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途径创新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德育途径创新初探
一、引言
高校德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德育途径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二、高校德育的重要性
高校德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首先,它有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其次,良好的德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在未来能够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者,德育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传统高校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单一
传统的高校德育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这种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不佳。

(二)内容缺乏针对性
德育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脱节,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学生感到德育内容空洞无物,难以引起共鸣。

(三)实践环节薄弱
高校德育在实践方面存在不足,学生缺乏将德育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机会,导致他们对德育的理解停留在书本知识层面,无法真正将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德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和书面报告为主,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也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

四、高校德育途径创新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不断涌现,高校德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途径和方法,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统一化德育途径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德育途径,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三)提高德育实效性
创新德育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通过采用多样化、富有吸
引力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德育的效果。

五、高校德育途径创新的策略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1、建设网络德育平台
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德育网站和网络社区,发布丰富多样的德育资源,如案例分析、视频讲座、在线讨论等,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

同时,通过网络社区,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分
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2、开发德育手机应用程序
利用手机应用程序的便捷性和普及性,开发具有德育功能的应用程序,如德育游戏、德育打卡软件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
德育。

3、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德育场景,让他们在虚
拟环境中体验道德抉择和行为后果,增强他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

(二)强化实践育人
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精神。

2、加强实习实训中的德育
与企业合作,在实习实训环节中融入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3、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调研,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推进课程思政
1、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
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如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德育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校园环境布置、文化活动开展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
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的熏陶。

2、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与德育相关的活动,如道德讲堂、读书分享会、
主题演讲比赛等,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平台。

(五)完善德育评价体系
1、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
除了考试成绩和书面报告外,还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参
与度、日常行为表现等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
德育表现。

2、实施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通过定期的评价反馈,及时
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

3、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德育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六、创新高校德育途径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德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创新的德育途径和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创新德育途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三)强化协同育人
高校德育不是孤立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配合。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注重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创新德育途径要注重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同时,要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新的德育途径能够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

七、结论
高校德育途径的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德育的重要性,积极应对传统德育途径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德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
实践育人、推进课程思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完善德育评价体系等途径,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同时,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协同育人以及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确保高校德育工作能够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