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秋四年级语文上册:21 古诗三首 教学实录【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塞》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极力营造诗意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品悟字词,联系所学诗歌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以及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豪情壮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古诗新唱
教学过程:
一、巧设背景介绍——知人论世解诗境
师: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于是就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
在边塞诗中,你知道哪些?
生:(自由发言)
师:王昌龄的《出塞》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详了,谁能亮开嗓子,美美地吟诵一遍?
生:(读古诗)
师:提到边塞,你想到哪些?(生畅所欲言)
师:说着说着,老师想了解边塞,走进边塞的心情是越越迫切了,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这烽火连连的战场。
关于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有谁与大家分享?(生根据课前资料相互交流)
二、精于字词推敲——细读文本品诗意
师:环境恶劣,生活艰苦,这就是征人们的生活!他们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轻轻地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诗中哪个词最牵动你的心,牵动你魂?
生1:明月。
师:是啊,明月从都是思念的代名词——明月夜夜照边关,征人哪夜不思乡啊!请你仰起头,表达你的思念之情吧!(生读)生2:关,边关师: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连春风都不能到达的边关,也阻隔了家人的一切消息,怎能不牵肠挂肚啊!请你代征人诉说内心的委屈吧!生读诗句生3:长师:从秦朝,到汉朝,到诗人所在的唐朝,一千多年的历史啊!透过这个“长”字,你仿佛看到些什么?——生发挥想象,自由描述,个性朗读生4:未师:一个“未”字,饱含了多少辛酸与失望啊!师:听着听着,我们的心越发变得——生1:沉重生2:凄凉生3:悲哀师::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让我们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一起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师:人未还,心相系。
同学们,当征人们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幸存下,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只可惜--------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这是多少人的愿望?这征人不是一个人,不是两个人……是千百年不计其数的征人们的愿望啊!
(配乐朗读)让我们把目光转到秦朝,征人们苦守着边关,守望着明月,一遍遍嗟叹着——(生读)
几十年过去了,一样的边关,一样的明月,晋朝的士兵和亲人们无时不在哀怨着--------(生读)
又过了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的车轮碾到了南北朝,古关依在,明月依在,征人和亲人们在诉说着---(生读)
多少年啊,多少代啊,这样的思念何时休,这样的思念何时了?只听见唐朝的征人和亲人们对着明月在呼唤着----------(生读)三、深究作品内涵——多元吟诵悟诗情
师: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回。
都是战争给人们酿成了共同的悲剧!同学们,当你读到这儿的时候,你的心情仅仅只有悲哀吗?
生1:——还有痛恨;
生2:愤怒!
师:让我们一起握紧拳头,表达这满腔愤怒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原,王昌龄这首诗是“字字有泪,句句含悲”啊!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战死沙场,也死而无憾,在他们心中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那就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示后两句诗)
师:李广将军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一。
生交流相关资料
师:他就是——“飞将军”李广
师:了解了这些,你再读读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士兵怀念西汉的李广将军
师:是啊!要是汉朝的李将军在,胡人——
生1:不敢度阴山
师:要是李将军在,边关——
生2:就会有安宁
师:要是李将军在,将士——
生3:就能回家
师:要是李将军在,国家——
生4:也会更太平
(引读:)要是李将军在,多好啊!这是千百年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这是千百年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
师:只可惜,李将军早已不在人世,现在的将帅是怎样的呢?——
出示: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当战士们在奋勇杀敌的时候,将领却在寻欢作乐;
生2:他们在醉生梦死,完全不顾征人的死活——
(引读:)多么残酷的现实啊!这个时代没有像李将军那样的贤将,所以他们殷切的呼唤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个时代的将帅完全不顾征人的死活,所以他们只能失望而无奈的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读着读着,我们终于明白了,征人们哪是在盼李广将军啊,他们是在渴望——
生:现在也有像李广这样的良将
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征人们回家有望吗?让我们从众多唐代诗歌中
去寻找答案吧!
生交流平时积累的古诗
师:读着读着,你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战争真的很残酷。
生2:我明白了征人们十有八九都回不。
师:是啊!就算是侥幸没有死在战场,那也要“十五从军征”熬到“八十始得归”呀!那个时候,迎接征人的还是家吗?——
生齐:不是,是冢!是坟墓!
师: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的心又添了几分沉重,对战争又添了几层——
生:痛恨!
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不仅仅是征人的希望,这还是谁的希望?(亲人、诗人、我们、大家、中华儿女)板书:人民
师:是的!痛恨战争、渴望和平是每一个人的心愿!(板书:盼和平)让我们齐读全诗,把心愿传达—(生读全诗)
四、主题理解深化——文本艺术再创造。
师:此刻,如果你就是那个万里长征人未还的的战士,一轮明月的光辉照在你的身上,冷冷清清,站在这高高的边关之上,遥望着家园和国土,你一定是思绪万分,心潮澎湃。
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用诗的语言表达吧!(生写后,师生互评。
)
师:学习到这里,让我们回到全诗,诗人王昌龄用了短短28个字,把征人们思良将之切,亲人们恨战争之深,人民盼和平之愿,描写得淋漓尽自,无不让我们感叹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所在,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板书设计] 出塞王昌龄边关明月征人亲人人民思良将恨战争盼和平
《凉州词》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很多诗人喜欢以“凉州词”为题。
今天我们学得就是唐朝诗人写的一首《凉州词》。
(师板书)
生:(齐读)“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读懂诗音,读通诗句
生:自由读
师:我请几个同学读
生(甲):(大声地)读全诗
生(齐):读全诗
师:诗歌还要读出节奏,下面老师读(师范读)
生:鼓掌
三、品读全诗
师:下面我们再读古诗,结合注释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
生:自由读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全诗讲了什么?
