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6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

合集下载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学习《诗经》心得体会8篇当我们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也可以回过头去,穿越历史长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岁月往事,一起去领略圣贤的千年智慧——《诗经》的无穷魅力。

学习《诗经》心得体会(篇1)这是一首赞美舞师的诗歌。

“简”似乎是模拟鼓声的,类似于现在的“锵”。

“锵锵锵锵”,鼓声雷动,舞师们踩着鼓点入场,在中午时分,于公侯的庭院之上开始了“万舞”表演。

这群舞师,身材极其威武高大。

他们先表演武舞,手执干戚,动作雄武威猛;然后又表演文舞,手里拿着籥(三孔笛)和翟(野鸡长尾),意气风发。

表演完毕后,大贵族下令赐给他们酒,以表酬慰。

最后一段比较有意思了。

前面都是在描述舞蹈,最后却用了一个“山有榛,隰有苓”的句式起兴。

在《诗》里,这个句式一般是隐喻男女之爱的。

谁和谁的男女之爱呢?后文说道,是某人思慕西方美人。

结合前文,研究者们基本认定,说的是观看了舞蹈的女子。

万舞,是周代的公侯贵族们祭祀之时表演的舞蹈,大概脱胎于氏族部落时期的祭祀舞。

它是礼乐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万舞的表演分武舞和文舞两部分,大概武舞是很能彰显男子气概的,文舞又能演绎出上流社会的风华雅致,因此大概观看舞蹈的女性会情不自禁引发情思。

我觉得最后这一段,大概是想通过对观看的女子们心动的描写,侧面进一步衬托出舞蹈本身的魅力。

前三段从舞蹈开始到结束,虽然有很精彩的形容,但最终如果收尾于“公言锡爵”,似乎意犹未尽,有点虎头蛇尾,气氛好不容易烘上去了就戛然而止了。

那么既然气氛烘到位了,怎么结尾才能把这种舞蹈带给观赏者的心灵震撼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呢?用女子对舞者的倾慕吧!就像现在观看了爱豆演唱会的女粉丝疯狂地呐喊“我要给你生猴子”是一个性质的……学习《诗经》心得体会(篇2)《诗经》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

其中它按音乐划分为三个类别:风、雅、颂。

而我最喜欢的一篇莫过于十五《国风》中的《蒹葭》。

《蒹葭》一诗虽然看似平常,宛如于《诗经》中三种表现手法中的“赋”(平铺直叙),但如果细细品读,会深感意味深长。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通用9篇)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通用9篇)

《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通用9篇)《诗经》的读书心得范文篇1《诗经》,呢喃着这两个字,仿佛看到一片青涩的芦苇,像泛黄的雪绒漫天扑过来。

芦苇青涩,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让人感到亲近。

而《诗经》,诗三百,总结起来,也正是:思无邪。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读完这一段话,仿佛美丽端庄的庄姜就站在眼前,她有着闭月羞花的容颜,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的神韵。

这段话,读的似懂非懂的人会感慨她的楚楚动人,而确切理解每个字词解释的人更会惊叹古人的艺术水平:柔荑草,蝤蛴蝎、瓠犀虫,讲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最古老淳朴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对大自然亲近、敬仰的体现啊!此时自然与人,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多么妙的一句话啊!细想:在浩荡的淇水浅湾处,生长着绿而茂盛的竹林。

它们身姿挺拔,不向风雨,不向烈日低头弯腰,正如为人处世都很正直的君子。

经历了切磋琢磨的玉石,光滑剔透,晶莹夺目,温润如君子。

这两句话多么恰当啊!而这里又是用自然比喻人,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尽管只是喻人的品质、性格,在当今我们能脱口而出“温润如玉”、“出水芙蓉”。

“亭亭玉立”的时代,看上去好像并没有什么,但是谁又知道它是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始祖呢?在古人的世界里,他们怀着一颗亲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

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的优美的诗句里,他们对自然的真挚之情也可见一斑。

比起现在的我们,自认为能吟上一两句古人的“关关雎鸠”,就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在浮躁的社会里用浮躁的心去对待万物,实在是愧对于这一两句诗后不出于任何目的的热爱自然的真挚之情啊!《诗经》如芦苇,若想真正了解,必须先有一颗芦苇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后那种最原始,最纯真,最贴切自然的心。

诗经读后感(通用18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18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18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读后感篇1《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

