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关雎》——彼岸的虚影。

听着耳边水鸟相唤,眼中仿佛只剩下一个人,河对岸的那个窈窕身影。

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样都无法抹去她的惊鸿一瞥,于是梦中相见,琴瑟表示亲近,钟鼓使她快乐,沦陷进这一场海市蜃楼的`梦幻,却在梦醒时将这一切都归为虚无,笑他宏愿空想,却不过是相思成灾。

《蒹葭》——坠落于迷茫。

蒹葭苍苍芦苇荡,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那人却在水中央。

虽路途艰难却依然要去追寻那一抹身影,但总是相距不远,无法靠近,只为一抹微弱光芒执着追寻。

不断追逐,追逐,可是他到底在追什么?心里是不是早就有了答案,明白自己陷进了无法破译的迷障,却不愿面对现实。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白月光,追着它有时会指引人生,有时却会迷失方向。

所谓lover(爱人)也会over(结束),过度执着于单恋终究只会越陷越深,倒不如选择放手,去寻找更加幸福的未来。

诗经读后感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今天下午,我和陈建一一起去上远方文学课程。

今天讲的是《诗经》!历史上第三个朝代,是周朝。

周朝是当时的第一大国,有300万平方千米,周天子总共分了800多个诸侯国。

但是怎么能保证这些诸侯们能治理好自己的人民?于是,周天子找了一些40多岁的,没有结婚的老光棍,还得有文化。

把他们叫过来,给他们进行更上等的培训,让他们周游列国。

把民俗风情,人们所唱的歌和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筛选。

有305首,被称为“诗300”。

秦始皇焚书坑儒,可秦始皇十分推崇法家思想,只留下了医学书,农耕社会的书,剩下的.书全部烧毁。

后来的汉朝,有几百年的历史,汉朝十分推崇儒家经典和儒家学说,就又开始收集了305首诗,编辑到一块,就有了后来的《诗经》!老师讲的真有趣啊!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诗经读后感3不读《诗经》,不知万物有灵。

作者的见解很独到,结合生活感悟,所见所闻,写出了如此好的诗经中的植物书籍。

慢慢读,值得一读再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词义精深。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

诗经读后心得体会10篇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美文(10篇)都说《诗经》有一种古韵美,美在它质朴的语言,美在它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美文(10篇),欢迎大家阅读转发!诗经读后心得体会(篇1)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