(生自由讨论,师巡回指导)
师:谁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葡萄酿成的美酒装在杯子里面,刚要喝的时候琵琶就马上弹起了,醉倒在沙场上的将士自古以征战有几人能回。
师:你能够结合注释和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就初步读懂了诗歌的内容,真不错;通过朗读我们就看到了那精致的夜光杯里装着的葡萄美酒呀!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再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精致的酒杯里装的葡萄美酒。
师:是的,多么诱人呀!(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夜光杯,夜光杯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在唐朝,西域人酿的葡萄酒可有名了,刚才听到同学们发出了惊叹声,谁能把这个惊喜之情读出。
生:(大声地)“葡萄美酒夜光杯”
师:声音很响亮,谁还能再读出惊喜的感觉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
师:从“夜光杯”中我听出了惊喜,同学们,这样的葡萄美酒呀,散发着香气,放在这样的夜光酒杯里面,让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么盛大的场面啊?
生:我想那是一个很隆重的场面,因为只有富人才会有夜光杯吧!
师:是啊!可见宴会的规格多高呀!你还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到将士们在高高兴兴地品味酒的韵味
生:我仿佛看到他们在那里欢声笑语,唱得那么快乐
师:是啊,请你们把这种快乐读出
生:“葡萄美酒夜光杯”
师:请所有女生发出兴奋和惊喜读出
女生齐:“葡萄美酒夜光杯”
师:是啊,这样醉人的葡萄美酒,这样精致的夜光杯呀!可战士们正要举杯豪饮时,你们听(播放琵琶声)
请同学们边听边读,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呢?边读边想
生齐读:“欲饮琵琶马上催”
师:在催促什么呢?
生:在催促将士们要上战场了
师:是吧!战事多频繁呀,酒还没到嘴,就要出征啦!多遗憾呀!谁把遗憾读出
师:你们想还在催促什么呢?
生:还在催促将士们快点喝下这杯酒,要不就要上战场了
师:是呀,在这样的大漠里呀,要喝到这样的美酒可谓是很难,要举办这样规模的酒宴可谓是难上加难呀!要趁这样的机会一醉方休啊!把你们的感受读出
生:“欲饮琵琶马上催”
生齐读:“欲饮琵琶马上催”
师:是呀,一边读一边想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谁能把这两句再读一遍
生依次读。
全班齐读:“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师:将士们喝得神采飞扬,“我”有点喝醉了,诸位老兄,谁劝劝我?
生:就别走了,还有两盘菜没上呢?
生:好不容易有了美酒,你就这么走了,你就不多喝一点吗?
师:是啊,这么难得的机会,多喝几杯酒岂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吗?喝醉了也没有什么呀!师板书(“醉”)
师:还有谁想劝我,我觉得劝得还不够
生:好不容易朋友相聚,怎么能就这么走了呢?不如多喝几杯吧
生:上沙场也可以再等一下吧,多喝几杯吧!
师:是啊!就算躺在沙场上也没有什么关系呀!(出示下两句)谁读这两句
生读:“醉倒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
一大组齐读这两句
师:我有个疑问:为什么醉了躺在沙场上,请不要笑我呢?
生:因为自古以人们征战都很少有人能活着回
师:你能通过“几人回”读出了将士们的心声啊!我们再好好读一读这一句,好好品一品“几人回”,看你从“几人回”中读出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呀!
(小组讨论)
生:读出了一种很悲凉的感觉。
师:,让我们读出这种悲凉的感觉。
生齐读:“醉倒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
生:“醉倒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后两句)(读出悲凉)
师:这句诗让杨老师想起了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
生:“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古以,边关烽火袭,多少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儿子,谁能读出这种悲凉
(三个学生依次读)
(配乐)女生齐读
师:读的好,我听出了母亲心中的凄悲,听出了将士们心中的遗憾,你们从“几人回”中还读出了什么?
生:我还从“几人回”中体会了沙场中德残暴和血腥
师:是呀,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那残暴血腥的战争场面吧(出示课件)
看了之后,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场面太悲凉了,他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
师:是啊,多么的残酷无情啊,请你把“残酷”读出
生:读后两句
大组齐读
师:“几人回”,是啊,没有几个人能回,用反问的句式控诉了战争的残酷。
,全班一起读生齐读
师:从“几人回”中还读出了怎样的情怀?
生:我读出了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家人不被外人侵犯
师: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也是为了自己的——
生:(齐)国家
师:是呀,为国死,死得其所呀!请你把这种感觉读出,就是悲壮的情怀
生:“醉倒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
一大组(齐)“醉倒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
师:“风萧萧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多少热血男儿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拼死沙场,他们的死是悲壮的,更是豪迈的。
(师板书“豪迈”)请男生带着这样的豪情,一起读
男生齐读:“醉倒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
师:我听出了你们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也听出了你们誓死如归的豪情。
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醉倒沙场君莫笑,古征战几人回”
师:好一个“几人回”呀,我们通过反复品读,读出了多样的情怀,这就叫读书百遍———
生:其义自见
师:《凉州词》这首诗不过四行,短短28个字,却让我们闻到了那醉人的美酒,看到了将士们一醉方休和醉卧沙场的潇洒从容。
全诗前后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将士们为国捐躯悲壮豪迈的情怀,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怀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这首诗溶在自己的血液里,试着齐背这首诗。
生(齐)背全诗
四、拓展延伸
师(出示课件:《从军行》):让我们再读一首边塞诗。
生(齐)“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师: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