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拳
简介
查拳是回族中流传较广的中国传统拳术长拳的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山东省。
分冠县“张氏”查拳、“杨氏”查拳和任城“李氏”查拳三支。
其中,冠县“张氏”“杨氏”与明末抗倭英雄——济宁人戚继光所征兵将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有关当地人民为了纪念他,将查密尔(查尚义)所传身法武拳命名为“查拳”。
滑宗岐与查尚义为师兄弟。
滑宗岐所使架子拳命名为“滑拳”,总称为“查滑拳”。
另查拳谱上有武殿璋创腿拳和滑镗、滑钩的记载。
如“说腿论乃武殿璋,至今二佰余年,盘师武爷爸所传——武殿璋乃西域人。
冠县两派查拳的师承分途约在清雍正年间,而任城一派技艺的形成或许更早。
2008年6月7日,查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查拳在竞技武术比赛中也受到热捧,先后受到各大武术队的推广训练,查拳项目的水平,也一直在攀升。
历程、起源
关于查拳的起源,说法不一。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明朝末年,倭寇经常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明帝命戚继光为抗倭大将,并诏书天下,聚兵东征,抗倭保国。
新疆回族查密尔(尚义),出于爱国,应征东来抗倭。
但是由于路途遥远,气候多变,长途跋涉中,经鲁西染病。
后经当地回族人民的精心照料,逐渐康复。
为报答关照之情,查尚义将自己武艺悉心传授给回族乡亲。
他逝世后,人们便把他传授的武艺命名为查拳,以资纪念。
而滑拳乃是他的师弟滑宗歧所传,故有“查滑不分”之说。
在查拳的发展历史上,早期应推清雍正时的"飞腿"沙亮。
在《冠县志》中记载"沙亮,字智公,雍正五年武进土改侍卫,授巡捕营守备,历升陕西延绥镇标左营游击,乾隆十三年征大金川力战阵之……。
"
清末山东冠县张其维武艺精湛,手指功夫如钢似铁,力穿牛腹,一指点在对方身上,莫不指到人倒,数人围攻休想得手。
他还练就一支虎尾镋,如游龙飞凤,快如电掣,勇如猛虎,堪称绝技。
张其维终生好武,授拳严格有方,培养出了一大批查拳名手,如张西彦、张凤岭、张英振、张英健、张锡太、李超群、常振昔、何振全、宋义洲、何亭英……大枪杨鸿修也是清末一代查拳名师,他身材高大却非常灵活,又;快拳杨",名噪武林。
他培养出了大批高足,如打败外国大力士的"神力王"王子平、"山东双马"马金标和马永奎以及于振声、何振江、米广亭、马格甫等。
另有以济宁人李恩聚(1857一一1932年)为代表的"李式"查拳,由于收徒甚严,授徒拔少。
其拳刚劲有力,势势连贯。
济宁古称任城,因此"李式"查拳又称任城查拳。
李恩聚精于技击,光绪三年1877年曾被河标营录为营官,后因种种原因辞官回家,在父亲李振基的大力支持下,离家出走,寻师访友,增进武艺。
十五年在任城开设锦源公镖局。
晚年应小于他十二岁的霍元甲之邀前往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把查拳传至上海及全国各地。
在此期间曾全国国术擂台赛中获奖。
1928年71岁高龄再次参加国考被授予"勇士"称号。
李恩聚为李式查拳的弘扬与发展做了重大贡献,由于他执教,授徒严谨,其子女李龙彪,李凤彪,侄儿李瑞彪,沙荣民为主要传人。
李龙彪,李凤彪,李瑞彪均在精武会学习并任教。
李恩聚为任城李式查拳第四代传人,而不是开创者。
有别于其它查拳类别的还有“济宁查拳”,早在2004年已成了济宁查拳研究会,是当地比较早的公益武术组织,会长聂继祥被评定为非物质遗产传承人,该研究会2010年被国家武协授予武术段位考评资格,目前在册会员一百一十七人,学员四百余人,该研究会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发掘整理了诸多濒临失传古传技艺,形成了系统的查拳武术文化体系,是坚守传统武术训练模式的代表,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和众多地方电视台录制成记录片。
该研究会的主要训练基地在山东省济宁市东大寺内,每周六、周日早上7-10点是集训时间,其它日期
一般早上7-9点也有执教教练组织训练,很多有无基础的武术爱好者都可以前往参观。
目前该研究会在国内传统武术界颇具影响力,曾代表济宁武术团体频繁参与国内外竞赛交流并取得了众多优异成绩,为济宁武术界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该研究会也是比较早的借助网络媒体进行传统武术传播的武术组织,其创办的“查拳网站”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的加入,更为难得的是该研究会创办之初即摈弃门户之见,广泛邀请其它拳种高手加入,每年也会邀请国内各派高手前来交流讲学,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发扬起到很大作用,目前国内传播到云、黔、川、瑜等地,国外传播主要集中在美国纽约和毛里求斯。