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

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

《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

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

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

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

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

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

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

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

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

国学《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篇

国学《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篇

国学《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1品读诗经,除了其诗歌字面上关乎体裁言语的一种欣赏,还有的就是对于其所要表达的含义的思考.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不朽的著作,我很难能够以学者专家的高度去评判它,毕竟对于这部传世的经典之作,那些所谓文人骚客的研究也已经够多也够完善的,而我只能以一位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待,去讲述它所吸引我的地方,毕竟从一开始选择这一部书便是缘于自身对于古代文学的一种喜欢.就是古代诗歌,也正因为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才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歌的美感除了字面上的欣赏及意境的感受,很大部分都要通过喉咙来表达,欣赏也需要一种探索和实践.因为诗经一书本身就摘录了当时不同地区的民间歌谣,固有〝十五国风〞之称.也许各地方言的不同及文化的差异及其古今文化的改变,,有的诗歌读起来并没有那么流畅,甚至于有些绕口,一些陌生的字词难以理解或是表达.但这在思想内容的含义上却是不可忽视的,毕竟这反应了一个社会在那个时代形形色色的思想文化内涵.因此除了来自于民间各个地区〝风〞,还有作为当时王畿之乐,亦为典范的音乐的〝雅〞与表现当时特殊文化背景下一些关于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我们称之为〝颂〞.正是这三种文化的合流,融汇成这一部记载了当时社会风土民生的〝史书〞.众所周知,《诗经》有〝六义〞,除了展示诗歌内容的〝风雅颂〞之外,〝赋.比.兴〞便是常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本意的手法.正是这三种手法塑造了诗经的灵魂,同时也深深影响了两千五百年来中国文化的发展.它就如一位窈窕淑女,引得千百年来文人骚客之好逑,寤寐思服.有对于〝关关之鸠,在河之洲〞迷人景色的描写,也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中人物景致的刻画,甚至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窈窕淑女,在水一方〞般深情直白的告白,简单的话语透露着古朴真挚的情感.被誉为中国招隐诗之祖的〝鹤鸣〞中〝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是人民对君王隐晦的讽喻进谏,对于国家的忧思,对于贤才的渴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用灿烂盛开的桃花表达对新娘的美好祝愿.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便是在不论用哪种方式都能表达出心中的那份情感.但从诗经中除了这份直白,尽管不变的是真挚而动人的情感,更多的却是一份克制,平和与淡淡的抒情.《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它从多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各个阶层人们的喜怒哀乐,语言大胆而清丽,以其清醒的现实性,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早期诗歌,开辟了中国诗歌的独特道路.虽然,由于特殊的社会生存条件,《诗经》作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化的开端,虽然缺乏浪漫的幻想,缺乏飞扬的个性自由精神,但在那个古老的时代,它是无愧于人类文明的,值得我们骄傲的.诗经蕴藏了当时社会的多少悲欢离合,沉沦与得志,批判社会的黑暗与赞美生活的美好.诗经亦是〝思经〞,用诗意的话语来表达对于生活的思考.诗经,读得太过仓促,只读得一点皮毛,闲时多多品味几遍不定能寻得些许相同的感触,毕竟之于情感是千年不变的.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2倾听来自三千年前的远古呼唤,如同曼珠沙华,纵然无法摘取,诗经也一直存活于心.——题记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孔子编纂《诗经》时曾感叹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诗经》以古朴的文字表达着人本初最真挚的感情.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先秦人民对爱的姿态让人震撼.爱,就一个字.原来竟然可以爱得这样决绝.反观当下爱情泛滥.欲望靡乱,分手离婚有如家常便饭.不知是否我们该适当放慢高速的生活节奏,静静感悟诗经中爱的真谛,守候人心本初的那份最无邪的感情,回到最初的美好.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没有珠宝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因为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逝去的岁月带不走缱绻的情怀,望着河水悠悠,渐行渐远.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多少人能面对内心的呼唤和所爱的人长相厮守,又有多少人被爱上是因为纯爱情本身的驱使,而不是对物欲的追逐.当爱情可以用物质来衡量,贴上价格标签的时候,爱情还是爱情么?同样是千年前的〝桃之夭夭〞,千年后却是不一样的〝灼灼其华〞.是幸福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离弃了幸福.之所以要文化寻根,弘扬社会主义文化,我想是因为我们怀念了.或许忙碌过后的一瞬间,那份曾被遗忘的美好会倏然浮上心头.我们会怀念诗中那一片月光,那一个人,怀念那一份纯纯因感动而生的思念.先秦的人民竟然可以用简单得近乎粗陋的只言片语风雅出感人至深的情怀和那洞彻世事的哲理.〝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释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伤;〝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睿智.透过千年的烟尘,歌关雎,唱蒹葭,出东门,上垄丘;一切无不令人心神向往.古人可以用飞鸟游鱼.芦苇野花.潮涨潮落.月盈月亏吟出真切的生活,表达出最本真的感情.原来爱情也可以如此纯真无邪,生活也可以这样恬静和谐,人与自然可以这样完美的和谐共生.而今身处钢筋水的丛林,灯红酒绿的喧嚣,如同机器一样忙于朝九晚五的奔波.欲望太多的现代人,到头来却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怀念古人,不知是因为他们太真诚,还是因为我们太复杂.对于《诗经》,也许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它奉为经典而束之高阁,阅读《诗经》最本质的意义或许还是教会人们感悟古人之于生活那份简单而真诚的向往,用孩童般清纯无邪的心灵看待周遭一切,学习古人对追逐人性本初那份美好的执着不屈的精神吧.毕竟,离久了,易思念.《诗经》的吟唱渐行渐远,带走了时光深处的期盼流连.远远回望,透过冰冷的繁华《诗经》就像一座里程碑,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灵魂,放射出永恒的美好.踏着淙淙流水,听着那一声声来自远古的呼唤,似乎又回到了那些逝去的古老岁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3〝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一直都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它不是从前那天真到可耻的誓言,而是我们心里曾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唱过的歌谣.