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

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

《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

《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读后感1早都知道《诗经》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但面对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时,却感觉好无韵味可言,索性就将它丢在一边,结果让我错过了这么一本有价值的书。

《诗经》是咖啡,那么《诗经是一枚月亮》则是咖啡伴侣,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开它享受品咖啡的过程。

《诗经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个细腻温娴的女子。

她将《诗经》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来。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原以为“逃之夭夭”是正确,这里只不过是引用而已,经过反复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

这句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红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觉得《桃夭》该是一首歌:“桃花盛开朵朵艳,桃林内外红缠绵;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乐天天。

”重点在这“桃”上,“桃”可以引申为桃花林,桃花运等。

现代社会,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丽的桃花运。

可这毕竟是幻想,有幻想就会有落空。

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有又一次桃花运,然后从此“飞黄腾达”。

事实证明80%的女生错过了自己的青春。

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证你心仪的对象也看中你吗?女生有了桃花运便会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运只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剧,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们更不是黄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岛上看桃花。

所以,现实点,学着《诗经》中女主人公快乐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

相反地,谁能想到过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所奔波,所劳累,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迷失了自我。

《诗经》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诗经》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读后感1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

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

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

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

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

《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

《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

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

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

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

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

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

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

《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读后感1《诗经》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诗经》最初被称为《诗》,后来又被汉代的读书人改名叫《诗经》、《诗三百》。

《诗经》里的内容,也就是歌曲的歌词。

《诗经》中的乐歌,主要用途就是作为各种典礼的一部分,娱乐,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

后来,《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

读了《诗经》这篇文章,令我感受颇丰。

我一看到“诗”这个字,就想到了一个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句诗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诗句。

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表达了他思念家乡的感情。

从小,我和“诗”就有了不解之缘。

妈妈曾经跟我说过,我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妈妈就经常教我背诗,当时是为了让我多说话。

也许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对诗开始有了兴趣。

上了小学之后,我接触和背诵的诗歌更多了。

有《水调歌头》、《望天门山》、《马说》、《爱莲说》等各种题材的诗歌。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吕老师刚刚给我们介绍的《木兰诗》了。

《木兰诗》是介绍弱女子花木兰替父亲从军的故事。

每每背到“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句诗的时候,我就能感受到木兰主动替父亲从军那种孝顺之情,令我很敬佩。

但是每每背到“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这句诗的时候,我又感到很心酸。

我能感受到,木兰一个弱女子去替父亲从军打仗,一定很危险,所以时常想念自己的父母。

每首诗都有它自己的寓意,这正是我对诗感兴趣的地方。

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

”所以我以后还要多读古诗,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文化,长大做个有才华的人。

《诗经》读后感2《诗经》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共有三百零五篇。

诗经里面的内容,就是歌曲的诗词。

是表达社会和政治的问题。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

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

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轻声诵读,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发竟觉得余音绕梁。

这是来自一个幽怨而悲惨的妇女的灵魂深处的哀叹。

几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铭心的愁恨,就浓缩在这几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经不得挖掘,因为一挖就是痛彻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从美好的爱情开始的。

而诗歌开头所描绘的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两情相悦,竟是为悲戚的结局埋下的伏笔。

在年轻的姑娘眼里傻得有点楞的小伙子,眼里带笑地抱着布来换丝,她就在窗前等着。

一不小心四目对视,小伙子的眼里满是最纯真的热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着的爱意,突然又觉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头。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转睛一回眸之间,都四溢着无暇的纯情。

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正处花季年华的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腼腆地说,她如何婉婉地辞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与美好,是如此令人流连,又是如此稍纵即逝。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样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封建少妇。

再怎样强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压制。

在这含蓄婉转的话语中,在这饱含激烈的感叹号之后,隐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还是无尽的哀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爱情悲剧的真面目终于原形毕露。

自从她嫁给他,清苦贫寒她任劳任怨。

悠悠的淇水啊,你能为我作证么?你有眼么?我对他的控诉,你都听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旧默默地将船帷沾湿。

后面的句子实在太残忍了,默读之时,心中总有隐隐的绞痛。

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劳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义的全部。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残忍的是郎心。

日日夜夜的亲密无间,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诗经》的很美,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来参阅。

诗经读后感1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后时小院中惬意的品茶,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中静静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我而言,最美好的莫过于在一个暖意、花香交织的清风中读一个无伤人事、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报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悠悠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

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

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

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

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回回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