在北京地区早有查拳流传,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号称"大枪刘"的刘昆,回族,字世安,原籍山东省临清县刘家庄人,生于1868年,卒于1965年,享年97岁。
其祖父在庆王府当差,是清朝八旗总教头。
其父为清朝北守备。
刘昆曾任北营(右营)武术教头,兼教四王爷。
后在东直门北小街清真寺武术学校,经朱庆兰介绍给少帅张学良,又去国立东北大学任教授。
解放后,在日坛西门立场教授武术。
刘老师1957-1959年是朝阳区政协委员。
刘老师文武才学渊博,他曾以八母大杆子之徒战胜众多高手,以"大枪刘"名扬海内外。
刘老师武功精湛,其弟子有赵德朴、杨玉成、郑天祥、姜祥禄、董兴华、李光福、李兆祥、刘竹岩(子)、王库、刘鸿池、杜剑堂、胡西材、朱长友等。
真正比较广泛系统地流传北京的查拳应首推1956年应国家体委邀请来京传艺的常振芳。
著名武术家常振芳(1898-1979 ),自幼酷爱武术,苦练不辍,深得张其维老师的器重。
所以,青少年时就以武艺超群而闻名逻尔,成为张氏查拳门下的佼佼者。
常老师一生致力于武术教学研究,造诣深透,使查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风格特点更加突出,内容更加丰富。
他不但精通查拳,而且通晓诸家拳术,尤其剑术早在南京国术馆时,就深得馆长张之江的尝识,享誉黄河南北。
其动作出神入化,成为众多武技名手追求的模式。
1928年在山东省济南摆擂比武,常老师"顺手牵羊"、"靠身拳"轻取山东省警察局武术教习。
目睹国难当头,义愤填膺,毅然投身从戎,加入了抗日大刀队(即冯玉祥部四十四旅武术队)并任队长,在房山区硫璃河一带的战斗中,杀得日寇魂丧胆破。
常老师在京期间,先后任北京市总工会、工人体育场、公安部等处武术教练。
1960年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
多次参加全国武术运动会、出任裁判和总裁判长等职。
出版了《四路查拳》,参加国家武术甲、乙、丙组刀、枪、剑、棍、拳套路的编写工作。
常老师一生曾传艺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江西、天津等地,培养了大批人才。
其中有中国第一位武术教授张文广为最杰出者,现任北京体育大学顾问。
常老师在北京期间首次打破不收汉族人为徒的惯例,开始吸收汉族学员入门共毫无保留地精心地系统传授查拳技艺。
较有成绩的学生有:齐谋业、翟金生、董世明、孙长立、邢宝仁(故)、路景臣、曹崇柱、杨茂林、张旭初(已故)、马金龙、张汝志、张汝维、李全坤、张忠良、白德金、黄云贵、王少昆、王守仁、王立田、王立英、杨思俊(故)、宋云培、王世新、刘鸿池、董秉章、李国瑞、韩勇、毛淑英等。
地位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
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尤以在回族中流传更为广泛。
历经数百年的实践和演变,查拳形成了现今的冠县的"张式"查拳,冠县的'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 查拳三大流派。
三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其要求也大体一致。
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活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
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剽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基础套路
五步拳、五虎拳、拳打四方、六路转、拳术二十法;十路滑抄、十路抄滑、十路弹腿及四路
弹腿副拳。
1基本徒手套路
正、副拳各十路;腿拳两路;滑拳三路;洪拳四路;炮拳三路及黄莺架子、六角势、二十四势、老架拳、五遥三穴拳、截手拳、硬八式、软八式、三星拳、七星拳、九巍拳、高祖拳、扑击拳。
2器械套路
查刀、二路查刀、五虎群羊刀、四门刀、缠丝双刀、春秋大刀、关公十八刀、朴刀;锁喉枪(锁口枪)、六趟枪、大花枪;盘龙棍、五虎群羊棍、二路五虎群羊棍;昆吾剑(一路查剑)、三才剑、三路查剑、二龙剑、穿林剑、长睡昆吾剑、龙形双剑、昆吾双剑、穿林双剑。
月牙铲、镗、栏马鐝;凤阳钩、眷镰钩、护手双钩。
3对练套路
五虎双人对拳、查拳五手、二十法对打、破弹腿、四路弹腿副拳对练、六合掌、六路短打、十二拿、四路查拳对练、鲁汉(鲁八杰)对打、康八腿对打以及对扎枪、对摔棍、对刺剑、抹眉刀破枪、朴刀进枪、单刀进朴刀、镗进枪、大铲进枪等。
动作特点
综述
查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弹腿)于一个体系。