唯美中带有一点凄凉,让人回味无穷!轻轻地翻开《诗经》那本冰封的古书里,蕴藏着厚重的感悟.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细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豪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做笔记,因为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智慧与思潮.每次读完这本书时,我总会悄然落泪,因为它给予我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去等待.如果说诗三百是前人要我们明白得到,那么后人也应该懂得珍惜.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多地寂寞和不舍之情,总演绎着悲剧,但它叙述的令人惊叹不已.也许是这样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瞧这动人的描写,清澈如泉水,艳的让我想起了一位绝代佳人--息妫.她被世人称之为〝桃花夫人〞,因为她长得犹如桃花般娇艳欲滴,静婉美约,容貌绝伦,可她的命运却不堪回首,他的艳美而亡三国,她的薄命如花,她的倾国容貌,都使后人无法忘记.可是,桃花夫人又何止息妫一个?红颜薄命的佳人数不胜数!再看看,诗经里的〝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很短的一首诗,但却情意深长,悼亡之音沸腾在诗中蔓延.这就是《邺风·绿衣》.起初还不能理解透彻思无邪这种一点点的玩世不恭,又有一点点的心花摇曳的感觉.我总说黛玉太悲切了,看人生如此的悲观绝决,现在才知道她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未有宝钗的任性激昂.思无邪,一本前人着传,后人追捧的书,其实它也有令人沉寂的地方.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但并非无法触碰.当我们静下心来,问问自己,来人世间为了什么,一切就会清楚了.经典之作,固然有经典之处,而《诗经》却恰恰写尽了人心所向,世间所恼.这是一本受益终身的良书,它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第一首诗,也是我认识诗经的第一首诗.这首爱情诗写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思恋不已,却又追求不到.相思至极,便产生幻觉,仿佛已经同那姑娘结为夫妻,享受着快乐的生活.《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以爱情诗为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距今约3000年了,它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3_篇,其中爱情诗就有80篇左右.这些爱情诗从文学的角度反映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个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深刻的情感烙印.《诗经》中的爱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展示了完整爱情的过程,凡属恋爱婚姻生活里所有的忧喜得失,悲欢离合,都在这些诗里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在这里,既有初恋时的甜美羞涩和砰然心动,如:《诗经·陈风·宛丘》〝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宛丘》描写对一位跳舞女子的暗恋,但这样暗恋是一种无望的相思,不过这相思之中双含着一种理解,对女子无论冬夏的舞蹈的一份同情.暗恋是一种很特别的经历,暗恋就是单相思.古龙曾经说过:爱的本身没有错.无论如何,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都不是错,只不过暗恋着一个人时,心里会有那么一丝丝的甜蜜,也还带着一丝丝的心酸.暗恋是一种特殊的初恋.当然,历经初恋,就有热恋时的激情澎湃和海誓山盟和沉迷于爱的忘乎所以.欢乐飞扬.〝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是《诗经》里的《卫风·木瓜》.赠给我果子,我回赠你美玉,与原〝投桃报李〞不同,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包括爱情,也包括友情).这种情感重的是心心相印,是精神上的契合,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实际上也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情意的珍视,所以说〝匪报也〞.在古人眼中,玉石恒久长远,象征爱情,赠送玉石无疑是传达情人间的〝山盟海誓〞,正所谓情到深处无怨尤,爱到忘情近佛心,玉石此时代表着一种〝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忠贞情意.恋爱中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即使每天朝朝暮暮,相依相守,仍觉得时间不够,恨不得片刻不能分离,然而,分离又偏偏不是我们能掌控的.由此,和情人分离时才会感到切肤的思念和牵挂.《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懮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正是表达了那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月下相思,沉迷其中.当然更有爱无所爱的无可奈何,恋爱过程的现实场景和具象细节等等.《诗经》中的爱情往往是简单的.真挚的.纯粹的,没有杂质,也没有功利成分.《诗经》中的恋爱男女不会去考虑什么地位.名分.金钱或者社会舆论的谴责,他们只是带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去寻觅生命中的另一半,然后相互试探,得到了爱的回应之后,就有了幽期密约,有了铮铮誓言,从此夕阳下,他们如影相随,共同品味爱情的甜蜜.在《诗经》那个时代,礼教已经开始萌芽,婚姻大事已经不再是完全自由的了,现实开始给人们的感情增加束缚.虽然这些少男少女懂礼.知礼,但为了真爱,他们可以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们要拒绝无理的要求,反抗强制的安排,甚至叛离家门,去追求真正的幸福!他们在《诗经》里悲叹着,反抗着,表现得刚强果断.可以说,《诗经》里的爱情诗,诗经上就是表现了一种对爱的追寻过程,从憧憬到初恋.从热恋到结婚.从分别到思念.从起风波到遭遗弃的婚姻生活的全过程,在《诗经》里的爱情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苦.这些诗都带着春秋时期我国早期社会先民们相对自由的生活痕迹,基本上比较完整地显现出了爱情生活的真实面目.《诗经》中这些来自远古的爱情歌唱,在今天仍放射出迷人的性情魅力,他们是一首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淳朴,烂漫自由,琅琅上口,传诵不衰!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5《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同学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记得去年在网上看见一个关于〝七月流火〞说法的笑话,说的是某位大学领导引用七月流火这句本是《诗经》中描写天气转凉的句子来描述当时极度炎热的天气,这件事一直为世人所笑话,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领导错用,我们应该反思,错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遗忘,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对过去的抛弃,不只是这位领导,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一次次地犯着类似的错误,大家正在慢慢忘记我们的经典,抛弃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宝珠玑,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为了唤起大家对这块宝藏的重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诗经》,虽然在初中高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学过.为保证无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通,结果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有关国学经典《诗经》的个人观后感。

