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提纲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科学方法
2、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途径的 教学策略

①.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②.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 ③.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6
3.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观察方法及能力培养


⑴.自“课改实验”以来,学生在观察中普 遍存在的情况
①.观察的目的性不明确 ②.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进行观察,总是 以局部代替整体

4、让学生有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 知识的形成、联想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获 得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 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新课标新教材使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
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学科在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美好的

③.观察笼统模糊,只关注明显的现象, 而忽视较为隐蔽的本质特征 ④.忽视稍纵即逝的现象,不能将其及时 纳入自己的意识范畴,因而产生错觉
7
⑵.学生在观察中经常遇到的困难

①.对转瞬即逝的现象不易捕捉,对多
个实验环节前后不能协调。

②.多种观察并存,观察中难以抓住本
质特征

③.意料之外的因素引起观察中断,造 成观察的困难

(3).善于利用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法和多样
化的探索成果

19

2、努力开发教师中的课程资源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2).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 (3).重视对学生的调查研究


(4).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5).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6).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8
⑶.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必须具备的 方法、习惯

①.能根据观察的目的,对仪器装置、
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的观察

②.分清层次,特别能注意不易发现或
易消失的主要现象,并能对它们进行比较、
分析、综合和概括。

③.认真、细致、有始有终的观察习惯
9
⑷.培养观察能力应注意引导的环节

①.激发观察的兴趣,培养喜爱观察的 良好习惯
未来将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6、新课标化学教材还为学生发展提供了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
反思与自我评价
4
二.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①.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
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②.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
③.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设提供

②.掌握基本的观察程序,发挥各种感 官的积极感受作用

③.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
10
⑸.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 应注意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性 学习

②.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氛围 ③.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质
11
三.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
1、新课程理念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
2、体现评价的过程性
14
15
3、实现评价的多样性 ①.进行学习成长档案袋评价。

16
②.改革纸笔测验。 ③.重视活动表现评价。

17
4、落实评价的多主体
18
五.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与利用

1、努力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1).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2).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
新课标
新教材
新理念
1
一.明确课改目标,更新教育理念


1、充分体现启蒙性、基础性
2、新课标化学教材充分体现了让学生具
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
识、技能方法和态度

2

3、新课标化学教材充分注意到从学生已有 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 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习 用化学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步:分工合作。
第三步:成果展示。

第四步:反思评价。
13
四.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1、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 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 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②.利用成长记录的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 程。 ③.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①.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
方式,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各种实践。

②.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多渠道地培养学
生的能力。

③.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使学生得到最优
化发展的同时,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2
2、实验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践

在初中化学实验课中,我们可以采用探 究型方法和策略,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课前指导。
20
3、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4、重视利用校外资源
5、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6、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7、关注现代信息资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