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

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

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

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

它从来没有华丽迟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请的?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佛看到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悠悠洒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

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完琴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思念。

《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读后感1我拿起一本《诗经》,翻开那微微泛黄的书页,耳畔边仿佛听见了一阵幽幽的叹息,让人的心底也微微发颤。

我听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叹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离乡多年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

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他回忆起离家远游时,河边的嫩柳才刚刚抽出嫩绿的枝条,犹如少女纤细柔软的秀发,让人让人的心中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怜惜。

光阴似箭,转眼已是寒冬。

他艰难的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肆虐的风雪不断的敲打着他急切的心情。

举目远眺,家乡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不禁朝着家乡的方向叹息着。

在风雪中,唯一让他依恋的,便是家的温暖。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我听到了即将离开家乡的旅人的叹息。

离开家乡时,呼啸的冷风仿佛要将人间的温暖吹散。

马车飞一般的疾驰着,不一会儿,就已经看不到家的影子了。

他不禁想起了他的母亲那沧桑的脸与满头的银丝。

母亲此刻一定还站在屋前目送着他的离开吧,想到这儿,泪水已夺眶而出。

他将头从车窗里伸出,想牢牢地记住自己的家乡,可飞快的马车早已载着他驶出了很远。

他只能看着离开时的道路,悲伤地叹息着,从此,望故乡,已是路远山高。

读“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我听到了妻子在担心在外服役的丈夫时发出的叹息。

在黄昏时,牛羊和鸡都回到了自己的窝里。

妻子忙碌了一天,知道现在才休息了一会。

她看着牛羊都回到了棚子里,不禁想到自己远在他乡的丈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

她朝着丈夫离去的方向眺望着,仿佛这样就能见到自己的丈夫一样。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妻子不禁幽幽地叹息着问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可回答她的却只有阵阵风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对佳人求之不得的幽幽叹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是感慨苍天,对世事盛衰兴废的叹息;“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2篇《诗经》读后感1如初————读《诗经》有感悠扬而动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净而秀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由于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洁,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今心境安静,与尘世的浮华分别,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化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净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净与美妙,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妙,无谓世事的变迁,它照旧与《诗经》一般富有肤浅而又简洁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光明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净秀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如同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直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

我们的传统文化由祖先传承,历经曲折,却照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宝。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或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渐渐传承、几经沉淀。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读后感1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中国文化犹如滚滚黄河,川流不息,而《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之源了。

老师、爸妈都这样对我说:“五年级了,你差不多要认识文言文了,探索、体会古人的思想了。

”刚寒假,外公就领着我去新华书店,请来了她——中国文化之源《诗经》。

敞开书页,粗阅一番,倒觉得文言文並不那么单调、乏味、古板、难懂。

它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魅力却是那么无穷。

虽然书中也有注解,但是我倒觉得:毎个人必须自个儿去品读、去品味、去作出自己别样的解释。

或许,文言文就是“之乎者也” ;就是一些念不出的生字拗词;就是突然发现,凸现在明星歌里、网络语中的成语出处;就是低语细声的“卫风” 、“王风” 、“大雅” 、“小雅” 的《诗经》格调;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卸,莫不静好。

”的古人含情脉脉的情感;就是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的国风……简直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诗经》中,小雅调里的《黄鸟》是我最喜欢的诗韵,诗人述写黄鸟二次:头一次用直铺笔法劝黄鸟不要吃自己存下的食粮,让它飞回故乡问候亲人;其次借黄鸟处境比喻自己在异乡的遭遇,抒发一位异乡人不能在当地得到公正美好待遇而迸发出的怨恨,和思念故乡的心情。

细细品读《诗经》,书有散发出不仅思乡之情、爱慕之情、望子成龙、还有描写国政、家庭、友情、离别……众多喜怒哀乐、情感交织在一起,浇灌了读者的心田,牵引了读者的视线,薰陶了读者的情。

多多去翻翻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吧!去认识文言文,品味一下古人之情感,真的很快乐哩!《诗经》读后感2从前的日子过得缓慢,三月嫁娶,七月耕作,九月裁衣……日子就这样悠悠淌进诗里。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太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经》读后感(通用12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12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12篇)下文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诗经》读后感(通用12篇)》,您浏览的《《诗经》读后感(通用12篇)》正文如下:《诗经》读后感篇1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举重若轻的作用。