《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诗经》的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的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经》的读后感1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

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

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

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

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

《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

《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

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

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

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

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

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

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

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2篇《诗经》读后感1如初————读《诗经》有感悠扬而婉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洁而美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因为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净,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此心境安宁,与尘世的浮华分离,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入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洁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洁与美好,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好,无谓世事的变迁,它依旧与《诗经》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简单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明亮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洁美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犹如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挺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

我们的传统文化由先人传承,历经曲折,却依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慢慢传承、几经沉淀。

诗经读后感(通用18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18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18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经读后感篇1《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

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

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

《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平实的笔写下一些平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

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爱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

《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读后感(精选1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读后感1早都知道《诗经》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但面对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时,却感觉好无韵味可言,索性就将它丢在一边,结果让我错过了这么一本有价值的书。

《诗经》是咖啡,那么《诗经是一枚月亮》则是咖啡伴侣,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开它享受品咖啡的过程。

《诗经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个细腻温娴的女子。

她将《诗经》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来。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原以为“逃之夭夭”是正确,这里只不过是引用而已,经过反复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

这句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红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觉得《桃夭》该是一首歌:“桃花盛开朵朵艳,桃林内外红缠绵;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乐天天。

”重点在这“桃”上,“桃”可以引申为桃花林,桃花运等。

现代社会,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丽的桃花运。

可这毕竟是幻想,有幻想就会有落空。

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有又一次桃花运,然后从此“飞黄腾达”。

事实证明80%的女生错过了自己的青春。

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证你心仪的对象也看中你吗?女生有了桃花运便会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运只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剧,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们更不是黄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岛上看桃花。

所以,现实点,学着《诗经》中女主人公快乐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

相反地,谁能想到过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所奔波,所劳累,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迷失了自我。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

《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

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

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

《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

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

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

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善,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很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

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

”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15篇)《诗经》读后感1《诗经》是民歌,之所以现在这样高高在上,让人觉得高不可攀,除了语言和社会变迁之外,还有诗歌本身发展的因素。

每每想读诗经,但每每我又止步于它枯涩难懂的文字。

这个国庆节,我开始阅读《诗经》。

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轻轻念出书中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是这枯涩的文字和着杯中迷蒙的水雾,莫名便叫人心安。

这卷叫做《诗经》的古书,其实却不是诗,而是歌。

千年前那些人们,哼过吟过唱过的民歌,犹如带着晨露的桃花,无比质朴却又凄美高雅。

一伸手,便一束在手,衬着你明艳的脸庞,盈盈地笑。

孔子亦被这句子打动过吧——“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也许是古代社会没有当今世界纷乱复杂,也许是古人心中有一丝的纯美,仿佛什么也无须遮掩,没有粉饰,没有忸怩,没有故作姿态。

那些四字的句子,是一颗颗袒荡于天地之间的赤子之心,可以帮助你寻回那个还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和伤害的最初的自己,在自然中纯洁、甜美地微笑着。

读着这些深涩难懂的文字,可以自由自在地听从自己的心灵随着那些句子浮想联翩。

恍惚间,我觉得自己连这身体,都被这清新之风浸润得轻灵起来,或许连《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听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般清雅温润的言语,也会步出闺阁羞怯张望,看看那园子里的妩媚春光。

这样的一卷书,念着念着,仿佛回到儿时心境,内心有如头顶湛蓝的天空,广阔辽远,深邃不可触摸。

此时人不再徘徊纠缠于俗事之中,时光可以这样从纸页间流过,就很幸福。

遇见《诗经》,是这秋天里最美的邂逅。

因为无论是唐诗的华丽,还是宋词的精致,在我看来都抵不过《关睢》《蒹葭》《子衿》给我的震撼。

那种质朴,那种清新,那种深沉,直抵心间,无可比拟。

遇见《诗经》,是这十月天里,最美的邂逅。

诗是对生活的歌唱、吟咏,在创作与歌咏间享受了美感,升华了人性,使人得到了自由。

在《诗经》里我亲见了《桃夭》的繁华,《出车》的.深沉,似乎是真的回到遥远的古代。

诗经心得体会(5篇)

诗经心得体会(5篇)

《诗经》心得体会(1)《诗经》是纯真的,千年的风云变幻,风雅颂未逝,中国人的史诗不死,祖先们的声音我们可以慢慢听见。

生于山东,受孔夫子的影响本该很深,而我却偏偏最讨厌他喋喋不休的礼教,大概是因为他那一套死板的东西让我在高中时非常郁闷,我老师经常这么教育我说,尤其在我们山东,受孔子影响深,所以我们的高考作文评分也比较死板。

老师说的死板在我看来无异于八股文,我的一篇文章是什么结构,哪一段该是什么内容几乎都得按规定来。

这让一向靠出新出奇混分的我非常无助,当我面对着只有三十几分的作文成绩的时候不得不抱怨万恶的条条框框。

那孔夫子,这个规矩的挡箭牌不得不被揪出来。

说实话,他老人家还是很无辜的,被后世各种知名学者各种曲解,那本《论语》早是千疮百孔。

孔子真正想说的都消失在了那字里行间,不过自相传是他改编的《论语》还是可见一斑,他老人家还是很讲道理的。

如果是个死板的老人家,怎么会把一首首不是媒妁之言的萍水相逢留在三百的传说中。

男女之间的感情描写是诗经中与前秦其他作品有着明显区别的一点,历史中不是只有征战,不是只有改朝换代,还有一个个鲜活的平民灵魂的充溢,当他们在蒹葭中相遇,那种若即若离的美感就是在水一方的朦胧和寤寐思服的哀伤。

