的图案各不相同,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还有的像一朵朵的梅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房间里热空气中的_______遇到_______的玻璃后_______形成的冰.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就逐渐向四周发展,但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有的窗缝里有风进来,风大、风小情况不同;有的玻璃光滑,有的毛糙;有的干净,有的脏……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分布不均匀了.当冰晶向四周延伸时,遇到水蒸气多的地方,冰就结得厚些,少的地方就薄些,有的地方还结不起来,或者是结了后,遇到一点点热或压力,又熔化了,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纹,非常漂亮.
(1) 完成短文中的填空;
(2) 冰花是凝结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 简单说明理由__________.
(3) 根据短文中的说明,总结形成不同形状的冰花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4) 有时玻璃窗上形成的是冰柱,而不是冰花,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__________?
2、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在标准大气压下,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6℃,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0℃.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4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说明它很小.它不但是尺寸小,而且质量也很小.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 cm3的水中大约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据此,请你求出一个水分子的大致质量.
4、周厚宽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这支温度计共有11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面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标准大所压下),温度计液面停在第70格,求:
(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
(2)该温度计的量程;
(3)若用该温度计测水壶中水温时,液面停在55格,则壶中水温是多少?
5、质量为1g的水有3.34×1022个水分子,若这些水的流速是每秒1亿个水分子,那么需要经过多少年这1g滴水才流完?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兴趣小组的同学想自制一个测温装置。

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伽利略曾经设计过一种温度计:一根粗细均匀的玻璃管,一端与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端插入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根据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温度的变化。

按照资料的描述,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图中A为一个塑料瓶,B为一透明玻璃管并通过橡皮塞与A相连,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装置中的塑料瓶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______(选填“玻璃毛细管”、“玻璃泡”、“带刻度的外壳”)。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兴趣小组制作的“测温装置”玻璃管的刻度是______
A.上大下小 B.上小下大 C.A、B都有可能
(3)要提高这个测温装置的精确度,你应该换用更______(选填“粗”“细”)的玻璃管。

2、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选填“固”或“液”)态;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如图a所示是是小明和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器材规格完全相同,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____________(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外焰/内焰/焰心)位置;
(2)图a中,中心有孔的纸板杯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如图b,甲、乙是该同学观察到液体沸腾前或沸腾时气泡在液体中的上升过程,则
_____________图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4)从数据上看,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若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时需要 ___________;
(5)根据记录在图c中画出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_________;分析图象和实验现象可以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6)图d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小红把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D
【详解】
A.在测量过程中,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温度计的示数可能会高于水的温度,甚至可能损坏温度计,故A错误;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水中后,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的感温泡要浸没在被测热水中,不可以离开被测热水,否则温度计的示数会受空气的影响发生变化,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若俯视则示数偏大,若仰视则示数偏小,故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A.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A错误;
B.冬天,北方人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冰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错误;
D.铁块变成铁水,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3、D
【详解】
A.测量仪器越精密,测量结果越准确,但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A错误;
B.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而沸水的温度远远高于体温计的量程,故B错误;
C.人们把红绿蓝称为色光的“三原色”,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应平视,若俯视会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若仰视会导致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故D正确。

故选D。

4、D
【详解】
A.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薄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汽化中的蒸发现象,故C错误;
D.霜是水蒸气直接变为了固体,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
A.将干冰放入水中时,干冰迅速升华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水和周围温度降低,水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A错误;
B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D正确;
C.“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故选D。

6、D
【详解】
A.毛巾摊开晾通过增大表面积来加快蒸发,故A不符合题意;
B.谷子放在阳光下晒,既提高了温度,又增大表面积,从而加快蒸发,故B不符合题意;
C.湿头发用电吹风吹是提高温度,又加快了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蒸发,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果装袋后放冰箱冷藏通过降温,减慢了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即
1
=⨯=
4km/h4m/s 1.1m/s
3.6
故A不符合题意;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2dm,即
2dm210cm20cm
=⨯=
故B符合题意;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23℃,人体正常的体温为37℃,故C不符合题意;
D.普通教室规范长8~9m,宽6~7m,层高一般在3.5~4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
由图知:乙到丙吸热,丙到甲放热,所以乙为固态,丙为气态,甲为液态。

乙到丙是升华过程,需要吸热;丙到甲是液华过程,会放出热量;甲到乙是凝固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新冠病毒的传播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扫地时灰尘飞扬,灰尘属于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冬日大雪纷飞,雪花是宏观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墙里开花墙外香,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了空气中,人们就闻到了花的香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
A.晶体凝固过程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汽化的方式有两种:蒸发和沸腾,蒸发的过程比较缓慢,沸腾的过程比较剧烈,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温度是相同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液体沸腾时仍需要对其加热,液体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2.45 335 -14
【详解】
(1)[1]由图中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的左端与1.00cm对齐,右端与3.45cm对齐,故可知物体的长度为
l=3.45cm-1.00cm=2.45cm
(2)[2]由图中可知,小表盘的指针位于“5”和“6”之间,且偏向于“6”一侧,故可知小表盘的示数为5min,大表盘的指针指向35刻度,故可知大表盘的示数为35s,故停表的示数为
t=5min35s=5×60s+35s=335s
(3)[3]由图中可知,寒暑表的分度值为1℃,且刻度值从下往上逐渐减小,故可知此时的温度为零下,则由图中可知此时寒暑表的读数为-14℃。

2、温度计液化
【详解】
(1)[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中,按由下到上的顺序安装,首先将酒精灯置于铁架台上,然后调节铁架台使石棉网正好位于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处,因为酒精外焰的温度更高。