它呈现了当时的风情风貌,集古代人民的才智,是我国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宝。

而在此次寒假,我慕名阅读了《诗经》。

最终懂得了孔子为何说“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中含有无尽言语才智。

“赋”,“比”,“兴”使得《诗经》中的内容生动,好玩,使得书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场景活泼好玩。

以下便是我此次的读后感想。

提起《诗经》,不得不说的便是它的三部分:“风”,“雅”、“颂”。

这都是书中的精华。

“风”取自于民间,是描述古代各国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劳动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丰富内心。

“风”描绘了纯洁奇特的少年少女对爱情的憧憬。

如熟能知晓的《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呈现了少年间大胆的追慕;“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则是使一位苦思冥想如何追求淑女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又有《静女》一诗,而其中“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则是呈现了等心爱之人不止的少年的焦灼心理,“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自是反忖了少年面对心爱之人的消灭的快活,更是喜悦于宠爱之人所赠的一株小草。

这虽然是一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但是仅仅一株小草、一枚小花,都可以藉慰一对碍于交通不便而少于相见的爱侣。

这不禁令人感叹古人对爱情的纯粹和尽心尽力,令人憧憬如此单纯的感情。

然而他们中间也有对爱情的生气和绝望,反映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痛恨。

其中《谷风》中“不我能蓄,反以我为仇”是多大的苦痛啊,女主人公尽心尽力地侍侯,尽力地挂念他人,然而却遭到夫君的仇视。

以及《氓》中的“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则是遭到遗弃的女子怨其夫君的见异思迁,虐待自己,违反誓言,最终从苦痛中醒悟出来,与丈夫断绝关系。

这里亦有对剥削制度的愤懑及抵制。

其中《硕鼠》尤为精典,引人注目,“三岁贯女,莫我肯劳”描写了自己多年辛苦侍奉统治阶层,而最终却不能从中得到任何慰劳,“适将去女,适彼乐土”字表明自己对乐土的憧憬,与残酷的现实形成了猛烈的反差,愈发的表达了对统治阶级犹如硕鼠剥削劳动者的成果、坐享其成、收刮民脂的憎恨。

《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

《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

《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优秀作文范文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诗经》读后感范文一最美不过诗经相比于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给人更多的是未经雕琢的真实感与冲击感。

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琢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而诗经则是一方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

从刀耕火种,坎坎伐檀的时代里走来,沧海桑田,时间的屠刀亦无法磨灭的是属于诗经的最古老的魅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初读诗经,便是从这首《蒹葭》开始的。

主人公辗转难寐,夙夜思念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姑娘,此刻,那一方溯洄曲折的河水也好似一座可以通往意中人的石桥,什么也不能阻挡主人公的脚步了。

此情此意,纯朴真挚,令人不得不为之动容,也让我们从平庸琐屑的世俗之中思考着现如今我们缺少的那份纯朴的情感,这便是诗经所带给我的最初的悸动。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在这片华夏大地上流转延伸了上千年,不仅浇灌培育了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也浸润着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源于歌谣,却又不止于歌谣,因此,《诗经》被认为是中国古典文学之巅。

而今,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走得太快了,以至于在步履匆匆中遗失了原本属于我们最初的那份纯净。

言情小说、修仙小说各种网络文学泛滥,试问,读之又有何价值?在金钱至上的物质社会里,还有多少人如诗经里的男女般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是啊,如今我们没有了沉重的徭役和赋役,没有了统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我们甚至可以跨域空间和时间,不必如《蒹葭》里的男主人公般跨越山河险阻苦苦追寻,也不必像《卷耳》里的女主人公般隔却万水千山对远征的丈夫思念成河,我们都不用了...可是,灯红酒绿、车水马龙里,你是否还记得自己最初的信仰,它是否还被你所虔诚地信奉着?抑或是,它已经在觥筹交错间,随着碰撞的酒杯声一起遗落和破碎?你,还在吗?读《诗经》,使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获得宁静,让人感受着来自华夏古老大地上的无穷魅力,“最美不过诗经”,而那些泛滥的“文学”,亦不过尔尔。

《诗经》读书心得体会(11篇)

《诗经》读书心得体会(11篇)

《诗经》读书心得体会(11篇)《诗经》读书心得体会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

周南》。

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

《采葛》选自《诗经。

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

在选自《诗经。

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

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

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

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

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

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诗经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诗经读后感600字篇1最早接触《诗经》,应该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的,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诗词就连几岁的孩童也能吟诵,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内涵的人却是比较少的。