爱情最美的就是这段辗转反侧,睡不着里那个人儿的形象愈加完美,美到鄙夷自己是否配得上。

或许当她不在水的中央,没有雾气氤氲,不是这方那方,而让他触到了她的发,反而那一场场难眠里少了很多的想象。

一个倩影最好,看不清楚的你的脸就是最美的那个轮廓,眼鼻口耳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绝。

我这柴米油盐的躯体怎么和你那孤标傲世的灵魂相伴,却是那一方思念缠绵成了水,挥绝不去。

零零落落地潮湿着回忆的角落。

这是这样的爱情,初开的莲,《诗经》肆意描绘,西周东周五百年的硝烟就化作了三千柔情,弱水里流绝不尽。

原来这也是祖先们的故事,他们的青春,也是豆蔻和弱冠难以言说的牵肠挂肚。

叔本华说,爱情不过是种族意识超越了个人意识;弗洛伊德的调调也是欲望操控这一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诗经》读后感1曾经总觉得,《诗经》之于我太晦涩、太难懂,于是总想逃避,更不要说对它有什么感觉。

然而今日读《氓》,却陡然让我的心灵为之一颤。

我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莫名的感动,但可以肯定的是,我被震撼了。

一遍又一遍地轻声诵读,四字一句地,朗朗上口,越发竟觉得余音绕梁。

这是来自一个幽怨而悲惨的妇女的灵魂深处的哀叹。

几千年前的她和她的刻骨铭心的愁恨,就浓缩在这几段稀稀落落的文字里,经不得挖掘,因为一挖就是痛彻肺腑的悲哀。

一切婚姻都是从美好的爱情开始的。

而诗歌开头所描绘的那令人心驰神往的两情相悦,竟是为悲戚的结局埋下的伏笔。

在年轻的姑娘眼里傻得有点楞的小伙子,眼里带笑地抱着布来换丝,她就在窗前等着。

一不小心四目对视,小伙子的眼里满是最纯真的热情,而她的眼里是遮掩着的爱意,突然又觉不好意思了,含羞地笑着低下了头。

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一转睛一回眸之间,都四溢着无暇的纯情。

我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正处花季年华的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他如何腼腆地说,她如何婉婉地辞以秋期;他如何依依不舍地走,她如何望眼欲穿地盼。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韶华与美好,是如此令人流连,又是如此稍纵即逝。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样的句子似乎就出于一个含着淡淡忧伤的封建少妇。

再怎样强烈的感情,都要被刻意地压制。

在这含蓄婉转的话语中,在这饱含激烈的感叹号之后,隐藏着的究竟是警示?是悲呼?还是无尽的哀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爱情悲剧的真面目终于原形毕露。

自从她嫁给他,清苦贫寒她任劳任怨。

悠悠的淇水啊,你能为我作证么?你有眼么?我对他的控诉,你都听到了么?淇水不言,只是依旧默默地将船帷沾湿。

后面的句子实在太残忍了,默读之时,心中总有隐隐的绞痛。

三年的凄苦生活,她任劳任怨,“承受”就是她生命意义的全部。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残忍的是郎心。

日日夜夜的亲密无间,最终将美好的感情慢慢消磨,留下的只有空洞、乏味和枯燥。

读《诗经》有感(通用19篇)

读《诗经》有感(通用19篇)

读《诗经》有感(通用19篇)读《诗经》有感(通用19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体会,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诗经》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诗经》有感篇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

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点遗憾”。

《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

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

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

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

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诗经》读后感(通用13篇)

《诗经》读后感(通用13篇)

《诗经》读后感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经》读后感(通用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读后感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经总集。

现存的《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叶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庙乐章,传统上分为风、雅、颂三类。

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风较为开放,人们一般都用诗歌直白的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因此从《诗经》中可以窥得当时的民风民情。

其中最为人们所喜欢的是他的爱情诗。

《关雎》是为人们所主旨的一首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为此青年“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结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这首是描述了一个男子为追求心爱美好的女子使劲浑身解数,表达了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

类似表达纯洁爱情的诗歌还有《静女》、《木瓜》等,当然爱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这类的怨妇诗。

《诗经》读后感2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

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

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

《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

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

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诗经》阅读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诗经》阅读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诗经》阅读个人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诗经》阅读个人心得体会(篇1)寻遍所有的名词,我认为把《诗经》比作为晴朗的夜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诗经》中的每一篇则是夜空中最独一无二的星星。

