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 第七专题 鹊踏枝教案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七专题鹊踏枝教案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

鹊踏枝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中的层深法。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深入理解主人公内心愁苦寂寞的情感。

教学重点:把握意象,掌握词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词人描写闲愁的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示标导入:
1,南唐是词萌芽、成熟而开展的重要阶段。

“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扛起了词作的大旗,他们凭借高雅的艺术情趣、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位词人,了解南唐词独特的伤感情调。

“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等。

2,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

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

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宋建隆元年卒,年五十八。

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

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开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刘熙载《艺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

〞王国维称“冯正中词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词集名《阳春集》。

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记载孙晟的话是:“鸿笔藻丽,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

〞又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巳特别能言善辩。

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

其词渗透着一种时间意识和生命忧患意识。

他在词中时常感慨人生短暂、生命有限、时光易逝。

表现人生短暂的生命忧患意识,成为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冯词写愁的最大特点,是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

他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情事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

艺术特色,一是空间境界比拟阔大,常以大境写柔情,如“将远恨,上高
楼。

寒江天外流〞〔《更漏子》〕;“楼上春寒山四面〞〔《鹊踏枝》〕等。

阔大无限的空间境界,表现出愁思的深重。

二是善于用层层递进的抒情手法,把幽深的情感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层深〞之法。

三是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以乐景衬哀情〕,常常喜欢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

二、讨论释疑:
1、看注解,合理想像,同学合作,理出词的大意。

谁说闲愁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

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

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

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2、思考: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情;下片——景〕〔春日怀人〕
找出词中具体表现词人情感的词句。

闲情、惆怅、朱颜瘦、新愁、独立。

这些词中哪一个是全词的词眼?从全词来看,具体内涵指什么?
“闲情〞;即“闲愁〞,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等。

3、比拟这首词和韦庄的词,说说二人的愁情有何不同。

韦庄词中的愁情是有事迹可以确指的,而冯延巳的愁情那么是无端涌起的一种情思,是不可确指的。

曹丕《善哉行》有云:“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而无法摆脱的。

风格是恍惚幽咽的。

三、成果展示,赏析课文
1,第一句:如何理解《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中“闲情〞一词的内涵的?
明确: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二字,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

“闲情〞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落等。

〔补充:学生回忆中国传统诗词中有哪些关于“闲愁〞〔闲情〕的诗句。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简介“闲愁词〞:闲愁词的根本内涵“忧生之嗟与无涯的企羡〞,都是对人生最根本问
题反思的产物。

忧生之嗟源于对死亡问题的观照。

经历了人类进化史上对死亡的本能的恐惧、长生的梦想、及时行乐的自我排遣等阶段之后,词人们到达了感性与知性的统一,形成了悲凉而旷达、自尊而又自伤的心态和观照方式。

无涯的企羡起于对生存意义的观照。

词人们感到了人生的缺憾欲求安身立命之处而未得,因而在沉静幽邃的词境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挣扎与渺茫的希冀。

这种心态与主题自然带有时代的印记,然而时代的气候气氛只是外因。

通古今而观之,由于这种主题触及到了人性心理结构中比拟稳定的深层意识,对于千百年后的读者,仍可以激起感发与共鸣,因而具有较为长久的生命力。


名家评道:“虽然首句仅只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出对感情方面挣扎所作的努力〞,请同学们赏析作者开句是如何做到千回百转的。

明确:所来无迹、深沉无方的闲情本已难胜其苦,其后用“抛掷〞二字,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作的挣扎。

而作者又在后面用了个“久〞字,足见其致力于摆脱的挣扎之久。

而作者却又在“闲情抛掷久〞五个字的前面,先加上了“谁道〞二字,言原以为可以做到,而谁知竟未能做到,以反问语气出之。

有此二字,于是“闲情抛掷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深郁顿挫。

2,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每、还、依旧:层层递加,足见惆怅之永存永在。

惆怅:表并不明确,却较相思离别更加寂寞、更为无奈的迷惘情绪。

3、赏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

杜甫《曲江》诗中写道“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久入唇〞,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以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

“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

“镜里朱颜瘦〞那么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不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

4、赏析“河畔青芜堤上柳〞写景句的作用。

“河畔青芜堤上柳〞七字是承上启下,意兼比兴的,使上、下阕的过渡在假设断假设续之间,上半阕所写的难以抛弃的“闲情〞及还依旧的“惆怅〞都在这七个字之中得到了具体的呈现。

萋萋芳草再加上千丝万缕的柳条,惆怅的增长也正如此之纷杂。

为下文“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正是触景生情。

贺铸的词曾说:“欲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与此相类。

5、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新:一是开篇已经说过“闲情抛掷久〞,经过一段时间抛掷的日子,重新又复苏起来的
愁,所以说“新〞;二是此愁虽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那么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

6,层深之法最典型的是“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去〞。

清人毛先舒云“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其他词作也屡用此法。

请结合此段赏析,分析下片“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所用层深之法。

“独立〞二字,寂寞已是不可而知,再加上“风满袖〞,“满〞字写出风寒袭人,更是凄凉可知。

又用“小桥〞二字,那么其立身之地的孤零至无所荫蔽如在目前。

此境之中寂寞孤零凄寒侵扰,心情之凄苦已是不堪忍受。

再加上“平林新月人归后〞,“平林新月〞,那么树梢月上,夜色渐起,又说“人归后〞,是寂寞人定之后了,孤立的时间之长就可想见。

用此景作结,将上文“闲情〞之苦之深之久之难以排遣,写得层层深入。

这首词的结句最为人赞赏,有画意,又有雕塑造型之美。

月上柳梢头,人定黄昏后,可抒情主人公仍独立小桥,一任晚风吹拂,似在翘首等待,又仿佛在俯首沉思,韵味无穷。

7,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明确: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

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

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

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

过片宕开,将画面移向河畔草地、堤上杨柳,境界为之开阔,思绪也随之转移。

但轻松的情绪稍纵即逝,“新愁〞又袭上心头。

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那么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四、师生点评:
1、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2、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可谓沈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沈郁顿挫来,浅人何足知之?〞
五、检测反思:
完成导学案并背诵这首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