其实,除了专家学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样,从书架上随意取下《诗经》,坦然自若地阅读,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这也是我欣赏和佩服她的原因。

就如她自己所说:懂得才能够亲近,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还有一种仿佛鼻尖轻碰的真实触感。

如此灵动的话语,非亲身体会无以表达。

文字如一个独立的天地,你立于门前,可看见喜怒爱恨如季节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间如花海蔓延的情与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现在天地之间,无拘无畏。

我真正注意到诗经,并且欣赏她是从《蒹葭》开始的。

那是一种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一句写爱情,达到了某种极致,如看着开在彼岸的莲花——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绝望。

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无论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洁,都为世所稀。

书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安的独特见解,那精辟的看法评论,精彩华丽的文字,语句,无一不将我们带到她的世界里,跟她一起徜徉在诗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领略诗中主人公的羞怯、伤心、痛苦与快乐。

毫无疑问,《思无邪》超越了一般读诗之人的寻常范畴,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逐渐享受起诗三百带来的美好。

细细品味,安所写所品的精彩之处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来的一段也是经典。

再难的诗句,在她的笔下就仿佛鲜活了起来,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准,如此让人赞不绝口。

个中的妙处,只有真正读后才会有所体会。

淡淡的书香,古朴的气质,随着手中的页数缓缓增加,我仿佛看到了那午后暖暖的阳光,轻拂的柳叶,还有听到小山坡上那低低的吟唱。

诗经,没有波澜壮阔;也没有万分柔弱,在我眼里,它有的是那午后的明朗,风儿的轻抚,虽有枪林弹雨中的烟火,却少了那一份尖锐,虽有小桥流水般的思绪,却淡去了那一份娇弱。

《诗经》读后感1500字

《诗经》读后感1500字

《诗经》读后感1500字文学类的学子,我们接触最多的作业就是读后感,下面小编分享诗经读后感1500字,希望帮助到大家!诗经读后感1500字【一】倾听来自三千年前的远古呼唤,如同曼珠沙华,纵然无法摘取,诗经也一直存活于心。

——题记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

《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

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

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

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

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

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

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

《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

爱,就一个字。

原来竟然可以爱得这样决绝。

反观当下爱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

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

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

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

《诗经》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

《诗经》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

《诗经》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诗经》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1500字(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读后感1500字1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

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

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

《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

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

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

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

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

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

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

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

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诗经读后感(通用7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7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7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读后感1终南真是个小地方,每一天和姊妹们嬉闹以后回到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楠树和正开的美丽的海棠花,心底总是生出许多伤感。

村里的姊妹们嫁了以后,便日日的劳作,从此韶华渐去,玉容黯淡,如果镜子中的我有一天,也是变成了那般模样,该是多么可怕?母亲又在庭院呵斥着不知道的什么,那嘶哑的声音,居然是老人们传说的那个曾经的黄鹂鸟么?母亲的例子更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畏惧。

想到将来的丑陋,肮脏,种种不堪,怎么能让我安然?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风了,青青草儿的味道和楠木的香随着风儿飘来,唉,如果没有可怕的未来,那么,应该是多么的快乐。

隔壁的永安哥哥在门外问母亲有没有吃过午饭,那声音说的响亮,我知道其实是说给我听。

可是,和他一起纵有万般的快乐,又怎么敌得过我对嫁做人妇的恐惧呢?他家和我家是一样的小户,难道我以后就陪了他一起喂那些猪儿和小油鸡么?我烦恼的把窗户关了,自己躺在床上闷闷的不乐,不知道怎么的就睡着了。

是什么声音啊?把我吵醒。

我起身,打开窗户,却正好看见庭院门口停着一驾漂亮的马车,我诧异的起身,探出窗子想要看个仔细,却看见那马车里下来个锦衣华服的少年,翩翩的风采,白里透红的肌肤,甚至比我们村许多姊妹还美。