起初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诗经》中篇目的数量,一共三百零五篇,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独是目录中的篇目名称就已经令我眼花缭乱。

可是,与此同时我也发现,在这《诗经》中哪怕是信手翻开的一面,都能体现出它自身的千载独步的美。

《诗经》就如同星星一般数量繁多,但每一颗都熠熠生辉。

在我轻轻地拈起《诗经》的时候,我却感受到了沉重的分量。

这里面的文字已然走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不由得对其中所描述的当时的普通生活也产生了肃穆的敬意。

所有当时的故事,无论和平或战争都在那么一瞬间定格在了曼妙的诗里。

也许是口口相传,也许是用文字记录下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最终它们都一起静静地躺在岁月里等待着一个又一个人去翻开它们,感受它们的伟大和美丽。

《诗经》就如同星星一般沉静却又历史悠久。

《诗经》阅读个人心得体会(篇2)“绿草苍苍,白露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空灵的歌声翩翩而至,不禁让我想起《诗经》。

这一本唯美的诗集,就像一位佳人伫立在水中央,是多么的吸引人!但她其中的精髓真的需要细品呢!春天到了,芳菲满园,看那满树粉嫩的桃花,我会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每当我看到温暖的太阳与皎洁的月亮,我会吟诵“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每当我在网上看到我的偶像赵丽颖的图片,我就会想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每当我看见翠绿挺拔的竹子摇曳生姿,我会想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不管是亲情,爱情,友情,也不管是朝廷,民间,边塞,都在这本书得到阐述与诠释。

读这本书,不仅能品最纯真的文字,也能窥得历史一角。

我最喜欢的是《国风·卫风·木瓜》,这首诗令我想到“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从千里送来的鹅毛虽然很轻,但我的情谊是重于泰山。

而《木瓜》中送的虽然是比鹅毛重的木瓜、琼琚,但表达的思想是一样的:“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尽管朱熹说这是写爱情的,但我觉得这是写友情的。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2篇

《诗经》读后感12篇《诗经》读后感1如初————读《诗经》有感悠扬而动听的歌谣,唱尽了西周至春秋的风华,最为纯净而秀丽的爱情,由此被颂扬,我们应当庆幸这一部《诗经》的流传,由于读诗,能让我们的心灵纯洁,回到最初的起点,无关于任何的事物,从今心境安静,与尘世的浮华分别,独享着心灵一隅的心安之处。

《诗经》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经》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风俗,并率真的表达了思想感情,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诗经》是一部可读的可深化体会的儒家经典。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中大量的阐述了纯净的爱情,有朗朗上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则异室,死则同穴”的无怨无悔,没有任何的掩饰,这就是爱情的纯净与美妙,而这恰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我们的传统文化也同这爱情一般美妙,无谓世事的变迁,它照旧与《诗经》一般富有肤浅而又简洁的含义,它是那样的熠熠生辉,仿佛是夜空中那颗光明的星,照亮我们前方的路,指引我们前行。

孔子又云:“不学诗,无以言。

”《诗经》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那纯净秀丽的爱情,更甚于来自于心灵深处的碰撞,《诗经》也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君子处事,应当投桃报李,如“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作为君子应当有如美玉一样温润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当我们面对困难时,应当同仇敌忾,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中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质,它如同傲雪寒梅,在风雪之中傲然直立,这是来自于中华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挠。

我们的传统文化由祖先传承,历经曲折,却照旧没有埋没于历史的长流,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财宝。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或许就在一词一句中传承下来的,由诗至词而曲,漫长而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渐渐传承、几经沉淀。

诗经读书心得(8篇)

诗经读书心得(8篇)

诗经读书心得(8篇)诗经读书心得篇1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

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

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

《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

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

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什么草儿不枯萎,哪儿有一天不奔波。

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

忧中有了愤,堪堪乱世,人不如草木。

草木还有春来发新伢的机会,我离开家乡离开你,却可能再也不能回来。

生长在《诗经》中的草,因了我们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伸展出每一个叶片,郁郁葱葱,蔓延过我们荒芜的心田,为我们充当最恰当的精神食粮。

诗经读书心得篇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305 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 雅”,“ 颂”三部分,“ 风”和“雅”更贴近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

秦风。

蒹葭》。

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

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

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

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够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诗经》读后感(合集15篇)

《诗经》读后感(合集15篇)《诗经》读后感1它很旧了。

无意中注意到它,目光便被它锁住了。

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伴随一个书香浓郁的下午。

有人说,诗词存在于苦难,诗词承载着困苦难,但我想,诗词是充满聚散离合各种悲欢。

但是最终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爱和希望。

很多人对于《诗经》的印象可能就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七月》是《国风》里最长的一篇。