然后在石棉网上放置装有水的烧杯,最后再安装温度计,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接触烧杯底或者侧壁。

(2)[2]水沸腾时,水汽化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在稍远离烧杯处遇冷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见的“白气”。

3、吸收凝固
【详解】
[1]根据题意,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可以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说明汽化具有降温的效果,所以汽化是吸收热量。

[2]水是液态,冰是固态,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4、5.25cm 5min7.5s -14℃ 2.4N
【详解】
[1]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并且要估读一位。

铅笔左端对应的刻度值为2.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7.25cm ,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7.25cm-2.00cm=5.25cm
[2]秒表内部小圈是分,分度值为0.5min;外部大圈是秒,分度值为0.1s。

分针一分钟秒针转两圈。

图中分针过了5min,但未过5.5min刻度线,所以秒针读数为7.5s,最后读数为5min7.5s.
[3]图中是温度计的一部分,且数字越往上越小,所以是零下。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指示的温度为-14℃。

[4]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指在2N刻度线下方第二个刻度线处,所以读数为2.4N。

5、1.15 101 热胀冷缩 35~42 38
【详解】
(1)[1] 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的起始刻度不是零刻度,而是1.00cm的刻线,物体的末端对着的刻度线为2.15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15cm-1.00cm=1.15cm
[2]停表中的小表盘是以分钟为单位的,每一格表示0.5分钟,大表盘是以秒为单位的,每一小格表示0.1s,小表盘的指针在1分钟到2分钟之间,且超过1.5分钟,大表盘的指针在41秒处,因此秒表读数为
1min41s=101s
(2)[3]如图所示的常用液体体温计,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由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即该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

[5]由图可知该体温计1℃分成10个小格,一小格代表0.1℃,即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故此时的示数为38℃。

三、计算题
1、水蒸气冰冷凝华内侧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凝华① 受风等外在因素影响②玻璃本身的影响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滴,从玻璃上流淌下来时再凝固
【解析】
(1)(2)寒冷的冬天,因为室内温度高,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玻璃发生凝华形成冰花,所以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3)根据短文知道,形成不同形状的冰花的原因是:① 受风等外在因素影响 ②玻璃本身的影响;
(4)玻璃窗上形成的是冰柱是因为水蒸气先液化成小水滴,从玻璃上流淌下来时再凝固形成的。

2、50℃
【解析】
【分析】
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是:10010090696
=--℃℃(), 当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42℃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1004265096⎡⎤⨯--=⎣⎦℃℃。

3、3×10-23 g
【解析】
1 cm 3水的质量:33m ρV 11/1cm g cm g ==⨯=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232213103.3510
g g -≈⨯⨯ 4、(1)2℃.(2)﹣40℃~180℃(3)70℃.
【详解】
(1)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则该温度计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即分度值为:100℃−0℃70−20=2℃;(2)据这支温度计共有110个刻度,他用该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20格,用该温度计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温度计液柱停在第70格可知,故该温度计在第70格上方还有40格,故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是t =100℃+40×2℃=180℃,同理该温度计在第20格下方还有20个格,所以此时该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是t =
−20×2℃=−40℃.故该温度计的量程是:−40℃∼180℃;(3)若该温度计测温水的水温时,液柱停在
第55格,则该温水的温度是t=(55−20)×2℃=70℃.
【点睛】
(1)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是1℃;(3)利用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与标准分度值之间的关系,可求出对应的真实温度和刻度.
5、1.06×107年.
【解析】
【详解】
解答:水的流速v=108个/秒∵v=s
t ∴t=s
t
=3.34×10
22个
108个/秒
==3.34×1014秒 1年=3600秒
×24×365=3.1536×107秒因此流完这些水分子需要:3.34×1014
3.1536×107
≈1.06×107年。

答:需要经过1.06×107年这1g滴水才流完。

【点睛】
知道分子的总数量以及水流的速度,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变形就可以求出相应的时间.
四、实验探究
1、玻璃泡 B 细
【详解】
(1)[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所以装置中的塑料瓶相当于现在使用的液体温度计中的玻璃泡。

(2)[2]当温度升高的时候,气体膨胀,压强增大,玻璃管中液体被向外压出,即液柱会下降,反之如果温度降低,气体收缩,压强减小,外面大气压将液体压入玻璃管中,液柱会上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液柱越长,温度越低,即上面的示数小于下面的示数,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要提精确度,即每升高1℃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根据V Sh
可知,当增加的体积一定时,
横截面积和高度成反比,故如果要高度更大,需要更换更细的玻璃管。

2、液晶体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从第3min开始凝固,第4.5min凝固结束,因此该物质在第2min 时是凝固之前,处于液态。

(2)[2]由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的温度保持不变,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因此该物质是晶体。

3、由下而上外焰减少热量的散失
甲 99 吸收热量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水的初
温过低
【详解】
(1)[1][2]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由下而上的顺序,这样可确保石棉网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并且温度计玻璃泡不会碰到烧杯底。

(2)[3]中心有孔的纸板杯盖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缩短加热时间,还可以固定温度计。

(3)[4]液体在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会破裂,那么图甲是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4)[5]由表格数据知,水的温度为99摄氏度时保持不变,此时水沸腾,所以水的沸点是99摄氏度。

[6]水沸腾后,撤去酒精灯后,水会停止沸腾,是因为水不能继续吸热,所以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吸收热量。

(5)[7]由表格数据,在坐标中描出各点,用线将各点相连,作图如下:
[8]由图像知,水在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6)[9]由图c知,小明所用的水的初温为96摄氏度,而小红所用的水的初温为93摄氏度,那么小红加热水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