这少年穿的绣有黑色与青色花纹的礼服,和昂贵的裘皮大衣,头上戴着高高的威仪的冠,看车下那些围着他转的仆佣,想来是大地方来的公子。

那些人中间的一个走向我家,我不由的竖了耳朵,仔细的听了,却原来只是找我母亲问路。

我有些失望,又为自己的失望羞耻。

手抖的就把那支着窗户的木棍掉落。

意外的声音,惊的那些人都朝这边看来,我看见那公子,也转过脸,目光正对了我的眼睛,我的脸刹那间红了。

急忙的退回了房间,心如鹿撞。

少少的安静,我恍然记得自己是刚刚睡醒的模样,蓬头垢面的一定也很丑,急忙的寻了镜子来,却看见镜子里,粉面俏然,发髻凌乱,完全就是个小家碧玉模样,上不了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读后感600字诗经读后感1500字文学类的学子,我们接触最多的作业就是读后感,下面分享诗经读后感1500字,希望帮助到大家!品读诗经,除了其诗歌字面上关乎体裁言语的一种欣赏,还有的就是对于其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思考。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不朽的著作,我很难能够以学者专家的高度去评判它,毕竟对于这部传世的经典之作,那些所谓文人骚客的研究也已经够多也够完善的,而我只能以一位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待,去讲述它所吸引我的地方,毕竟从一开始选择这一部书便是缘于自身对于古代文学的一种喜欢。

就是古代诗歌,也正因为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才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歌的美感除了字面上的欣赏及意境的感受,很大部分都要通过喉咙来表达,欣赏也需要一种探索和实践。

因为诗经一书本身就摘录了当时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固有“十五国风”之称。

也许各地方言的不同及文化的差异及其古今文化的改变,,有的诗歌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流畅,甚至于有些绕口,一些陌生的字词难以理解或是表达。

但这在思想内容的含义上却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反应了一个社会在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内涵。

因此除了于民间各个地区“风”,还有作为当时王畿之乐,亦为典范的音乐的“雅”与表现当时特殊文化背景下一些关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我们称之为“颂”。

正是这三种文化的合流,融汇成这一部记载了当时社会风土民生的“史书”。

众所周知,《诗经》有“六义”,除了展示诗歌内容的“风雅颂”之外,“赋、比、兴”便是常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本意的手法。

正是这三种手法塑造了诗经的灵魂,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

它就如一位窈窕淑女,引得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之好逑,寤寐思服。

有对于“关关之鸠,在河之洲”迷人景色的描写,也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人物景致的刻画,甚至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窈窕淑女,在水一方”般深情直白的告白,简单的话语透露着古朴真挚的情感。

被誉为中国招隐诗之祖的“鹤鸣”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人民对君王隐晦的讽喻进谏,对于国家的忧思,对于贤才的渴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用灿烂盛开的桃花表达对新娘的美好祝愿。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便是在不论用哪种方式都能表达出心中的那份情感。

但从诗经中除了这份直白,尽管不变的是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更多的却是一份克制,平和与淡淡的抒情。

《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

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化的开端,虽然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

诗经蕴藏了当时社会的多少悲欢离合,沉沦与得志,批判社会的黑暗与赞美生活的美好。

诗经亦是“思经”,用诗意的话语来表达对于生活的思考。

诗经,读得太过仓促,只读得一点皮毛,闲时多多品味几遍不定能寻得些许相同的感触,毕竟之于情感是千年不变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诗经的美妙神秘的意境。

这首诗歌曲调优美,朗诵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

他运用了反复的表达效果,突出了主人公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精神。

诗中描绘的“伊人”也给予了我一种高深莫测,琢磨不透,高贵优雅的气息。

通过诗经中的这两首诗歌比较,我发现了诗经的特点——以抒情诗为主,表现出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涵义深刻的人生哲理。

由此,使我感觉诗经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体现的巨大艺术魅力。

读了诗经之后,我仿佛体会到了诸葛亮的心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样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在诗经中处处都有所体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那一句句流芳百世的名句,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他们仿佛一盏盏黑暗中的明灯,在我彷徨无助时,点亮了我心中的黑暗,照亮了我前方的路途。

《诗经》,大多是情诗。

一直觉得诗是相当沉闷的,拘泥于形式,可却没想到诗也是可以那么美的。

用那些简单的、短小的句子,勾出一幅幅明媚的画,也有活力,甚至也潇洒也浪荡也有那些不羁的情爱。

其实真的很难说自己喜欢诗经,因为即使有注释,有辞典,还是很难读懂《诗经》当中的每一个篇章。

明白《蒹葭》那种经典桥段那是自然,可是其他,真的却是无能为力。

读《诗经》的时候,真的是花费了不少功夫。

去了解一篇篇诗文背后的故事,开始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民族风俗,同时也被那些在现在看来属于天方夜谭的痴情男女。