该篇描写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

以史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

农民们的日子正是在这种忙碌、平凡、单调、周而复始的劳作之中默默地度过。

其实,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再简单不过了:活着,活下去,吃饱穿暖就行。

他们的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怀着这样的愿望和要求活着,劳作,繁衍生息。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稼穑不知道农民苦。

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接触农事,甚至鄙夷,厌恶“农村人”。

却不曾试想我们所吃的,所穿的,所用的,都源于他们。

耕种,是源头,是起点啊。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与不知,理解与不理解,此时,又如何重要,知己难求,《黍离》是对家国兴亡的感慨,__只改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可如今又有谁会感慨如此家国兴亡,谁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甚至忘了留时间来陪伴我们的亲人或许直到出事后才会懊恼“哦,我为什么没有多陪陪他们”只是,如今,很少再有人愿意花时间再去回味这些经典了罢。

因为对于现在这些都是一些“浪费时间”的东西,因为这仅仅是一种情怀罢了,却不能带来实际利益。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精选15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经》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读后感1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中国文化犹如滚滚黄河,川流不息,而《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之源了。

老师、爸妈都这样对我说:“五年级了,你差不多要认识文言文了,探索、体会古人的思想了。

”刚寒假,外公就领着我去新华书店,请来了她——中国文化之源《诗经》。

敞开书页,粗阅一番,倒觉得文言文並不那么单调、乏味、古板、难懂。

它的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魅力却是那么无穷。

虽然书中也有注解,但是我倒觉得:毎个人必须自个儿去品读、去品味、去作出自己别样的解释。

或许,文言文就是“之乎者也” ;就是一些念不出的生字拗词;就是突然发现,凸现在明星歌里、网络语中的成语出处;就是低语细声的“卫风” 、“王风” 、“大雅” 、“小雅” 的《诗经》格调;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七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卸,莫不静好。

”的古人含情脉脉的情感;就是赋比兴的手法、风雅颂的国风……简直目不暇接、爱不释手!《诗经》中,小雅调里的《黄鸟》是我最喜欢的诗韵,诗人述写黄鸟二次:头一次用直铺笔法劝黄鸟不要吃自己存下的食粮,让它飞回故乡问候亲人;其次借黄鸟处境比喻自己在异乡的遭遇,抒发一位异乡人不能在当地得到公正美好待遇而迸发出的怨恨,和思念故乡的心情。

细细品读《诗经》,书有散发出不仅思乡之情、爱慕之情、望子成龙、还有描写国政、家庭、友情、离别……众多喜怒哀乐、情感交织在一起,浇灌了读者的心田,牵引了读者的视线,薰陶了读者的情。

多多去翻翻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吧!去认识文言文,品味一下古人之情感,真的很快乐哩!《诗经》读后感2从前的日子过得缓慢,三月嫁娶,七月耕作,九月裁衣……日子就这样悠悠淌进诗里。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整理后交给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周太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诗经》读后感3篇

《诗经》读后感3篇

《诗经》读后感《诗经》读后感3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以下是《诗经》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

《诗经》读后感一《诗经》谁都知道,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可是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也只是一本诗集。

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并且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它原来的文学性质就变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连的教化人的教科书,也称“诗教”。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被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我最喜欢“风”,因为。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

“风”可是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呢,共有一百六十篇。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被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一百零五篇。

“颂”是祭祀乐歌,以前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孔子也曾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认为“国风”在《诗经》中最无邪,最淳朴,“国风”中最无邪,最淳朴应该是《关雎》。

它唱出的是百姓的心声,唱出的是对生活真实体验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它的动人之处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们都能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和道理,它的光辉使文人的矫柔造作和酸腐之气显得苍白贫血和令人作呕。

他不是华丽的,而是跟老百姓的话一样,朴实、真切,一针见血,有血有肉。

自古以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则。

虽然我们还小,但是我们也会明白,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识,那会带来偏见。

人这个怪物,总要无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来吓唬自己,总是造些枷锁来给自己套上,就是不愿意对着镜子正面地、里里外外地看着自己。

然而时代在变,莫非人性也真地在变?男的不男,不留胡子,不骑马打枪,浑身奶油,手无缚鸡之力,不称“男人”而称“男孩”。

女的不女,粗声大气,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说的敢说,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会唱会说的不会唱不会说。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诗经读后感精选范文五篇《诗经》的很美,美在质朴的语言,美在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诠释。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来参阅。

诗经读后感1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后时小院中惬意的品茶,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中静静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我而言,最美好的莫过于在一个暖意、花香交织的清风中读一个无伤人事、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报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悠悠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

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

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

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

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回回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

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

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

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

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

它从来没有华丽迟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请的?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佛看到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悠悠洒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

