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
月日
课题温度与物态变化 - 复习课时安 1 第 1课
排时
教学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
课型
教学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目标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
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 1).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重点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教学 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
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难点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课前试卷-课件
准备
教学一、板书课题:
过程温度与物态变化 - 复习
1、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 、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状态。
2 、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
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
0 度, 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 100 度, 0 度到 100 度之间等分成 100 份,
每一份叫 1 摄氏度或〔1℃〕。
正常人的体温为 37℃,读作 37 摄氏度;℃读作
负摄氏度或零下摄氏度。
3 、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它是
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适宜的温度
计。
b 、使用前认清温度计分度值〔最小刻度值〕。
c 、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 、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
温度计液柱上外表相平。
4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
别:
温度计构造: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 42℃℃①可离开人体读取。
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 -20 ℃— 100℃ 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 -30 ℃— 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 、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
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
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
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 、液体温度的上下: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 、液体外表积大小:液体的外表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 、液体外表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外表上方的空气流动越
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在
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
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到达沸点,且要继续吸热。
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 、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 、
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
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
的熔点相同。
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 、晶体在到达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
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
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 、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到达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 、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固体升华时要吸热,
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4、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一个巨大的水
循环系统。
地球上水循环简图〔课本〕
〔 2〕水的循环伴随能量的转移。
2、课堂练习
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___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
家庭和实验室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前应 _______被测物
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
分_____。
2.如下图,容器 A 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 B,B 中也装水,给容器 A 加热并使 A 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 B 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 ?为什么 ? 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
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
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4.以下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
B. 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 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5.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
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
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6.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方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
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
种现象。
7.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方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8.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
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9.夏天,翻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
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3、4、10.冬天, 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1.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
露水,假设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
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
是。
5、12.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
上联:“杯中冰水,水结
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6、二、选择题
作业设计7、13.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
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
为- 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
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 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8、A. 16. 2℃B . 18. 1℃C . 19℃D. 20℃
9、 14.如图 2-4 ,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
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10、 A .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
的沸点
11、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
点
12、15.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
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13、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14、C.防止病人感觉镜子冷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
观察
15、16.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
水,这是为了〔〕
16、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17、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阅读以下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下图,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
细管等部件组成。
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
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 热,使冷冻
室内温度② ,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
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
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
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
①;②;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反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
是热得厉害,他疑心冰箱的质量有问题。
你认为他的疑心有道理
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翻开冷
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板书设计
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