其技术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
查拳重视弹腿,拳套共分10路,每路有30~60个动作。
第1、2路又各有副拳一套,正、副套路又有一刚一柔的技术要求。
10 路查拳的名称是1 路母子、2路行手、3路飞脚、4路升平、5路关东、6 路埋伏、7 路梅花、8路连环、9 路龙摆尾、10路串拳。
查拳的基础功有炮拳、滑拳、洪拳、腿拳。
查拳还分长短单(双)练器械以及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
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
基本技法
查拳的基本技法、特点:
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闯腿、扫腿、缠腿、双飞腿、旋风腿、鹞子脚等,都适当的分布在每一趟拳路中,错综而紧密的配合在必要的动作中。
综合其腿法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踢、踹、泼、扫、勾、挂、排、缠、点、撩、截、拐。
查拳的基本功套路,包括以腿法见长的"弹腿",以"仆步穿掌"为主要动作的"滑步抄"的以拳法为主的"捣捶"组成。
这些基本套路均为十路,基本动作简单易学,左右对称,即可单练,又可串连对练。
弹腿是查拳的主要基本功,它以弹腿和其它腿法为主要内容,接回文二十八个字母排列组成的二十八个基本动作组合,叫二十八路弹腿。
流行的前十路,后十八路比较复杂,为了便于记忆,把它编成两套类似拳套的套路叫腿拳势,分为一趟腿拳势,二趟腿拳势。
因此,世人常云"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
具体解说
查拳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4点:
①姿势舒展,动作紧凑。
肢体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有助于发展肌肉、韧带和关节的灵活性。
②动迅静定。
要做到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赛钻,行如风,站如钉,亦即在练功过程中,不论大动作或小手法都必须非常快速、敏捷,同时在异常快速旋转、闪躲或冲、蹬、踢等技击方法进行时,又能突然地静止而稳定。
③发力顺达,节奏鲜明。
查拳发力的顺序是下肢起于腰,传于肩、肘,达于手;下肢起于胯,传于膝,达于足。
在完成这个发力顺序的同时,还要做到节奏分明,即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要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一气呵成,自然顺达。
④协调完整。
人体内外要协调完整,对于动作中的手法、身法、步法必须上下照顾,前后连贯。
有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转身、拍脚、跳跃、起伏、转折等技术动作,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同时眼神、意识、呼吸必须与动作密切配合,做到眼到手到,神形合一。
这种内外配合的练法有助于增强大脑的调节作用,使呼吸和内脏器官得到锻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查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高级套路
传统查拳较高级套路有十路,又因在第一,二路中又各有一正一付两路,为十二路,后副拳又发展为十路,即正拳十路、副拳十路。
通俗叫法是:一趟拳、二趟拳、三趟拳等等,也有按名称来区分的即:一路母子,二路行手,三路飞脚,四路升平,五路关东,六路埋伏,七路梅花,八路连环,九路龙摆尾,十路串拳。
其中四路升平(正拳),是流行最广的一路,是查拳标志型套路,被誉为查拳之祖,是查拳的母拳,有的流派称也称其为“母子拳”,被人们所尊崇。
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在踢、打、摔、拿之中。
在运用时,还要灵活掌握"十字要决":即:缩、小、绵、软、巧、挫、速、硬、脆、滑。
发展现状
对于传统查拳,查拳书籍没有介绍,或者介绍的拳谱都和作者自己演练编写的套路不一样,如传统查拳一书的五六七路。
都是拳谱一个样而自己写的内容又是一个样。
这是因为早年出去发扬查拳的查拳大师们行走江湖之时年级还很年轻,并且在江湖上行走除了练拳之外还得考虑生计问题。
许多的查拳套路并没有学完。
所以如今查拳传人大都不能够按着传统查拳的拳谱打下套路来了。
能够全面继承古查拳的拳师当今在世的只有代张锡太教徒的杨其生先生高徒邢台的潘思举至今保留着查拳最早的面貌,没有一丝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