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完琴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思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芦苇边的千古绝响
——诗经《秦风-蒹葭》读后感
说起诗经《蒹葭》,可能大家稍感陌生;提起当代台湾通俗小说家琼瑶的一部言情小说《在水一方》,可能也不尽为人知;不过提起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歌《在水一方》,由邓丽君演唱的那优美动人的旋律却久久回响在我们的耳畔,回响在大陆与海峡两岸。

歌曲的词“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则是取自诗经《秦风-蒹葭》稍作调整而成。

那么,“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秦风-蒹葭》又有着怎么样的内涵呢?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一共收录了305首诗。

取材于西周、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交织成一幅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周初历史的生活画卷。

其中“国风”部分占一百六十首,是《诗经》中最美的篇章,也是其精华所在。

“国风”主要讲述平民的生活,其中大部分为爱情诗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爱情作为人世间最真诚、最美好的感情,一直以来是人们的追求。

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追求幸福的爱情,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

《蒹葭》一诗讲述的正是一场发生在芦苇边的爱情故事。

全诗先提到“蒹葭”和“白露”,指出了所处的地点和时间。

这也是这是《诗经》中常用到的比兴用法,中国人含蓄内敛,古人更是如此。

在提及爱情是委婉,所以先从身边的场景、动植物说起。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伊人真的是在那里吗?读完全诗才发现,其实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他只知道她在河水的另一边。

读完全诗,就写作意境和艺术特色我总结起来有四点:
1、独特的风格
这样的一首诗,在《秦风》中无疑是独特的。

诗经大部分诗作集中在春秋时期,当时秦人地处边缘,被中原地区视作蛮夷,他们素以好战爽直著称,《诗经·秦风》中的作品内容大都为征战猎伐,充满粗犷豪迈之气,表情达意直白而率真,这也印证了秦人豪爽的性情,而像《蒹葭》这样充满哀婉柔美的情致,表达复杂微妙的情感的诗歌在《秦风》中实属另类。

2、朦胧的爱情
其实初读本诗,我还没搞清楚诗人究竟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在看了译文和相关评论后才发现全诗主题是爱情。

我多次品读后不禁感叹,本诗虽写爱情,但却只字未提“爱”,不过却又字字总关乎情。

写作手法是如此的含蓄。

本诗先写时间,从白露“为霜”到“未晰”再到“未已”,再写水的状态不断变化,而“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从而让人想象道路之艰,追逐之痛苦。

这样的时空变化,其实是在暗示男主人公追寻、等待伊人过程中的心情也在不断的变化, 距离产生美,女子“在水一方”,让这边的男子苦苦徘徊却怎么也抵达不到她的身边。

男主人公高贵的精神和坚贞的爱情操守也越来越感动人。

3、虚幻的象征
另一方面,本诗中只字未提爱情,所指向的意义给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诗经之后至今的几千年历史中,对本诗内容的诠释也多种多样。

比如“伊人”可以理解为关乎爱情的意中人,也可以是关于理想的追求,甚至还可以认为,主人公所追求的“所谓伊人”,只是所有理想的象征,它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意中人”,也可以指形而上的一种境界。

见仁见智。

4、无尽的追求
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

比起还有辛弃疾的著名词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经的中的这位诗人寻觅伊人之路似乎更为艰辛,让人不禁慨叹咫尺天涯!这让我想起了《西厢记》中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荫人远天涯近”,《蒹葭》中的诗人也是同样的感觉吧。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

总之,诗的艺术美感和朦胧的意境展现出的浪漫精神让我深深着迷。

诗歌表述婉转而又深切动人,在把主人公的真情实感展露得淋漓尽致的同时,也会让我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全诗通过对时间场景的变换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苦苦追寻意中人而不得的焦虑。

古人常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总能引起当世人和后世人的共鸣,而追求过程中的辗转和最终求之不得的惆怅与失落,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全诗中没有一个思字、愁字,却让我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之不得的惆怅。

我想,不管男主人公能否追寻到心中的美人,
不管现实的世界是多么冷酷无情,但我们也需要像这个男子一样在面对那样残酷的现实以致朦胧的未来时,有这种持之以恒、永不言败的火热激情,大胆拥抱理想并乐观地活着,这才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存姿态吧!
附:全诗及译文
蒹葭苍苍,河边芦苇青苍苍,
白露为霜。

秋深露水结成霜。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
在水一方。

就在河水那一方。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阻且长。

道路险阻又太长。

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
宛在水中央。

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凄凄,河边芦苇密又繁,
白露未唏。

清晨露水未曾干。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
在水之湄。

就在河岸那一边。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阻且跻。

道路险阻攀登难。

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
宛在水中坻。

仿佛就在水中滩。

蒹葭采采,河边芦苇密稠稠,
白露未已。

早晨露水未全收。

所谓伊人,意中人儿在何处,
在水之涘。

就在水边那一头。

溯洄从之,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阻且右。

道路险阻曲难求。

溯游从之,顺着流水去找她,
宛在水中沚。

仿佛就在水中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