《诗经》终究还是美丽的,可是却被误解。

后人对于它的解释,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偏差的。

甚至因为重男轻女而隐瞒或篡改作者的名字,也许是出于好意,可是这样的《诗经》,却是变得拘泥。

可是它却还是依旧美丽,无论是身处那些条条框框之中还是于我们闲来无事的翻阅。

每一个人读到它的时候都会因为各自不同的心境而对它产生不同的理解诠释。

我最喜欢的篇章,是《诗经》中“邶风”里的《击鼓》一篇。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好美好美的一句话,比起“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更多了一份平淡温馨;比起“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更多了一份羞涩含蓄。

让我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白头到老。

真的是很美,问世间,能有几多人从相识到死去仍是相爱的?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又能支持到最后?从来就不相信山盟海誓,总是笑肥皂剧里面那些人白痴的守着一句誓言始终孑然一身但却被背弃可是,这句话,我信。

它没有那些华丽的辞藻,只是最普通的情和爱。

为什么要结婚呢,只是因为要相爱的两个人一直在一起。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不重要,即使你变成了老太婆,我变成了老头子,即使你开始长皱纹,我开始发福,这些都可以不重要。

因为我不在乎,我在乎的,仅仅是我会和你一直在一起,我们会一起慢慢变老,一起面对所有的所有,这才是最重要的。

也许很久很久后的一天,我会发现,慢慢的,我的眼睛变得有点像你的眼睛;你的微笑也变得有点像我的微笑;我们走路的步伐变得一致;我们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像……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我们是那么的默契,因为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么那么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许很多人都把它看作是理所当然,可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呢?诗终究是诗,也许诗是事实,又也许,只是那些古人寄托的美好情感。

那些美丽的愿望,那些美丽的惆怅,那些美丽的忧伤,不仅仅是存在诗中的,也让读它的人为之心动。

《诗经》里充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尽管它也许需要花一些时间去读懂,尽管有很多人认为不值得。

《诗经》,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书的心灵相遇,也是如此欢欣。

任何时候打开《诗经》,都有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扑面而来,那里有初民们淳朴温厚的气息、草木葳蕤的光泽、细致而婉转的相思、隐约而美丽的情怀??诗中邂逅相遇的那些“巧笑倩兮”的良人、“在水一方”的美景,让我如醉如痴。

流;有“颜如舜华”的女子,也有“赠之以勺药”的男儿。

你可能“有女同车”,心情大好;也可以“执子之手”,期盼相守到老。

大凡热爱文学的人,多少都有点《诗经》情结。

但经过三千年来各种各样研究者的诠释、解说,《诗经》愈来愈演绎成一部 __的解说词。

面对虽文辞优雅,但古奥、晦涩、注解繁复的《诗经》,大多现代人仅浅尝辄止,只知《诗经》美,但不知其所以美,难以领略其中的真味。

再一提到《毛诗正义》、《诗集传》一类,就像是宝玉一不留神撞见了贾政,兴致先减了大半。

说自己喜欢《诗经》的,多数只是喜欢《蒹葭》、《关雎》等篇章中的个别句子罢了。

走回《诗经》的时代,将心比心,以饮食男女的素朴心来领悟,才能了解《诗经》中的真意。

《诗经》穿越了西周到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的岁月风尘,或浅吟低唱,或钟鼓齐鸣,颂声煌煌。

与今天诗歌在生活中的孱弱不同,在那时,它既是礼仪,又伴和着最华美的乐章,既高贵也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诗比历史更真实。

”那些读起来诘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句子,都是从曾经鲜活的生活和生命中走来,是最朴实、最真挚的歌唱。

《诗经》时代是中 __孩童时光,我们的祖先在田地山野之中、湖泊河流之畔、街巷居室之侧,采摘着快乐、忧伤和梦想“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些古老文字并没有在岁月风尘里发黄,其所表述的情感依然在今天的生活中盛开如花。

在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诗经》之间虽有近三千年的时间阻隔,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怀着素朴之心触摸《诗经》,性情的温度还在,情感的湿度还在。

《诗经》不是远古的“语言化石”,它像在地下沉睡了几千年的古莲子一样,只要有适宜的阳光、温度和水分,今天的我们仍可以让她发芽、开花。

无论“今夕何夕”,若你游走在《诗经》的层峦叠嶂间,总会发现文字背后似乎裹藏着熟悉又亲切的灵魂。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